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太极了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1 11:08:39
今天你太极了吗?

作者:李雪梅    来源:海峡商业    时间:2007.9 玄妙太极拳

    每天清晨傍晚,在厦大、人民会堂和鼓浪屿等地,总能看到一些衣袋飘飘的人和悠扬的民乐曲伴奏下气定神闲地练习太极拳。而到了周末,在更多的武馆、俱乐部里,男女老幼和金发碧眼的老外齐聚一堂,跟着老师一招一式地认真比划。在厦门,练习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健身时尚。

    厦门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施载煌说,厦门习武之人约有3万左右,根据统计规则,每周至少习武三次的才算是真正的习武之人。施载煌说,这3万习武之人中,又有超过两万人是练习太极拳,而业余练拳者则是数不胜数。

心静体松来习拳

    对于太极拳,国人都不陌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也是武术之一。武术,在儒学为六艺中之射御,在佛门为五明之工巧。演练太极拳时要求心静、体松、意专,做到不为私欲干扰,不受客尘染污,才能如入定境,超然物外。它不仅可以健身防卫,还可以借拳练心,体解大道。

    对于商务繁忙的现代人士来说,练习太极拳还能学到太极拳巧妙而厉害的技击技术,并以此为纽带扩充自己的商务应战能力,培养自己坚韧的性格和沉稳的气质,得到人格的升华。

    陈氏太极拳,是目前流行的各氏太极拳中最古老的拳种,其理精法密,除具一般太极拳身心并练之特点外,另有以立体螺旋运动之力学原理为依据,而且生理上之经络学说相契,故能光传中外,历久不衰。

    这里面还有个动人的典故。太极拳最早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的陈氏家族,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陈家沟始祖陈卜,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左右移民时,率全家自山西洪洞县来到河南怀庆府河内县(今沁阳县),后移居温县常阳村(即陈家沟)。传至第九代陈王庭开创太极拳。

    陈王庭大约生活于明末清初,他一生坎坷不得志,年轻时曾考过武举,应试时,一马三剑,三马九箭皆中,武功颇佳,但欲未被取录。后到登封玉带山投奔反明的武举李际遇,在那里得以研究少林拳,为后来创编太极拳汲取各家所长收集了材料。李际遇事败身死后陈王庭回家隐居,边耕作、读书,边创编太极拳,费劲后半生精力。他摄取了引导、吐纳、五禽戏及少林武术之所长,研究了各家拳法的特点,根据太极图学说原理,又参照了《黄庭》、《内经》的要求,分析综合,推陈出新,创编了太极拳。

领悟“对立统一”的精髓

    练习太极拳,招式并不难,据高人指点,最重要的的就是要领悟对立中如何协调统一的道理。“太极者,阴阳也。一阴一阳谓之道”。这种阴阳对立统一的思想,最早源于先秦的《周易》。而我们的祖先,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感悟中,在认识到世间万物无不存在着矛盾对立的同时,就将“对立中的统一”这一哲学思想贯穿于文化、艺术、医学、农商、处事为人等等,更被历代太极拳的大师们所深刻理解,将之引入整个太极拳的行功、推手、散打的太极拳文化中,并以此来指导修习者的实践。

    “拳以太极命名,就决定了这个拳从立意上是浑圆的矛盾集合体:无处不矛盾,又处处协调;无处不对立,又处处统一。体悟到了这一面,就能意识到潜在的另一面的存在;找到了另一面并刻意修炼,反过来还要看者一面是否与之相适应”。一位在厦门习练太极拳多年的拳师这样说。

    的确是太玄妙了。而实际上,这位拳师说,“太极”是一个浑圆的球体,理解这一点,对整个修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些人练了很多年的太极拳,这种浑圆的对立统一的整体意识还是建立不起来,一说气沉丹田,就是肚皮相外鼓鼓的,而命门至尾阊。会阴,包括带脉一圈既无气更无意,更不知如何将丹田的意、气向四梢、周围扩散。

那么要如何理解矛盾对立?

    既要全神贯注,又要无拳无意;既要有浑然一体的意识朦胧……而与人对抗时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冲突就更不用讲了。练太极拳就是要把这无数的矛盾在自身统一协调起来。这样的解释,相信很多在商海和职场奋斗多年的战友们都会有共鸣:“其实我们在与人相处中早就被太极思想同化了不是么?”

