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通货膨胀?学学巴菲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6:03:13

对抗通货膨胀?学学巴菲特

(2010-12-14 14:35:26)转载 标签:

巴菲特

中国

宋体

股东权益报酬率

通货膨胀率

杂谈

分类: 俱乐部原创

对抗通货膨胀?学学巴菲特

 

 作者:正道股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1211日)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1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5.1%,是20087月以来的最高升幅,这个结果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参看11月CPI“破五”:更严厉调控将至?)

看这里:CPI_百度百科。教科书告诉我们: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的专家经常根据需要修改教科书指标,长期以来把中国通涨的CPI指数定为3.5%,前段时间看看势头不对,还建议定为4.5%。真是让人无语。为何CPI会一下子窜老高呢,其实笔者有过说法:加息对银行股的影响超乎你的想象。

那么,投资者应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学巴菲特:

 

  一、通货膨胀不可避免

巴菲特认为,通货膨胀事实上一直存在。因为通货紧缩无异是扼杀那些政客的政治生命,而通货膨胀会造成财富增加的假象。

巴菲特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政治现象,而非经济现象。由于到目前为止,对于政府的支出尚未有一个永久有效的限制加以规范,不断的发行货币将使得通货膨胀日趋严重。巴菲特承认他无法预知高度通货膨胀的情况何时还会再发生,但是赤字支出的持续恶化将使得通货膨胀无法避免。

当然,巴菲特说的是美国。在中国呢,看看身边,除了工资不涨,其实什么都涨了。但专家会告诉你没有通胀,最多也是只涨了一点点。有时我会想,毛主席让那帮人到农场劳动,是多么的英明啊!

其实,对于中国的经济数据,普通投资者不用抱怨数据的真实性。想想吧,或许决策者跟你有同样的抱怨。我在扶贫时所见到的乡村经济数据统计员的工作方式,我对自己的处境就没有任何抱怨了。

 

二、通货膨胀对投资的影响

通胀对投资的影响很大。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就等于手中握有现金的实质价值损失幅度。巴菲特明确指出,由于预算赤字和贸易逆差等外在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这些因素“将会是决定你在柏克夏哈萨威里的投资能获利多少的最重要因素”。高通货膨胀率,对于公司能否为投资人赚得实质的报酬,是一项负担。

理论上说,如果你认为目前的通胀已达到10%,那么,你必须投资于股东权益报酬率大于10%的公司,才有可能维持你的购买力。

换句话说:股东权益报酬率大于通胀率的部分,才是你真正赚的钱!

 

三、投资者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

(一)股票并不当然成为对抗通货膨胀的屏障

长久以来,在传统的观念上,股票是对抗通货膨胀的最佳屏障。投资人相信,身为公司的股东,公司自然会将通货膨胀所增加的成本,转嫁到顾客的身上,藉此保障股东在投资上的实质利益。巴菲特不同意这个看法,他指出,通货膨胀并不保证公司的投资报酬率会提高。我们知道,增加股东权益报酬率的方法只有五种:一是提高资本周转率;二是增加营业毛利;三是设法节税;四是提高负债比率;五是便宜的举债方式。遗憾的是,根据巴菲特的解释,通货膨胀无法通过以上五种方法的任何一种来提高股东权益报酬率,巴菲特还从会计原理及统计数据对五个方面作了一一解释,其中的主要理由是四个字:水涨船高!

巴菲特根据二次大战之后的股东权益报酬率资料,做了以下的结论:长期来看,股东权益报酬率的波动其实很小。以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每10 年为一期来看,至1955 年为止,道琼工业指数的股东权益报酬率为12.8%1956 年到1965 年的10 年为10 . 1 % ;1975 年为止的10 年,平均为10 . 9 %。巴菲特指出,若分析《 财星》 杂志上五百大企业,至1965 年为止的10 年,股东权益报酬率为11 . 2 % ;至1975 年为止的10 年则为11 . 8 %。以30 年为一期来看,大多数美国企业的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介于10 %到12 %之间。

重要的是,股东权益报酬率和通货膨胀率上升或下降并没有明显的关联。因此,不要指望高通货膨胀率能帮助公司增加股东权益报酬率。

(二)投资什么样的股票才能对抗通胀?

了解到自己不能藉由通货膨胀获利,巴菲特转而设法避开那些会被通货膨胀所害的企业。

什么样的企业会被通货膨胀所害呢?巴菲特发现,那些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才能顺利运作的公司,总是被通货膨胀所害;那些不大需要固定资产的公司,在通货膨胀中还是会受到伤害,只是所受到的伤害比较小。

巴菲特指出:只有靠极佳经济商誉赚钱,固定资产占比很小的公司,才是对抗通货膨胀的好品种!

其实,从估值的角度看,巴菲特之所以用减除营运成本的自由现金流来进行估值,而不是直接用经营现金流来估值,正是把资产的因素从估值中剔除。其原理是一以贯之的。

                                                             (博客编辑: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