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宝典:如果苏东坡考上EMB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19:15:58

  职场宝典:如果苏东坡考上EMBA

  第一章: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思路和性格?

  思路决定出路?性格决定命运?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思路?又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性格?1.变局时代,你的前程在何方?你是低成就的高潜质群?社会是在变革中进步的,历史证明,大变革时代,怨者忧苦,愚者败亡,只有适者生存,智者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人口数量剧烈增加,一大批人在1946~1964年间出生,他们被称为“战后婴儿潮”(babyboomer)一代。20世纪60年代,这群人进入叛逆的青春期,世界人口的平均睪酮素大幅增加,社会弥漫着变革气息,而美国充满了反战的嬉皮。20世纪80年代,他们纷纷成家立业,穿起西装,剪了头发,创造了个人计算机与互联网,这群人改变了传统社会的面貌。战后婴儿潮一代是最有钱的人,他们想创造更多的财富,于是鼓励20岁的年轻人使用信用卡,说服30岁的中坚分子借钱买大房子。全球金融风暴的导火索次贷危机,便是美国信用过度扩张,超出了两代人的付款能力,引发断供潮导致的。这波金融海啸,因受史上最大的人口浪潮推动而更具破坏性。世界人口结构日趋老龄化,在未来20年里,每年跨越60岁门槛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正面临着时代的大变局。这是一个混日子的最坏时代,却也是奋斗的最好时代。但不少出身名校的人终其一生在底层挣扎着,他们才华横溢、锋芒毕露,是公认最有潜力的明日之星。只是明日复明日,仍一事无成逐渐退缩,失落、麻木疏离,生活毫无目标,对自己产生怀疑,坠入漫长的自我折磨过程。原本是天之骄子,却却碌碌无为,这是低成就的高潜质族群典型特征。赢在起点输在职场?一个人的悲剧不在于你输了,而是你差点就赢了。苏东坡出生于公元1037年(北宋仁宗景佑四年),公元1057年(嘉佑二年),苏东坡和弟弟苏辙从四川眉山赶到京城参加京试。主考官是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认为那么精彩的策论肯定出自弟子曾巩之手,为了避嫌,便把第二名与第一名对调,使得苏东坡屈居第二名。所以,苏东坡在388位进士中,实际名列榜首。这比现在拿了哈佛大学毕业证还牛,所有人都看好这名小伙子,认为他的前途肯定一片光明。

  哪儿料到这哥们儿赢在起跑点上,却输在了变局时代的职场中。苏东坡开始在职场上混的时候,大脑就有些短路。这厮与历史上著名宰相王安石同朝为官,王安石是皇帝老儿宋神宗跟前的大红人,估计是猛兽不群鸷鸟不双,东坡小儿始终看大叔王安石不顺眼,他不明白老板的女人碰不得,老板的红人得罪不得这个基本道理,一个劲儿地反对王安石变法。姑且不论大叔王安石功过,稍微动点脑子便知道,老板和身边的红人穿一条裤子,一个鼻孔出气。红人要干点什么,那都是老板授意为之的。屡次三番违反老板意志,这日子能好过么?没多久,苏东坡就明白自己是别人眼中刺肉中钉,不除不快,于是很识趣地自请外放出任地方官了。赢在起点,输在职场,源于未能预见未见的未来。这令我想起一则寓言: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力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粪便呢,它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些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自己足够的能量飞到第一根树枝。第二天,火鸡吃了更多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两个星期后,火鸡骄傲地飞到了树顶。但不久,一个农夫看见它,迅速把火鸡射了下来。“牛屎运”可以让你达到顶峰,但不能让你永远留在那儿。苏东坡的坎坷人生告诉我们,有才华是不够的,有牛屎运也是不够的,拿到毕业证,找到一份稳妥的工作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2.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思维方式和性格?小脾气?职场杀手!苏东坡的自请外放不过是赌气,这多好比小情人之间闹别扭一样。没有满足情感愿望的女子跺跺脚对男人说:“你不听我的话我就和你分手。”偏偏没有想到这男人钱多人帅还慷慨,身边美女如云,人家巴不得你走了好换可心人。动不动就拿分手要协男人的女子,如同动不动就以离职为筹码的员工一样欠缺价值。用对情人的方法来对付老板是最错的错误,哪个老板喜欢动不动就说“我要辞职”的员工?

  如何让老板重视自己?有一则小故事很发人深省:某日,甲对乙说:“我要辞职,老板太不把我当回事了。”乙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甲问:“为什么?”乙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离开公司,让遭受重大损失,非常被动,认清你的重要性。”甲觉得乙说得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乙对甲说:“现在是时候了……赶快行动!”甲淡然一笑:“老板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工作,永远是为了自己。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人生不如意,额叶不发达是元凶?为何有些人能掌控大局,有些人只能当一个无名小卒?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当机立断,有些人却举棋不定?额叶专家高德伯指出,这些均可归因于大脑心智运作的不同。额叶扮演关键性的角色,“一个使你成为你,界定一个人的人格、野心、以及驱动力”的角色。集古代各时期著名相学家论述和著作大成的《神相全编》,相传为宋代陈抟秘传,该书强调看相“一取威仪,二看敦重及精神,三看清浊,四看头圆顶额高”。威仪、敦重、精神、清浊,都是脑力的外显,只有额头才是额叶的具体居所。盖人头为一身之主,四肢之元。头方者顶高,则为居尊天子。额方者顶起,则为辅佐良臣。头圆者,富而有寿;额阔者,贵亦堪夸;顶平者,福寿绵远;头扁者,早岁迍邅(zhūnzhān);额塌者,少年虚耗;额低者,刑克愚顽。

  我们知道,自省智能、人际智能、社会智能、情绪智能、主管智能等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它们的总管处就是额叶。额叶是大脑发育中最高级的部分,人类面临复杂经营压力挑战所需的坚强意志力,就是神经发达、结构坚强的额叶力量的表现。不仅如此,额叶控制的决策力,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已经取代了体力的竞争。能够将不同知识,整合成有用知识的人是最具竞争力的,而这个整合能力也需要特别的心智功能。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的管理功能在切割后,由不同的部门负责,但越往组织的金字塔上走,整合各部属专长的管控力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何很多职业经理人要考进emba,研读高层管理工商管理硕士的原因。而在所有防止老人认知能力衰退的因素中,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受过高等教育者,不易患老年痴呆症。各种学习活动,对不同部位的脑区,应都有建立新神经网络的功能。但是因为额叶是人类灵魂的居所,是抵抗老年痴呆最重要的防线,能对额叶有重大影响的终身学习,才是最值得重视的。3.额叶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人有不同的智能来处理问题,根据不同群体的个别差异,导出七种性质不同的智能。这七种智能可分为语文、逻辑——数学、空间、肢体——动觉、音乐、人际与内省。这七种智能称之为“多元智能”。这些智能由头脑不同的部位管辖。汤玛斯?阿姆斯特朗(thomasarmstrong)指出语言由左耳附近的颞叶管理;音乐由右边的颞叶管理;逻辑——数学由左边的顶叶负责;空间由右边的后面脑部控制;肢体——动觉则受制于两耳之间狭长的运动皮质、小脑与基底神经节。至于高级主管的人际智能,则由额叶、右边颞叶与边缘系统控管。创业家的内省智能是由额叶、顶叶与边缘系统制动。换句话说,这两种策略脑力是由控制情绪、分析复杂性的思考、解决问题的额叶以及直接反应情绪与记忆的边缘系统负责。

  头颅的顶部是平滑的,但头颅底部非常尖锐。可能为了防止柔软的头脑滑动,所以底部凹凸不平。额叶所处的部位,在左右脑分线区有尖锐的小骨片。两边的颞叶与小脑、头颅底部都呈杯状。这些杯状的边缘骨质也很尖锐。因此一旦受伤,容易情致智力衰退,造成后续病变。在对额叶进行的研究中,有一个特别的案例。美国工人盖治(gage)在铺设铁路时不慎引爆炸药,一根铁棍从他的左边脸颊射入,铁棍贯穿头颅,从右半额喷了出去。可是他没死。几分钟后,他居然站起来告诉旁边的人他受伤了。经过治疗,盖治保住了性命,虽然可以行动、说话、做事。可是他变了,变得喜欢口出秽言,不负责任。战争时期,额叶受过伤的士兵看起来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但是相处久了,旁边的人就知道他不正常,病人却不知道。另外有一些人脑部受伤,导致行动或语言困难,病人能认识到自己受伤了,所以会努力进行康复训练。一位莫斯科学生在地铁捡球被撞,额叶严重受伤,从此脑筋僵化,无法弹性地从一项工作换到另外一项简单工作。更有意思的个案是大马修(damasio)的病人艾洛特。他因为靠近眼眶上的额叶生了脑瘤,做了切除术,同时切除了部分额叶。艾洛特康复后,无法继续工作,婚姻失败。大马修为他做了一连串的智力测验,经检测发现艾洛特智商正常,不知问题出在了哪里。直到大马修观察艾洛特谈论自己的问题时,才发现问题出在他似乎没有任何感情上。在评估风险决策时,感情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大马修设计了一项赌博实验,证实艾洛特确实没有感情风险处理能力,常会因为没有自觉而一败涂地。人类个体的差异除性别、高矮、美丑、家境外,最大的差别是额叶的进化程度。这不仅体现在学习和交友上,更体现在工作机会上和报酬上、社会名望与权力上。额叶越发达,综合能力越高。这点从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得到验证。

  在泰坦尼克号上,各个阶层的人都有,沉船的时候,除了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的乘客外,还有船长、乐师及锅炉引擎舱的工人。船难发生时,锅炉工被关在底层。虽然英国绅士让妇孺先走,但是事后统计,头等舱人的生存概率比三等舱的人高很多。这太容易理解了,坐的舱位等级越高,该名旅客的生活越富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可能性越高,额叶也就越发达,自然比三等舱的人更能洞明危机的发展,选择逃生的策略也越正确。不仅如此,在船沉时镇静演奏的乐师,死后不但没有保险理赔,家人还得赔偿船务公司的制服费用。世界就像泰坦尼克号,金融海啸袭来,惹事的美国企业老板和往常一样享受阳光假期,穷国的人民却得面对失业的困境,这就是社会的真实写照。4.额叶不发达的八种上班族,有没有你的影子?投机取巧者:这种人摆明了不想努力,想尽办法抄近路,“越省事越好”就是他们的中心目标。惯性取巧者特别能将逃避工作的本事发挥到极致:工作总是没做完、把困难的部分丢给其他人、不想充实自己的技能,或至少维持该领域应有的水平。这类人只想混口饭吃,并不想追求什么目标,也不渴望创新,有人甚至把懒散视为自己的风格。避免要求者:这种人倾向找一份自己可以轻松胜任的工作,并尽可能避开任何对他们发号施令的人事物,因为他们重视自由甚于其他。不像“投机取巧者”那样老是抄快捷方式,“避免要求者”通常可以把工作做得很好,也不会投机,有些人甚至还赚了很多钱,但他们就是不想有负担,排斥需要操心的职位。发挥专长和实现梦想并不在他们的蓝图之内。潜伏者:这种人在大企业混日子,寻找可乘之机,借着一些模糊的计划混上几个月。他们精心安排,让自己被忽略,做起事来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因为他们的工作都不怎么紧急,也无关乎成败。顺其自然者:跟“潜伏者”差不多,只是他们选择待在小公司、事务所或是大学院校等,专门负责那些大家都不喜欢、却无可避免的一般行政事宜,不想从事有压力的工作。这些事项可能包括了毫无专业可言,或是一些附属的活动。他们一开始抱着玩票性质,后来却再也松不开手。

  闪客一族:这种人平时只做分内事,并不关心小组或公司需求,但在紧要关头却很可能是扭转局势的人。他们不喜欢公司体制内那些严格的规定,或是日复一日的无聊工作,他们是独来独往的游击手,能够适时展现效率和潜力,让大家刮目相看,虽然他们平常看起来并不怎么靠得住。他们并不会致力于改善自己的弱点,也不会精进自己的技能,所以他们从未真正发挥潜力,只是一再重复自己已经得心应手的工作,就像老是写出类似剧本的剧作家,或老是表演同样即兴片段的吉他手。他们尚未达到颠峰,能力也还没被完全开发。广告界、市场营销部门、艺术界,以及运动队伍里,最常见他们的身影。跳格子一族:这种人不断换工作,只要新奇感消失,马上换跑道。他们无法实现初衷,因为缺乏耐性建立人脉、经营客户,而这些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这些人对自己的将来通常抱有乐观的幻想,对于实现理想所需花费的时间却没有具体的概念。短视近利,只企望短暂、立即的成功。讽刺的是,有些人采取相反的策略:他们不愿中断已经出现明显错误的冒险,倔强的拖延着,想证明他们的举动不是毫无计划的冲动。他们不是抽身得太早,就是拖延得太久。转业达人:他们不走常规性的事业路线,长期从事一些基层工作,感觉无聊了时候就换工作。转业达人通常缺乏专业训练和经验,无法从事责任重大的职位。这种人通常是因为过去做了错误的决定,忽略了很多可能,或是放弃自己的才能,错失了近在眼前的机会。他们大都是漂流在职场,过得朝不保昔的困苦生活。超级打工族:他们是“转业达人”的另一个版本,靠着中介公司介绍工作。这种策略的好处是工作来源可靠,也省去找工作的麻烦。由于是临时性质,有约定好的工作时程,不必签订长期的契约,如此一来,他们就不必屈就于不愉快的工作场合。这类打工族也难以有所成就。5.你是企业的资产,还是费用?

