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金字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23:31:1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214/11/1221052_77970136.shtml
http://www.360doc.com/UserHome/1221052...冠博 的个人图书馆

养生金字塔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健康的维护,重视养生保健和疾病的预防,养生热方兴未艾。君不见,在图书销售榜上,《求医不如求己》、《手到病自除》、《从头到脚说健康》等养生类图书已连续几年占据前十名的多个席位;养生类电视节目也异常火爆,央视、北京、天津、深圳、山东、湖南、辽宁、广东、陕西等电视台均有养生栏目。以上这些对普及养生知识,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无疑是非常有益和积极的。但是现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养生学博大精深,大多数人难以做深入细致和系统的研究,一般不具备鉴别某些知识真伪的能力,不具备综合消化吸收从而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弄不好不是被“养生怪论”所误导,就是陷入“为养生而养生”的怪圈。笔者认为,非专业人士研究养生宜从宏观到微观,从低层面逐步向高层面发展,首先明白自己的养生实践处于哪个层面、哪种状态,在某个层面、某种状态下如何看待养生问题,这样便于建立一种正确的思路和研究问题的理念,再研究微观问题便能保证方向的正确和方法的得当,才能实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实现从业余爱好者向学者型、专业型养生人士的迈进。现将养生问题按照金字塔结构粗略的分为以下几个层面,权当抛砖引玉,以资借鉴。

知识养生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对养生持肯定态度,认为养生确实能够对身心健康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够在调节生活和调整饮食起居方面体现主观能动性。然而,单有主观愿望还不够,没有一定的知识做基础养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知识养生就是能够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渠道尽可能多的学习掌握养生知识,并积极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养生实践,有针对性的改善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在春、夏、秋、冬等不同的季节知道适用有别于其他季节的养生方式,知道合理膳食、有氧运动、戒烟限酒、平和心态是健康的四大基石等等,努力在实践中按照以上标准去改善生活状态,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养生知识和养生实践构成相关关系,知识掌握的越多、越深、越透,养生也会搞得越好,越有成效。践行知识养生者应该在养生人群中占有面最广,也是最基本的层面,构成养生金字塔的塔基。

理性养生

在养生知识爆炸的时代,养生知识获取的渠道广泛而便利,积累越来越多的养生知识不成问题,此时,进行理性的思考、客观的分析和判断,透过纷繁复杂的养生现象把握养生规律和实质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养生知识多固然重要,但并不与养生效果成正比。学习实践养生要做到不轻信、不盲从、不刻意、不过度,须知养生方法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并没有一种单纯的方子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养生的共性和本质是以科学的方式健康生活,这不仅包括饮食卫生营养、劳作和休息协调、为人处世心态良好,更包括适度锻炼身体等诸多内容。养生的关键在于将其融入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不能专门为了养生而养生。对时下一些养生理论,大家要理性和辩证地看待,即使是专家的观点有时也莫衷一是,切勿被养生怪论、表面理论、单一理论所误,比如中医确实把泥鳅作为一味药,有保肝、活血的作用,但应该做熟了再吃或经过炮制后使用。泥鳅生长在淡水下的淤泥之中,现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吃泥鳅难免把诸多致病微生物及有害物质吃下去,搞不好不仅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吃出新的疾病来。象绿豆、茄子等一些东西按方法食用确实会给身体带来相应的好处,但在效果上往往没有宣扬的那么神奇,更不能包治百病。

理性养生不排除理性就医。当自己或家人身体出现大的不适自己不能处理的情况,我们可根据症状和得病过程,初步判断是找中医诊治还是找西医诊治,还是中西医结合;是在县级医院治疗还是到更高一级的医院治疗,找对医院、找对医生是对症施治的第一步。在治疗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生。时下,部分患者以“关系、熟人”作为选择医院、选择医生之标准的做法可以理解,但“关系、熟人”不代表对症施治、不代表医疗水平,应该是看病求医的一大误区。

哲学养生

哲学养生较理性养生更上升一个层次。它要求我们对所学到的养生知识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拒绝断章取义和教条主义;它反对孤立的、静止的看待某个养生问题,要求抓住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既懂辩证法又通实践论。对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获取的养生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养生说法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辩证地探索、把握其内在规律;对养生知识的适用范围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综合把握,建立起适合于自己生活方式;生活中,明知自己有些生活习惯不好却持无所谓态度的大有人在,须知疾病有一个积累的过程,量变引起质变,当失去健康时方知珍惜;同样,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不是立竿见影,但能储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当然,以上认识鉴于大众养生的渐进性而言,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若谈及养生哲学,较之哲学养生又当别论。

