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拘一格降人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21:06:01

1、不拘一格降人才

【原文】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1而举,罢不能不待须2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3民不待政而化。分未定也则有昭缪。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故奸言、奸说、奸事、奸能、遁逃反侧之民,职而教之,须而待之,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才行反时者死无赦。夫是之谓天德,王者之政也。

【译文】请问如何治理政事。回答说:贤能的人不需要等待次序就可以提拔任用,罢免不能干的人不需要等待就可以废除,罪魁祸首不需要等待教化就可以诛杀,平常的人民不需要等待行政就可以教化。名份如果没有定出就会有明显的谬误。虽然是王公士大夫的子孙,不能归属于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就归入庶民之列。虽然是庶民的子孙,能积累文化学问,能端正身份行为,能归属于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就能归入卿相士大夫之列。所以对那些奸邪的言论,奸邪的学说,奸邪的事情,奸邪的才能,四处流窜反复无常的人,要给他们职位并教化,要等待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改变,要勉励他们并给予奖赏,要惩治他们并用刑罚,能够安心于职位的则留下,不能够安心于职位的就抛弃。对有五种残疾的人,君主要收留并养育他们,量才而给他们事做,官府给予他们衣食,要平均都给而无遗漏。才能与行为违背时势的就处死而不宽恕。这就称之为天的规律,王者的政治。

【说明】本篇是接着《儒效》而延伸下来的,除了效法大儒的思想行为和追求外,关键还要效法大儒的治国策略和方针,即王者之政,即管理方法。所谓王者,即是大儒的升华,是有职权的大儒,是国家管理阶层的领导,如果没有大儒作为基础,即使登上王者之位,也不可能施行王者之政。所以一开始荀子就谈到人才问题,也就是要打破自夏商周以来的由贵族子弟把持朝政的做法,任人唯贤,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使一个国家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说,荀子已经意识到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家已经不同于夏商周时期的诸侯国家,夏商时期的神权统治再也不能维持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对各诸侯小国的统治,社会在发展,生产关系在发展、在变化,因此由贵族子弟世袭制而延续下来的国家政治也因神权统治的破灭而使各诸侯小国也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因此,治理国家的人才问题也就凸现出来了。所以荀子强调,贤能的人不需要等待次序就可以提拔任用,罢免不能干的人不需要等待就可以废除,罪魁祸首不需要等待教化就可以诛杀,平常的人民不需要等待行政就可以教化。名份如果没有定出就会有明显的谬误。虽然是王公士大夫的子孙,不能归属于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就归入庶民之列。虽然是庶民的子孙,能积累文化学问,能端正身份行为,能归属于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就能归入卿相士大夫之列。这就是对世袭制的最大挑战,也是对民主政治的提倡,也是对国家管理制度的一种改革。

——————————————————

【注释】1.次:《书·胤征》:“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荀子·王霸》:“致忠信以爱之,尚贤使能以次之。”《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资治通鉴》:“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这里用为顺序,等第之意。

2.须:《易·归妹·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书·多方》:“天惟五年,须假之子孙。”《易·需·彖》:“需,须也,险在前也。”《楚辞·九歌·少司命》:“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韩非子·初见秦第一》:“大王垂拱以须之,天下编随而服矣。”《书·五子之歌序》:“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篇海类编·身体类·须部》:“须,待也。”这里用为等待之意。

3.庸:《诗·商颂·那》:“庸鼓有斁,万舞有奕。”《尔雅》:“庸,常也。”《荀子·不苟》:“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战国策·魏策》:“此庸夫之怒也。”《韩非子·五蠹》:“布帛寻常,庸人不释。”这里用为平常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