  在职场中的等级差距,就好比自行车与机动车的差别一样。你会把昂贵的私家车随便停在路边过夜吗?我与一位台商在外出旅行时,他会选有警卫保护车的旅馆。你会允许重要主管在可能发生事故的旅馆过夜吗?美国销售业绩最大的某私人企业,提供台籍高级经理在上海的长期租房预算,每月最高约5.6万元人民币,而且规定不能低于3.5万元。因为该公司不能忍受他们发生意外造成的损失。日本东芝家电在台分公司总经理石井和则,就是因租房处的设计问题,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的悲剧。高级经理如同车辆,越昂贵便越被重视。成为高级经理,是你被企业重视的前提。你每天上班觉得很无奈,只是在混日子,出卖生命中的某一段岁月换得生命在衰退中的延续资本?有没有想过怎么改变命运?虽然你不能改变风向,但你可以掌舵控帆,利用风向的力量前进。你若不开发大脑的神奇力量,只会愚公移山,埋头苦干,永远无法进入上层社会。你的薪水永远不够,是因为老板太吝啬,还是因为你没有拿高薪的能力?你生活不快乐,是因为你的工作太无聊,还是你的工作压力太大?老板和主管常常给你施压?你看同事不顺眼?如果你有这种消极厌世的心态,你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提升你的管理能力,更不可能晋升为企业高管或创业家。《富爸爸,穷爸爸》一书的作者清崎先生说,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下课后在同学富爸爸的杂货店帮忙撢灰尘,这份工作只能赚取几分钱。后来他的穷爸爸让他去谈判劳资,因为穷爸爸受过高等教育,知道员工应该享有的权利。在谈判中,同学的富爸爸告诉还在念小学的清崎,是他自愿接受这份工作,并非富爸爸剥削他,因为他的工作技能的市场行情就这么低。

  这是他人生的第一堂致富课:不要为钱工作,要为经验与成长而工作,因为薪水的高低是国际劳资市场决定的。薪水表面上是老板与你共同决定的,实际上你的价值是由劳力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来决定的。如果你的能力与数亿的国际劳工没有差异,你的工作就会被较廉价的劳工替代。很多年轻人抱怨老板过分苛刻,他们获得的薪水与付心力不成比例,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不是资产。

  你是企业的资产,还是费用?费用是损益表下获利的负项,越低越好。而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是生产工具。在困难时期,企业为了提高短期经营效益,普遍会采取直接裁员法来提高每股盈余,但也提升那些处理危机有功的高管的薪资与红利。被裁的员工是费用,领导组织改革的高管是资产。在中国与印度,每年有好几千万的年轻人进入就业市场,他们的超低薪资吸引了外国厂商。如果你的能力很快被他们取代,你的资产价值就会消失。要成为企业宝贵的资产,你就得有提升企业生产率的本领。中国目前的国民生产率,才达到日本20世50年代至60年代的水准。而日本的国民生产率,是美国生产率的65%至70%左右。我发现很多日本企业将员工当作费用,他们的员工到学校进修,都不敢让上司知道。他们认为员工进修会荒废工作。而美国企业则将员工视为资产,他们鼓励有潜力的员工进修,补助进修费用,毕业后还有加薪与升迁的鼓励。美国管理研究证据指出,鼓励学习的企业,其财务绩效也比较优秀。5.你为什么不进修emba?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职场单键,你该如何应对?显规则、潜规则,各行其道,你需要提升额叶的能力,而进修emba是重塑额叶的价值投资一些企业的高管或许会认为,已经一把年纪了,还这么辛苦进修emba,值得吗?你可以计算投资知识所提升的“余生职场薪资总值”,与学费成本做比较,再用现在的公式来评估念emba的投资报酬率。不过,这样的计算对于高级主管的职业规划太过狭隘了。眼睛只是相机,枕叶脑处理视觉信息,你的额叶才是心智之眼。头脑与肌肉一样,会越用越发达。脑部终生都有自我重建神经网络结构的能力。学习会激发我们脑部神经元及其连结数目的成长,并改变脑部结构。成熟的老鼠若在各种玩具的刺激环境成长,他们的脑神经会继续发展。受过“教育”的老鼠,在需要记忆的走迷宫智力测验表现较佳,脑部结构中负责记忆的海马回产生的新细胞,比一般在单纯笼子里长大的老鼠多了15%。

  因为伦敦的出租车司机长期记忆曲折复杂的街道,头脑中处理空间记忆的海马回的后部比一般人大,其大小与开车的驾龄成正比。此外,专业音乐家与熟悉双语的人,在相对的处理音乐与语言的脑区皮质,也比一般人大很多。我们可以推论,为企业高级主管考上内容规划优异的emba课程,在两年之间研读中西管理理论,他们头脑内的管理知识储存区域会活化。学生在管理个案分析中,能运用谋略管理能力,时时思考自己与竞争厂商、消费者、供货商的关系,并规划其未来的应变方案,额叶也会增大。最后,学生在硕士论文写作中,持续与教授的激烈互动学习、查阅中外文相关资料学报、分析定义问题、准备研究的方法、收集分析资料,并且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清晰的意见。苏东坡与李白的语言智能傲视古今,可是他们两人的人际智能与自省智能都有缺陷。他们若在今天,重新考进emba研读,可以改进他们的官禄运。如果苏东坡考上emba,他应当研读“谋略管理”与“策略管理”,才不至于一生如此悲哀。苏东坡到了应该进入到权力中心的中年反而往下走。42岁,苏东坡被贬到黄州;58岁,被贬到离京城遥远的广东惠州;到61岁越过海峡,沦落到偏远的海南岛。如果苏东坡考上emba,他应该研读“财务管理”。苏东坡曾经向弟弟苏辙借钱。苏辙借给他七千缗,相当于七百万文钱。两人同时为官,收入相差不大,每次苏东坡被贬,他的弟弟也同样被牵连,为何积蓄相差如此大?苏东坡如何理财?当然,如果他想当宰相,一定也要研读公共财政、总体经济与企业变革。如果苏东坡考上emba,他应该研习“商业沟通与协调”。苏东坡受到高太后的厚爱,成为年轻皇帝的家庭教师。他却白白浪费了八年,失去人生第二次翻身的机会。如果苏东坡考上emba,他应该修“研究方法论”。他论文的论述方式,经常没有充分的逻辑推理与数据分析。历史也证明他的研究模式不对。写诗词要有文思泉涌的天分,而写论文需要文献探讨、建立研究的理论根据。想要事业进一步成功,创业家与企业经理人必须拥有优异的额叶。emba教育能激发学生额叶的策略脑力,并延长这个总裁脑敏锐心智的实用年限,是创业家与高级主管人生中最值得的投资。

  第二章:苏东坡的额叶功能劣势

  6.从“乌台诗案”看苏东坡的人际智能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正月初八),宋英宗逝世,神宗上台。他刚继位,马上就给国家各级高管下达指示:“现在国家财力枯竭,百姓经济生活凋敝,亟待扶危拯弱。但国家四年之内两遇大丧,朕内心极希望父亲的丧礼一切从简办理。”他派亲信大臣赶赴各地,严格督促检查,宋神宗面临的经济财政困境可见一斑。于是宋神宗任王安石为宰相,大幅改革财政金融与军力,遭到守旧人士的强力反对。王安石时运不济,在熙宁年间,年年发生天灾,守旧派拿此大做文章,上奏折称变法令上天震怒,招致了天灾人祸。熙宁七年,王安石被免去宰相之职,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再次被免职。虽然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可宋神宗还得继续推动改革事业。年号“熙宁”,国运反而不宁。宋神宗想改运,有大臣建议用“大成”,希望改革事业大有成就,他认为不好,因为“成”拆开来是“一人负戈”,宋神宗担心有人会造反。有人建议改元“丰亨”,但“亨”的上半部“似高非高”,下半部“似子非子”,是谓高不成,而且“亨”字下面为“子不成”,群臣恐一寓意不好,导致神宗将来无子,都反对用丰亨为年号。最后大家接受了“元丰”,希望带来好运,从头开始国丰民富。元丰二年即公元1079年,苏东坡因为反对继续变法被贬到湖州。在奉调时,苏东坡依例向皇帝上表致谢,奏折中尖酸的说:“我知道我生不逢时,难以跟上朝廷中新进同仁的步伐;我已老迈,或可派我去牧养老百姓。”朝中改革派大臣认为苏东坡明显与变法政策对干,几位御史查出苏东坡写了很多诗词对新政进行明嘲暗讽,科学家沈括也密告苏东坡写给朋友的诗词多有犯上之意。老板看了这些密告,岂有不火大之理,于是令大家交出苏东坡所有公私文件,仔细检查。

  对国家经济财政运营,苏东坡并没有任何深度建言,以他在文坛的知名度,又会左右社会舆论,阻碍新政推行。宋神宗才刚改元求吉祥。苏东坡还不识趣地讽刺,自然令他对苏东坡怀恨在心。朝中多人为苏东坡求情,包括皇室与改革派领袖王安石。可见大家都看出皇帝已有杀机。虽然苏东坡的文学才华超群,但他的人际智能与自省智能太差,不足以使他成为一个合格的宰相。苏东坡曾经指谪朝廷改革派的同事是夏初的蚊子,是废沼中的青蛙与蟋蟀,只会发出令人讨厌的噪音。他从没有想过参与改革,更不会提出积极的改革建议,只会一味地批评指责。这使得他被掌权的改革派视为极端保守的顽固分子。加之他才华横溢,文章足以左右天下视听,改革派才要杀鸡儆猴,以警告其他保守派人士。最重要的是,苏东坡没有觉察皇帝面临敌国威胁,国家岌岌可危,他动不动就提到尧舜的治国理念,实在缓不济急。皇帝采用王安石的变法建议,全面改革,他一直泼冷水,却没有提出具体改善方案。谁最恨他?当然是急于改革的宋神宗。因为被宋神宗憎恶的缘故,苏东坡才会因“乌台诗案”入狱。在狱中,苏东坡也知道自己处境危险,他写给弟弟的遗命诗,一开头就感激皇帝圣明。哪有给弟弟的遗书,先称颂圣主如天的?分明是他知道这封遗书一定会送给皇帝检阅,他自知得罪了老板,赶紧向皇帝认错:我真是愚蠢到快要“亡身”了。被关了四个月后,苏东坡终于在过年的前几天被释放出来,苏辙来接他回家时,赶紧以手掩嘴,示意苏东坡别再发牢骚惹祸。7.变革的管理风险改变会带来不安的情绪,组织常常因员工抗拒改变而导致变革失败。所以变革管理需要详细规划资源运用、奖励处罚与文化转型,借群众的力量去除旧规定,达成新规定。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天真的政府高级主管,协助皇帝改革朝政。他们内心正义感十足,但忽视了人性的黑暗面,没有清楚分析环境,没有凝聚变革需要的势力,也没有制定详细稳定执行变革的步骤。这样躁进,反而害了自己与年轻的皇帝,汉武帝与光绪帝就是两个例子。

  汉武帝想凭独尊儒家思想,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对抗匈奴的威胁。当时旧势力以他祖母窦太后为主,推崇黄老思想。老子的为政思想,讲求不扰民,治大国像煎小鱼,要有“慢工出细活”的耐性,不能常常翻来覆去。汉武帝任用卫绾为太傅,以他为变革的总指挥,并且拜卫绾和王臧两位为师。卫绾实行改革后,暗中观察政潮的暗流,发现军方旧识有人开始对他倨傲无礼,推测一定有人倒向太后那边。卫绾做过中尉,是京城的守卫司令官,当时北营许多将领都是他的部下。未央宫卫尉李广将军、长乐宫卫尉程不识将军,都是他调回就任的。过去,程不识将军对他毕恭毕敬,但是变法之后,却对卫绾出言不逊。卫绾反复考虑后,认为皇帝的势力还没有强大到可以坚持到变革成功,若一意孤行反而会惹来杀身之祸。所以劝汉武帝来日方长,目光远大,不宜急促,以免生变。卫绾畏惧太皇太后,她虽不至于对自己的孙子下毒手,但是卫绾是外人,窦太后必不留情,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建元革新的实际推动者卫绾告老还乡了,同时被免职的还有御史大夫直不疑。汉武帝筹划中的改革刚刚开始,就遭遇重大失败。然而王臧没有嗅出危机四伏的味道,继续鼓励汉武帝不必事事请示窦太后,最后被窦太后逼死。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的时代大实验中,只有法家之道帮助国家富强。秦国以法家思想凝聚国家力量,统一天下。秦亡之后,再没有人敢公然提倡法家思想。汉朝初年,社会需要休养生息,厚植民间的经济力量。因而采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为何汉武帝要独尊儒术?孔子周游列国,志不得伸,是因为他主张对相对国力的成长没有助益。《孟子》一书记载孟子曾经去见梁惠王。梁国是一个小国,资源有限,时时得当心大国入侵。梁惠王招待远道而来的孟子,当然急切地问,你有什么高见,能有利于我国?孟子却劝他,大家都在追求利益,不重视仁义,国家反而危险。这就像今天我们聘请国策顾问,问他:“你有何杰出的建议,对我国的经济成长有利?”结果他说“何必谈利益呢?”这说得过去吗?

