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下应中心小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19:39:01
家长的自我教育——爱心
                         爱心教育,杜绝棍棒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成才,从而引以为豪。然而有些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主要的教育方式还是一个字“打”。孩子是手无缚鸡之力,只能一次次地承受心灵的创伤,不知不觉怨恨的种子在心里埋藏。
      新疆教委曾对800名孩子做过一次匿名测试,试题之一是“在挨父母打骂后的感想”,选项可以概括为三种:A是改,B 是怕,C是恨。800份试卷收上来后,公开评卷。结果令所有在场的老师非常吃惊,因为选A的一个也没有,选B的占40%,选C的占60%。有的孩子还在卷子上写着“等我长大了,我也要打他。”
      那么家长在打过孩子后,是否快乐呢?调查显示,大多家长打完孩子后,也有三种心理:恨、疼、悔。
      恨:爱之越深,恨之越切。很多家长打孩子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
      疼:孩子是个宝,打在孩子身上,往往疼在父母的心里。
      悔:孩子被打以后,父母开始互相指责,互相埋怨,这一巴掌重了,这一脚狠了,看着孩子身上存留的“痕迹”,有几位家长不后悔呢?
      是啊,作为家长也该反思一下,这巴掌该不该打在孩子身上?如果没有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不会有这样的毛病,也不会给家长“丢人现眼”。毛病表现在孩子身上,但追根溯源,根子还是在家长身上。要管教孩子,家长先要把自己管好,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是怎么管教孩子的,在孩子身上会毫不走样地反映出来。孩子做了错事,当你扬起巴掌时,别着急落下来,想一想,这个巴掌究竟应该打在谁的身上?
      孩子小时候听我们讲故事,目光闪亮,水灵灵的眼睛好像会说话。孩子长大了,我们却发现很多孩子的目光变了。一些经常使用暴力教育方式的家长,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眼神往往是呆滞的,没有什么灵气,甚至阴沉而低垂。孩子是被打怕了,骂怕了,眼睛里的光泽也消失了。相反,一个在爱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目光往往聪慧而有活力,一派喜悦开朗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