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和一位普通教师的诗友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8:34:07

董必武和一位普通教师的诗友情

滨之
  1957年2月,董必武到海南岛视察,在海口市参观五公祠时,题了一首《游五公祠》诗:

     苏公祠并五公祠,

  唐宋人文已在兹。

  李赵兴亡千百载,

  丹心尚有海湖知。

  这首词随即发表在《南方日报》上,海南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唐虞政读到后,深有所感。便写了一封信给董必武,并附上自己的和诗两首。其中一首这样写道:

     喜闻董老谒公祠,

  一片丹心旅到兹,

  第一楼中添正气,

  海南世事雅传知。

  董必武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接到唐的信后,就亲自复信,也附上一首和诗云:虞政先生:拙作承和甚感,深情雅韵,见于字里行间,珠玉在前,拙句更乏味矣,再酬一绝,仍乞哂政!

     消然曾谒五公祠,

  一瓣心香只念兹,

  何事报端传拙句,

  竟蒙儋耳雅人知。

  董必武七月三十日

  唐虞政接信后,深为董老的谦虚所感动。从此他就用董老的诗句“儋耳雅人”自号,(儋耳是儋县的古名)也和董老成了诗友。

  1962年4月的一天,唐虞政收到董必武的一封厚厚的信,信附一张董的照片和一首诗:

  虞政先生:

    接您去年十二月三日的信又几个月了,因病出京休养,诸多废事,甚歉!

  承和我《写在辛亥革命回忆录前面》的五绝句甚好,已嘱抄付辛亥革命历史资料委员会以备采录……收信不复,失礼之至。烦向其他几位诗人代致歉意!

  您题赠毛主席的诗画未收到复信,因他在外时多,曾否寓目,不得而知。

  儋耳雅人的称号,足下当之无愧,看此信后也写了五律一首,另纸录陈,并希哂正!

  足下精于绘事,真一多才多艺人也!贱影一帧奉上存念,请察收,炭画费事,下敢请也,专复,顺候文安不一!

  董必武 四月十五日唐群儋耳秀,不愧雅人称。体脑皆劳动,情怀有爱憎。读书能得间,习画不逾绳。非昔黎歌比,余音杳杳应。

  唐虞政也将自己的照片和一些海南特产品寄赠董老“礼尚往来”。董必武当年7月又复信道:

  ……4月27日信早已收到,因本人出京,未即奉复。

  尊照奕奕有神,健康活泼,心情愉快,可想而知!鄙人年过七六,精力就衰,今年更不如昔,身居高位,未能为国家多做点事,耿耿于怀,不无惭沮;惟见身强力壮如君辈者各地都有,生龙活虎,正在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而奋斗,私衷仍抱乐观……

  董必武刚写完这封信,又收到唐寄来的礼物。他就又补写了一封短信云:

  信刚写毕,承寄海南珍品已到,此何敢当!足下工薪收入不丰,支销若此,得毋负累耶?本不应收,然五千里外寄来,却之不恭,只好愧领,并谢!此后千恳不再寄他物,以重我罪!

  必武又及七月九日

  有人问老唐送了些什么东西给董老,原来是他为董老绘的一幅画像,椰制品一件,“海南风光”5件,苏东坡祠全景和东坡笠屐图各一幅。都不是什么名贵值钱的东西。但董必武特别强调说:“此后千恳不再寄他物,以重我罪”。董与唐两人地位相差悬殊,但凭诗文结成好友,而董就连收受普通老百姓敬赠的一些文化纪念品,都感到“有罪”,想像唐虞政接到董老信时的心情,一定就像他自己的诗句所称董老的,“一片丹心旅到兹”啊!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04年0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