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9:59:59
原文地址:【育儿】の:美国家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作者:每個孩子都是神童

文/【每個孩子都是神童】

 

刚来美国时,父母的一位中国朋友告诉我的一个典故至今让我印象极其深刻,可以说是非常震撼的。朋友博士留学来美多年,从事IT(电脑)高层工作,早已成家立业,买房买车,有一位全职太太和两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在美国从事IT待遇是非常好的,相对的,行业压力也非常大,是仅次于医生和金融行业的,经常裁员,加班加点也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他无意中和他上司提到家里前后院杂草丛生,自己一直腾不出时间剪草,也没找到合适的南美洲民工来修剪草坪(长期不修剪草坪会被卫生局罚款)。其实在美国每个州都有专业的剪草维护花园的专业公司提供方便的服务,但收费较贵,一般很多在美国亲身经历过在国内万千宠爱做梦都没想过的在餐馆洗盘子打工赚生活费的留学生是很难接受把大把的钱花在修剪草坪上的,很多华人家庭都会习惯于男人自己动手或者请邻居十几岁的青少年或者南美洲民工代劳,收费会要低很多。他的上司立刻解决了他的难题,为他介绍了一位经验比较丰富的16岁男孩,说是对方年纪轻轻但已有两个寒暑假的打工剪草铲雪经历了,他家里的这些话全是聘请他干的。果然,礼拜六一大早在约定的时间就有人来家里按门铃。朋友打开门一看却惊讶得半天合不拢嘴,出现在门口的是上司用奔驰560SEL送来的16岁儿子。

 

我听到这个典故当时也是惊讶得半天合不拢嘴。如果说朋友想请南美洲或邻居小工剪草只是为了节省美金,朋友的上司用奔驰560送未成年儿子来剪草赚取最低工钱并不是为了赚美金那是肯定的。那是为了什么呢?来美国时间长了之后,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无非是相当于祖国大陆祖辈的挫折教育---模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一位圈友问我在国内的美国外教是不是都是在美国找不到工作而游荡去了中国的人。我告诉圈友:肯定不是。之所以这么肯定,一是自己在国内大学时对学校里外教的敬业精神印象非常深刻。二是在美国高薪工作恐怕不太容易找,但要找个普通工作还是易如反掌的,俗话说“在美国没有饿死的,只有懒死的”。就算是没大学学历的小工在餐馆洗盘子也有一千多美元一个月,美国的食物、衣服和汽车都极其便宜。况且如果有大学以上的学历,光是教师行业在美国就非常缺人,而且是铁饭碗,年薪也有四、五万美元。一个美国人如果不是对中国文化有着十二分的欣赏和感兴趣,他是不可能千山万水地专为了跑去中国赚相对工资比较低的人民币的。三是我在美国见到的小至十几岁的青少年,大至几十岁的老美,他们的敬业精神堪与传说中的日本人媲美。

 

这与美国人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是绝对分不开的。现在5岁半儿子大卫的篮球课上的教练是一位十几岁的白人男孩,一米九的个头儿。我们一进门他就会礼貌地与每一个人打招呼,训练课堂上,各种姿势动作、言行举止让你几乎没有办法与一个才十八岁的毛孩子联系在一起。那个教练是大二法律在读生,父母都是律师,他是来我们社区中心打零工赚学费和工作经验的。聊天时听他说自己平时放暑假时还在法国餐馆打过工,所以练就了一手好法国厨艺。大卫上的这个篮球课因为是社区办的,3个月才三十美元一个人。想必这小教练的报酬也高不到哪里去,但是看到他授课时的全力投入状态你无法将之与他的报酬相比。大卫的游泳课的两位年轻女教练也是类似的大学在读生。也是同样的敬业。

 

美国有将近50%都是中产阶级,也就是主要指年薪在四万到十万左右的家庭。而且年收入也与学历是紧密挂钩的。比如根据美国比较权威的“维基百科”的数据,美国中产阶级大都拥有大学学历;占总人口1%的富人(年薪35万美元以上的家庭)绝大多数拥有美国名校常春藤盟校的学历;而占总人口40%的蓝领阶层(年薪2万6至4万的家庭)则绝大多数只拥有高中或以下的学历。

 

所以,为了孩子的前途,大部分的家庭,尤其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便将让孩子能进入常春藤盟校的目标当成了一个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指标。在美国,“常春藤”盟校是指哈佛、耶鲁等8所最顶级名校,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苛刻的入学条件,不仅仅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而这其中两条便是社区服务、义工或者兼职工作经验。所以美国这么多富人和中产积极家庭都从小就鼓励和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几乎成了他们的共识。有一位朋友的孩子包考医学院时的GPA(大学考试平均成绩)是系里的Top-5%(最前的5%)之列,还占有身为本州子弟的地利人和(大学对本地学生较有优惠),他还在大三整个暑假都免费去了他本校的医学院干了四个月的研究课题助理---因为这类社区服务(义工)与孩子的打工经验都同样是名校必不可少的。这四个月的汗水换来的是他的很好的推荐信,他最后的结果是上了医学院的Waiting-list(等待排队名单)的将近第100位。他最后去了本州内的在全国排40多的学院,仍是觉得自己非常侥幸。

 

美国是一个热爱体育活动的国家,在任何一个社区操场上,每天你都几乎能看到带着孩子打篮球、踢足球、打网球、玩滑板、骑单车的家庭。大多数父母也都会让孩子从小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兴趣班。女孩子大多选择芭蕾、游泳、体操、篮球、网球等。而其实这些体育特长,和其他的文艺特长一样,也都是名校录取学生的一大项加分内容。当然,大部分家长都是本着让孩子多接触培养让孩子热爱一生的业余体育爱好。况且,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名校对自立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还体现在各种能反映一个人人品性格的事情上---你一切可被查阅的记录都应该是很清白的。以前听人说在美国大学的fraternity parties (学生聚会、兄弟会)时时都能见到一些学生一见到有拿照相机的人进来,立即放下手中的啤酒罐子,正襟危坐作亲善状。这些不用问就是打算报医学院 (或法学院) 的学生。据说有一位读大二有意于Med-school(医学院)的学生,有一次因手持啤酒吃了一张罚单(在美国21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允许买酒或饮酒), 回到宿舍后眼泪直在打转。所以相应的,德育教育在美国大部分家庭中又是一项首选被从小注重培养的内容。

 

而事实上,父母有意识地按照常春藤盟校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孩子,即便日后没考上或者不上常春藤盟校,这些孩子所拥有的综合素质能力也能让他们在各行各业极有造诣。因为常春藤盟校的综合素质考核标准可以说是极典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标准。这也是大多数重视教育的美国家庭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的风向标---德、智、体全面自立。

 

 

我的圈子每個孩子都是神童》 歡迎點擊加入我的圈子

  每個孩子都是神童

  对于孩子来说

  智慧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认几个字学一点简单的加减法。

  許您的孩子一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