不能长时间练习

    但是有一点,习拳的爱好人士可要注意了,虽然太极拳动作柔和、节奏舒缓,但也要讲求科学性,如果练得不得法也会造成伤痛、据了解,在几派太极拳中,除了杨氏太极拳始终如行云流水般轻柔演练之外,其他一些拳种都有一些发力动作,也自然就会带来伤病。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玉龙介绍,膝盖的病痛是习练太极拳者较为长见的现象,这于这项运动长时间处于半蹲姿态、负荷过重有关。一些爱好者常常一气而练几个小时,把自己会的所有套路全都练习一遍,结果造成膝盖疼痛。大众健身不是竞技体育,其实不必“更高、更快、更强”,更注意掌握科学训练的要领,而这又是传统武术师徒传授方式常有的不足。他还说,比如蹲的姿势、膝盖前倾的位置一定不能超过脚尖。只要太极锻炼之后心跳不急、有神清气爽的舒服感时,那就是达到了目的。

悠然太极球

    人们与太极拳功夫高手交手时,总觉得无间可找,无端可寻,这个形容物,就是太极球。“‘太极’是一个浑圆的球体”。实际在练习中是要靠极大的想象力的。这对于那些初学者和孩童来说很难做到。

太极球帮你引入门

    对于初入门者最简单易行的还有一条途径,就是练习太极球。

    这是个真正有形的球。而且在厦门就能找到。发明太极球的陈映池是个饱学太极文化并习拳多年的高人。他说,传统太极拳套路较复杂,许多人没有那么多时间学,记性不好的还不一定能完整记住。太极球则化繁为简单,在圆融自然的运转中内缠外绕,运行中气,通过太极球引动先天之气,以达到固本培元、壮大内气、滋养五脏六腑,调节三焦、疏通经络等功能。

    记者看到的太极球,外观与篮球大小类似,外软核硬,很轻巧,更像个玩具,而且从影像资料中看到,从四五岁孩子到古稀老人只要能抱住球都能自如旋转、或用手臂或用肩膀带动,更厉害的用腰部发力来旋球,对于长期坐办公室的人士来说,这是一种十分简单易行、对腰腹有极强锻炼力的运动。

    据了解,太极球功法是太极拳内功修练的高层功夫,历代太极高手对此功法都是喜爱备至且苦练不辍。长期练习太极球对内劲的增长,体悟太极之精华有独到之处。如在练拳和实践中许多不能柔化的劲路,通过习练太极球借球体的转动就能迎刃而解。长期习练太极球可以使习拳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实际上,太极球的具体形状和功法已失传,世上无人知晓。

悠然玩球达到圆融

    为了挖掘这一传说中的武学资源,陈映池在不断的尝试中曾经用石头、篮球灌沙的方法制造过太极球,但很快发现石头练起来不能旋转自如,不仅练者累,在冬天皮肤接触石球很冷,而且容易误伤人,篮球灌沙的土质球也不能很好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

    今年5月,陈映池采用天然环保的PU材质作太极球,成功推出9种大小不同的球,大球轻,小球重,每种球重量又分9种,共有81款。练习太极球由轻到重,由大到小,有外到内。陈映池给他们取名为“悠然太极球”。

    这种能边看电视边玩球的运动,的确很放松悠然,但实际只要一球在手,并不停旋转,十几分钟就能大汉淋漓,达到效果。陈映池说,太极球是一种身心平衡的运动,能让人整个身心都运动起来,不仅双手在动,身体在动,头脑在动,心灵也在动。“把它起名为‘悠然’,是因为它符合‘球’的概念,一种滚动的、圆的概念。它也符合太极的概念——‘太极既圆,浑然一元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圆而神通,靡有穷际’”。

    想了解太极文化时间又很紧迫的人不妨尝试一下这种太极球的运动,这在厦门才刚刚开始发展,潜力不小。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种看似初浅的太极球实则就是太极拳入门的基本功。当把手中球真正“吃”到肚子里,在腹内圆转自如的时候,可能整个身心和外在行为都能达到圆融境界了。陈映池相信这个必然的结果,也会一直在厦门等待真正的球友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