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莲图》传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3:31:15
《怜莲图》传奇 作者:达茜 | 来自:生活频道
    

副题:名画《怜莲图》和“新顾画派”的历史

1、枯石的嗜好

《怜莲图》是枯门院现任掌门人枯石大师心爱之物。枯石大师喜欢的东西不多,他一旦喜欢,就会穷其性命去追求。

比如,他喜欢鹅,养了一只白鹅和灰鹅做宠物,后来被人偷走,他伤心不已,又养了一只红冠公鸡。不久,公鸡又被偷了,他懊恼地闭门思过一日,只怨自己没有关心宠物,并不怨人家偷他的东西。从此,他不再养鸡鸭,而改以画公鸡为业余爱好。

不久,他画公鸡出了名,上门求他赐赏公鸡图的人络绎不绝。为了满足人们对公鸡画的需要,镇上一家画坊专门印制了许多公鸡图画出售。许多画工画徒,也要从学公鸡画下手。枯山县的公鸡画,从此海内闻名。凡是到枯山县游览的人,都要人手购买一幅《闻鸡起舞图》或是《雄鸡三鸣图》,不然便不尽兴。

枯山县自古以来便有绘画的传统,画家艺匠层出不穷。枯石大师作为枯山县一代画豪,名载艺道,自然不在话下。世上多少公鸡图,最珍贵的都比不上枯石大师亲手绘制的图。

枯石珍爱《怜莲图》,还为此说过,“一个人喜欢什么东西,只有他自己才会知道。”别看枯石大师不苟言笑,他还在饭桌上和弟子们谈论过爱情,说一个人爱上别人,也是他自己的事,万万不能强求对方返回同等的爱。——扯远了,再回头说说《怜莲图》。

2、怜莲的秘密

枯石喜欢《怜莲图》,说明《怜莲图》必定有些奇妙的地方。

在最重要的艺术论著《金石画史》(清·桂翛然)的正册及别册中,都没有提及《怜莲图》。枯石认为,这是桂翛然的走眼,更是中国画史的损失。

《怜莲图》,作者尹秋末,自号悠悠客,为蕉山画派传人,也是南唐名画家顾闳中的同门师弟。

尹秋末天资异禀,学画三年,技艺列同门之首。历史上很少提到此人,因为尹秋末被师傅蕉山道人逐出师门,不许四方谈论。蕉山画派谱系中,列派门徒一共11子,其实真正的人数应该是12人,就因为少了个尹秋末。

尹秋末的罪过,在于爱上了蕉山道人的小女儿云忧。究其实,这个说法一点也不准确,因为两人生平从未交谈过一言。尹秋末和蕉山道人在书房里谈话,从窗口看到云忧和丫头匆匆掠过。

蕉山道人喊住她们,问她们干啥去,丫头过来回话。原来,清晨的时候,云忧小姐醒来,看到下人采来两支莲花要插到花瓶里。那花儿含苞待放,离开了水,花瓣奄奄一息。云忧心有怜惜,要将莲花放归荷塘,即使花儿不能重生,也要将它葬入水中。

尹秋末望见云忧捧着两支莲花,人与花相映生辉,不胜温存。云忧见了尹秋末,含羞一笑,低头转身,从此心里有了一个清瘦的少年。尹秋末更是惆然无限,相思漫野。

尹秋末回到家中,依据回忆绘就《怜莲图》。那画中云忧的容貌,真个惟妙惟肖,捧着莲花,衣袂飘飞,背后是青山绿池,满眼的夏木萧索。《怜莲图》悬挂于书房里,可怜尹秋末日日对着画,人已痴了。

3、莲怜人亦怜

顾闳中到尹秋末家做客,无意中窥见此画,大怒。当时,顾闳中已受聘为宫廷第一画师。由于善于逢迎,他成为皇帝跟前的红人,封为金石御史。顾闳中时刻念叨师恩,和蕉山道人商议后,由自己举荐云忧为后宫妃子的候选者。

顾闳中见了尹秋末的画,心想,如果此画流传开来,人们以为云忧和尹秋末之间有未了情缘,云忧前途没了,自己的一切也不好玩了。再者,顾闳中十分嫉妒尹秋末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才能,立刻想到要狠狠揪住此事大做文章。