  孟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1776年,英国亚当?史密在《国富论》中提到了市场无形的那只手,才是让国家富强的手。人人争利,国家富矣!重点在于大家是否遵行商业法律与企业伦理,合法争利。汉武帝想借用儒家的礼制与遵王思想,特别是孔子“君君臣臣”的思想来建立个人的绝对权力。后来他采用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达成思想“大一统”的目标。儒学比较像国家专制经济主义,黄老之学还有点自由经济的味道。当时的环境中,匈奴入侵是国家的心头大患,汉武帝计划以儒家思想的“大一统”取代黄老的“无为”之学,集中全国的资源,团结众人的力量与匈奴对抗,这当然要等到窦太后去世之后。8.优等生的致命伤学校教的大多是奴仆之学,只是教你出卖生命,换取薪水。懂得学“诸侯”以成为企业高管的人很少,更没有什么人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打造事业王国的创业“天子”,能够自我修炼成为有思想自由的人少之又少了。在金融风暴中,鸿海企业市值大幅度缩水。郭台铭先生指示企业干部“打三呆”:呆闲资产,呆积压库存与呆应收帐款。但这三呆都是企业内部可管控的项目。真正难打的“呆”,是企业内部高管额叶中的呆。他们一呆,就只看自己,不看世界。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这些优点与缺点,有时显而易见,有时隐而难察。企业聘用才高气傲的新员工,这些员工盛气凌人,瞧不起其他同事。轻视所有同事的人,难以成为高管。这就是为何很多成绩优异的名牌大学毕业生,仅其优良的技术可为人用,却成为一名管理者使用他人。这也是今天很多优等生的事业致命伤。光靠聪明成不了大事,还得有一个适合聪明才智的性格才成。愚人之所以失败,在于其行事不顾及自身的具体条件、地位,出身及朋友关系。苏东坡说话常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这是额叶力较弱的人特点。

  为此,苏东坡常常得罪政治要人。理学大师程颐坚持国家庆典要遵循古代礼仪。苏东坡非常不以为然,常常加以羞辱。司马光去世时,国家特赦,臣僚称贺完后,打算前往祭奠司马光,程颐表示这样不合礼制。他说:“如果孔子当天哭泣就不会唱歌。”有人反驳说:“孔子是说哭泣就不唱歌,并没有说唱歌就不哭泣。”反应快的苏东坡马上讽刺程颐迂腐:“这大概是枉死市叔孙通(注:叔孙通原为秦朝臣子,降汉后官拜博士,说服汉高祖刘邦制定朝仪,汉代朝庙典礼,多由其制定。)制定的礼仪。”此语一出,引起众臣哄堂大笑,程颐当众受辱,从此对苏东坡心存芥蒂。司马光病逝那年是公元1086年(元佑元年九月),距离苏东坡受“乌台诗案”的牵累已经过了七年,苏东坡又忘记了以和为贵的处事哲学。他没有想到司马光身为守旧派领袖,是一位能帮他讲话的有力人士。司马光一过世,守旧派更加势单力薄了。此时得罪程颐对苏东坡日后在朝为官也没有任何好处。苏东坡不明白,讨厌一个人并不需要去得罪他,逞一时口舌之快,可能会给自己埋下永久了祸根。宋神宗将不配合改革的苏东坡贬到湖北黄州。神宗走时,哲宗皇帝才十岁,因得哲宗祖母太皇太后高氏的提拔,苏东坡度过了他后半生最得意的八年时光。高太后是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的生母。她提拔苏东坡的原因是因为她的丈夫英宗曾经说过,苏东坡将来是辅佐子孙的宰相人才。1094年,皇帝的祖母走了,哲宗皇帝对苏东坡早已不满,于是利用宰相章惇,将苏东坡如鸡狗般赶到广东惠州,苏东坡狼狈至极。8年以来,苏东坡养尊处优,没有任何积蓄,却养了一群小妾。他是困窘得连去惠州的旅费都得向弟弟苏辙借,临行时遣散了所有小妾,只留下了王朝云。有野史记载说苏东坡的小妾们怀孕生下的孩子,有的成了太监,有的被别人收养。苏东坡落难被贬于惠州后,王朝云生的幼子夭折,没多久,王朝云也哀伤而逝。皇帝听说苏东坡在惠州仿杭州建设了西湖与孤山,因有王朝云相伴,苏东坡得意地“欲把西湖比西子”。这使得哲宗与京官对苏东坡更加不满。3年后,1097年,皇帝找了个借口,又把他赶到海南岛的儋州去了。

  9.你有多少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可以看成集体脑力结合成的无形资本,它是经济学与社会学发展出来的观念,现在渐渐引入企业管理中。社会资本包括因由家族、宗族、种族形成的血缘关系网、因居住地域形成的熟悉关系、因共同学习而产生的关系、因共同工作或处理事务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因工作中与各类客户打交道而形成的社会关系。职业经理人在为顾客做好服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切莫忘了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社会资本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对职业和事业生涯能起到重大决定作用核心层。二是在核心层的基础上的适当扩展,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其他领导、其他部门同事、一般下属、次重点客户、对自己有影响的老师、同学、朋友等紧密层。三是根据自己的职业与事业生涯规划,在将来可能对自己有重大或一定影响的松散备用层。社会资本对于身心健康、学业或学术表现、社会犯罪率高低都有影响。过去的社会资本研究,偏向邻里和教会。比如参加教会活动的人,因为有社会资本的支持关怀,家庭关系比较稳定,与邻居间所形成的社会资本,正面影响到个人健康。社会资本对学生的学业表现也有正向影响。社会资本也影响犯罪率,所以发生凶杀案的比率,可以作为预测社会资本程度的指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是唐朝贾岛的诗《寻隐者不遇》。过去中国文人喜欢自命清高,宁可隐居起来与野鹤同处,不屑与社会大众交往。难得友人造访,自己却孤独地隐入山中云深之处。这些自号高人逸士,不屑凡夫俗子来扰,躲在山上想象访客仰望仙境的怅惘之情,这种满足孤芳自赏的情境,的确令人很爽。如果创业家也如此孤僻,恐怕事业生涯会倍感艰辛,忽视社会资本,等于埋下失败的种子。对一般雇员而言,社会资本会影响工作发展机会。美国莱思大学的阿贵雷拉教授与宾州大学的梅西教授(michaelb.aguilera,douglass.massey)研究墨西哥移民,发现亲友形成的社会资本,对墨裔男性移民寻求正式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且能使他们获得较高的薪水。在东马来西亚的诗巫(sibu),也是因为过去连续从中国福州来的移民,以乡亲结合的社会资本为基础,互相提供资源与信息,形成一个事业成功的华人团体。据说诗巫当地的福州裔马来人,还特别为了当初第一位移民先祖,立了雕像纪念。

  对创业家而言,他们凭着特殊人际网络形成的优势团体脑力,可以分享独特的工作资讯与商业情报,增加资金筹措管道,产生共同合作机会。成功的创业家必有其独特的社会网络建立方式,以取得所需的社会资本。创业家的事业生涯中,所累积的社会资本,提供了创业所需的资源,包括技术、资金、人力、厂商关系、商业法律知识。创业家多参加各种与事业有关的商会,并通过高级社会阶级的俱乐部,可延伸出其他行业的事业网络。他们所争取认识的朋友,会特别注重对方的网络延伸力与其潜在的商业利益,而不会特别花时间在一般邻里朋友上。对信息产业创业家、信息经理与信息技术人员之间的社会资本差异而言,创业家有比较高的社会资本认知——他们对朋友及相关资源的重视,和对事业相关活动的参与程度都比一般从业人员高。创业家参加与工作相关社团的个数比较多,他们对工作伙伴的信任程度也比较高。像金钱资本一样,社会资本对事业生涯的成功既然如此重要,你是否盘点过你的社会资本?你又投资多少时间与资源去建立、经营与维护呢?10.如何改善职场官禄运权力来自相对的认知力量如果今天你还想走升官发财这条路,必须冒贪污犯罪的风险。官禄运的新时代意义是企业的管理能力。高级管理职位享有企业组织内的权力,也能带来金钱利益。美国大企业的高管年收入动辄百万美元,日本与台湾的企业高管虽然没有这么高,但他们的薪资也是与权力成正比。有几个故事可以解释权力来自于相对的认知力量。如果只看自己不看别人,你就无法正确评估你与别人的相对权力大小。下面有几个故事是我上课的例子,有几个是中大毕业的emba同学寄给我分享的。故事一:数学家与企业家一起去露营。天微亮时,突然听到后方传来熊的咆哮声。企业家赶紧穿上跑鞋准备逃命,数学家却悲观地说:“不用跑了,我计算过了,我们跑不过熊的。”企业家说:“我知道,但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可以了。”

  故事二:有一个老人家,写信给他在监狱的儿子,说他年事已高,无法耕种后院的小农地。等不到儿子明年出狱,只有想办法卖掉这块地。儿子回信说:“爸爸,千万不要卖,我在下面埋了很多检察官想要的东西。”这位老人收到信的当天,警方也带来大批人马,将每一寸土地都挖了六尺深,没有发现什么,只好向老人道歉就走了。过了一个星期,老人收到一封信,“爸爸,这是我唯一能够帮你忙的方法。”故事三:有人去参观一家乳胶化工厂。第一间厂房是生产奶嘴的生产线,他看见工人用针在奶嘴头穿洞,他理解这是为了让奶水能够顺畅流出。第二间厂房是保险套的生产线,居然也有工人在保险套的尖端穿洞。他觉得奇怪,就去问他们为什么。结果工人回答说:“我也不知道。不过隔壁厂的工人说,如果我们跟着穿洞。他们的生产量也会增加。”故事四:有一位发明家去世到了地狱,后为阎罗王重用,大幅改善了地狱的居住环境。玉皇大帝知道地狱有这号人物,就发函给阎罗王,不准他扣留这位发明家,否则要告他。阎罗王回函说,你告不赢我的,因为所有的律师都在我这边。故事五:项羽绑架了刘邦的父亲,威胁他如不投降就杀了他爹来煮汤。刘邦回答:“你吃的时候,也分点给我吃啊。”项羽看刘邦这么无赖,威胁也没有用,杀了他爹,反而落人话柄,只好作罢。曹操绑架了徐庶的母亲,要胁他离开刘备。徐庶只好向刘备辞职,归顺曹操。结果徐庶遭到母亲责骂,说现在两人都变成人质了,一气之下上吊自杀。不孝子保全了父亲,孝顺的儿子反而逼死了母亲。故事六:《空城计》中,只有几千士兵守城的孔明笑弹清音,城门大开,故布疑局,吓跑了领导十几万雄兵的司马懿。孔明绝顶聪明,是大赢家吗?你与历史上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被骗了。看完本书,你就知道司马懿才是真正的赢家,才会明白为何《孙子兵法》提到会打仗的人,没有聪明的美名,也没有伟大的战功。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解答空间有限。站在自己与别人的相对立场,你会看到新的答案;再扩大时间与空间,你可以认知全貌。千万人根据天上的云预测天气,绝对比不上根据人造卫星传回气象图片所作的评估。

  第三章:苏东坡需要提高策略思考力

  11.重点不在她脚下的皮鞋,笨蛋世界为何穷多富少?因为大多数人只为了工作而忙碌,而创业家与高管,是为了事业发展而工作。电影《穿著prada的恶魔》引起很多工作压力较大的年轻女性共鸣:“我就是那个无辜可怜的安德莉雅,而我的上司就像米兰达那个魔鬼!”小说中,安德莉雅在公开场合对着米兰达恶狠很地说:“fuckyou,miranda,fuckyou.”才离职,电影将这一情节改为她将手机丢进喷泉中泄愤。这是专业人士的成熟做法吗?在安德莉雅当初还没有工作经验时,是她向米兰达求来这份工作的,这份工作就是助理,又不是经理。卢安布莲玲医生(louannbrizendine)在《女性头脑》(thefemalebrain)一书中提到,女性头脑受各种荷尔蒙的影响,其内部结构与外在情绪经历的变化,远远超过男性。这些荷尔蒙的周期分为九个不同阶段影响着女性的一生。安德莉雅刚从大学毕业,正进入“性成熟期”。她的大脑受到雌激素影响,以寻求终身配偶为主要目标,寻找与养育孩子相称的工作。而米兰达的大脑经历停经阶段,挣扎于因荷尔蒙降低而产生的情绪起伏。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女性同事的生理周期变化,可以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空间。根据科学报道,平庸的男性不敢娶才貌出众的女性,担心罩不住对方。安德莉雅与厨师男朋友同居,他一直对她在职场这种特殊机遇没有安全感,给了她很大的压力,这是她辞职的主因。如果安德莉雅是男性,当厨师的女友必定会鼓励他上进。这部电影的有所原著小说作者曾任《vouge》杂志总编辑安娜?温杜尔的助理,离职之后写了一本书,尖酸地把安娜?温杜尔描述成恶魔。

