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坤 白昼举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2:27:29
周永坤 白昼举光 发表时间:2009-4-25 17:07:00 阅读次数:1444     所属分类:杂文

 

 

      白昼举光

 

 

   狄欧根尼

 

  

         如果大白天提着它……

 

 

   

     义务作一下广告:大白天都可以用它看书

 

 


    这几天中国法学家大会正在举行,许多年轻学子心向往之,许多法学家更是志满意得。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对与会的法学家表示敬意!确实,他们都对中国法学作出了贡献。


    下午闲来无事,突然想起三位白昼举光的世人来。他们一位举的是火炬,一位举(提)的是灯笼,一位现代些,举(拿)的是手电筒。将他们放在一起看倒是很有意思。让我一一道来。


    第一位是一个印度人(?),一个梵志(有智慧、修道的非佛教徒),举的是火炬。


    古时一位自以为很有智慧的梵志周游列国,遍求对手较量,竟然没有对手。一日,他来到一座城市,大白天手中举着火炬行走在大街之上。人们不解,便问其由。他说,“皆因世人愚冥无知,所以才高擎火炬为世人照亮人生之路。”人们皆为他的大话慑服,无以为答。梵志便继续趾高气扬地手持火炬在大街上高视阔步。


    佛知此事后,为拯救梵志,便化为贤者来到一间茶肆。等到梵志走来,贤者便招呼他过来坐坐,并问其由,梵志照答如往。佛问道:你可知“四明法”?梵志一下被问住了,只好说“不知。”贤者便告知:第一要明晓天文地理及四时变化;二要明星宿的分别及五行阴阳与人生世事的天人关系;三要明治国安邦教化百姓之理;四要明调兵遣将、守护国家之道。“你是梵志,志为他人开启光明,而自己却为何有这么多不明呢?”
梵志听后翻然悔悟,惭愧地丢了火炬,向贤者施礼。佛现本身后又说:“如果多少有了一些见闻,便自傲自大,那就犹如盲人执火炬而行,虽然为旁人照了亮,自己却依然不明。像你这样白昼举炬而行,其实比盲人还有过之,是最看不到光明的人。”梵志当即请求佛接受他,受戒成为佛门弟子,后来得道。(故事见周齐编译《佛经故事》,外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0页以下。)


    另一个是希腊人,哲学家狄欧根尼,他举(提?)的是灯笼。


    有点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犬儒主义者的家是一个大木桶,走到哪里就将它滚到哪里,犹如现代高级“驴友”的房车。亚历山大征服希腊后,曾拜访过狄欧根尼,其时狄正在他的木桶里晒太阳。当亚历山大问需要什么帮助的时候,他答道:“有,请别挡住我的太阳。”亚历山大就走开了,据说当时的随从们勃然大怒,叫嚷要宰了这个疯子,亚历山大当然不会像家奴那样小家子气。后来亚历山大开始征服亚洲之旅,打算带上狄欧根尼,这位世界公民拒绝了。


    他老人家“举光”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天中午,他提着灯笼在科林斯的街头招摇过市,时不时的用灯笼照照人家的脸,大家不明就里,问其由。这个衣衫褴褛的家伙说:我想试试能不能找到一个诚实的人。大概说的是亚历山大征服希腊以后,希腊说真话的人死绝了——当然,除了他狄欧根尼。


    最后一位、也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一位是几十年前的中国人——雷锋,他举的是手电筒。

    有一幅照片,拍的是雷锋大白天举手电筒在读书。如果说上面两个故事的可信度有问题,“疑古派”可以考证其真伪的话,这一位举光的故事却是有案可查、铁板钉钉的——各位只要上互联网一查便知。好像拍此照片的人还为"著作权"问题起过纠纷。他白昼举光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学习——学《毛选》。宣传这一故事的目的在于号召全国人民学毛选,学毛选在当时人看来是比吃饭睡觉还要重要的事,因为那里有万世不易的普遍真理,那里有世人幸福的源泉。


    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很浅显,是可以作为小学生启蒙课程的。第二个故事就不太好理解了,要有点哲学头脑才能参得透。不过相信只要不是太笨,大概也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只是第三个故事实在不太好理解。既然举手电筒是为了读书,看来是照明;但是白天有太阳公公在,用手电筒作甚?凡人就是凡人,这事想了多少年就是不开窍。最后干脆只能学阿Q老祖:那不是我们凡人所能理解的,“不能理解”也是一种理解,妈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