蕉山道人听从了顾闳中建议,将尹秋末逐出师门,并打算将《怜莲图》付之一炬。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怜莲图》的命运还没到尽头,他们烧的是一幅假画。

因为真正的《怜莲图》被尹秋末的书童尹青藏起来了。尹青和尹秋末主仆感情很好,跟随尹秋末学艺,画技日益精进。尹青暗中描摹了《怜莲图》,待顾闳中带人来寻画之时,寻到的只是一幅尹青的模仿之作,当然,这幅赝品也是很不错的作品。

尹秋末离开画院不久,羞愧中病倒客栈。尹青一直藏着《怜莲图》,唯恐尹秋末怨恨难消,见了此画后更是难受,打定主意不告诉尹秋末此画尚在人间。几月之后,尹秋末离开人世,时年20岁。尹青流离失所,当时也才16岁。不久,南唐之乱又起,天下苍生辛苦。此为后话,不谈。

这里再回头谈谈那幅被焚毁的《怜莲图》。——当日,顾闳中派出心腹家将顾真去搜寻《怜莲图》。顾真知道尹秋末是蕉山画派才子,《怜莲图》技艺更臻焦山画派绝妙之巅。于是,顾真多了个心眼,自己说去寻找香炉,却暗地里藏起画,然后将一堆废纸的灰烬拿来回话。顾闳中当时没有介意,挥挥手,打马回朝。毕竟,这对他不算得什么大事。

云忧入宫之后,宫中的生活不用叙者多言,自然十分无趣。云忧的丫头小雪一同入宫服侍,闲暇之余,小雪告知云忧《怜莲图》的故事,因为当时除了云忧,恐怕蕉山画派上下,无人不知此事,只是不敢议论而已。云忧知道少年已去,终日伤感,日渐憔悴。

云忧很厌恶顾闳中,怨恨自己的命运被他当作讨好皇帝的本钱。蕉山道人至此也很后悔将尹秋末赶出师门,心想,若是云忧嫁给尹秋末,也许倒是好事。——不过,他有没有这样想,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猜测而已。云忧入宫不久,蕉山道人云游四海,后在泰山仙逝。

4、真假怜莲图

南唐战乱之后,顾闳中被杀,顾真家道败落,病故归天。谁也不记得《怜莲图》的事情了。

顾真之孙顾照天是个孤儿,父母过世后,顾照天只能变卖家产过活。他看到家中有一幅《怜莲图》,便当作顾闳中的真迹,和其他两幅顾闳中赏赐的手绘,一起拿到画廊寄卖。顾照天家贫人贱,卖画不敢求高,只求快快出手。

可叹人世间,多少的无巧不成书。你道这画廊的主人是谁?尹小衫,乃尹青的孙女,宋初画坛第一才女,只是尹小衫人长得不好看,天生一股豪爽的男子气概,所以她喜欢女扮男装,开画廊,广交天下文艺爱好者。

许多人不知道她是女儿身,通呼她为尹小爷。尹小衫一见顾照天拿来的《怜莲图》,呆了呆。尹小衫知道自己家里有一幅惹祸的《怜莲图》,但怎么个惹祸,爷爷不肯说明。她自己也不敢多问,只知道画上的署名是悠悠客。

尹小衫寻思道,既然顾照天是顾闳中家仆的后人,那么,恐怕他的《怜莲图》才是顾闳中的真迹,而自己家里那幅,就不知道是阿猫阿狗的描摹之作了,可恨自家竟然当作宝贝来收藏。

尹小衫不假思索就买下顾照天的《怜莲图》,带回家给爷爷过目。尹青重见自己的手稿,几十年的悲苦涌上心头,泪下如雨。许久才给孙女讲述了两幅《怜莲图》的故事。尹小衫知道这幅图是自己爷爷的作品,很是惊讶。

两幅《怜莲图》有何不同?尹秋末的画上,背后池塘中,约有12点红点,也就是12朵红莲,而尹青的画上,多残留了一点红渍,因此是13朵,不仔细分辨是看不出来的。

尹青吩咐尹小衫将顾照天唤来家中,将画的故事告诉了他,顾照天同样嗟叹不已。尹青见顾照天这孩子生计窘困,人还不错,就将他收留家中读书。

尹小衫和顾照天两人因《怜莲图》而结识,心下很有好感。尹小衫虽然比顾照天年长两岁,但日久生情,相处融洽。尹青也乐得将丑孙女尹小衫许配给了顾照天。两幅《怜莲图》就成了尹顾两家的家传圣物。

