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1人挤占一个公务员职位说明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09:18
     2011年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虽然设有1.6万个职位,但报考情况却冷热不均。在财政、海关、税务等部门,上千人竞争一个职位的现象并不鲜见。竞争最激烈的职位出现在国家能源局,报考与录取之比竟达到4961:1。(2010年12月05日 新华网)

 

    这是中国统一组织的最大规模的公务员考试。这一天,通过资格审核的141万人,在全国46个城市同时走进了考场,去角逐137个招考单位的1.6万余岗位,平均竞争比达到88比1。这一天的考试在上午和下午分别进行两个科目的笔试。随后,达到笔试分数合格线的报考人员还将参加各个招考部门的专业笔试和面试,整个考试将持续至2011年3月底。

 

    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录用计划中,用于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计划数达到计划总数的85%以上。同时,还首次在海关、国税、铁路公安等部门设立了数个定向录用工人、农民的岗位,有171名工人、农民报考了这些职位。

 

    国考新政的推出,让不少有志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感到措手不及,一时间议论纷纷:“早知道当初就直接考公务员,不考研了。”“等到两年后研究生毕业时,连当公务员考试炮灰的机会都没了。”“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为什么要规定我们有工作经验?何况没就业何来经验?” ……

 

    新政推出后,也让今年国考的报考人数从去年的146万减少到了今年的141万,出现了近年来首度负增长。但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最热十大职位平均竞争比例接近3000∶1,而今年却到了3414.8∶1。之所以如此,最直接原因就是我国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迫使人们不得不忽略特长和理想,也要为“饭碗”去争。

 

    在许多人眼中,国家公务员简直就是“铁饭碗”。虽说不是最高薪职位,但绝对是收入最稳定,职业风险最小,社会地位最风光的。只要能考上,终生不再忧:稳定的工作,不断提高的工资,优厚的福利待遇,相对较小的压力;只要不犯重错,就不会被下岗,退休后还有一份优厚的退休金。而在企业就随时有失业的可能,虽有失业保险,但数额不高,充其量不过是个“瓷饭碗”。 

  

    最不公平的是,只要当上官(领导干部),就“能上不会下”。虽然改革开放后废除了干部职务终身制,但那只是一句空话。尤其对于任届制选举和任命官员来说,按2006年有关文件规定,连续任两届要交流到其他地方,连续任三届如不能提升就要免职。然而,即使被“免职”后仍可在原单位享受原级别待遇。这些人本应回归社会自食其力,或者等达到一定年龄和工作年限后退休,但这方面的相关退出机制基本没有。由此带来的后果只能是,“吃财政饭”的人越来越多,公务开支也越来越大。

  

    除此之外,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还有与公务员职位对应的隐性收入、“阳光工资”。当然,我所说的隐性收入不是指贪污受贿,而是单位变相发给人们的补贴奖金等工资外收入。“阳光工资”则更是近年来政府公开发给公务员的福利,在发达地区,仅此一项就超千上万,超过了一个在一线卖苦力工人的月收入。 

 

    人总是趋利的,许多人也正是冲着公务员职位的“利益”才去争,才去拼,才有了4961:1的惊人数字。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历史性地达到了146万。这个数字在2009年为105万,2008年为80万,2007年为60万,退回到2003年,报名人数仅为8.7万。短短七年间,希望通过“国考”成为公务员的人数,增加了将近16倍,其增速之快怎不令人惊讶?  

 

    而据媒体报道,在韩国公务员考试非常平静,在韩人眼里,公务员并不是太让人眼热的职业。在美国百分之四十的毕业生是选择进入企业,报公务员的比例不会超过百分之十,而其他不是自己创业,就是继续深造。在许多发达国家,公务员只是普通的职业,且风险还比较大,随时会因遭到投诉而面临“失业”。

  

    由此想知,我国的公务员管理确实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实实在在的打破这个“铁饭碗”,让公务员和非公务员职业具有相同的国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