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机床:从“长子”到“骄子”-新华信企业档案在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43:46

大连机床:从“长子”到“骄子”

来源:中国工业报 2010-02-06

  [慧聪机械工业网]大连机床集团在进行企业搬迁后,提升了制造能力,扩大了生产规模,产品得到了优化和提升,企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机床工业为军民装备制造业提供制造技术与装备,是与国计民生、国防军工建设紧密关联的基础工业和战略性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我国机床工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从总体上说,我国机床工业已进入世界行列第一方阵,并走在前列。”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梁训瑄

  如今在世界机床行列第一方阵里,走在第8位的是铭刻着中国机床发展时代烙印的大连机床集团———

  作为共和国建国初期全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之一,大连机床集团是共和国名副其实的“长子”。在60余年的风雨历程中,大机人奋力拼搏,艰苦创业,以敢为人先的气魄,以几十个“中国第一”成为共和国之“骄子”:中国第一台全齿轮车床、第一台多刀半自动车床、第一台铲齿车床、第一台组合机床、第一条组合机床自动线、第一台可换刀可换箱加工中心……这些“第一”,凝结了几代大机人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铭刻了大机人为中国机床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特别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至今,大连机床集团经历了在低谷中求生存的危机考验,经历了国企改革脱困的攻坚战,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由共和国的“长子”成长为共和国的“骄子”:连续9年荣获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销售收入、数控产值、出口创汇、精心创品牌四项“十佳”称号;DMTG牌数控车床连续6年获中国名牌产品;是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中唯一连续6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并跻身世界机床行业前八强。在中国机床发展史上,更重要的一笔是改写了中国机床制造业落后的历史,使中国的机床制造企业站到了世界机床行业的第一方阵。2007年,作为中国机床行业又一个“历史之最”,大连机床营业收入突破了100亿元大关。2008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在企业内部果断地实施“转型、调整、升级”战略,促进了企业经济发展方式上水平、上台阶。在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的大背景下,实现营业收入108.7亿元、利润4.1亿元、出口额9亿元。与1999年相比,营业收入增长了34倍,利润总额增长了1687倍,企业所得税增长了9806倍。

  三大基地夯实跨越发展之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我国机床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在过去的几年里,无论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还是振兴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实施中,大连机床始终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然而,大机不负众望,近十年来,肩负着发展民族工业的历史使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使一个以普车和组合机当家的企业,成为我国最大的数控机床、高速精密车床、重型专用机床及大型龙门镗铣机床的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研发制造基地和全国机床行业最大的铸件生产基地。三大基地的建成,大大夯实了大连机床跨越发展的基础,具备了与世界同行业巨头同台表演的实力。

  随着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战略的逐步实施和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大机的目标不断放远、放大。大机的高层领导认为,做“大”,只是大机的阶段性目标,大机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中国机床旗舰”,占据世界同行业最高点。这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一个梦想,早在几年前,大机人已经开始了朝着这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的迈进。

  产品全球定位。以客户为核心,以性能水平高、中、低,规格大、中、小,且量大面广的产品服务世界。在对已有产品的性能、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的同时,产品向超大型、重型、高精方向发展,形成有冲击力的高端产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需要。

  市场全球定位。在稳固俄罗斯、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大市场的前提下,向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国家和非洲地区延伸,消除盲点地区,把销售面扩大;在以销售普车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加大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的销售数量,扩大利润空间;加快向国外军工、教育、石油机械等行业的转变,在产品销售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发挥海外公司优势,借助已经建立的意大利和北美两个海外公司的优势,继续发展海外公司,并鼓励海外经销商建立备品备件中转库,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

  目前大连机床集团紧紧抓住两条线不放松,努力把“两个定位”变为现实。一条线是致力于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和经济附加值,坚持以“高精、高速、高效、成套、复合、安全、环保”为原则,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另一条线是瞄准世界前沿技术研发新产品,其产品向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核电风电、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延伸,把产品的链条拉长加宽,使大机的产品更具广泛性。

  从“制造大企”到“制造强企”是一个长期的战役。翻开大机近十年的发展历史,印证着大机的每一步都是以战略取胜。2000年大机的固定资产只有20亿元,工程技术人员只有200多人,别说与国外相比,就是与国内排头兵企业相比都是3/4的差距,装备的先进性更不是在一个数量级上,数控产品基本是零。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如果按常规打法,战术再高明,也只能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所以,大连机床集团董事长陈永开把企业定位在“以战略取胜”。

  如果说上世纪末陈永开做出普车产量上规模,实乃“糊口之举”的话,那么2002年从并购美国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开始实施的国际化战略,则是一步高棋,而建立功能零部件生产基地更是一项功在千秋之举。我国机床工业近十年的发展证明,这三大步无疑是一个强大的推力。

  随着我国机床行业从跟踪发展到走进世界前列,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数控机床的第一大市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就目前而言,毋庸讳言的是我国数控机床生产的整体水平,尤其是核心技术的掌握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将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明确为16个关键领域中重点突破的重要内容。