  安娜虽然高中毕业,文笔又差,却当上世界第一的时尚杂志总编辑。她的领导风格有问题,是邪恶的化身——刻薄、自私、没有人性。可是大多男性的高管不也是这样子吗?在电影中,她的办公室与助理办公桌之间,距离短到没有隐私,办公桌椅也比一般的男性高管朴实多了。但并不影响她对流行时尚的敏锐直觉与市场趋势的判断。她在流行服饰业的才华与努力、坚毅决心与超人志向,以及她充满贵族气息的优雅和慈悲,却被大多数观众忽略了。如果电影中的米兰达是男性,他会被描述成魔鬼吗?安德莉雅根本没有将心思放在事业上,刚上班时她连公司的企业文化都不在乎,工作重点只是放在取悦米兰达上。她与助理同事的目标只是设计师拍摄完留下的名贵皮包、皮鞋与衣物。当她在酒吧将皮包送给年轻朋友时,这些朋友兴奋地尖叫,却没有人想通过她来学习米兰达。另一位助理艾米莉想去巴黎的年度时装表演会,目标是为了得到欧洲名牌衣物,但因车祸而无法成行。安德莉雅将她在巴黎得到的衣服全都送给艾米莉,才赢得了她的友谊。这些年轻女性的重点都在把有形的名牌精品当作工作的福利,却将值得观察学习、近在身边的成功人士当成魔鬼?她们注定一辈子要为下一个发薪日埋头苦干,因为她们的心思不在事业上。情绪冲动时,不要有所行动,否则你会事事搞得一团糟。人在不能自制时,会举止失常;冲动总会使人丧失理智。此时应去咨询不为此情所动的第三方,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谨慎之人察觉到情绪冲动时,即刻控制并使其消退,否则便会热血沸腾并因之鲁莽行事。短暂的爆发会使人连日不能自拔,甚至名誉扫地。人的最高精神素质是不受一时冲动的情绪摆布,用你的自尊使你免受庸俗、转瞬即逝的印象之左右。没有一种胜利比战胜自己及自己的冲动情绪更伟大:因为这是意志的胜利。即使激情影响你的时候,也不要让它影响你的地位,特别是当你的地位对你很重要时。这是避免麻烦的明智之途,也是获得他人尊重的捷径。

  12.强烈的负面情绪会影响额策略思考力策略思考力是什么?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见“省察自己”与“了解别人”是策略思考力的两大基石。曾经在一个华人聚餐的场合,有位工程师提到华人学生的数学能力优异,因而推论未来中国人会因数学能力而统治世界。虽然北美华裔的数学能力较高,在数学、工程与医学的领域表现优秀,然而他们的语言能力比较差,在文学、法律、心理、社会、政治、商业管理中,表现矮了一大截。从来就没有数学家或物理学家征服过世界,从阿基米德、牛顿到爱因斯坦,科学家与工程技术人才都是为能言善道、统御群众的政治人物服务。传统学校教育偏向语文、逻辑、数学、空间,忽略了人际与内省。高级主管优于人际智能,创业家优于内省智能,多数emba教授则优于逻辑——数学智能。有一位创业家在emba的基础课程中,因为对教授在黑板上演算的统计公式不感兴趣而被开除,这位创业家说:“我负责的企业每月营业额高达数亿,我为何要牺牲休息时间,来学习成为几万元就可聘到的统计人才?”此言差矣,企业家的成功依赖谋略决策。决策者的胜负取决于市场竞争环境的情报及对自己与竞争对手的了解。比如戏剧常常将朱元璋的军师刘基(字伯温)神化成神机妙算、深谙阴阳八卦、能招鬼令神、呼风唤雨的巫师;也常运用朱元璋驱动土牛与石鼓的神话,来鼓吹他是真命天子的正统性。刘基为朱元璋的谋士,参与明王朝的建立,但学者研究认为,刘基的军事参与只有两年多,论功行赏,应排在其他建国功臣之末。在明朝建国百年后,因为政治造神运动,才被供出来。诡诈的朱元璋即位后大肆杀虐建国功臣,一个连富商沈万三也不放过的帝王,岂会放过神机妙算的刘基?刘基想学张良退隐都不行,他在65岁高龄时被朱元璋借宰相胡惟庸之手毒死,终究难以善终。

  刘基与孙子、鬼谷子同是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政治思想家,这一派策略家以理性思考为基础,每遇战事往往以出其不意的战术制胜。他们如何看巫术在决策时的角色?孙子说,想要洞察先机,不能问鬼神,不能抄袭过去的经验,不必观察天象;一定要从人的身上去求取,能做到这些事情的人就是知道敌情的人。鬼谷子说,要了解别人内心真实想法,不能直接询问,必须反面诘问。运用类似鬼神的出奇变化,掌控群众害怕的心理,刺探出实情。刘基曾写下了一部重要的传世著作《郁离子》,借书中人物之口,分析人性,批判时政,以为后世借鉴。其中有一段劝戒决策者勿占卜的箴言:占卜用的蓍(shī)草,不过是枯草;占卜用的龟甲,不过是枯骨,这些都是死亡之物啊!人心比这些死物灵活多了。你为什么不听从自己的认知,反而听信死物呢……激流之下,定有深潭;高山之下,定有深谷。你已经明白这个道理,又何必占卜呢?刘基诗文中,也出现“富贵不可求,守分勿复疑”,以及“未知明朝事,且尽今日欢”,体认人生富贵岂有定数?未来的事也难预料。刘基是一位策略哲学家,不是巫师。神学家鼓舞心灵,使人勇敢用智能面对未来;巫师以占卜指示未来,降低问卜者的恐惧。老子说:“治国以正,用兵以奇”。有策略能力的企业家对内是神学家,对外是巫师。13.理性是高管的决策基础企业高管有权决定整个公司的资源如何配置,掌握全体员工和集体的命运。在甲午战争中清朝之所以败给日本,并非日本神道优于中国道教,而是中国领导团队的迷信头脑,输给了日本领导团队的现代化思考脑力。日本虽是信仰神道的国家,但没有僧侣参与国策决定。战争的过程也不受神道主导。日本历史剧《203高地》就是值得研究的个案,旅顺以北的203高地是日俄战争中产生重要转折点的战役地点,是乃木将军用意志与铁血换取来的胜利。作战之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理性判断与众大臣的辩论,显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企业领导团队已经现代化。

  清朝的领导团队却相信道术能使他们刀枪不入,他们组织义和团杀死外国人与教徒。连当时整个国家的“企业高管”慈禧也认定自己是老佛爷、观音再世。大清军队最终打不过八国联军,慈禧逃到西安,义和团则在战后被清朝判刑斩头,从此东北沦落为日俄的战场。南宋的两位末代皇帝徽宗与钦宗,面对金国的强大侵略,没有从敌我双方的强弱机危做理性分析,而是听信道士之言,寻找京城内八字相合的七千多名乌合之众,穿上道袍,号称六甲神兵,在城危之际贸然开门迎战,结果道士落跑,皇帝被俘,国破民亡。企业决战不在战场,而在企业高管的谋略决策脑力。《孙子兵法》提到评估双方胜败的因素,第一是“主孰有道?”这个“道”是指道理,也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中的方法与路径,而不是道教。苏东坡蔑视谋略管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他48岁时,为爱妾王朝云生的孩子取名为苏遯(今“遁”字)。“遯”是《易经》中的一卦,有退避之义。苏轼又为儿子作了一首《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美国的正面心理学家赛利格曼(seligman)研究人类文明中的美德与性格优势,提到智能聪明是人类所有的文明第一重要的美德。他表示,不会有父母期望自己的孩子是愚笨的。然而苏东坡认为聪明会带来灾难。他希望他的孩子愚笨,平安无灾地度过一生。不料隔年八月,苏遯病逝,苏东坡作《哭儿诗》,内容令人哀婉凄切,令人不忍细读。王朝云也因哀伤过度去世,死时口念《金刚经》六如:“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苏东坡买下王朝云做妾时她年纪还小,其心志有如一张白纸,她一定受到苏东坡的“人生如梦”思想的强烈影响,才会感到生命如梦、幻、泡、影、露、电那样短暂。以现代正面心理学的评估,苏东坡与王朝云的心理状态呈现“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已经放弃乐观的行动,就像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实验室里的狗,被几次电击之后,即使给予机会逃离,还是放弃尝试的动能。

  苏东坡对人生虚幻的无助感受,也在诗中一再表现出来,他认为人生“应似飞鸿踏雪泥”苏州乐山大佛的苏东坡考生像,上题苏东坡诗句“生不愿封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既然人生如梦,如飞鸿雪泥,如萍叶飘泊,也就听天由命,“明朝何处去?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如果苏东坡能重新研读鬼谷子与韩非子的书,仔细思考吸取其谋略管理精华,舍弃不合伦理的法治部分,可能不至于一生如此凄惨。14.鬼谷子的谋略管理学高管面对不确定性决策与风险决策时,应有容忍模糊度(toleranceofambiguity)的计算与评估,而不是依赖神棍。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对鬼谷子多有讥评贬损。唐朝柳宗元给他的评价是:“妄言乱世”,“学者宜其不道”;宋朝苏东坡写诗贬之:“自知不可用,鬼谷乃真奸”;王应麟唾弃之为:“妾妇之道,是皆五经之弃也”;明朝宋濂斥责:“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偾,天下用之则失天下,学者士大夫宜唾弃不道”,叫人家最好提都不提,免得丢自己的脸。鬼谷子本名王诩,春秋时代人,他是纵横家的鼻祖,有两组各为其主、相互对抗,左右天下的弟子。苏秦与张仪、孙膑与庞涓。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其理论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的著作提出了谋略和游说的原理。他说:“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又说,“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在管理学领域,鬼谷子有伟大的谋略决策学术贡献。他注重沟通心理学,了解君王与对手隐藏的欲望与恐惧,并且观察环境变化,弹性地制定谋略决策。但这在强调君臣父子伦理观念的儒家来看就是奸佞小人。如果苏东坡考上emba,重新研读谋略管理,应当不至于一生困顿,流放海南。

  苏东坡应该仔细研读《鬼谷子?揣篇第七》:故计国事者,则当审权量。说人主,则当审揣情。谋虑情欲必出于此,乃可贵,乃可贱,乃可重,乃可轻,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败,其数一也。故虽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慝(tè)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这一段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如下:所以谋划国家大事的人,应该计算各种考量的轻重缓急。要说服老板,应当先计算各种影响他情绪喜怒的因素。谋略思虑,必须从了解老板的愿望开始。可以引导老板的想法,到贵、贱、重、轻、利、害、成、败等的方法都是一样的。所以即使你有很好的理论与智谋,却没有仔细揣摩老板的情绪智能,就无法得知他隐密的想法。这是谋略管理最基本的法则。谋略决策是求生避祸之道。高管在今天国际竞争的环境,应当研读伟大的谋略决策的管理著作,以创造赢家的命运。这并不是要你处处占人便宜,到处欺骗别人、占人便宜并非赢家,这在亚士罗德(axelrod)的计算机程序竞赛“囚犯困境”(prisonersdilemma)获得证实。1950年,由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拟定的理论。经典的囚徒困境如下: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隔离嫌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一、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实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十年。二、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三、若二人都互相检举,则二人同样判监二年。以全体利益而言,如果两个参与者都保持沉默,两人都只会被判刑半年,总体利益更高,结果也比选项一或三的情况较佳。但根据以上假设,二人均为理性的个人,且只追求个人利益。均衡状况会是两个囚徒都选择背叛,结果二人判监均比合作为高,总体利益较合作为低。这就是“困境”所在。

  15.行事要善终,愤而辞职或创业,是愚蠢的行为优越的智慧和理解力是对我们最有用的品德。只有靠它们,我们才能高瞻远瞩,预见利害。在职场,个性是最不需要的,人性也是次要的,唯一重要的是理性。苏东坡屡次与朝中得势同僚起冲突,因此请求外调。可是他外调后,又常与中央的既定政策唱反调,令皇帝与宰相起戒心,为了变革政策的顺利推行,自然会排挤他。所以苏东坡请求外调只是情绪不爽、意气用事,并没有个人官场生涯规划的长期考量。他被流放后多次吟诗表示后悔没有像陶渊明那样回归田园。可是,即使他想提早退休,他也没有做好退休的理财规划。常常见到很多人因为各种理由愤而辞职,有的连工作交接也不做就走了。甚至有人故意破坏工作交接,删除工作资料,以报复老板的不重视。可能他们对微薄的薪资不屑一顾,也可能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很快找到下一份工作。不过他们离职的主要是老板或主管无理的压力导致的。由于强烈负面情绪影响额叶的决策能力,这样的离职往往并不是最有利的。有时的确是别人无理,有时却是自己的不对。看出别人的问题比较容易,看清自己的问题非常困难。我有一个开图书公司的朋友,其宣传部的媒体联系专员因妒忌新进同事工资优胜于她,一声不吭地离开了,并删除了一切工作资料,以为可以借此威胁老板。可惜她没有仔细思考过,如果我那位朋友心胸狭隘些,在圈子里公布她的行径,她恐怕就得改行了。无论在哪个圈子里混,职业操守都是第一要素。即使辞职,也要做好完善的工作交接。良好的职业操守才会令职场道路越走越宽。如果工作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要么你就忍辱偷生,要么就漂浮在职海中。如果工作是为了未来的自我成长,即使你想辞职,也该仔细思考。你还能从老板、主管、同事身上学到什么?他们完全没有优点吗?有没有你自以为是的盲点?这个工作给你带来了经验成长没有?辞职前应如何交接工作?是否与同事沟通?辞职后下一步应找什么工作?需要加强什么技能?需要再进修吗?能不能请主管写一封美好的推荐函?找到下一份工作的空窗期可能会有多长?这段期间的经济负担评估了吗?你觉得替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可你有完整的规划了吗?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辞职只是让你一时感觉很爽快。

