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动画起飞 大学生先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0:24:49


让中国动画起飞 大学生先行 中国传媒大学  童珮茹 张天睿

我们被它的奇异故事深深打动,我们惊叹于它的光影魔术——动画,是对生命的追问,更是对梦的求索,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之痴迷,通过文化输出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价值体系,传达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我国在文化领域的国际地位有着重要作用。然而深受日美动画影响的中国动画,核心竞争力又在何处?

高校是未来动画行业后备人才的培育基地,学生动画作品折射着一个国家的动画教育和研究水平,因此各大院校都鼓励学生参与动画盛世,接触行业信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举办的“构建和谐社会·大学生先行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即是一项致力于引导大学生提升原创性和本土精神的赛事。在今年的比赛中,由我校动画学院06级毕业生刘天舒、单克量、杨洋和王再越四名同学创作的动画短片《年》获得3D动画类金奖。《年》是一部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讲述了过年之夜一个安徽古镇中,主人公小男孩与人们害怕的年兽成为朋友的故事。借用民间故事进行创作在中国动画中并不少见。怎样体现民族特色又实现突破与创新、让它更具时代价值?记者采访了该片的创作者们、指导老师及大赛负责人。

传统文化的探讨与创新

——刘大宇老师眼中的民族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像剪纸、水墨画这样富有中国特色的动画形式受到广泛赞誉,有“中国学派”之称。然而如今充斥市场的国外动画左右着中国观众的欣赏观念和业界创作。创作者们不断探索,怎样重振中国动画产业、创造出更具民族性作品并将其推向世界?刘大宇是《年》的指导老师,他结合片中体现出的民族特色提出了自己对此问题的见解。

民族性的“形”与“魂”

有些人认为水墨画、民间画等艺术形态最能表现中国特色,这些画面动起来便是中国动画。刘大宇老师则不以为然,他指出形式往往流于过程却不能被人铭记,最重要的是用必要恰当的形式来表达好的立意,不能生搬硬套,使用水墨画、民间画也是为搭配主题氛围服务。

那么讲述中国传统民间传说故事就是民族性了吗?也不尽然。“民族性应该是个广义的概念,”刘老师告诉记者:“比如年兽的传说是很定势化的:年兽是可怕和狰狞符号,放鞭炮是为了赶走年兽。故事线本身比较苍白,怎么深化主题?我更希望学生赋予时代性的东西。片中小孩和年兽获得心灵上的沟通,大小年兽是温馨的一家人。这是爱和家主题,是时代和世界的主题。把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世界的文化相结合,是对传统文化探讨和创新。”

正如刘老师所说,借鉴民间艺术形式和传统故事固然重要,但若不创新,没有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都只是民族性的“形”而非“魂”。但是当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时候,有时又陷入了另一种误区。“比如说三维水墨动画,看似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接轨,是一种发展。但是我并不赞同这种做法。”刘老师认为国画有其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创作原则,留白与写意是它的价值体现,而空间立体化之后就很难具备原有的意境之美了。“这种方式似乎包含了民族性,但其实就好像一个‘塑料苹果’。”这也体现了创作者对传统艺术内涵本身的不了解,我们需要更多在尊重的基础上的创新。

理念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当今的大学生是看着日本和美国动画长大的一代,其中值得吸收的地方,却也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定势化,丧失了思考空间和发展空间,对原创和本土精神的培养十分不利。他提出要在教学中训练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一种理念、一种习惯。“但是不能当成一门学科,纯粹填鸭式地告诉他们应该这样做。而是在每一次检查他们的作品、每一次实践中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他们。”学院整体的环境氛围也很重要,通过开设讲座或欣赏课,给学生传达时代性的信息,让他们广泛接触电影、文学等不同的领域,有利于激发他们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文化取向的思考。

作品背后的故事

——揭秘《年》的创作历程

那么《年》的创作小组是怎样想到取材于中国传统故事,并编织出这样一部中国韵味浓厚的动画作品来呢?这不得不提到该片的创作经历。

刘天舒和单克量是前期制作的主要负责人,杨洋和王再越分别负责特效和模型合成。记者有幸邀请到刘、单二人进行采访。

灵感来源,过“年”并不可怕

刘天舒对中国民间故事从小就非常喜爱,谈到《年》的灵感来源,他立刻来劲了:“小时候我特别喜欢过年。”刘出身在东北的农村,从小就听着年的故事长大,每逢春晓佳节,他都能过上一个“年”味儿十足的节。虽然传说中年兽是一种比较恐怖的动物,但是欢乐的过年气氛让刘觉得年兽其实并不那么可怕,甚至是可亲可爱的。自身的兴趣加上从小就有的情感积累,剧本拍案而定。其实在创作之初四人都没有想过太多,激励他们前进的,就是那么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

