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给中国经济“添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00:44:21
北京给中国经济“添堵”刘罡

日益宏大的车流正在使北京成为一座“堵城”,但市政府设想的各种治堵措施恐怕都难治本,因为正如《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一位读者所评论的,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资源的集中,资源的集中导致人群、车流的集中。可以说,正是由于全国各种政治、经济资源向北京的汇集,才导致了北京的交通拥堵,但这也算一报还一报,因为北京早就在给全中国经济“添堵”了。

在世界各国的大城市中,北京可能是唯一一个完全凭借自己的垄断权力而硬生生崛起的都市。北京虽然地处华北大平原,但历史上一直是苦寒之地,无论是从自然地理还是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考量,北京其实都不适合成为一个庞大国家的首都。也正因为如此,从夏商直至唐宋,中国没有一个汉人王朝将都城设在北京。而此后的元朝和清朝由于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统治者需要一个进可以控制中原、退可以迅速撤回漠北和东北老家的地方掌控全国局势,地处中原和塞北接合部的北京才成为大一统中国的都城。可见,如果不是出于政治考量的硬性拔高,北京难以自然成长为一座大都市,而元明清三朝为了让北京在贫瘠的土壤上开出炫丽的花朵,真可谓穷天下之物力,北京周边坚固的长城和把江南贡米源源运入北京的大运河就是明证。

如果说封建时代的北京还只是压在中国经济身上的一块大石头,那么改革开放后的北京则迅速成为了一头在中国经济领域横冲直撞的怪兽。虽然中央政府一贯将北京定位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但凭借自己是全国政治、经济垄断权力汇聚地的区位优势,北京几乎在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都要争当第一。上海虽然多年来一直想给自己贴上中国金融中心的标签,但谁都知道,中国真正的金融中心在北京;天津虽然一直想保有自己北方第一商埠的地位,但它越来越像北京这位华丽贵妇身边的一个可怜婢女。虽然北京的沙尘天气极不适宜微电子产业的发展,北京高昂的生活成本极不适宜人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北京相对薄弱的工业基础并不适宜汽车工业的发展,但这都未阻止北京在芯片生产、服务外包和汽车制造方面制定出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北京这种到处横插一脚的做法不仅断了其他城市的财路,更重要的是会削弱中国经济的生机。

张五常教授认为,中国经济这些年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关键是由于中国形成了一种县域经济相互竞争的格局。其实,中国市一级、省一级行政区域之间现在又何尝不是一种相互竞争的关系。但由于中国的各种政治、经济垄断权力过分集中在北京,这必然导致中国其他省市在与北京的经济竞争中处于明显不平等的地位,只要北京出来搅局,其他省市在发展某项产业方面所具备的自然优势就会因为人为因素的干扰而无法充分发挥,北京把手伸得越长,中国经济就越无法按最优化路径发展,长此以往,中国经济的生机必然被削弱。

但说句公道话,北京在发展经济上的这种“霸道”,也恰恰是中国区域经济相互竞争这种格局给逼出来的。在正常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竞争的主体本来应该是企业,而中国由于国有经济一家独大,掌握着国有经济资源的各级政府成了竞争主体,这种官员上场比武的结果只能是官大的压倒官小的,朝中有人的欺负后台不硬的。在这种局面下,北京如果不参与比武,只能守着金饭碗讨饭吃,如果参与比武,其结果必然是“胜之不武”。

因此说,要治北京交通的堵,先得治北京给中国经济添的“堵”,而要给中国经济去掉这层堵,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让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让行政权力最大限度地退出经济领域。

(本文作者刘罡是《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编辑兼专栏撰稿人。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