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的道派传承关系初探 修真流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0:45:11

道教创立以来,宗派纷繁,现在通常以全真、正一两大道派相区别。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却很难做到泾渭分明,例如武当道派,就是汇合了全真、正一两大道派的教义和传承的一个比较特殊的道派。武当道派形成如此风格的原因,主要是武当地处南北交汇的汉水流域,加之传统信仰和某些政治社会因素,使它成为全真道向江南传播和正一道对北方施加影响的重要基地。而陕西终南山-华山道教同武当道教的互动交流,是形成武当道教风格的重要因素。

本文试图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对武当与终南-华山这两大道教区的道派传承做一点探讨。



大家都知道,终南-华山-武当是有着紧密联系的由西向东的三个地理单元,又都是道教洞天福地。因此道教组织和人员间的交流十分便利,两区道派的互为传承顺理成章。

元代陈采编《清微仙谱》自序说,古代道教分为四派:真元、太华、关令、正一。清代道士陈教友认为,其所序四派传授不甚明了,“大概今所云全真者乃关令派、张道陵者乃正一派也。”
如果按照这种方法来追溯道派源流,则武当道派就是至少其中三派相结合的产物。全真(关令)、正一自不必说,太华派当指陈抟所创老华山派,也同武当道派有密切的渊源关系。现在来做一些梳理。

尹喜是道教前史的关键人物。是他,使老子《道德经》得以传世;也是他,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开启道教宫观建筑的源头。据《终南山说经台历代仙真碑记》
,尹喜是终南楼观仙真第一人,祖籍天水,隐居终南山盩厔县神就乡闻仙里,结草为楼,精思至道,被周康王拜为大夫。后请求担任函谷关令,迎老子入关,归隐终南楼观,请著《道德经》。老子升天以后,尹喜遵嘱继续在楼观修道,著书九篇,名《关尹子》(后世道教尊称《文始真经》)。又往蜀郡青羊肆会老君,被封文始真人,命统领诸天仙士。

《终南山说经台历代仙真碑记》中又有太和真人尹轨,是文始真人尹喜的从弟。从尹喜修道,被太上召登太和,命下统仙僚,晋代降于楼观,授道士梁谌丹书而去。他是楼观仙真第二人。

尹喜、尹轨二人,都出现在武当仙籍中。《武当福地总真集》和明《敕建大岳太和山志》
同样把二人列为武当仙真第一、二人。称尹喜于蜀郡会见老君之后,归栖武当,“三天门石壁之下石门、石室,喜之所居,古有铜床、玉案,今无之矣。以其所居名曰尹喜岩,涧曰牛槽涧、青羊涧,皆太上神化访喜之地。”尹轨“入太和山,去领杜阳宫太和真人,今为紫虚阳光道德真师。”武当道教文献强调以尹喜为开端的神仙传授谱系,是为了证明武当道教传承的正统性,后来全真道兴起于终南、大行于武当,是这一传承的延续。



全真道修持的特点,是内丹之学,肇始于隋唐五代,盛行于宋金元明,由钟离权、吕洞宾形成传授体系,陈抟传播于北方,张伯端流布于南方。在武当早期玄帝信仰崇拜中,也有内丹的成分。据《武当道教史略》转引《玄帝实录》语,玄武入武当修道,渺渺劫仞,绵绵若存,虚心实腹,和光同尘,凿开造化,朴散胚浑,潜虚玄一,默会万真,大得上道。这些都是内丹修炼的术语。所以《武当道教史略》认为:“显然,玄武修道的方法不是服食金丹大药,而是潜心守一、修炼苦行。”又认为《太上说真武本传妙经注》所称“真人”,“是修炼内丹的成功者。”
由此可以理解,为何陈抟首先选中武当作为修习内丹的山场,并且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陈抟由武当转赴华山之后,一面精研《易》理,一面继续内丹修炼,并创造了静功修炼法。陈抟在内丹学方面的进步得益于华山地近终南。长期活动于长安-终南山地区的吕洞宾、刘海蟾都对陈抟的内丹修炼给予很大影响。陈抟身后,形成了太华派,又名老华山派。清代以李西月为代表的西派尊奉陈抟和张三丰,称太华派为“隐仙派”以与新华山派相区别。据《三丰全书》排列的传承谱系,其道派渊源于老子,首传于尹喜,继之为麻衣道者,再传为希夷先生陈抟,自陈抟下传火龙真人,元末传给张三丰。其所以命名为“隐仙派”,是因为尹喜隐于函谷关和太白山,麻衣道者隐于石堂和黄山,陈抟隐于华山,火龙真人隐于终南山,张三丰隐于武当山。“夫神仙无不能隐,而此派更为高隐。孔子曰,老子其犹龙乎,言其深隐莫测也,故又称犹龙派云。”
用历史考证的方法来检查,这个传承谱系显然不可靠,从尹喜到麻衣道者中间时间跨度太大难以从历史事实上加以连接;但是从这个道派的自我传承认同来说,他们确实是以尹喜为理论上的创始人、陈抟为实际创始人的。后来张三丰隐居武当,将陈抟创立的静功发扬光大,以至成为武当道众的必修之课。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诏敕武当山,“大岳太和山各宫观有修炼之事,怡神葆真,抱一守素,外远身形,屏绝人事,习静之功,顷刻无间。一应往来浮浪之人,并不许生事喧聒,扰其静功,妨其办道,违者治以重罪。”这道敕令对武当道教的修炼方式给予了明确评价,要求官民人等不得妨碍道士修习静功。
所以陈教友认为,“全真之教行于北方。其始至南方者,武当一派也。”他在追述元代正一道派对武当道教的影响后指出:“武当自张道贵、张守清后,多兼习清微上道,惟(张)三丰无之名,山藏称其有问养生术,竟日不答,论三教等书若决江河,所言皆道德仁义忠孝之旨,此全真正学重阳长春的裔也。”
他认为张三丰继承的是王重阳、丘处机的全真道真传,同《三丰全书》自认的陈抟“隐仙派”在理论体系和修持方法上是一致的。



张三丰在武当的弟子,首推丘玄清、孙碧云、卢秋云、周真德、杨善澄、刘古泉等七人,其中丘、孙、卢三人来自终南-华山。

据明《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丘玄清是元代陕西富平县人,当时富平属西安府。丘玄清自幼随道士黄德祯出家,明初携弟子蒲善渊前往汉中、四川等地参访,又到金州、商山(均在陕南)寻访修道胜地,洪武四年(1371年)至武当山,被张三丰举为五龙宫住持,为武当道教大兴功劳卓著,明太祖朱元璋敕授嘉议大夫太常寺卿。其弟子蒲善渊为均州道正。孙碧云比丘玄清小18岁,是陕西冯翊(今大荔)县人,13岁入华山为道士,居半截山,修习陈抟内丹术。明《华州志》载:“孙碧云,冯翊人,居华州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