65%民众关注奥运国际评价意味着什么_新京报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00:39:57
65%人关注奥运国际评价意味着什么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8-8-5 8:13:03 · 来源: 新京报

北京奥运会点火在即,每分钟的倒计时都会引发人们的关注。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了国人对于奥运会的各种关注点。其中有一个数字值得关注,那就是对于北京奥运会,65%的人表示最关注“中国人的风采,世界对中国的评价”。(据昨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奥运,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参赛的主角来自世界各地,奥运成败不但取决于东道主自己的感受,同时更取决于来自各个参赛国家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媒体的评价。也就是说,这场全球盛宴不是以中国的自我评价为中心,它的价值需要被认同,并最终确立北京奥运会在百年奥运史上的历史地位。
民众重视北京奥运会的国际评价,当然说明了奥运会本身的国际化程度。但同时这也是一种珍贵的民意苏醒。普通中国人能够以国际评价作为奥运会的关注点,简单的数字背后显然有一种国际意识的形成。这种民意苏醒的珍贵之处更在于,分散的民意已经开始在关系到国家形象的问题上聚集。更多的国人能够以国际化的目光,看待中国的发展。
而国际化背后的多元思想,将推动中国人从不同的侧面审视我们取得的成果和需要弥补的缺憾。媒体上越来越多出现国际评价,网民们也开始自发转载西方媒体关于中国的文章。这种国际评价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既提供了镜鉴,又启发了民智,当然人们也由此了解到西方或多或少的偏见和误读。
关注国际评价,是国民开放心态的第一步,能否以平常心看待国际评价,则是国民“世界意识”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不少国家在民意苏醒的早期,常常会出现一种极端化的情绪。这种极端化的情绪会通过某些个案表露出来,会给国家强大制造负面影响。例如因为某一个媒体的表扬而沾沾自喜,又因为某一次事件的批评而对西方媒体和西方舆论采取完全对立的态度,甚至会出现极端对抗。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如何面对国际评价,是一个比民意苏醒更加严肃、也更加现实的问题。
“当8月8日那天到来之时,奥运会的巨大魔力和完美无瑕的组织工作将取代一切争论”,类似这样的赞誉,可以让许多国人振奋,但不能因此就忽视或排斥各种不满意的声音。正如雅典市市长卡克拉马尼斯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不认为批评是对一个民族的羞辱,没有一个奥运举办城市能够避免负面的报道。”同样,中国惟一能做的也是,用真诚的努力让闲言碎语甚或冷嘲热讽者闭嘴。
面对国际评价,民众可以拥有一份平常心宠辱不惊。国际评价会随着东道主的努力,以及议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无论是由衷的赞美,还是中肯的批评建议,最终都会回到奥运会的历史评价本身。这一方面需要国人提高正面评价的鉴别能力,更需要我们拥有负面报道的承受能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任何批评,对我们都是鞭策,而不会是一种羞辱。任何的褒扬,我们同样会视为鞭策,终不能回归于夜郎自大。接近三分之二的受调查者开始重视国际评价,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是把北京奥运会的缺憾降到最低的民意基础。有了这样的民意基础,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国际化的北京、更加宽容的奥运会。
65%民众关注奥运国际评价意味着什么_新京报网站 《新公民读本》问世意味着什么? 新京报:官员不应向民众表示“寒心” 奥运圣火传递暂停三天(新京报 2008-5-19) 《新京报》:让奥运之“变”实现持久之“便” 全国重点新闻网站大面积改制上市意味着什么? 全国重点新闻网站大面积改制上市意味着什么? 最近关注陈小霞,转来的东西。《新京报》访谈。 新京报:警惕把民众往高房价的市场赶(2005-12-23) 孙秀岭:期待“国网”实现政府与民众的“零距离”接触(新京报 2006-1-4) 匈8万民众示威倒总理(新京报 2006-10-8) 杨耕身:拥有表达权的民众才不受愚弄(新京报 2007-12-4) 社论:政府“还路于民” 民众参与是关键(新京报 2007-12-23) 宜岸:副局长看病经验不能代表民众(新京报 2008-2-21) 社论:“执法打折”:政府和民众都受伤(新京报 2009-4-20) 五岳散人:“武林秘籍”不能用在民众身上(新京报 2009-4-23) 于建嵘:维权民众为何常演“跳桥秀”?(新京报 2009-5-27) 马国英:47万民众“被借钱”,缘何14年不还?(新京报 2009-6-6) 沈彬:“国家赔偿”应反映民众的合理期许(新京报 2009-6-24) 警方未认定兰成长敲诈 新闻中心@新京报网站 萨科齐与默克尔“亲密接触” 新闻中心@新京报网站 两个民族的“离婚”大战 新闻中心@新京报网站 石景山336户选中限价房 新闻中心@新京报网站 七部委曝光“低俗网站”(新京报 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