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出走丈夫分居:康金环照顾患病知青3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30:38
2010年12月08日 14:18 光华知青关爱基金 【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1条
核心提示:人们都知道,精神病是世界上很难治愈的一种顽病。只有精心照料,慢慢恢复才行,应该说这种精心照料,三十多年如一日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多少岁岁月月,付出的不知有多少心血,终于唤醒了李文魁这颗尘封已久的心。
这年八月十五的晚上。李文魁和康金环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团圆饭。吃喝还没开始,李文魁竟很自然地夹起一口菜放进了康金环面前的碟子里,并轻轻地叫了声“大姐”。

康金环一家照顾患病知青李文魁(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感动北大荒”人物推荐事迹材料,供稿:光华知青关爱基金,原题:《胜似慈母心--记勤得利农场退休职工、共产党员康金环》
勤得利农场退休职工、共产党员康金环,自从1978年起收养患精神病的哈尔滨下乡知青李文魁30余年如一日,用胜过慈母的爱温暖了这颗因失恋而尘封已久的心,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为组织负责,关爱群众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
面对亲情的挑战,她还是履行了作为党员许下的诺言
1978年的秋天,哈尔滨下乡知青李文魁深深爱慕的姑娘突然返城了。就在当天夜里,李文魁急匆匆赶回了哈尔滨。当人们谁也不知道李文魁并没有办返城手续,是带着一种什么样奥妙心情追随而去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焦急地给农场打来电话告急:李文魁得了精神病,突然变得说话口吃,目光呆滞,把家里窗户的玻璃砸了个净,又砸了电视、衣柜和桌镜……
连队指导员徐恒信迅速赶到哈尔滨,和李文魁的家人一起把他送进了精神病院,并支付了住院费,尽管一住就是5年,这期间,连队不断派人去看望他并带着日用品。谁知,治疗效果并不那么理想,医生提出来只能如此,应该接回家精心照料慢慢恢复的时候,李文魁父母的家却不翼而飞,令农场难查音讯。徐恒信只好约来人把李文魁接回了农场连队。面对这种难以照料,又会给周围人带来不安的顽病,尽管父母遗弃他,但农场党委认真研究,商量来商量去,认为无论如何也要想法照料好李文魁,何况李文魁在连队表现一直很好,纯朴善良,吃苦耐劳,干活卖力气,还能歌善舞,是一名很惹人喜欢的小伙子……
这个决定,摆在连队领导面前的难题来了:知青返城风已经开始,宿舍里七零八落,尽管大都是李文魁的同学、乡友,也都担心李文魁这样的精神病人会胡作乱闹,甚至打人和骂人。最后,连队领导班子会议决定,召开全连干部职工大会,看谁能自愿抚养李文魁,并明令规定,谁要抚养李文魁,连队除按一个职工常年发工资外,李文魁的定量粮油全部免费供应。
夜已经深了,会议室静悄悄的,指导员、连长怎么轮班动员,还是没有一个人报名,甚至不少人都低着头,担心让连长、指导员的目光碰上直接点了名。
徐恒信深情地动员说:“咱们农场作为一级党组织,总也不能把李文魁撇在宿舍外边不管呀!看看,哪位同志能为组织负起这个责任?承担这份困难?”会议室里沉闷了许久,不知谁说了一句:“指导员,那你就带个头吧?”康金环听了,不等指导员回答,突然站出来说:“不行,指导员工作这么忙,再收养个精神病,连队工作还不得垮呀,既然组织上有这个号召,我来抚养吧!”指导员激动地说:“康金环,你来抚养?想好了?”坐在康金环身边的爱人刘汝奇说:“金环,这可不是别的事情,你可想好呀,我看不行!”康金环当机立断当了家:“老刘,你就别说了,我答应下来的是组织上的事情,你有想法是咱家里的事情,回家商量!”会场顿时响起一片掌声。
会议结束了,康金环夫妻二人的“战争”却在继续进行,已经是鸡叫三遍了,刘汝奇气得一掀被坐了起来:“金环,你还以为是年轻的时候呢,老了,老了,还想做好事出那种'风头'呀?我当个包车组长,累得要命,你也不是不知道,一到农忙白天收割夜里翻地,在家就那儿一会儿,要是闹起来还让不让休息了,再说,还不得把咱家搅乱套呀……”
康金环对爱人后句话没在乎,心想事在人为,什么乱套不乱套的,对上句话却来了气,也一掀被坐了起来:“我年轻的时候做好事压根儿也没想出'风头'。”
刘汝奇说的是八年前,康金环确有那样一段突然间出了“风头”的故事。