  公司不是集合善人或恶人的地方,而是一个服务客户、赚取利润、回馈股东的组织。你只能以商业法律与专业伦理要求同事,不需要用自己的个人好恶标准去侵犯每一个人的私生活。所以不要做公司的孤鸟,像苏东坡一样既不配合老板的既定方针,又瞧不起同事,这样的职业生涯会很辛苦,有志也难伸。想与同事和谐相处,获得合作的资源,平时就要打好社会资本基础。首先你要懂得自我管理,能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事情,就是英文所说的“试着穿上别人的鞋子”(putyourfeetinotherpeople’sshoes)。你也要察言观色,了解主管的隐藏情绪。主动关怀同事,帮助部下。与上司的相处之道比工作能力还要重要。美国研究过大学毕业生的职位与薪资升迁,发现逢迎策略(ingratiation)比专注工作策略(jobfocused)更有效。这不是说你只要懂得拍马屁就好,而是说除了埋头苦干外,你还应理顺与主管的关系。如果他视你为眼中钉,你怎么可能会有加薪晋爵的机会?不要因为感觉是在拍主管马屁,不要拒绝与主管正面沟通。要多理解上司在组织内的立场,多顺从他的教导,向他提供工作情报,依他的指示完成任务,多赞美他的成就,学习他的优点,幽默地指出他的缺点,不要当众给他难堪。不要背地里说主管的闲话,因为你不知谁会出卖你。16.以客户为守护神额叶较弱的人,只会注意自己的工作,不会注意客户的需要。在此介绍两部有关餐饮经营管理的电影:美国电影《料理绝配》(noreservation)与日本电影《蒲公英》(tombobo),可以研究一下工作方法。有时你在餐厅挥手找服务人员,可是他们就是没“看”到你。他们来回走动,只盯着自己的工作,看不到客人的需要。在国外的西餐厅,服务人员会回头问你还有什么需要,对今天的食物满意吗,这就是客户导向(customeroriented)的经营精神。客户才是你工作的守护神。

  在美国电影《料理绝配》中,我们可以研究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因为看不见客人需求而产生的问题。执行厨师对自己的工作品质很骄傲,却漠视客人的感受。她情绪智商有问题,非常容易被激怒,有时经理要她出去与赞美其厨艺的客人寒暄,她总是很不情愿地出去应付了事,所以经理请她去看心理医师。有一次,客人批评她烤的牛排太熟,她重烤两次后,愤怒叉着一块生牛排,钉在客人的餐桌上。技术人员以专注工作(jobfocused)与自我为中心(ego-centered)为导向,完全没有考虑客户的感受,成为企业的致命伤。每次换新菜单与酒单,经理会邀请所有厨师与服务人员共同品尝,并要求大家用精致的语言描述品尝感受。这对生产部门(厨房)与行销服务(餐桌服务)的工作协调很重要。服务员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产品,利于向客人解释新菜特点。可这位执行厨师每次参与都漫不经心,她对同事的交流活动不感兴趣。很多台湾餐厅的服务人员对客人询问有关餐点的特色与味道时,往往腼腆地回答他不知道,因为他没有尝过。如果服务人员没有吃过这道菜,他要如何介绍给客户呢?有一次我去一家昂贵的德国制鞋店购买鞋子,店员特别指出他多年穿这种鞋子的好处,这将使客户能够直接获得使用者的经验。在日本电影《蒲公英》中,我们可以看到创业家奋斗成功的管理过程。这是天才导演伊丹十三的代表作,电影讲述了一名寡妇经营一间不入流的拉面店的故事,一个风雨之夜,两位大卡车司机进店吃面,看到当地一群恶棍调戏老板娘,出于正义感大打出手。故事展开成为大家努力帮忙女老板重新企业再造。先从学会了解客户的满意度着手,从观察客户吃面的速度、表情与动作,来判断客人对拉面的感受,进而了解附近几家竞争拉面店的经营核心优势,甚至付钱偷窥他们熬制高汤的秘诀,或是到另外一家拉面店的门口偷翻垃圾桶,去研究配料,讨论、比较这些成功与失败拉面店的经营手法差异。接着邀请几位厨艺高手传授生产秘诀,再以工业工程的时间动作分析来计算标准作业流程(sop,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改进生产流程,并进行员工训练。最后还帮助她融资借款,拆除老旧店面,以人体工程学重新设计桌椅,并且创造了“蒲公英”作为新的店名品牌。这部电影里面隐藏着两个创业家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创业家的创业精神与创业家的社会资本。

  第四章:苏东坡应该进修战略管理

  17.司马懿才是空城计的真正赢家“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流传最广的传奇故事之一。“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主要是利用敌人多疑的心理弱点,在自己兵力空虚时,故意做出不加防守的样子,使敌人产生疑虑,不敢进一步采取攻势而化险为夷。诸葛亮在毫无军事力量支持的情况下,通过他平日对司马懿心理世界之了解,运用兵法上虚实相生的谋略,令司马懿判断错误,智退大敌,使蜀汉得以继续存在。司马懿也精研诸葛亮的生平处事、用兵特点,因此形成了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的印象。而诸葛亮则充分掌握司马懿“猜忌多权变”的心理特质,认定司马懿对他“平生谨慎,不曾弄险”的心理定式,冒险使用“空城计”。当司马懿看到诸葛亮端坐城楼抚琴,而且城门大开,百姓一副悠闲的情景,心中立刻产生城内“必有埋伏”的心理反应;加上司马懿生性多疑,退兵是合情合理的。这是千古以来,大家的分析出来的答案。但这是正确答案吗?且慢,细听我不同的分析。从历史的考古证据来看,空城计纯属虚构。此外,《三国演义》以“蜀汉忠、曹魏奸”为价值观,严重扭曲历史。作者罗贯中活在文字狱最恐怖的朱元璋时代。当时文人写诗著书一不小心,就可能引起抄家灭族之祸,所以他下笔相当谨慎。以《三国演义》内的资料推演作者隐密的意念,是值得emba课程中用来练习策略脑力的个案。《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所描述的“空城计”,大约发生在公元228年,在这之前,蜀汉的政治形势产生重大变化:公元222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次年伐吴战败,病死白帝城,遗命诸葛亮辅孤阿斗,复兴汉室。诸葛亮先和孙吴重修旧好。在225年亲率大军南征,七擒孟获,平定蜀国后方,诸葛亮就着手准备出师北伐。诸葛亮犯的第一个决策错误是令马谡去守街亭,马谡没有服从指示,在缺乏水源的山上安寨。司马懿的分析判断十分正确,直接攻克街亭,造成蜀军痛失咽喉信道,全军仓皇退兵。马谡大败逃回,被孔明挥泪而斩。诸葛亮派关兴、张苞到武功山一带设疑兵,命姜维、马岱断后,令张翼引军修理剑阁,以备归路。

  这时诸葛亮又做出第二个错误决策——身为总司令却执行运输补给的参谋作业,带着五千人亲自运送粮草回去。此时,司马懿与二子司马昭,带领十五万大军,迅速前往西城。司马懿以如此大规模的军力,亲自带兵攻击此城,为何?他得到什么情报?他不是为了夺取粮草,而是因为诸葛亮正在西城,才决定展开如此迅速而重大的军事行动。只是他没有想到诸葛亮如此狼狈不堪,守兵只有二千五,陷入逃战皆难的困境。还好诸葛亮创意地逆向思考,故意大开城门。既然司马懿已经充分准备而来,为何他临时配合诸葛亮,不揭穿他的骗局?他完全可以派出一千士兵直攻城门,迅速抓获在城门上弹琴的诸葛亮,即使中计,损失也有限;若是成功,战局将定。顶开城门,城外还有十五万大军!只要抓到蜀军最高指挥官,接着就可迅速进兵入蜀,攻克成都。从西方的赛局理论分析双方行动方案,司马懿的紧急退兵非常不合情理。猎狗为何不奋力去抓咬草原上最后的一只野兔?诸葛亮、司马懿以异于常人的“逆向思考”思维模式,巧妙运用“知彼知己”攻心谋略,共创双赢局面。如果魏军的主帅换成司马昭或张飞,孔明一定死于西城,而司马懿“三国归晋”的愿景也将永无实现之日。两位主帅在此战役,各以不同的思维模式去揣摩对方的内心,其投资报酬率(payofftable),利用赛局理论(gametheory)中最广为人知的“囚徒困境”分析后,我们可以知道司马懿该攻不攻,装笨退兵了。为何?18.答案在空城计之前司马懿内心的缜密思维答案藏在前面的第九十一回。当时他的主子曹丕40岁,在位七年去世,年轻的曹睿继位为大魏皇帝。诸葛亮表示:“曹丕已死,小儿曹睿即位。对方的所有部属都不是对手,只有司马懿深有谋略,现在拥有雍、凉的兵马,倘若训练完成,必定会是我们的大患。”曹睿猜忌位高权重的司马懿。诸葛亮利用对手老板的心理弱点,密遣手下人到洛阳四处造谣,说司马懿看不起年轻没有军事经验的老板,有取而代之的叛逆意图,想使司马懿死于曹睿之手。结果曹睿中计大惊,其他政敌也趁机打落水狗。有的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之。”有的说司马懿“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为祸。”幸亏有人看出这是诸葛亮散布的谣言,结果司马懿解甲归田,侥幸逃得一死。诸葛亮听到后非常高兴地说:“如今司马懿既已中计遭贬,我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公元227年3月,诸葛亮写下《前出师表》给第二任老板阿斗,率兵30万至汉中。他令赵云、邓芝为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进攻。战争初期,蜀军进展十分顺利,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曹魏众将官,无人能抵挡诸葛亮的锐势。值此关键时刻,曹睿只好接受太傅钟繇的建议,遣使持节,赴宛城恢复司马懿的官职,并加封他为平西都督,令起南阳诸路军马,前往长安会合,共谋抗蜀之计。如果不是诸葛亮节节胜利,司马懿岂有重新出头之日?如果司马懿在西城戳破诸葛亮的计谋,将他擒下,强敌已尽,曹睿还需要司马懿吗?诸葛亮或许洞悉司马懿的窃国计划,他明白如果司马懿杀了自己,蜀国立刻就会灭亡,而掌管魏国兵权的司马懿,也再无利用价值,必然会被架空或被迫下野,如此将导致其篡位计划落空。所以,在自己羽翼未丰之际,保留诸葛亮这位强敌,反而符合司马懿的战略利益。因此,诸葛亮在西城摆下空城计,让司马懿去思量“攻城灭蜀”对其个人的得失利弊。正是《孙子兵法?九变》篇所言的“屈诸侯者以害”——要让敌人屈服,就是要让他明白这样做是对他有害的。因此,诸葛亮的存在,不但是自己的护身符,更是要胁魏主的最佳利器。司马懿深谙个中道理,才会将计就计,顺势退兵。他心中想的是如何建立属于司马氏的天下,杀进西城虽然可以生擒诸葛亮,为魏主立下大功,但会影响“三国归晋”的长期利益,只好忍痛放弃唾手可得的短期利益。其谋略之深,堪称三国之最。“空城计”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双赢的策略,诸葛亮既然知道司马懿的内心需求,所以要能满足司马懿退兵之“利”,以保自己能全身而退。另一方面,司马懿也在“心知肚明”的状况下,欣然接受诸葛亮的“空城计”安排,以符合双方之“利”。甚至于司马懿往武功山小路走,遭到关兴、张苞自左右伏击,“山谷应声,不知蜀兵多少,更魏军心疑,不敢久停,只得弃辎重而去。”仔细读来,何尝不是诸葛亮为司马懿安排的另一出戏,以强化司马懿退军的正当性?

  第五章:苏东坡应该学习沟通与协调

  19.苏东坡需要提高额叶思考力苏东坡得到高太后的厚爱,成为年轻皇帝的家庭教师。如果苏东坡精于青少年心理学的沟通,就不会白白浪费了八年,失去人生第二次翻身的机会。这代价非常重大,他到了61岁之际,还被放逐到天涯海角。今天中国的海南岛南边,有一立碑上书“天涯海角”。没错,他就是被赶到海南岛。在1097年,为何实岁21岁的哲宗皇帝主政后,没有感念当年恩师苦心教导之功,反而一路赶他离开大陆?原因只有一个,哲宗皇帝恨透了苏东坡。我查过过去所有的历史记载,对这次苏东坡被贬原因,只有单纯归咎是奸臣当道。可是,如果皇帝没有暗中允许或明示,他们怎敢对天下著名的文学才子如此摧残?宋神宗在变法过程,摇摇摆摆不很顺利。但他毕竟累积了国家资源,后来开始对西北的西夏用兵,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这让他与将领信心大增。然而将领过于躁进,贸然决定建筑永乐城。虽然该地地形险峻,可缺乏水源,相当靠近西夏京城。西夏的全力反击,宋军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全军被灭数十万人。事后,宋神宗一度在朝中当众痛哭。宋神宗因为西夏的永乐城战役损失惨重,努力变法积蓄的成果化为乌有,心理创伤极为严重,这在现代的脑部科学已经证明,急速的心理压力,会对脑部造成不可逆转的创伤(trauma),导致身体免疫能力降低、血压升高、食欲不振、忧郁消沉。宋神宗不久就英年早逝,王安石也因心理受创不久也走了。公元1086年(元丰八年),神宗死后,赵煦登基,为宋哲宗。他一共采用了三个年号:元佑(1086年至1094年4月)、绍圣(1094年4月至1098年5月)与元符(1098年6月至1100年)。哲宗登基时只有10岁,不到小学毕业的年纪就当了皇帝,他的祖母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执政后,任用保守派领袖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的熙宁变法规则(即王安石变法)全部废止。

