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若川口嚼人眼之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22:26:33

程若川口嚼人眼之思考(修改稿)

后惟泰

程若川,南宋休宁汊口人。武状元。历任监丞、滁州太守等职。曾奉诏出使金国。《休宁县志》与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武状元》均有传。尤其是《程若川口嚼人眼惊强敌》一节被多篇文章引用,在休宁“海阳书院”张挂的程若川画像下也有这段文字,现摘录如下,以供鉴赏。

程若川曾奉诏出使金国。当时南宋偏安一隅,为金王朝的附属国,南宋皇帝对金国皇帝自称为侄皇帝。金国来使,南宋皇帝要降座迎接,屈尽陪臣之礼。南宋使臣出使金国则往往受尽金国的侮辱。程若川到达金国后,金人知道他是武状元,晚宴时,特地从宋朝俘虏中斩杀了一名与程若川相识之人的头颅来款待他。那人头两眼圆睁,耳鼻间尚流淌着鲜血,程若川看在眼里,莫名的悲愤在心中涌动。金人凝视着他,面露讥剌的笑容。短暂的沉默之后,只见程若川右手在人头上闪了一下,那人两只大大的眼球就已飞进程若川的嘴里,随之响起嘎吱嘣脆的咀嚼声……金人一个个目瞪口呆,无不惊呼:“真乃奇男子!”连忙换上美味佳肴,以礼相待。回国后被提升为滁州太守。

看了这段文字让人触目惊心,南宋偏安屈辱到如此地步,程若川“口嚼人眼”,而且还是同胞相识之人的眼球,面对这一非常之举,假如减去我一个花甲,是个无知的顽童,也许觉得好奇、好玩,会当作为“新闻”在同学中传说,然而在今天,我是个古稀老人,是受过中华传统教育的汉民族的一员,对这位武状元、奇男子的惊人之举实在是目不忍睹,耳不忍闻,痛心疾首!

不禁使我记起我早在学生时代读过的《唐雎不辱使命》,同样是面对强敌,为不辱使命,唐雎未尝如此这般“凄惨”。《鸿门宴》中的壮士樊侩,面对强大的项王“赐之彘肩”,吃的只是生猪腿,而不是人的眼睛。还有与之同时代的岳飞,为国雪耻,同仇敌忾,精忠保国,万古流芳,他的《满江红》充满“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爱国情怀;更有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仁至义尽,宁死不屈。“程若川口嚼人眼”一事咋一看让人惊诧,让人不解。休宁号称“东南邹鲁”,儒学之乡,程若川是休宁的状元,难道儒家的仁义道德对他没有一点影响?如果他真是个无情无义之人,又怎么被提升为滁州太守,勤政为民,深受爱戴?仔细想想,觉得“程若川口嚼人眼”,其中肯定还会有许多复杂的内容,晚上睡觉还想着这些问题,想着想着便进入梦乡:

我带着迷惑,带着求索,走进了状元历史博物馆,翻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有了惊人的发现:原来“程若川口嚼人眼”,“乃伪饰也”,是假的。当时武状元程若川身负大宋使者的重任,为不辱使命,“好汉不吃眼前亏”,面对强大的金人不便硬顶,于是就灵机一动,以壮士的力量,魔术的手势,用右手在人头上闪了一下,那人两只大大的眼球就深深地陷进眼眶,所谓“飞进程若川的嘴里,随之响起嘎吱嘣脆的咀嚼声”只是迷惑金人的假象。程若川以超人的胆略,非凡的智慧战胜强敌成为一代佳话。

历史不容想象,上面的这段设想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程若川口嚼人眼”作为一段历史资料客观存在,于是我又联想到古人的一句名言:“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说,对小事不能正确对待,不加以容忍,就会给自己谋求的大事带来失败。历史上有许多面对一时的羞辱不较不怨,没有逞匹夫之勇,因而避免遭遇横祸的故事。为人处世如果能够忍辱负重,那就是一种韬晦、涵养、胸襟宽广和目光远大的象征。在中国古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得以复国,韩信忍受胯下之耻而最终成就大业。我想程若川不正是孔子提倡的那种为成大谋而小忍大勇之壮士吗?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名言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忍耐精神,百行之本,忍之为上。在人生的一切事业上,都存在着忍耐、克制的需要。程若川为不辱大宋的使命,面对残暴的金人不忍行吗?假如程若川面对鲜血淋漓的同胞头颅挺身而斗,非但白送自己一条命而且还乱了身负使命的大谋。

苏轼曾经说过:“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我想程若川正是苏轼说的大勇大志的“豪杰之士”,他同岳飞、文天祥一样有着浩然正气。面对强大的敌人,程若川能如此忍辱负重,实非凡人所能。他在非常的情况下以盖世的武功、超人的胆识,尽显武状元的外交风采,震慑了强敌,大扬了国威。

 

200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