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官"怎变"阶下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9 02:18:17

 

从胡锦涛主席“善于分析”说起  贺国强到海南调研,总书记特意嘱托啥?

 

薄熙来“温水煮青蛙”说警示啥? 品卢展工不按“套路”出牌

 

  12月9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贵州省政协原主席黄瑶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黄瑶犯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法院认定,黄瑶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先后多次收受有关人员款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54万余元。案发后,赃款、赃物已全部退缴。


  回看并分析贪官黄瑶由“台上官”变成“阶下囚”的“劣变”过程,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深思:


  一、自律是靠不住的。目前我们的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多建立在“自律”基础上,做贪官还是做清官,完全由自己抉择,这很危险。自律是有一定作用的,特别是为官之初,为了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为了求得进一步的升迁,上任新官一般会珍重来之不易的名誉和仕途,在廉洁方面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绷紧一根弦,处处重自律。以黄瑶为例,最初是人们心中的好官,但后来随着个人权欲的膨胀,有效监督的缺失,仕途再进的失意,加之权位越来越重,诱惑越来越多,自律也就越来越松,胆子也便越来越大,把手里的权位变成了敛财的工具,最终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控,变得疯狂,铤而走险,逼近死胡同、走向不归路。因此,自律对于廉政建设,有用,但有限。这个“限”,一是时间有限,二是人员有限,三是作用有限。说自律没有一点作用通不过,说自律能保证不腐败靠不住。


  二、监督其实是爱护。腐败落马贪官的教训,关键是失去了监督。监督根于对人性的透彻把握。正如钱钟书在《围城》中所写的,在没有风险或风险较低的情况下,一般人都会选择走“捷径”。“学好如登,学恶如崩。”“吾不见好德如好色。”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人性是有缺陷的。卡耐基更是明确表明“人性是有弱点的”。人们一再提倡要“加强修养”,其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人性的缺陷与弱点。但人总是有惰性的,光靠自己加强修养还难以奏效和持续的,还必须有外在的监督。只有“内外夹攻”、“内外兼修”,主观努力和客观压力并行,人才不会懈怠,人性中的“恶之花”才能得到遏制或翦除。所以,监督不是对人不信任,而是对人讲负责。正像昆明市委书记仇和所说:“我们应当学会和习惯在新闻灯光和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因为有了负责、得力的监督,一个人才会更谨慎,才会少出错、避犯规、不犯罪。没有监督、失去监督,其结果是无所忌讳,无所畏惧,肆无忌惮,人性中的“恶之花”就会泛滥成“灾”,最终害人害己,一“懈”千里,一塌糊涂,一败涂地。因此,要克服投机心理和侥幸心态,牢记“伸手将被捉”,纸包不住火,东窗事发终有时,自觉接受组织、上级、群众、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监督。


  三、体制应该作反思。应当承认,黄瑶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在其工作过的地方是众所周知、留有口碑的。1993年9月至2009年春节,黄瑶担任中共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中共贵州省委常委、副书记期间,其政绩也曾为上级领导和广大百姓所称道。


  黄瑶之所以最终难以曲终奏雅,由“台上官”变成“阶下囚”,除了他自身的原因外,现行体制也是有弊端的,是不健全的。如果我们体制健全,监督到位,让人不想贪、让人不必贪、让人不敢贪、让人不能贪。邓小平曾说过,“还是体制靠得住”,体制好,坏人可以做好事;体制不好,好人也会干坏事。黄瑶的“劣变”过程再一次证明了这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牢记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教导,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抓紧构筑教育、监督、制度与惩处并重的反腐倡廉体制,进一步加大从源头上抓廉政建设的力度。(杨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