  哲宗的青春时期活在被司马光与高太后压制的阴影下,直到1093年(元佑八年)皇帝18岁时高太后去世,哲宗终于亲政。次年(1094年)改元绍圣。此时苏东坡已经58岁,与二代少东家哲宗相差40岁。哲宗立刻追贬司马光,苏东坡因为与皇帝的政见不合,自请外补为中山知府。哲宗从10岁到18岁之间,哲宗长期忍受苏东坡的唠叨,他终于成年了,要将过去的闷气一吐为快。权臣感受到皇帝对苏东坡的不满,弹劾苏东坡在担任翰林学士时作的诗词中有讥谤先朝之语。哲宗看到苏东坡还是桀傲不驯,不肯合作,决定采取一些“措施”,好让他知道谁才是老板。哲宗先贬他为英州(今广东省英德市)知州,还没到任,再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于惠州。就像当年“乌台诗案”被神宗贬到湖北黄州一样,苏东坡实际上是被监视与限制居住地的犯人。几年后,苏东坡直把惠州当杭州,在当地仿照杭州建设西湖与孤山,与爱妾王朝云重新享乐人生。哲宗愤恨之下,在1097年将苏东坡贬出大陆,赶他到海南岛的儋州。千年以前,交通不便,钱银不通,医药未兴,通讯困难,如此远离家乡,简直就是变相刑罚。61岁的老苏,被自己教出来的学生赶出大陆,过着“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的困顿生活。很难吃到米饭,有时还得跟着黎族吃田鼠。四年后,徽宗即位,在苏东坡65岁时终于获赦北归,他感慨自己九死一生,不久便死于常州。至于才高中毕业的哲宗,重新起用革新派如章惇与曾布等,重新推行王安石的变法,努力重振国势。他要为父亲复仇,重新开战,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可他英年早逝,在今天年轻人就读硕士研究生的年纪,于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于开封。20.苏东坡与二代少东家沟通的错误示范(1)公元1088年,苏东坡殷切地写了一篇提醒哲宗要小心执政的论述。从这篇论述,可以隐约猜出为何哲宗成年后,恨透了苏东坡,一路将他放逐到宋帝国的最南疆。此时哲宗已经实岁12岁,刚刚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叛逆的情绪。

  苏东坡当哲宗的家庭教师时52岁。他固然尽忠职守,殷殷教诲,可是他应该多了解年轻人,避免代沟。如果他进入emba,想要学习如何辅佐企业少东家,可以从商业心理应用,体会客户心理的重要。他应该了解年轻人的心理,避免主观上倚老卖老,规劝方式若让年轻少主听不进去还侮辱他,将来等他掌权,必然会惩罚你。苏东坡在哲宗挂名上任第三年,以国家院士与皇帝家庭教师的名义,上了一份恳切的建议书《论边将隐匿败亡、宪司体量不实札子》,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边疆将领可能隐瞒战场军情的问题,虽然表面上,苏东坡忠心恳切建言,但他不针对事件的问题分析,而是像他过去的毛病一样,笔剑自我挥洒,不但暗刺同僚,甚至警告哲宗。对一位才小学毕业年纪的小哲宗而言,这份奏折太过沉重。元佑三年闰十二月四日,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苏轼札子奏。臣近以目昏臂痛,坚乞一郡,盖亦自知受性刚褊,黑白太明,难以处众。伏蒙圣慈,降诏不许,两遣使者,存问慰安。天恩深厚,沦入骨髓。臣谓此恩,当以死报,不当更计身之安危,故复起就职,而职事清闲,未知死所,每因进读之间,事有切于今日者,辄复尽言,庶补万一。昨日所读《宝训》有云:“淳化二年,上谓侍臣,诸州牧监马多瘦死,盖养饲失时,枉致病毙。近令取十数槽置殿庭下,视其刍秣,教之养疗,庶革此弊。”臣因进言马所以病,盖将吏不职,致圉(yǔ)人盗减刍粟,旦不恤其饥饱劳逸故也。马不能言,无由申诉,故太宗至仁,深哀怜之,置之殿庭,亲加督视。民之于马,轻重不同,若官吏不得其人,人虽能言,上下隔绝,不能自诉无异于马。马之饥瘦劳苦,则有毙赔奔逸之忧;民之困穷无聊,则有沟壑盗贼之患。然而四海之众,非如养马,可以置之殿庭,惟当广任忠贤,以为耳目,若忠贤疏远,谄佞在傍,则民之疾苦,无由上达。秦二世时,陈胜、吴广,已屠三川,杀李由,而二世不知。陈后主时,隋兵已渡江,而后主不知。此皆昏主,不足道。如唐明皇亲致太平,可谓明主,而张九龄死,李林甫、杨国忠用事,鲜于仲通以20万人没于云南,不奏一人,反更告捷,明皇不问,以至上下相蒙,禄山之乱,兵已过河,而明皇不知也。

  今朝廷虽无此事,然臣闻去岁夏贼犯镇戎,所杀掠不可胜数,或云“至万余人”。而边将乃奏云“野无所掠”。其后朝廷访闻,委提刑司体量,而提刑孙路止奏十余人,乞朝廷先赐放罪,然后体量实数。至今迁延二年,终未结绝闻奏。凡死事之家,官所当恤,若隐而不奏,则生死衔冤,何以使人?此岂小事,而路为耳目之司,既不随事奏闻朝廷,既行蒙蔽,又乞放罪,迁延侮玩,一至于此!臣谓此风渐不可长,驯致其患,何所不有,此臣之所深忧也。臣非不知陛下必已厌臣之多言,左右必已厌臣之多事,然受恩深重,不敢自同众人,若以此获罪,亦无所憾。取进止。苏东坡没有必要贬低哲宗来说服他。年轻的哲宗皇帝,看了这篇文章会有何感想?21.苏东坡与二代少东家沟通的错误示范(2)下面的哲宗心理反应是我从青少年的心理来揣摩的:苏老先生,你老人家有什么意见,讲清楚就好啊!针对问题,提出实际改善建议。你这样说三道四,我看不出重点。干吗将我比成亡国昏君,什么秦二世与陈后主?我有那么糟糕吗?我现在也没有管事,你们根本没有把我放在眼里,一切都是依我祖母说了算。你说伏蒙圣慈,天恩深厚,沦入你的骨髓,当以死报答我祖母,那我呢?你眼中还认得我这个皇帝吗?你们上朝时,处处以她为主。你说这些东西,我的祖母就很紧张了,她老人家那么信任你,可你常常写这些东西来让她老人家对我不安心,你是何居心啊?你还提到安禄山之乱,我现在哪有像杨贵妃那样的女人?我现在才12岁,还没有发育成熟啊!怎可能像唐明皇那样去迷恋杨贵妃?即使有点性幻想,心理专家说这也是正常的呀!我有你说的唐明皇那么糊涂吗?国家现在有人像安禄山那样要举兵叛乱吗?有的话,说清楚,我马上调查,不要使我疑心疑鬼,猜忌满朝官员。那些我父亲变法时重用的旧臣,你们不喜欢,不都已经被你们全部赶出去了吗?

  你提到以前养马的问题,不过就是养马的技术管理与喂食品质控管,最坏顶多死了几匹马,应该再研究一下解决的方案。你干吗一下子扩大问题到养人民的问题?还威胁我说如果我不注意,就会引起全国盗贼成患,怎么养马会一下子养出全国的强盗来?你也提到要我小心旁边有奸佞,是什么意思?也不说清楚谁是奸佞?为何他是奸佞?我总不能随便冤枉人吧?我不能有自己的朋友吗?你最后所提到将领隐瞒军情,此事派人查清楚就是了。他们军人远离家乡亲人,常常有生命危险,不像你们这些文人生活舒服。对他们是要监督,但也不要逼迫太急,国家安全问题很大,有关西夏的骚扰,其实还有辽国的威胁。你就是应该替我想办法使国富民强才对啊!过去我父亲想办法要用王安石变法,你都在扯后腿。骂他所使用的人都是蚊子、青蛙与蟋蟀,到今天你还是不改脾气。我祖母一再说你是天才,可是我在你的文章中也看不出对治国整体的有效建言。你几次想离开京城,我祖母也慰留了你几次,你干吗还要耍脾气?你整篇文章啰唆无章,倒像是爸爸告诫儿子,哪像是部下写给老板的建议?

  你的重点就是我好像快要被下属蒙蔽,国家就要完蛋,这种随意指责警告的奏折,让我看了不舒服。你在奏折中提到,你已经知道我听烦了,你的同事也不喜欢,你也知道自己个性刚硬偏颇,黑白太明,容不下灰色模糊地带,个性很难与众人相处。哎呀!那为何你还要提出这些没用的建议?有谁理解我的青春岁月是如此的青涩与压抑?被你称赞的人当然高兴,被你批评的人却怨恨你;高兴的人未必帮你的忙,怨恨的人却可能已经毁谤你。你的官职并非监察院的官员,却喜欢批评是非,你这样触及危险,就像抱着石头去救溺水的人一样,看起来很有正义感,但是不但救不了人,自己还会淹死。清朝赵翼论苏东坡当年抨击新法“口快笔锐”,又说:“其笔快如并剪,锐如昆刀。”在“乌台诗案”发时,单一个御史中丞李定,就从他大量的诗歌中找出“讪上骂下”、“公为诋毁”的词句68处,可见苏东坡的毛病还是没有改。

  22.“女中尧舜”高太后?高太后名叫高滔滔,出身尊贵,是仁宗大老婆的侄女,英宗的大老婆,神宗的妈妈,哲宗的祖母。高太后经历了仁、英、神三朝,虽在后宫,但阅历很丰富,在保证哲宗继承皇位一事上做出了关键的决策。高太后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她在政治上极为保守,以丈夫仁宗时的国策为本。在哲宗即位后,她将儿子神宗的改革全面废止,并召回了反对变法最坚决的司马光,司马光被召回朝廷后,非常彻底地废除了新法。高太后不仅信任司马光,委以重任,还在司马光死后,将其反对变法的措施执行到底,并起用大批反对改革变法派官员,将支持变法的官员吕惠卿、章惇和蔡确等人放逐到南方偏远地区。

  在高太后垂帘时期,军国政策都由她与几位大臣处理,年少的哲宗对朝政没有发言权。大臣们也认为哲宗年幼,凡事都听命于高太后。朝堂上,哲宗的御座与高太后座位左右相对。照礼数,大臣应该面对君王哲宗奏事,而高太后也应该只在帘后“听”政。但是因为哲宗太年幼了,大臣们反而向着太后而背朝哲宗,从不转身向哲宗禀报。哲宗亲政以后,曾经提及当年高太后垂帘时,他年幼个子小,只能看见朝中官员的屁股与腰部。哲宗尚未亲政的八年期间,形同傀儡,他内心对司马光与苏东坡等人非常不满。一个青少年在这样缺乏爱与信任的环境中被压抑成长,心中忍耐再忍耐,将怨恨隐藏起来,这是他亲政后大力贬斥元佑大臣的一个原因。苏东坡还沾沾自喜,说小皇帝对他的教诲,虽然沉默不语,但点头称是。司马光死后还差点被鞭尸,而苏东坡则被一脚踢出大陆。在高太后垂帘的八年中,保守党掌握了整个朝廷,对革新派进行残酷的打击和诋毁。保守党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毁灭性地打击新党,将司马光、范纯仁和韩维誉为“三贤”,而将蔡确、章惇和韩缜毁为“三奸”。新党各路主要人马都被贬到贫瘠的广西一带。高太后去世后,王子成为皇帝,开始了复仇。哲宗亲政后,召回章惇、蔡卞、黄履和张商英等人,指责高太后“老奸擅国”,报复高太后垂帘时弹劾新党、罢免新法所有的保守党官员,也把元佑年间那些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大臣以及当年让他恐惧的刘安世和范祖禹,全部贬至落后的岭南、广西一带。绍圣四年,已故的司马光和吕公著等人均被追贬和削夺恩封,哲宗甚至还打算掘两人坟墓,因大臣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相谏才作罢,但两人后代都被牵连遭贬。

  苏东坡小时候读历史,读到汉朝党锢之争中大臣张滂被杀害一事,他问母亲如果他发生这种事情的话怎么办?苏东坡的母亲回答:“如果你能当张滂,我就可以当张滂的母亲。”在emba用的个案管理教学,学生不能丢出这样简单的答案。这些人被杀对国家社会、对皇帝、对他们家人有什么好处?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宦官有没有人权?皇帝为何会依赖宦官?有没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如何避免同样的悲剧再发生?实际上,汉朝的党锢之祸,悲剧又重新发生在苏东坡身上。很多人同情苏东坡,说他为奸臣所害,可他没有听到另一派人士家人先前的哭声。在今天世界先进国家,都有所谓的保守党(conservativeparty)与自由党(liberalparty),他们的分歧,可以到议会中去公开辩论,由人民用选票做抉择,不须彼此缠斗,置对手于死地。23.韩非与韩非子的《说难》《鬼谷子》是一本有关臣子说服君主的方法论,而《韩非子》阐述的是君主驾驭臣子的原理原则,全书共10万余字,分为55篇,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书中除了论述领导统驭的法术(编按:指法家的学术)、权势外,也论述了一些君主应该注意的道德修养、政治策略。韩非子在书中提出了驾驭臣子的七个方法:第一是“众端参观”(总体考察),第二是“必罚明威”,第三是“信赏尽能”,第四是“一听责下”(以其言责成其行),第五是“疑诏诡使”(以假命令考察他),第六是“挟知而问”(明知故问),第七是“倒言反事”(反着说看他会如何回答)。《说难》是指有效地说话很困难。只是开口说话当然不难,但是如何因应情境地实现有效沟通很困难。下面是《说难》篇的部分翻译加上我的解释,请读者仔细思量当中的故事:从前,郑武公想要攻打胡国。他先把女儿嫁给胡国的君主当妻子,以取得他的信任。不久后他问臣子:“我想对外用兵,可以打哪一国?”大夫关其思回答:“你可以攻打胡国。”郑武公气得大骂,“胡国是与我国联姻的友邦,你说攻打是什么意思?”并且立刻杀了关其思。胡国的君主听了这件事,认为郑国把他当自己人,就对郑国没有任何防备。接着,郑国趁胡国不备突袭,就把胡国灭了。