5、史话怜莲图

顾照天和尹小衫的儿子顾臻也随母习画,成为历史上一代名画家。他的画风结合了蕉山画派中的尹派和顾派的特点,成就一代新风,史称“新顾派”。顾闳中的画派则称为“旧顾派”。历史上将顾闳中和顾臻并称“唐宋双顾”,其中的纠葛可谓曲曲折折。

谁都知道,宋朝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当时的宫廷画院制度已相当完备,民间的艺术家也非常多。院内院外,力可抗衡。顾家是宫廷院内画派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流派。

正是从宋朝开始,顾家后代高手迭出。这时候,人们只知有顾家,不记得有尹家了,更不知道谁叫尹秋末了。到了清朝,清人桂翛然的《金石画史》不录尹秋末,也怪不得桂翛然了。

那么,人们怎么知道尹秋末呢?史书中,只有一处提及尹秋末,来自山水画家许道宁的《野趣图闻录》。许道宁是宋初赫赫有名的民间画家,以画泉林山野出名。顾臻虽为院内高手,然为人心胸坦荡,十分喜欢结交院外同好,许道宁就是顾臻的好友。

许道宁在《野趣图闻录》书中记载说,他画了一幅《秋末听涛》送给顾臻,顾臻委婉地请他改名,说“秋末”乃是先祖讳名。许道宁只道他的外祖是尹青,不知还有个“尹秋末”,便问他所以然。

顾臻便给他讲述了尹秋末和尹青的关系。顾臻道:尹秋末实乃蕉山画派最佼佼者,因为蕉山道长女儿云忧绘制《怜莲图》而遭人嫉恨,断了前途。“新顾派”得益于尹派遗风,因此,后辈子孙,将尹、顾两家牌位同等尊重,一家二祖,不容有玷。

许道宁听罢,拱手相请,唯求一睹尹秋末的真迹《怜莲图》。他将《怜莲图》评为人物画之另类。许道宁形容此画人物“灵减姿态,雅俊清消”,和唐以来的仕女图所追求的“丰盈慵懒,宽余盛美”相去甚远。——这是因为,云忧小姐体态苗条,所以画上的她也特别瘦弱。

所以“新顾派”的画风,便以“空”为体,“清”为格,“瘦”为构,“雅”为态。画布多处留白,“空、清、瘦、雅”,开一代新风尚也,这种风格影响至今,成为宋元之后国画的主要风格。

6、怜莲今何在

《怜莲图》的凄美故事,也在顾家后人的代代相传中,流芳百世。顾家后人的祖居地枯山县,也就有了绘画的传统风气。

历经岁月更迭,《怜莲图》悲惨的命运还没完结。想必大家也猜到,《怜莲图》和枯石大师之间有些渊源。

枯石大师的妻子肖明月的母亲顾梅便是顾家后人。枯石和妻子,两人因为共同爱好美术而结缘。

——到了明朝后期,顾家一位爱好探险的子孙顾明堂带着一幅《怜莲图》去了南洋,从此杳无音信,余下另一幅《怜莲图》几近磨难,最后传到了肖明月手中。顾家后人日日盼着两幅《怜莲图》有相会的一日,然而这个愿望看来很难圆满。

肖明月死后,《怜莲图》成了枯石大师怀念妻子的旧物。他多方寻觅另一幅《怜莲图》,但是,那幅《怜莲图》究竟还在不在人间,就很难说了。

由于两幅《怜莲图》实在太相似,已经说不清枯石大师的这幅是不是尹秋末的作品,但枯石大师坚持认为是真的。至于以莲花朵数的多少来印证,枯石认为不妥,因为岁月悠久,画面稍有污渍,莲花的粉色已经黯淡,辨别不清是12朵还是13朵了。

没想到在这太平盛世,最后一幅《怜莲图》,又被负责做饭的枯火拿去换掉了。如今,枯火已死,到哪去找?枯石大师的伤心,可谓亘古难消。枯石发誓要寻回《怜莲图》,究竟后果如何,等有了线索后,再回头叙说了。

——枯门本纪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