中医养生

中医是国粹,相对于西医而言在养生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如果说前三种养生方式更多的是如何科学的看待养生问题、利用养生知识改善生活方式的话,那么中医养生则上升到一种“自然而然、无为而无不为”的高度,“自我预防、自我诊断、自我保健”的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意味着掌握了一定的中医专业知识和哲学思想。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饮食起居、喜怒哀乐最了解,利用中医顺其自然、形神兼养、动静结合、审因施养的养生理论和神养、行为养、气养、行养、食养、药养、术养等养生的方法能了解日常食物、药材的养生用途,辨析风寒阴阳暑湿,更多的做好平时保健,可以有意识的把部分常见病得病的渠道避免掉;即使身体出现轻度不适,也能够清楚地把握得病过程、能简单地判断是外感风寒还是着急上火,是饮食不当还是疾病传染……,进而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操作,重视药物但不依赖药物,这样有助于身体恢复还可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值得说明的是中医不提倡刻意养生,也没有必要刻意养生。自然养生,适合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和养生的内在规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不断调理、完善。中医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性。刻意养生势必造成过度养生,什么事情都有个度,一旦过度就会产生新的疾病

伦常养生

近代著名道德教育家王凤仪把病分为“伦常病、运数病、业障病、天时病、因果病、饮食病、传染病”等七种,其中伦常病的比重最大。家庭、单位、社会中尊卑、长幼等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伦常关系处理不好,养生就会停留在养身的层面裹足不前,很难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大家知道,“恨、怨、恼、怒、烦”等各种不良情绪都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会直接损伤人体的“心、肝、脾、肺、肾”等相应器官。而不良情绪从何而来,往往从自己、家人、同学、同事、亲戚、朋友等较亲近的人群中来,相互之间关系处理的好就会心平气和、享受生活,彼此之间关系处理不好就会打仗生气影响身心健康,引起疾病便到处寻医问药,可医院也不是万能的,心病还需心药之,得病的根源不去,即使此种病治好了也不排除得其他病的可能性,生命的质量依然下降。何况,患上不治之症则一命呜呼。所以,谈养生不能不懂伦常,不懂得处理伦常关系,在养生方面付出的努力再多也会留下重大缺陷。即使是社会节奏较快、建设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家也要为建立和谐社会、和谐单位、和谐家庭而努力、而付出,要多奉献少索取、看淡名利、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上行下效、遇事不钻牛角尖、看人多看别人的优点、为人处世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快乐幸福、心态平和,自然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道(佛)家养生

应该说,道家养生、佛家养生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构成养生金字塔的塔尖。我们学习道(佛)家养生的基本知识,有意识的进行实践并不是想成仙成佛,而是分享几千年以来人们探讨人、人体、人的本质、人生真谛、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做到养身、养心、养性浑然一体、内外兼修,在研究养生过程中,如果辩证地看待和批判的继承,一定能够加深对医学、哲学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生命的质量。

道家养生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气功养生学,它把延年益寿、开发智慧作为研究的主要目的,生命的机能与物质、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生命存在的奥秘都是道家养生学的研究课题。道家重人贵生的人生哲学、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念、性命双修的內炼体系博大精深,能够升华人生高度和境界;道家养性积德、强身健体、呼吸锻炼的各种功法以及两性生活的卫生艺术,事实上是通过自我养护和锻炼求的生命的长存。

佛家养生既提倡日常养生的基本规律又讲求修行,重视情志跟疾病的关系,认为调整心态是养生的根本。佛家养生法是以智慧作真实的观照,然后直接应用于生命本质的回归与生活极乐的体现。佛家戒、定、慧三学,是养生之道的重要部分,其中戒律生活是凡夫符合圣德的道德规范;禅定是身心平衡与宁静的修养,是佛教最核心、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智慧是觉悟真理,掌握因果规律,观照人生实践的根本。此外如持斋可以慈悲人心;节食能排宿垢以清脏腑;念佛使人心印佛德;持咒是为清净身、口、意三业;礼佛可以化我慢健身腰;经行可以散血气;赞诵可以畅心志;六度可以顺法性、除六弊;四摄可以和众生而利乐,如此等等皆方便中事。一般医生,仅能治疗人生理的毛病,无法治疗人心理的毛病,即使是心理学医生,也只能纠正人因生理神经系统之失常,是无法根治人心理的贪、嗔、痴病,更无法清理人心无明烦恼的污垢。佛家养生学给现代人的启示在于要破除贪钱财、纵情欲、行弊恶、耍阴谋的坏习惯;要放下手中的麻将,放下摸彩票的手,放下手中的酒与烟。当一个人因为养生离开斗诤与冤结,离开自私与多求,离开盲目与执著,那么他就能亲和天空与海洋,亲和大地万物,亲和善人与美德。那么,亲和无间的心、无喜无嗔的修养造就个体的同时也必将汇聚成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伟大洪流。

     以上探讨了六个层面的养生,希望能给大家以启迪,在养生过程中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盲目追求;多一些循序渐进,少一些杂乱无法;多一些综合辩证,少一些简单逻辑,明明白白悟到养生真谛。事实上,各种层面养生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区分界线,也没有严格的高与低、好与坏之分,而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只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进行反复学习研究实践,就一定能够收获养生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