形象设定,借鉴与原创的结晶

对于年这个形象的创作,可憋坏了刘天舒。以往的传说对年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身”,刘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在年的传说和形象在中国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版本。既然如此,与其模仿,刘天舒想不如干脆自己创造一个年。但是如何让年的形象看上去既威严又不那么图腾化呢?最后,他参照了石狮子雕像、貔貅、麒麟等诸多中国传统故事中神兽形象的各种元素,再和现实中的老虎进行了融合,一个带着神秘色彩而不失可爱、情感丰富的年兽,就这么跃然纸上。

场景构建,一座南方古镇的再现

为了呈现中国风味浓厚的场景,他们将场景设在了具有典型徽派建筑的安徽宏村。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已有约90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中国味儿十足村庄。可是生长在北方的他们对南方古镇并没有深刻概念,于是刘天舒和单克量专程到宏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和采风,拍照、画画、深入当地生活。单克量是场景渲染的主要负责人,这个远离都市的静谧小村庄,一下子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到达宏村的那天晚上依然记忆犹新。十点多钟,全村只有星星点点几盏小电灯泡亮着,天下着蒙蒙细雨,抬头望着飞檐,拿着微亮手电筒在石板路上行走,我真的是被震撼到了,感觉来电了。很想把中国这种典型建筑的文化用动画的形式再现出来。”

身临其境让他们体会到从未有过感动。直到现在,刘天舒还时常惋惜,由于技术掌握的还不成熟,他们没办法百分之百将那种美轮美奂的景象展现出来。但是那次考察无疑为他们的创作添上了绚烂的一笔。

三维技术,更高挑战和要求

《年》的创作并没有选择看似与主题更加匹配的平面民间画、国画等形式,而是采用了三维技术,这更增加了创作的挑战性和难度。问及原因,单克量说道:“我们就是想把古镇恢弘的场景和年兽这种传说中的动物,真实而立体化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不是为了做技术而做片子,表现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表达的故事。”为了弥补技术水平上的不足,他们在课外经常自我充电,指导老师刘大宇也称赞道:“这些孩子在技术方面很会懂得钻研。”

音乐原创,跨国域的民族风

说到《年》的配乐,可是带着一点“传奇色彩”。导演也想过用二胡、琵琶一类中国的传统乐器来做,却难以将神秘而宏大的意境充分展现,于是借鉴了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创作风格,用西方交响乐进行渲染,可谓中西合璧。他们的音乐总监袁思翰远在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做交换生,之前有过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尽管时差和距离给双方的沟通造成了很多阻碍,双方一直都通过网络积极配合着。不断磨合之后,一部跨洋的动画配乐终于完成。他们感叹道,同学间的默契真是不可小觑。

动画追求,想让更多人喜欢

一年多的执着源于他们发自内心的热爱,最终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为了做出让大家喜欢的动画。“我们其实已经把这个片子当电影来做了。虽然还达不到特别高的高度,但是我们希望大家看完后能留点感动的东西。”刘天舒说。

他们把片子放到网上和大家分享,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告诉刘天舒,自己从小就喜欢看动画,因为动画总是让我们看到美好的一面,不用考虑人世的复杂,谢谢他们能让他看到这样的动画。在刘天舒看来,有了这句谢谢,什么都值了。

名家点评

——对话大赛负责人

中国数字艺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教育部动漫专家委员会委员、本项大赛的负责人和颁奖人朱明建老师接受了记者采访。

本项大赛的评选标准?我校学生作品《年》获本次3D类动画片金奖的优势?

作品千变万化,我们更加强调个性,有独特亮点和感染力就容易出彩。动画创作往往容易忽视音乐,但是该片表现出众,融合了戏剧元素,民族风味浓厚。此外故事相对完整,技术质量高。最让我感动的是万事万物和谐共生以及人性之美的立意,这是人类和艺术创作永恒的追求,大学生选择这种积极健康的主题是值得提倡的。

该项大赛如何引导学生提升本土化精神?

“和谐”是当今中国一种很好的价值观,在动画中融入这种民族精神,对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这也是民族性的一种体现。

您如何解读本项大赛中“大学生先行”的概念?

大学生没有条条框框和权威的包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有无限潜力。他们的作品结合了自己对于当今多元社会的理解和思考,反映并符合当代人的心理需要和审美需求,是未来动画创作的主力军,因此要从现在开始锻炼自己,培养使命感。

(童佩茹、张天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