  宋国有个有钱人,他家的“豪宅”墙壁因下雨而损坏了,有钱人的儿子说:“若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盗贼来侵犯。”邻家的父亲也如此说。到了晚上,果然来了小偷,损失大批财宝。富人这一家都夸耀富人的儿子实在聪明,却怀疑邻家的父亲就是小偷。关其思与邻居父亲两人所说的,都是正确的事。但是一说出口,严重的惹来杀身之祸,轻微的被人怀疑。可见知道事情真相不难,但知道后判断出听者感受与未来情境的可能变化,并采取适当的态度,才是真正的难处。卫灵公宠爱大夫弥子瑕。按照卫国的法律,私驾君主的车子,要受断足之刑。有一次弥子瑕母亲生病了,他家人连夜前来告诉弥子瑕,弥子瑕情急之下假称卫灵公的命令,驾了他的车出去。卫灵公听到这件事不但不生气,反而赞美弥子瑕真是孝顺,为了母亲的病,忘了严重的刑罚。还有一次,弥子瑕与卫灵公在果园游憩,吃了桃子觉得味道甘美,就把剩下的一半分给他吃。卫灵公很高兴地说,弥子瑕真是爱我,把这么好吃的桃子分我吃。到弥子瑕容貌衰老时,卫灵公对他日渐冷淡。这时他得罪了卫灵公,他便抱怨:弥子瑕曾经假传我命令,私驾我车子;还曾经把吃剩不要的桃子才分给我!弥子瑕年老色衰时的行为与年轻貌美时并无变化,但是之前被称赞孝顺,后来反被责怪,这是因为卫灵公心中的主观好恶产生了变化。所以,一个人受老板宠爱的时候,其才智都能够合于老板的要求,并且更加亲近;被老板憎恶的时候,其才智便不合于老板的期望,反而被怪罪与疏远了。是以劝告别人改正错误,发表议论高见的人,不可以不省察老板隐藏的好恶,然后再提出意见。龙这种动物在温驯时,你可以戏玩并骑在它的身上。然而它的喉下有直径一尺的倒生鳞片,若有人触犯它,它就一定会杀害人。韩非子建议你要先了解老板的逆鳞是什么。所谓逆鳞就是老板内心不为人知的想法,否则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反而惹毛了他。

  24.苏东坡的论文写作有待加强苏东坡曾经写过一篇论文讨论国家存亡,道德文化比强弱富贫还要重要。不过,如果这是苏东坡的硕士论文,那在口试中,他的研究方法一定会被口试老师的质疑。在王安石创行新法时,苏东坡曾经上书给宋神宗,讨论变法带来的不便。他的立论还是传统儒家重仁义、轻利益的思想。他认为:以一国之君王而言利益,以天子之宰相而治财富,实在不应该。他还认为“富国之功,茫如捕风”,试图富强是劳而无功的。不如“以简易为法,以清净为心”。苏东坡甚至认为国家存亡,不在强弱富贫,而在道德的深浅。南宋灭亡时,强敌也不是金国,而是草原苍狼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可见宋神宗时的济济人才,文学家苏东坡、历史学家司马光、经济学家王安石,科学家沈恬等,都没有用国际观点来评估国际形势。扩大国际文化眼界,就不会以自己狭隘的观点看错国家外交军事的形势。文化智能是今天企业高级主管应该具有的人际智能的重要构成元素。历史再一次证明苏东坡错了。灭掉北宋的金国与灭掉南宋的蒙古帝国,其文化与道德都比不上宋朝,但是北方民族的强悍,与作战时人力与资源调度的效率,所展现出来的军事国力,强过满朝文人的宋朝国力。道德深浅对国家存亡虽然重要,但是基本国力还是表现在于国防强弱与经济富贫。获利实力与组织文化是企业永续经营的两大基石。不过,组织文化还是要具体表现在企业的股东权益投资报酬率上。企业若经营效率不彰,迟早会被竞争者并购,国家也是如此。王安石经营国家资本主义的观点,超越了时代,可惜的是当时还没有足够的公共行政人员执行新政。苏东坡在讨论变法的是非时,只以祖宗的法制与政府的功能不在谋财利的基本论调来讨论,而不是以客观的资料来支持论点。写诗词不是写报告,写报告也不是写论文。写诗词要有文思泉涌的天分,写报告要根据事实资料分析,而写论文需要文献探讨建立研究的理论根据。

  在当时,王安石与司马光二人也曾经在神宗皇帝面前辩论过。他们主要的论点差异在于司马光是农业思想,认为财富是固定的,官富则民穷,把变法当作一场零和游戏。而王安石是工商业思想,政府可以鼓励人民创造更大的财富。王安石表示:“国家财政状况不好,是因为没有善于理财的人。”司马光反驳:“你所谓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巧立名目,在百姓头上增重税赋而已。”王安石辩论说:“不对。善于理财的人,可以不增加税捐却使国库充盈。”司马光大不以为然:“天下哪有这种道理?天地所生的财富,不在民,就在官。设法从老百姓那里巧取豪夺,比增加税捐还坏。”熙宁变法从经济、军事,到教育展开全面变革,包含熙宁二年推出的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条约、农田水利差役事,熙宁三年以后又推行保甲法、免疫法、太学三舍法、保马法、方田均税法以及保守派的领袖司马光将兵法等。今天证明王安石的思想比较先进正确。政府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均可能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2006年,孟加拉籍的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yunus)因为推动乡村银行,专门小额贷款给穷人,使穷人有从社会底层翻身的机会,还因此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这个想法其实就是王安石推动的《青苗法》。25.职业高管冯道:乱世不倒翁冯道身处唐末五代之际(公元882年到公元954年),虽只有短暂的53年,社会却极为混乱,北方政权不断变动,经历了五个短命王朝;这五个短命王朝权力不及之处,有十个地方势力先后据地为王,故称之为“五代十国”。冯道原是刘守光的参军,刘守光失败后,冯道去服侍官僚张承业,张承业又将冯道推荐给晋王李克用,后来成为唐庄宗李存勖的部属。公元923年,李存勖起兵灭后梁,建立后唐,冯道第一次进入中央政府,担任户部侍郎、翰林学士。公元926年,李存勖驾崩,李嗣源继位为后唐明宗,冯道先后任职端明殿学士、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相当于宰相。

  公元933年,后唐明宗过世,儿子李从厚继位。四个月后,明宗的义子李从珂起兵篡位,李从厚逃往石敬瑭的军中。公元934年,冯道率领文武百官迎接新皇帝,于是李从珂登基为末帝。李从珂免去了他的宰相之位,外派他到同州(今陕西大荔)去当节度使,后来又召他回朝,给了他一个没有实权的司空职位。不久,石敬瑭借助契丹的力量起兵造反,夺取帝位,建立后晋(公元936年),于是冯道在后晋又恢复了宰相的官职,并且成为职业外交官,负责出使邻国契丹、建立和平的国际环境。此时契丹的军力较强,后晋难以抵挡契丹的武力威胁,因此冯道的出使契丹成了稳定国家的重要谋略关键。他从契丹回来后,石敬瑭就把政权与军权集中交给冯道,可见冯道的历练已经使他成为国家的栋梁。然而,契丹还是在公元946年时率军南下,灭了后晋。面对异族,冯道坚忍屈辱。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责备冯道服侍后晋毫无成就,冯道保持沉默不作申辩。耶律德光又问他为何来见?冯道回答:“无城无兵,怎敢不来?”德光又讥笑他:“你是哪一种老头子?”冯道回答:“我是无才无德痴呆顽皮的老头子。”耶律德光听了之后“龙心大悦”,就封冯道做太傅。后来耶律德光曾经问他:“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回答:“此时佛出救不得,唯皇帝救得。”这种类似汉奸拍马屁的良善言辞,正是使得契丹主最终没有大量杀戮汉人的原因。不久因中原地区的反抗,逼使辽军撤兵北上。一年后刘,知远在公元947年称帝,建立后汉。刘知远是石敬瑭以前的部下,新建政权需要有经验的国家行政管理人才,同时也为了稳定人心拉拢前朝,所以封冯道为太师。五年后刘知远的手下郭威起兵篡位,在公元951年建立了后周,冯道又被封为太师中书令。冯道一生谨慎小心,潜智暗谋,不忠个人,却忠于职守,晚年自号“长乐老”——长久快乐的老人,并且总结他一生的政坛经验,写了一本《荣枯鉴》,当中的《长乐老自叙》说明自己如何一再被挖角、换老板,并以所得阶勋官爵为荣。他的自我评估是:“孝于家,忠于国,为子、为弟、为人臣、为师长、为夫、为父,有子、有孙。时开一卷,时饮一杯,食味、别声、被色,老安于当代,老而自乐,何乐如之?”冯道在73岁高龄时离世,与孔子同岁。

  虽然冯道当时受到社会的仰慕嘉许,但是后来历史在儒家主义影响下,许多著名的史学家对于冯道这种逢迎新主的人非常不屑。然而西方现代的管理研究发现,逢迎老板是职场生涯的重要成功因素。26.女人缠脚,男人缠脑的宋朝宋朝与苏东坡同期的文人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批评冯道“不知廉耻为何物”,把冯道列于“贰臣传”中;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他“乃奸臣之尤”,这是因为宋朝的开国皇帝两位兄弟,都是很不光彩地篡夺政权,一个欺负先主的寡妇幼子;一个刀声斧影杀害兄长。为了避免同样的悲剧发生在自己子孙身上,所以拟定重文轻武的国策,并在全国教育思想上朝向封建保守,不若先前唐朝的豪气开放。宋朝的主流学术“理学”也将儒家的五伦推向了极端的绝对关系。理学大师程颐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然而死亡是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案中最不理智的,死了就没有任何机会了。在宋朝,不但女人开始缠脚,男人也开始缠脑。实际上,冯道在侍亲、济民、主政、提携贤良上的行为,符合儒家君子的行为标准,甚至跨越了圣贤的门槛。此外,他极力维持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稳定发展,大规模出版经籍,保护中原社会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破坏。在明宗时,冯道委派官员将原来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用雕版印刷的技术印制成《九经》,这是历史记载首次以雕版印刷儒家经典。如何对老板说真话,是冯道服侍先前九位君王时的一门艺术,尽量多做少说,不曾上言诤谏。但世宗即位时,刘旻(mín)攻打上党,世宗想要御驾亲征,冯道恳切劝阻。世宗认为唐太宗不管敌人势力大小,皆亲征平定天下,而且自认将如泰山压卵,一定会大获全胜。但是冯道直接批评世宗不如唐太宗,个性也不像泰山那样稳定。结果世宗大怒起兵攻击,果然击败刘旻,世宗军威大振,回来后把冯道贬去看守太祖陵墓,等到太祖安葬完毕,冯道就去世了。

  韩非子曾经在书中提到“说难”,就是说话容易,说理不难,但是没有正确评估目前环境,预测未来趋势变化,观察清楚对方隐藏内心的动机,则想要借着语言来劝说别人是很困难的,还可能引来灾祸。在《荣枯鉴》中,冯道也提到上司喜欢听谄媚的言词,不喜欢无情的直谏,可是他自己最后也说出了皇帝不喜欢听的话。在五代这种变动频繁的时代,国家缺乏稳定的管理架构,不管皇帝是谁,冯道在乱世中坚守专业高管的工作岗位,使政务与制度继续运作,他除了为皇帝负责行政绩效,也为社会大众需求服务,发挥难能的稳定作用。有人以“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的标准来批评冯道,认为冯道身为大臣与儒者如此不忠,天下大乱,国家必亡。但这些人搞错方向了,当时就是军阀武斗,社会大乱,国家倾颓,没有冯道的缓冲,社会反而会元气大伤。这时期的政权转移大都因为臣弒君、子弒父、弟弒兄。冯道是一位成功的职业高级主管,他很不容易地突破了愚忠皇帝个人的意识形态,力求社会的公共利益。在这些狼群之中求官禄,必须有大智能与大谋略,才不会给自己、家人、同事与无辜的人民招来杀身之祸。冯道的俸禄是民脂民膏,不是皇帝的钱。就像总经理虽然是由董事长任用,对董事长负经营绩效之责,但他的薪水来自企业的经营收入,不是来自于董事长,所以他不能将公司的利益视为董事长的个人利益。这是今天治理公司防止利益冲突的基本原则。既然如此,冯道以百姓为念,而不是以君王为念,这种价值观超越了时空。27.决策风格的四种类型简单来说“决策风格”,就是个人在做决策时所显现的个人特色及风格。一方面可以描述为决策者“接收信息”与“处理信息”的方式,另一方面亦反映出决策者的“人际关系能力”与“对情境的认知复杂度”决策风格视为决策制定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二个维度交错下,共有四种决策风格的类型,说明如下:

