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法顺禅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09:54

白杨法顺禅师


  抚州(今江西抚州)白杨法顺禅师,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法嗣,俗姓文,绵州(今四川绵阳)人。出家后,依止佛眼禅师。
  一日,佛眼禅师为众普说,举傅大士《心王铭》中诗句:“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
  法顺禅师一听,言下有省。后观宝藏迅转,顿明大法。于是便直趋丈室,向佛眼禅师作礼,并呈偈曰:
  “顶有异峰云冉冉,源无别派不泠泠。
   游山未到山穷处,终被青山碍眼睛。”
  佛眼禅师览其后,微笑着,予以印可。
  法顺禅师悟道后,住抚州白杨,出世传法。他生前留下了不少既透彻到位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上堂法语,现举数则于次——
  上堂:“好事堆堆叠叠来,不须造作与安排。落林黄叶水推去,横谷白云风卷回。寒雁一声情念断,霜钟才动我山摧。白杨更有过人处,尽夜寒炉拨死灰。忽有个衲僧出来道,长老少卖弄,得恁么穷乞相。山僧只向他道,却被你道著。
  上堂:“我手何似佛手?天上南星北斗。我脚何似驴脚?往事都来忘却。人人尽有生缘,个个足方顶圆。大愚滩头立处,孤月影射深湾。会不得,见还难,一曲渔歌过远滩。
  上堂:“鸡啼晓月,狗吠枯桩。只可默会,难入思量。看不见处,动地放光。说不到处,天地玄黄。抚城尺六状纸,元(原)来出在清江。大众,分明话出人难见,昨夜三更月到窗。
  法顺禅师另有示众法语云:“染缘易就,道业难成。不了目前,万缘差别。只见境风浩浩,凋残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烧尽菩提之树。道念若同情念,成佛多时。为众一似为已,彼此事办。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法顺禅师一生律身清苦,出入唯杖笠独行。临终,曾示疾,告诉徒众云:
  “久病未尝推木枕,人来多是问如何。山僧据问随缘对,窗外黄鹂口更多。只如七尺之躯处受病?众中具眼者,试为山僧指出病源。
  座下徒众皆下转语,均不契其意。
  法顺禅师于是拊掌一下,作呕吐声,说道:“好个木枕子!
  说完便迁化。

 

开悟偈
法顺
顶有异峰云冉冉,源无别派水冷冷①。
游山未到山穷处,终被青山碍眼睛②。
[作者简介] 法顺(1076-1139),北宋末南宋初江西临川白杨寺。佛眼清远禅师法嗣。俗姓文,绵州魏城(治所在今四川省绵阳市东)人。承嗣后值其师兄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顺公往助,任藏主。主持法堂经教。其时合寺僧众近二千,法席极盛,顺公出力尤多。再于临川白杨寺弘法,法席称盛。顺公上堂,必吟,指陈大事,诱导人心,大受学僧欢迎。持律精严,修行清苦,尤为同道景仰。示寂后,塔于寺西。
[说明] 顺公依止清远禅师时,闻师举傅大士《心王铭》,言下有省。其后深入阅藏,顿明大法。乃趋丈室作礼,向清远禅师呈上此偈。清远笑而可之,遂付心印。这首借形象生动,探讨了佛教特别是禅宗各门各派竞相弘法,百花齐放的现象。认为这是宗教繁荣,佛法深入人心的好现象。同时,也表示自己要坚决探索下去,以期深入禅宗妙义,达到大智般若境界。诗偈借形象说话,写得很生动,因而也很有说服力。
[注释] ①冉冉:柔弱下垂的样子。三国魏曹植《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即用此意。此句谓山中有群峰并起,方能生冉冉云气。冷冷:清凉、清冷貌。此句谓一条河流如无众多支流,自然冷冷清清,流不长远。②碍眼睛:蒙住了眼睛,妨碍了视线。借用苏东坡诗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游完了这座山,方能得知山的真正面貌。
上堂偈
法顺
好事堆堆栈叠来,不须造作与安排①。
落林黄叶水推去,横谷白云风卷回②。
寒雁一声情念断,霜钟才动我山摧③。
白杨更有过人处,尽夜寒炉拨死灰④。
[作者简介] 见前。
[说明] 顺公每当上堂说法,必先吟唱。他的诗偈也作得特别好,很可玩味。大都融情绘景,借以解说相应的佛门道理。或者寓情于景,鞭策众多的后学僧徒。这首诗偈确实做到了情景交融,寓意深刻。诗偈开篇便说好事连连,自然而来。接下六句均言好事。什么是好事?落叶随水流去,白云被风卷来,雁唳情断,钟动山摧,就连夜里在寒炉边拨灰烬也是好事。这当然不是说怪话,发牢骚。得道高僧就有这么豁达的胸怀,就有这种乐观精神。也许这就是处处是佛、处处见性的道理吧!
[注释] ①堆堆栈叠:连绵不断,极言其多。造作:做作,人工所作。安排:安置,措置。②落林:从林上即从树上落下。水推去:被水推移而去,顺水漂流而去。横谷:横铺在山谷之上。③情念:情感和意念。作情欲解亦通。霜钟:秋天时的钟。一解冰凉寒冷的钟,钟多系铜铁所铸,触之冰冷,故称。二义皆通。动:敲,敲打。山:这里是指各种学道时遇到的重大难关。④白杨:白杨寺。在今江西省临川市,早废。尽夜:整夜。死灰:已死之火,灰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