康金环老家是山东赤平县肖庄乡康孟村人,家里贫穷,从小能吃苦耐劳,养成了一颗善良和同情弱者的心。她17岁那年,正是社会上深人开展学雷锋做无名英雄活动的时候,她很敬慕雷锋,下决心要把雷锋作为人生在世的学习标杆。村头上有一位孤独老人无人照料,康金环和这位老人暗地约定,按时给她挑水、洗刷、收拾屋子,有病伺候。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第三个年的春节,乡里领导来看望这位孤独老人时,讲起一位不知名的姑娘不仅平时来挑水、做饭,收拾屋子,几次感冒发烧下不了地时,给她擦屎倒尿,老人感动得掉下了热泪。老人下决心要说,可是,她也真的不知道这位姑娘的名字和寻找线索。无奈,这位乡干部布下了“侦察员”,没用几天终于“抓住”了做好事不留名的康金环,并申报康金环出席了全县学雷锋积极分子表彰大会,领奖,戴了大红花,还登了报。
说起康金环收养李文魁,不仅爱人有想法,大女儿刘晓红、二女儿刘爱英,包括儿子刘建军知道妈妈的脾气,不敢大声张就是了,也都气嘟嘟的。当然,这接收李文魁前的准备工作就都不愿意帮忙。康金环也不用他们帮忙,自己累得满头大汗收拾出了那间做仓库用的空房子。从此,这个和谐幸福的家庭自从多了李文魁,就像终日罩上了一层浓浓的阴云一样。丈夫见到躲,女儿见着说“怕”,康金环却说:“咱们家人不安静,全连的人就会安静。你们不要惹他,不用怕,只要李文魁在家我就在跟前,他要是拿棍子、镰刀抡你们,我就先冲上去替你们挡。”
家里人见康金环这么执着,也就都不再吱声了。从此,康金环夫夫给李文魁烧炕、洗衣服,把饭送到房间,有时送去他不吃,不是说早了,就说晚了,还常常破口大骂。于是,康金环就把热饭菜放在热锅里,灶眼里总让它有温火,李文魁不管什么时候揭锅都能吃上热菜、热饭。
尽管这样不愉快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天,刘汝奇嘱咐康金环把李文魁打发回家,嘱咐抓紧安排招待头次登门定亲的姑爷子。没料到老丈人、丈母娘招待新姑爷的丰盛菜肴刚摆满桌,李文魁推门打了个照面,转身到外屋端起洗脸盆就把脏水泼到了饭桌上,还破口大骂个不停。
好席不欢而散,大女儿刘晓红趴在炕上呜呜直哭,康金环来劝,刘晓红乞求似地说:“妈呀,我求求你把李文魁退给连队吧。要不我就搬走,不能和你一起过了。”是让女儿搬走,是留下李文魁?面对亲情的挑战,康金环有生以来第二次整夜失眠了,她找到刘晓红说:“好闺女,你替妈想想,你妈是党员”。女儿不是不想听妈妈的话,她觉得看见李文魁简直是太可怕了。大女儿刘晓红和爱人一商量,离开妈妈去场部另找份工作立门户了。临走那天,康金环送出门口,又上了大道口,掉着眼泪,一直目送到看不见女儿的身影才回了家。
爱人发出了“危险”的忠告,为了诺言,她只好谦让地和爱人磨合
别看康金环是个女性,从小泼泼辣辣,还真有点儿山东男子汉的脾气,也是常常不容人说“不”字。自从收养了李文魁以后,全家不得安静,她自知对家里人欠情不少,那番女人男子汉脾气全没了,变得能看家里人的脸子,也变得能听闲话了。他的爱人刘汝奇更是典型的山东男子火爆脾气。过去,一向让着康金环,自从来了个李文魁,就变得不客气了,并且,他向康金环曾经发出过三次危险的警告。
第一次:刘汝奇是连队一个东方红拖拉机包车组组长。每到秋天,他白天在地里开车收割大豆,常常是晚上也要跟班作业秋翻地,同时,还要观察天气情况安排好明天一天的工作,晚上九点多钟回到家是常有的事。有一天,他洗洗涮涮躺下刚想休息,李文魁踢开门进来要开电视。刘汝奇不吱声,他又累又乏想迁就他,用被子把头蒙上想慢慢睡去,谁知电视打开以后,李文魁嫌电视不好看,开了关,关了开,康金环看看翻来覆去睡不着的爱人,心疼了,刚开口劝说李文魁,李文魁不由分说,拎起桌子上的茶壶、茶杯,“叭”地摔碎在了地上,接着破口大骂,还要砸电视,康金环算是挺身挡住了,好一番生拉硬拽给他带上平时喜欢吃的西瓜,并让他回自己的屋去了。康金环回来一进屋,刘汝奇坐起来正盘腿抽烟,高声说:“金环,你还当个家属队长,也挺忙,让个李文魁把你折磨得都瘦了,这样下去,不光会把你熬出病,也得把我搞垮了,和指导员说说把他送回去吧?”康金环说:“老刘,我也不是没想过,你说,我这个党员要是说了话不算多不好,你就别让我在全队人面前丢人了,谁让你是我丈夫了,我宁肯再瘦点儿,累点儿,也不能说话不算数。家里活我全包了,李文魁一点儿不用你关心,你就给我个面子吧?”她说着把热洗脚水端到了炕沿下说:“快点儿,累了,烫烫脚就能轻松一些。”康金环说着又抢着为爱人脱鞋脱袜子,爱人再也不吱声了。
第二次:刘汝奇很讲义气。喜欢饮酒聚友,阴天下雨时,常常请老乡和机务战线的朋友来家喝两盅,一边谈工作一边叙友情,自从李文魁进了这个家门,这个惯例被打破了,因为阴天下雨是李文魁容易犯病和暴躁的时候,他憋得直难受,用自己的话说像得了霍乱病似的,朋友知道这个,就请他,可是总不能老让别人请呀。这天,挂锄休闲,不那么忙了。他和康金环商量,找了一个晴朗的天,买了几条大鲤鱼,要和好久不来坐坐的哥们儿喝几盅。
<<上一页 12下一页>>
欢迎订阅凤凰网历史电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