  指示型风格(directive)此风格的决策者偏向工作/技术导向,拥有较低的模糊容忍度。倾向军事管理、铁腕统治;喜欢清清楚楚,不喜欢拖泥带水。这种风格的人喜欢直接下命令,偏好看到明确的绩效,所以直接使用赏罚统驭部属。他们的特色是喜好口头上的、有限的信息、有效率且短期快速决策。这样的决策者适合处理技术性问题,其风格容易给人独断的印象,仅运用到少量的信息且有限的备用方案。如果环境变化难以预测,这种风格的主管往往在快速决策下,仅能达到差强人意的效果。在美国呈现这种风格的经理较少,华人中这种风格的经理比较多。在稳定的经营环境中,这种风格的主管会领军得胜。这种高管适合制造代加工业,不适合需要了解客户细致心理之研发与行销。分析型风格(analytic)分析型风格的决策者,较关心工作与技术,对于模糊的容忍度较指示型决策者来得高,喜欢搜寻更多的信息、考虑更多的可行方案来达成决策。这种人精于计算利害,评估权重,比较不以自己的情绪,也不以他人的流言蜚语为决策依据。由于比较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这种人在中华文化中,往往会被批评为机关算尽太聪明、没有人性。他们喜欢变化与多样性,因此具有应付新状况的能力,并且乐于解决问题,这种人在组织内往往能达到较高的职位或开创自己的事业。在环境复杂而讯息多杂时,这种风格的人会称霸。在美国呈现这种风格的经理比较多,华人中这种风格的经理比较少,高级将领的分析型倾向也比较强。观念型风格(conceptual)观念型的决策者较关心人际与社会,并且拥有较高的模糊容忍度。他们思想比较开放,擅长右脑联想,产生新的解决方案,将不清楚的问题概念化是他们的强项。他们使用多重来源的信息并考虑多重选择方案,因此有时会被批评善变、没有原则。他们喜好使用较松散的权力控制,鼓励经常参与的方式来达成决策,乐于与部下建立信任与意见交流的关系。此类型的决策者倾向于理想主义,强调伦理与价值,富于创造力,乐于了解复杂的关系。在大变局的时代中,这种领导者往往称王。创业家与高管比较倾向观念型。

  行为型风格(behavioral)行为型的决策者较关心人际与社会,拥有较低的模糊容忍度。他们关心组织与员工的发展,是以人为导向的决策者。比较极端的,只求大家和乐,不求变化与绩效。他们关心部属的福利,经常提供自己的意见,也能采纳他人的建议,容易相处沟通,具备同理心。在信息较少的情况下,他们喜欢采取会议型式的沟通方式,并避免冲突,寻求众人都能接受的方案。在环境安定而人多的组织,这种主管能够带动众人的心;可是面对大变局时,这种领导者就会无措。可以看出王安石和苏东坡的决策风格完全相反。苏东坡是以爱民不扰民为主的行为型决策者,王安石则是极端的分析型决策者,他承认大家批评他的三不怕政策:不要怕祖宗的方法不能改,不要怕天灾地变的威胁,也不要怕众人的批评。他不怕众人的闲言闲语,坚持分析后的决策,被人称为“拗相公”。这种不畏人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只有冯道、宋耀如(宋庆龄与宋美龄的父亲)和美国投资家巴菲特明白地提出来。28.高管决策失败的七大谬误在2003年七百大的企业中,将近20%的高级主管上任不到一年就离职。两百大企业的高级主管在位的平均时间越来越短,任职不到五年的从1980年的46%上升到1998年的58%,高级主管失败而遭撤换的趋势有越来越高的现象,攸关公司成败之企业高级主管与执行长,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芬克斯坦(sydneyfinkelsten)从1997年开始,花六年时间研究了51家知名企业,搜罗了大批企业失败案例,并访问197名企业领导人后,写下《为何聪明的高级主管会失败,以及你可以从他们的错误学到什么?》(whysmartexecutivesfail:andwhatyoucanlearnfromtheirmistakes)一书。他的研究结果发现,一般人所认知的高级主管失败七大主因并不正确。芬克斯坦研究发现:企业领导人令人称羡的特质,常伴随着非凡的聪明才智与天赋,然而这些聪明才智与天赋有时适足以摧毁企业。他整理企业高级主管的失败习性,归纳出七种共同的失败因子,失败的高级主管,通常同时具备其中五种以上的习性。

  七大谬误谬误一:高级主管不够聪明,甚至愚昧无知说明:能成为大公司高级主管的人往往都是聪明过人、见多识博的精英。研究报告指出,访谈人员在与这些失败的高级主管交谈的几分钟内,就能深刻感受到他们的聪明才智。许多人系出名校,过去在所属产业中有许多转危为安的经验及成功事迹,他们绝非愚昧驽钝之辈。谬误二:高级主管不知变局将至说明:在研究的案例中,没有一项是因高级主管未能预期变局而遭遇失败,他们因在产业中享有声望地位,常常能拿到第一手信息及内幕消息,周围的部下也会协助其分析解读这些情报,与该产业变化相关的事情早已预测及讨论过;然而能否获得重视并采取行动,则全然是另外一件事情。谬误三:高级主管执行力不足说明:将企业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执行力不足,就好比将破产归咎于现金不足一般。执行力不足只是企业失败的症状而非原因,案例中发现真正的原因是高级主管对市场的严重误判及公司深层的文化因素衍生出执行力不彰的问题。谬误四:高级主管努力不足说明:研究发现这些高级主管大多超时工作,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健康、婚姻、家庭生活及个人名声来为公司效力,即使工作以外的时间,他们从事的活动也大多与工作有关。认为高级主管努力不够才造成企业改革的失败,无疑是一种天真的想法。谬误五:高级主管缺乏领导能力说明:大部分的高级主管具备鲜明的个人特质与无与伦比的领袖魅力,他们通常能获得群众的注目及尊敬,对公司的愿景深信不移。他们的领导力通常能吸引大量的跟随者,一起运作庞大的组织。谬误六:公司缺乏足够资源说明:规模庞大的损失通常发生在规模庞大的公司,这些公司之所以赔大钱是因为他们具备相对的财力。许多失败的高科技公司早期通常资源丰富,是资金与人才争相涌入的公司。

  谬误七:高级主管是一群骗子说明:相较于当今许多爆发财务弊案的企业高级主管而言,大部分的高级主管仍然是谨慎诚实的。即便他们有诈骗的行为,那也有特殊原因让他们在好不容易在攀登职涯顶峰后选择铤而走险?这些有诈欺倾向的人又如何能在企业中平步青云?研究发现,大部分的情况绝非如此。(取材自:《finkelsten,whysmartexecutivesfail》29.高管决策失败的十大原因高级主管的个人特质,比他的聪明才志更能决定他的成败。许多公司在失败的几年前是非常成功的,成功也可能是失败的早期信号。许多失败的高级主管都有非常成功的经历,这正是使他们陷入自我卓越能力的幻觉主因。十大原因原因一:纵容股价支配公司策略这个原因是失败之源,股价涨跌开始主导公司策略,将导致其他后续失败原因的发生。以每季财报的评量来反映公司股价的短线做法,将降低公司对长期发展及投资的诱因;另一方面,公司在财务运作部分也更加灵活;它对于财务数字的直接影响常常大于公司产品或劳务的间接效果,公司在本业的专注程度将下降。原因二:成长过速当产业中所有公司都采取过快的成长策略时,会导致产业加速进入饱和状态。当公司无法追求前所未有的利润时,取而代之地,他们经常追求前所未有的营业额,以取得市场占有率。企业膨胀的速度若超过市场成长的速度,将造成过度投入资金于基础建设。原因三:漠视顾客现代企业试图通过鼓吹顾客生命周期管理,或一对一行销方式来建立顾客忠诚度,然而当他们面对强大的竞争时,又常常反其道而行之,更努力地将各种产品或服务予以商品化,于是大家同时陷在价格战的死胡同里。原因四:忽视典范转移典范转移是科技持续进步与社会不断变迁的结果,科技的突破未必一定造成典范转移,忽视典范转移的公司,对于科技的改变将造成社会型态改变,抱着太过或不及的应付态度,将导致事业模式的错误,事业模式的错误将导致公司的失败。

  原因五:打消耗战资本密集的电讯产业是消耗战最佳的例子。市场规模是电讯产业的一致目标及出路,为了取得市场占有率,他们在价格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纷纷沦为“低价的创造者”,同时必须不断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各项设备、研发以及基础建设的资源黑洞中,为了快速回收资金,他们共同的策略就是不断将产品或服务以越来越低的价格向市场倾销,利润越来越少,削价竞争的情况也越来越恶劣。原因六:忽视信用、威胁及危机说明:许多公司之信誉是企业经营的重要一环,例如医药业、食品业、航空业、会计师业等,当信用产生问题时,该公司将面临生存的威胁及危机。无论何种产业,现代企业的信誉及信用也比以往受到重视,企业一旦发生与信用相关的问题,极易因信用破产导致公司破产。原因七:过度创新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但当公司新科技的推出远超过客户接受曲线时,就产生了过度创新的现象。因为客户的行为无法像科技一样快速改变。1991年成立的美国铱卫星电话公司(iridium)试图以低轨道卫星科技,实践无线电话通讯的失败计划就是一例。当时,这算是一种重大的创新,可以使用户在世界各角落使用无线电话通讯,然而每部高达三千美元的笨重手机与每分钟三到八美元的通话费,已远远超过了客户能接受的范围,计划终告失败。原因八:失败的家族企业接班计划尽管家族企业宣称企业经营权已交接给下一代,但如果父兄基于各种理由,不能完全放手让下一代实质接管企业,则他们在组织中的影响力仍会继续存在,若再面临两代对于企业经营的思维对立、元老级忠贞员工反对变革,组织将形成猜忌分裂的危境,所以家族企业在世代交替时,须有深思熟虑的接班计划,以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原因九:失败的综效企业购并的目的是为了综合效用的产生,尤其在成本的节省与营业额的增加上;综效的产生毕竟不是免费的,企业合并时,核心部分通常落在法津事务、财务、组织、流程、产品线等构建上,但唯有人心的包容与结合,方能发挥这些综效,企业合并后常发生的权力斗争、文化偏见、互信不足、转型障碍等负面因素,逐步侵蚀合并的宝贵成果,甚至将公司带到长久动荡的不稳定状态。

  原因十:骄傲快速成长的企业常以股票选择权(stockoption)来激励员工为其效力,这本来无可厚非,但当高级主管及高级主管的酬劳过高,或诱因过于强烈时,容易埋下傲慢与贪婪的种子。企业经营交到这些人手上时,他们会致力于操纵数字,甚至为了自身利益制造假财务报告欺骗大众,如此则公司注定失败。30.51%胜率的胜率哲学势如破竹,百战百胜,攻敌破城,血流成河,骨枯功成。这就是惊骇古今的名将之所为。但是,孙子如此评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好,但不是最好。百战百胜会损己之兵,毁人之城。最会打仗的将军,是要谋划如何不战而胜敌,保全对手资源归我所用。抱着百战百胜的心态,可能越过风险承担值,只要有一次失误,就会全盘皆输。dram产业一路扩充血战,一旦需求锐减,先前百战百胜的公司立刻深陷债海之中。长荣海运老板张荣发先生,在2007年海运一片热腾时独具慧眼,没有订造超级大船以追求更高获利的迷思。在2008年的世界经济萧条时,其公司存活率也比较高。有效评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使自已处于有利的地位,以获得持续优势,为其最高指导原则。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故知胜者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孙子兵法?谋攻篇》“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孙子兵法?军形篇》“无智名,无勇功”,是说会打仗的人,没有明显的战功。孙子强调的是不冒进的哲学。凡事必先评估风险而后动,意即“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其中“害”指的便是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而上面讨论的51%的胜率哲学,强调的便是决策前的风险评估,特别是高风险高报酬的决策,而战争正是最高风险高报酬的竞赛。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为人处事的哲学,亦反应出这里强调的概念。司马懿谨慎小心避免判断错误的态度,正是高级经理人在面对高风险高报酬时,应具备的态度。在他进攻辽东时,“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深谋远虑,以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屡败屡战,双方对峙于五丈原,诸葛亮为求速战速决,千方百计引诱司马懿出战,并赠其“巾帼妇人”之服激其出兵。但司马懿不为激将法所动,自觉对方足智多谋,不宜贸然出战。即便对方有意污辱,他也默不做声。有时上级主管调动你到他乡工作,你是感觉被污辱,愤而辞职?还是欣然接受,让对方无计可施?蜀军出入高山,维持供应链有难度,只要拖延时日,蜀军的军粮必消耗殆尽。诸葛亮不胜负荷,而司马懿取得胜利。司马懿不为人所激,保持战场上主动权的精神,即所谓不冒进,小不忍则乱大谋。虽然当受了一时的羞辱,但却是最后的赢家。我所讨论的“51%的胜率哲学”之精神,强调能够坚持到最后的毅力,纵使过程中有赢有输,但能够掌握比别人多1%的胜算,才是最后的赢家。曹魏明帝死后,由曹爽与司马懿同期辅政,曹爽夺去了司马懿的大权,于是司马懿装聋扮痴,降低曹爽的戒心,最后一举反扑成功,重新取得兵权。在此之前,由于司马懿手中并未握有兵权,若贸然与曹爽对立,只会强化对方戒心。如此,便没有成功的机会了。司马懿韬光养晦,终于减低对方的戒心,转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以取得最终的胜利,此亦为1%胜率哲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