  国家有关领导在2007年9月7日视察大连机床集团时指出:“数控机床的水平是一个国家机械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中国要成为生产数控机床的大国。”领导的指示,极大的增强了大机人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自主创新赢得行业话语权

  大机战略的赢点在于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集成创新之路。

  2000年企业脱困后,大机首先瞄准国际机床业具有高端技术的著名企业,并购、合资、合作,进行联合承接、联合设计、联合制造,以此来消化和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带动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迅速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且牢牢掌握企业控制权和行业的话语权。

  2002年大连机床全资并购了在专用机床和柔性制造系统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英格索尔生产制造系统公司,实现了中国机床行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历史性突破。2003年全资并购了在曲轴成套加工设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英格索尔曲轴加工系统公司。并购后,英格索尔的96项专有技术、9项专利技术和这两家公司的技术开发力量及英格索尔的商誉、商标等无形资产,全部归大连机床集团所拥有。2004年10月,又并购控股了在大型龙门五面加工中心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德国兹默曼公司的70%股权,实现向高技术产品和国外市场延伸,解决了国家航天航空军工行业对五轴联动龙门式移动铣床的急需。2004年以来,相继与世界一流的数控机床和功能部件生产企业合资合作,生产高性能、高刚性、高可靠性、高精度的立、卧式加工中心,广泛用于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生产电主轴、高速主轴、数控机床防护、导轨防护、数控机床刀具等,使大连机床集团进入了这些产品技术领域的世界技术前沿。

  事实证明,实行国外并购和合资合作,使大连机床集团的主导产品全部跟上国际先进水平,先后为国防工业、航天航空、核工业等关键领域和重大成套项目提供大量可替代进口的先进装备,多次参与国际重大项目招标,产品进入世界顶级企业,扭转了中国机床在国际竞标中难以入围的被动局面。

  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以我为主”是大连机床集团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鲜明特色。只有控股才能有控制力,才能掌握主动权。

  现在,大连机床集团麾下拥有全资、合资、控股及参股子公司24个,由过去单一的机床产业发展成为今天跨地区、跨国经营,多种经济发展并举的大型产业化集团。大连机床还充分利用并购企业在海外的销售网络,建立自己的公司,扩大海外市场销售。目前,大连机床集团已经在全球建立了5000家机床销售代理公司,建立了40家服务仓储中心,实现了全球服务的目标,把产品源源不断地送到客户手中。“大连机床服务世界”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在并购国外公司和合资合作,掌握多种机床和数控功能部件等产品的世界顶级技术、拥有“专用机床及集成制造系统”等177项专利的基础上,大连机床还将国外先进技术大量移植到国内,通过消化吸收,实现了国产立、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组专机床、柔性加工系统和出口高速车床的产品技术升级。2005年以来,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产品在大量出口的同时,通过了美国和欧洲主流经销商的严格验收,批量进入了发达国家市场。在为上海通用汽车提供缸体柔性制造系统项目的竞争中,一举战胜多家国外企业,使国产高速加工中心第一次进入了世界一流汽车制造生产线。为上海大众和中国一汽提供的缸体、变速箱体、离合器壳体加工自动线,均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近五年来累计自主创新产品销售收入150多亿元。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连机床集团掌握了国外的先进技术,产品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2001年~2008年大连机床集团的主要产品共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企业共开发出“VD系列立式加工中心”、“HDS630高速加工中心机床”等新产品355种;拥有“四曲线低冲击高速抬起机构”、“中低档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最新专利72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拥有“直线导轨机械滑台”、“十字滑台”等自己的核心技术168项;自行开发出的高速加工中心、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机床等产品不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达到或接近了当代世界机床的先进水平。

  国家级的技术中心极大地巩固了大连机床在世界同行业中的话语权。2004年3月大连机床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中心。这是国内同行业第一家国家级技术中心。该中心整合了国内外数控机床和高效自动化加工技术装备、先进的设计开发、工艺制造硬软件资源,聚集了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立了先进的研发和中试基地,构筑起产业化的平台,推进了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突破,使我国的数控技术、柔性制造技术、自动检测技术,以及高速数控机床、高速高精度加工中心、柔性生产线的设计、制造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实现大连机床集团产品数控化的战略转移,建立以数控技术为核心,以高效、精密、综合自动化成套装备、各类先进的加工中心、数控车床为主干,以优势数控功能部件为基础的高技术产品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开发体系支撑。目前,该中心共有工程技术人员1500余人,在国内外的研发人员有651名,其中专家级研发人员160余人,担任过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的带头人30余名。目前,该技术中心在国内有八个研究所,一个中试基地;在国外,有三个技术分中心,由此构成了先进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品设计采用Pro/E、CAD设计软件、结构优化用有限元分析、工艺设计用CAPP软件、编程和伺服优化用Pro/E、UG软件,其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至今已开发出立式、卧式加工中心、高速加工中心等新产品300余种,期间,共完成国家重点科研攻关3项,省重点科研攻关6项,市重大项目7项,获省、市各级科技进步奖28项。

