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代主席董必武为《武汉晚报》三题报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2 17:43:26
——武汉晚报社
1961年5月1日,《武汉晚报》正式创刊,报名是国家代主席董必武题写的。当初,关于报名用字,报社几位负责入主张用书写体,这样比较美观、有气派。但是请谁来写呢?报社主要同志都希望请当时的国家副主席董必武题写。
董老是湖北人,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大革命时期曾担任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书记;同时董老精于书法,在党内是德高望重的大学问家。黎少岑同志是192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的老新闻工作者,大革命时期曾在董老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曾任“全国文化界反帝抗日大同盟”常委。董老的秘书沈德纯是黎少岑的老朋友,由黎出面给他写了一封信,请他代为向董老恳求。于是,求《武汉报》报头的信函满含期待寄向北京。事情意想不到的顺利,一个多星期便收到了回信。就在第二期试刊开始,报名由《武汉报》改为《武汉晚报》,也就在这一天,市委接到董必武副主席办公室的函件。信中说:董老很忙,但因为是家乡《武汉晚报》提出的要求,他很高兴地答应了。一共写了五六张,董老都不太满意。董老交代,都寄给你们,由你们自己挑一张认为写得好一点的。董老在为《武汉报》题写报头时,大概考虑到信函中说报纸是晚报性质的缘故,董老在一旁又写了3个“晚”字。这一封既亲切又谦虚的回信,和摆在桌上的五六张题了报名的宣纸,真使大家喜出望外,十分鼓舞。经过研究确定,从董老寄来的手迹中,挑选了四个字,剪辑成“武汉晚报”制版,这便是出现在创刊号上的套红的董老手迹。
4月,中共武汉市委写信给董必武副主席,认为武汉市委机关报还是用晚报的名义为宜,请董老再为这张报纸题写“武汉晚报”四个字。当时,董老已经76岁高龄。接信后,董老欣然再次题写了报头。这一次,董老写了4份,其中一份董老用红笔画了圈,认为这张较好。
1961年5月1日是一个温暖的春日,全新面孔的《武汉晚报》正式创刊出版,与江城百万群众见面了。董老题写的报头套红印在了报纸一版的左上方。
5月2日黎少岑同志将5月l、2日两天的《武汉晚报》寄到北京,送给董必武副主席审阅。5月5日董老的秘书沈德纯就回了信:“两份晚报,已呈董老,老人看后认为很好。希望寄他一份……至于晚报四字的编排,只要更艺术、更美观,你们是可以调整的,老人不会有意见。”
今天的《武汉晚报》报名题字,虽然仍为董老的手迹,却又换了几次。随着国民经济逐渐好转,1963年10月1日《武汉晚报》改为对开大报,董老题写的报头也随之增大了一倍,董必武同志的书法素以严谨刚劲著称,原题“武汉晚报”四字放大后恐难反映最佳效果'便热望趁报纸改为大报之机请董老再次题写。在此之前  |郭治澄同志经省委批准已担任晚报党委书记兼总编辑,他对此有同感。经请示同意,黎少岑同志给董老又写了一封语意恳切的信,再索墨宝。愿望终于实现,董老再次为《武汉晚报》题写了报名。沈德纯秘书给黎少岑回信说:“我是借你们的晚报由小报改为大版换报头,请董老写个书报头。昨日董老为其他同志题字,遵照您的吩咐,趁董老的手笔写活了的时候,请他写了‘武汉晚报’四字,是行书,不是草字。你来信中的‘汉’字是草字,不知可用否?”宋侃夫同志认为很好,指定1964年元旦刊使用。
董老不仅为《武汉晚报》题写了报头,还对《武汉晚报》非常关心,1964年1月董老携老夫人来武汉时,曾亲自接见了黎少岑同志,在交谈中,董老对如何办好《武汉晚报》作出了指示,黎少岑同志向报社领导作了汇报,尔后又给董老写信回复。
1月28日,董老秘书在回复黎少岑副总编的信中说:“1月22日信收读,知你把董老的指示要点告之报社,他们很重视,我告知董老,他听了,也很高兴!”
黎少岑同志非常珍惜这次难忘的接见,在十年动乱之中,他多次被抄家,丢了不少珍贵文物,为了保存与董老一起的珍贵合影和董老给他题的字,他把照片和题字送到住在武昌司门口新华村的他妹妹家中珍藏,才得以将其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