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业务的受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04:25

   有一个关于求职的问题:“面试从什么时候开始?”答案是:从求职者敲门的时候开始。担保业务也是一样,从项目受理的那一刻,担保业务的开展和风险控制即已拉开了序幕。受理项目的前提是担保公司的项目经理经过初步审核,认为客户符合担保公司的业务受理条件。因此,谈到担保业务的受理,必须从担保公司的业务受理条件开始。

   (一)业务受理条件

   为什么要设置业务受理条件?为了明确服务对象,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公司职能,规范业务行为,应当设置业务受理条件。业务受理条件,取决于担保公司的注册地和经营范围、成立宗旨、风险控制考量等多种因素。例如,政府出资成立的担保公司多半为了履行政府扶持当地中小企业发展的职能,有可能将外地企业排除在外;有的担保公司从企业发展周期判断,不愿意为成立不满一年的企业提供担保;等等。业务受理条件的设置,一定要根据担保行业的特点、当地的环境和本企业的实际综合考虑,并可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内外有别原则

   担保公司对外公布的业务受理条件,为形式要件,可适当宽松,门槛切忌太高,以免使得潜在的客户望而止步。有些股东要求或者公司章程的硬性要求,如注册地,可以事先明确告知;有些模棱两可的经济指标要求,则可以适当放宽,以便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担保公司的内部业务受理条件,为实质要件,应严格把握,并注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平衡,对不同的企业区别对待。内部受理条件通过制度确立,好处是事先明确,容易把握,缺点是过于死板,导致本本主义;内部受理条件无明确规定,靠项目经理、企业文化和评审制度逐个审核把关,好处是可以非常灵活、量体裁衣,缺点是无章可循、造成评审资源浪费。

   2、适时调整原则

   市场敏感性和高度灵活性为担保公司胜出银行的重要一面,担保业务的受理条件不能永远一成不变,而应综合各种情况适时调整,否则容易脱离市场、固步自封。曾经有家大型国有银行打算与担保公司合作,但由于其内部的业务受理系统无法调整,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在其他银行能获得贷款,却怎么也通过不了该银行的业务受理系统,据说而该银行要对系统进行调整很难,而该系统为上个世纪90年代建立,至今仍未作任何调整,最终导致与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无法顺利开展。这种情况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却是活生生的现实。

   3、客户培育原则

   由于担保公司人员不足、完成经济指标任务艰巨以及项目经理个人偏好等多方面原因,致使不少担保公司把本来符合受理条件的客户拒之门外。例如有的担保公司只做1000万元以上的担保业务,数百万元的担保业务一概不做,理由是没有那么多人手,担保金额不大的项目收益太少。这些想法可以理解,但是担保公司的客户与银行有很大的不同,银行只能是锦上添花,担保公司还要雪中送炭。中小企业在成长阶段,所需资金有限,资信情况也一般,迫切需要担保公司的帮助和扶持,在能够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担保公司不应将其拒之门外。因为哪怕今天只有数十万的资金需求,也有可能过几年出现数千万的资金缺口。和中小企业一起成长,担保公司才能获得客户的真正感激和信任,还可以年复一年地与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直到最终上市。建立良好感情的客户才是真正的客户,也是最为可靠的客户,尤其是刚刚成立的担保公司,千万别忽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