  向“软肋”开刀博弈功能部件

  多年以来,在我国机床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数控机床的市场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形势下,作为数控机床“大脑”和“肢体”的关键功能部件却成为一个“软肋”制约中国机床产业发展。虽然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种展会上展出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多功能复合机床等高性能数控机床产品敢与国外同等产品相媲美,但业内人士都清楚,这些产品,中国制造的仅仅是一个“躯体”和“外壳”,其“大脑”和“四肢”的核心技术还依赖于国外,而这些核心技术的产品要占到总成本的60%。由于机床产品的很多单元技术都孕育在关键功能部件之中,因此大机人很早就清醒的认识到,中国要成为数控机床的生产大国,首先是要掌握关键功能部件核心技术的自主权,打破国外对高档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市场垄断。

  在这场关系到振兴国家装备制造业、提高我国数控机床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字号的战役中,大连机床义无反顾地扛起了“为国解忧振兴民族工业”之大旗,以改变我国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发展滞后的状况,发挥主机企业对数控机床功能部件行业的带动作用。从2002年开始,依托下属各专业化公司,创建高起点、规模化的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基地,使大连机床集团进入了数控机床功能部件领域。2006年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基地全部竣工达产以来,以全系列的产品、集团化的组织形式,形成了大规模的制造能力,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性能最高的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供应基地。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数控功能部件产业化基地。

  该公司总投资12多亿元,除了建成一个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外,还以5亿多元资金,配备了高端加工设备近300台,进口设备近40台。其中日本的滚珠丝杠螺纹磨床和加工刀塔刀库的立式加工中心、德国的自动淬火机床、自动校直机和螺纹滚道硬铣加工旋风铣床都是世界最先进的设备;用于加工、检测直线导轨、导轨磨床、滑座磨床以及导轨、滑座、总成检测仪是世界著名意大利厂家的最新产品;用于加工和检测高速机械主轴、电主轴的瑞士超精密内外圆磨床、德国的检测仪、英国的圆度仪等更是国内无人使用,连国外专业生产厂家都少有的高精端设备。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同时,该集团还在吸收了国内外同行业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点,建立了有独特优势的工艺流程,使该集团的综合硬件达到了国际当代先进水平。

  为了将世界的优势资源有效的整合,大连机床集团一方面走出家门,在世界有关行业内寻求技术合作、合资伙伴,与世界高档数控系统、电主轴方面的著名企业联合设计和生产制造。另一方面在全球进行人才的公开招聘。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全球公开招聘,目前企业聚集了一批高端人才,并且构筑起了坚实的人才高地。其中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成立的大连大安数控技术有限公司,其产品率先在代表国内数控系统最高水平的五轴联动技术上取得突破。与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如利用沈阳工业大学国家级的稀土永磁试验室,在该领域国内唯一的工程院士唐任远的亲自指导下,开发出的高精度伺服电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短短几年的时间,该公司发展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数控功能部件产业化基地。之所以称之为产业化,是因为该集团产品可以为数控机床全面配套,包括数控系统、伺服系统、滚动直线导轨、滚珠丝杠、电主轴、刀库刀塔等6大类60多个品种。其中滚动直线导轨是采用类双圆弧BF结构具有高刚性、重载、高速运动的系列产品,精度及主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滚珠丝杠采取国际先进的工艺,形成了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种结构的完整系列,最大DN值可达到160000以上;数控系统中,18T/28T车床数控系统、31M、32M铣床数控系统、3000M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已全部实验结束,并小批量进入市场;伺服驱动单元已在市场推出20A、30A、75A客量的伺服驱动器以及150A的主轴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已研发出7.5Nm、11Nm以及22Nm的系列产品、主轴电机已拥有7.5kW、11kW,15kW三种常用规格的产品;高速主轴(含电主轴)已完成VM、HM系列15种机械主轴的设计制造,投入批量生产,机械主轴的最高转速可达12000转/分;HF270、HF285等四个系列的电主轴,是大型数控机床的核心部件,功率范围18kW~40kW,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关键技术项目,现已装机使用,各项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刀塔系列产品已开发出16个品种,刀库系列产品已开发出10余个品种。全部达产后,年销售额将达到70亿元,这种规模目前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绝无仅有。

  不仅如此,大连机床集团的功能部件在档次上,除了能满足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经济型数控机床外,还为高档数控机床的部分功能部件做好了技术储备。其中高精度电主轴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处于同类产品先进水平;高精度中空滚珠丝杠副为国内首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直线导轨副制造成功,将中国直线导轨的制造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台阶;伺服刀塔、五轴联动数控系统等一批功能部件的水平也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2007年9月德国EMO机床展览会上,大连机床集团作为中国唯一、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北京以外的国际机床展会上的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独立展位,吸引了诸多国外客户。短短几天的展会,前来咨询、洽谈的络绎不绝,甚至展会刚一结束,就有海外客户跟踪到企业,传真、电子邮件更是不计其数。去年美国展会上,大连机床集团的功能部件再次成为世界诸多机床厂家的“聚焦点”。

  60年的岁月铸成一代天骄,10年的跨越向世界证明了大机。做强中国机床,在世界第一方阵中再来一个冲刺,这就是大机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