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国银行业坏账阴影重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5:40:33
吉密欧 报道  

中国对本次金融危机快速而有效的反应,使国家没有陷入长期经济低迷,并恢复了增长,得到国内和亚洲许多国家的盛赞。

2008年末,中国出口急剧下滑,再加上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促使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元人民币(合600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

但要让这么多资金迅速进入经济,而不造成严重浪费和腐败,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银行向大型国有企业放贷。由此,刺激计划基本上演变成了一个信贷计划。

2009年,在政府的敦促下,主要由政府控股的中国各家银行共新发放贷款9.6万亿元人民币,较2008年增加了一倍以上。

在此过程中,旨在实现银行商业化运营、引进严格风险管理和信贷控制结构的十年改革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倒退。

“作为银行家,当你的大股东——碰巧也是你的政府和监管机构——告诉你要尽可能多地放贷时,你不会太关心风险评估,”在一家外资银行长期担任主管的人士表示。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银行就像政府官员的存钱罐,他们为自己青睐的项目向银行筹借了巨额资金。到上世纪末,从技术角度看,银行体系已资不抵债,整个系统的不良贷款率远远高于30%。

之后的十年里,国家控股银行得到清理和改革,这个过程最近才进入最后阶段。今年7月,四大国有银行的最后一家——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在香港和上海同时上市,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

这场银行业改革的一个关键因素应该是引进现代风险管理与信贷评估程序,中国也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成立专业团队和部门,使这些想法变为现实。

但从2008年末开始,政府打开了信贷闸门,下令银行尽可能多地发放贷款,于是,此前所有谨慎的风险控制工作,似乎被抛在脑后。

“银行实际上是在求着大型国企或地方政府申请新的贷款,因为它们被视为风险最低的借款者,”一位身在北京的资深西方银行家表示。“由于国企的主业其实并不需要资金,所以它们大多把钱投入了房地产市场。”

随着房价超出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中国政府今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试图遏制热火朝天的房地产市场。

迄今为止,这些举措似乎对压低房价收效甚微,但房地产市场如果崩盘,将给银行带来灾难。银行甚至弄不清楚,如果房地产业下滑,它们将遭遇多大的风险。

更为紧迫的担忧是,银行向结构晦暗不明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了大量贷款,这随时可能导致大量新不良贷款的出现。

地方政府本身不能发行债券,或从银行随意贷款,因此大多数地方政府建立了特殊目的融资平台,将一些资产(如政府土地)注入其中,这样一来,它们就能从国家控股的银行贷款,为基础建设或其它项目融资。

政府今年进行的一次检查显示,截至6月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7.660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近2万亿存在严重偿还风险。

据官方估计,在银行向地方政府支持的项目发放的这些贷款中,只有24%产生了足以偿还贷款的现金流,有26%因为缺乏足够的现金流或抵押支持,很可能无法得到按时偿还。

政府官员称,在2万亿可能无法得到偿还的贷款中,至少有一部分被挪用或投入了股市。

检查发现,其余50%的贷款(约3.830万亿元人民币),银行将无法从其资助的项目中直接得到偿还,但最后可能会通过间接途径(如政府收入)得到偿付。

普华永道(PwC)与中国银行业协会(CBA)近期进行的一项联合调查发现,银行相信,不良贷款率未来三年将维持在低水平(目前的行业平均水平为2%-3%)。但几乎所有的受访者都担心,在更长的时间里,不良贷款率可能急剧上升。

对于中国的银行家与监管官员来说,未来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将大幅增加,似乎已是定势,问题只在于,不良贷款最终会积累到多么大的规模。

译者/何黎

吉密欧上一篇文章:

捷信集团率先在华试水消费金融业务 2010-12-01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10年度全球百大思想者 2010-12-02
上海十年内难超纽约 2010-12-02
中国经济转型并非易事 201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