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嘴”紀連海《新杏壇》解讀琉球、釣魚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3:20:58

“名嘴”紀連海《新杏壇》解讀琉球、釣魚島


2010-12-15 09:44:18   華夏經緯網

相關專題:     人民網北京12月14日電  “日本稱她為沖繩,她原來的名字卻叫琉球。”“中國對釣魚島的記載比日本人古賀辰四郎對釣魚島所謂的最早‘發現’,還要早76年。”“名嘴”紀連海12月12日登上山東衛視《新杏壇》,以《神秘古國 傳奇琉球》為題做演講。

    12月3日,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開進琉球附近海域,美日聯合軍演拉開帷幕,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網民討論的熱點。另據日本媒體報道稱,此次聯合軍演日美兩軍還將在琉球島附近舉行島嶼守衛演習,其中包含了釣魚島周邊海域。

    12月10日上午,沖繩縣石垣市兩名議員強行登上了釣魚島附屬島嶼南小島,引發中國的強烈不滿。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日本兩名地方議員的行徑嚴重侵犯中國領土主權。”

    琉球和釣魚島再次被推上了歷史的風口浪尖。

    12月12日,紀連海登上山東衛視《新杏壇》,在《神秘古國 傳奇琉球》的演講中,從歷史的角度,以客觀的視角和真實的細節,為觀眾精彩講述了琉球的歷史文化、中國與琉球500多年的朝貢往來以及近代以來與“釣魚島問題”關涉甚密的琉球風雲變遷。

    對釣魚島最早的發現:《浮生六記》的記載比日本最早的早76年

    “名嘴”紀連海在《新杏壇》的講座中講述了一段關於釣魚島最早的歷史記載,他指出享有“小紅樓夢”之稱的《浮生六記》的第五卷《海國記》詳細描述了清代著名文學家沈復等人去琉球的全過程,其中就提到了釣魚島。紀連海援引《海國記》中的記載介紹:沈復等人乘船每天航行一二十里,到了十一號,船出五虎門,十二號過了台灣淡水,十三日早上見釣魚臺,也就是釣魚島,隨後祭天后(媽祖),順利過了黑水溝(即中琉海溝),于十四日早,隱隱見姑米山,才進入了琉球國界。

    “我們從這段文字也清楚了,黑水溝是中琉的海上分界線,琉球國西部領域是從姑米山(今沖繩久米島)開始的。沈復的記載,比日本人古賀辰四郎對釣魚島所謂的最早‘發現’,還要早76年。”紀連海講道。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琉球國位於散佈在台灣東北和日本九州島西南之間的琉球群島上,包括琉球群島中的先島諸島、沖繩諸島和奄美諸島,總面積為3500平方公里,西側是中國東海,東側是太平洋。琉球距東京970英里,距台北410英里,距中國內地沿岸440英里,距馬尼拉900英里,距香港830英里,紀連海講到:“瞧出來了吧,人家琉球之所以重要,最主要是因為人家的地理位置優越。”
 
    琉球國500年朝貢之路

    據紀連海先生講,自明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遣楊載出使琉球,琉球國王奉表稱臣開始,中琉兩國確立了正式的藩屬關係,琉球奉行中國正朔,使用中國頒布的《大統歷》,採用中國的年號紀年。每當琉球國王去世,新國王繼位前,都要由琉球國王世子向中國政府提出冊封申請,待中國派出冊封是到琉球宣佈冊封令後,世子才能正式登基稱國王。

    紀連海還提到最初琉球三國分立,相互征戰,明太祖朱元璋要求他們“息兵養民”,三國國王響應明太祖號召,罷戰息兵,明朝皇帝的政治權威在琉球建立了起來。待琉球統一後,明宣宗于1430年賜琉球國王巴志“尚”姓,稱尚巴志,這就是琉球“尚氏”王統的由來。明宣宗賜姓反映了中琉藩屬關係的另一個側面。

    據紀連海講,自明洪武五年(1372年)至清光緒五年(1879年)的507年間,中國共有24次派人到琉球冊封,而僅明朝存在的267年中,琉球來中國朝貢達171次。

    琉球文化:有濃厚的中國情結

    紀連海在《新杏壇》的講座中還介紹了琉球當地的人文信仰、學校教育和風俗民情,指出琉球文化有著濃厚的的中國情結。

    紀連海介紹到,在琉球都城首裏有個久米村,久米村裏有兩座大廟,一個是孔子廟,一個是關帝廟,孔廟中孔子神位的左右兩龕各有一人立侍,手裏拿著《易》、《書》、《詩》、《春秋》。在孔廟的外面建有明倫堂,也就是琉球最早的學校,學校教育以漢語漢文為基礎,教科書有《四書》《五經》《小學》《近思錄》等,學生到了十歲稱“若秀才”,十五歲剃髮,先拜謁孔子,再見國王,見了國王改稱“秀才”。

    在琉球風俗方面,紀連海介紹到:“琉球人結婚也實行迎娶,鼓樂彩轎,小具酒宴,五月也有端陽賽龍舟、七月十五做盆祭、重陽登高飲酒等等。琉球人也喜歡在房頂放置石獅子像,也喜歡在交通要道的路口放置‘石敢當’,就是咱們泰山石敢當。”

    另外,紀連海還著重講到琉球的都城首裏,首裏城是琉球的政治和權力中心,也處處透著濃濃的中國氣息。首裏城以紅漆為主,南北走向,正殿的穹形設計是典型的唐式大門,雕梁畫棟,金龍盤旋,其佈局是依照同時期明清的紫禁城作藍本而建。其正殿國王禦座上方的牌匾為清朝康熙帝所賜,上書“中山世土”四字,更透出濃濃的中國氣息。除此之外,首裏城座東朝西,“除了有地勢和宗教的原因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西面有她的宗主國——中國”,紀連海講道。

    琉球的國徽見證著中琉人民的血脈相通

    紀連海還為觀眾講述了琉球國徽的故事,1609年,江戶幕府的德川家康覬覦琉球王國的富庶,悍然下令由九州薩摩藩的島津家久出兵三千,武裝侵略琉球。琉球人民奮力反抗,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個人叫做鄭氏,他率先舉旗進行反抗,終因力不敵眾而被捕。日軍對他施以殘酷的油釜極刑。英勇不屈的鄭氏奮力將兩個日本監刑吏一併拖入油釜,同歸於盡。此事在琉球廣為流傳。“琉球的國徽是一個紅圓圈,內有3個黑色的C,表示3人煎死後的情形,記錄的就是這段悽慘的故事和可歌可泣的史實。”

    據悉,紀連海此次《神秘古國 傳奇琉球》的演講系列共分三個部分,分別是《消失的王國》、《朝貢之路》和《家山何處》,由山東衛視《新杏壇》獨立策劃,並將於近期在山東衛視《新杏壇》播出,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