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0:24:22

[转载]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

  原文地址: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作者:cancan摘自祝新华《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及其在评估与教学领域中的运用》祝新华: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博士,专从中文课程、教学、评估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当前主要研究中文课程、水平等级标准、能力导向评估、促进学习的评估、校本评估等问题。近年来开展了多项大型的评估研究,并于香港、新加坡等地多个教育政府机构兼任中文课程论证专家、课程检讨委员会委员、课程与教学法检讨委员会评估组成员、课程与教学法推行指导委员会顾问、课程评审委员等职。 发展性阅读,以理解及掌握阅读方法为核心。小学教学中的精读就是一种典型的发展性阅读。在教学与评估领域,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都知道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很多教师并不清楚阅读能力包括哪些细项。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经常不能落实到位。编制阅读试卷时多是仿照已有试题,不会特别考虑该评估哪些具体的阅读能力,而出现了很多试卷只能评核低层级阅读能力的现象。为此,我们从2003年开始着力发展一个简明的、教师易于操作的阅读能力系统,主要是提出阅读能力元素、能力层次、能力关系、评估方法等。该系统已在新加坡、香港的课程、评估、教学领域得到运用。一、发展依据在信息、创意时代,社会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具备信息的获取及合理运用能力,评价、创意等能力。世界各地的新课程都十分强调高层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我国内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发潜能,发展思维、鉴赏等能力。香港地区新修订的小学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批判性思考、创造性思考、探究和创新、解决问题等能力。新加坡的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意能力等。这些能力是以前评估所忽视的,特别是被经典评估所排斥的,而根据未来人才的需要,它们必须被纳入到阅读能力评估体系内。设计该系统还要依据阅读理论,并考虑当前人们倡导的个性化阅读、批判性阅读、多主题阅读等理念,除了提出客观、准确的理解能力要求外,还得体现学生的深层理解、评价观点及语言、提出新观点的创意等能力。二、能力元素“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列出六种能力元素,其认知能力要求是从低到高发展的,在小学教学与评估中要全面关注这些能力的培养。 (一)复述认读原文,抄录词句,指出显性的事实。通过找出恰当的事实,了解学生对篇章最基本的、直接的理解。这是最低层次的阅读要求。1.抄录词句,指出显性事实。 2.抄录词句,找出得到某结论的显性事实(依据)。有时指出某结论,要求学生从原文抄录得出这一结论的事实。有时要求学生先判断,然后找出得到这一结论的事实。(二)解释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词语、表面句意。句子的表面意义(命题意义),是由一个个词语意义连接而成,不顾语境也大致能把意思写出来。这种问题可了解学生对词句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篇章局部的理解水平。 1.解释文中的词语、短语的意义。一般针对难以理解的词语、多义词、指代词,或其他对理解全篇内容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提问,有时词义要根据语境确定或作适当的调整。2.解释语句的表层意义(命题意义)。采用包含不易理解的词汇、结构较复杂的句子设问。(三)重整分析篇章内容关系,抽取篇章重要信息,概括段篇主要意义,辨识表达技巧等。它主要评核分析与综合能力。1.理清篇章内容关系。要求学生理清篇章内部的段落间或层次间的内容关系,如总分、分总、总—分—总、时序、并列(地序)、比较(异同)、因果等关系。2.根据篇章内容分段分层。从分析篇章结构(形式)角度提问。3.从篇章某处摄取特定信息。概括一个或多个句群、语段所负载的信息。4.从篇章多处摄取信息。通过篇章全局的理解,从不同地方概括得出某结论的多个依据、原因,或概括不同的表现等。5.概括段意或层意。有时要求先划出层次(分段),然后再概括各层(各段)的意思。6.概括全篇内容。这是对阅读篇章最大语言单位的概括,答题时需对原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7.辨识篇章的表达技巧。要求分析篇章的表达技巧,或找出采用某种表达技巧所写的句子。当前中国内地中小学课程标准、测试均淡化修辞、表达技巧一类的要求,香港中学试卷中则常可看到分析表达技巧一类的试题,而且多属于知识与规则层面的试题,它离实际解决读写问题有一定的距离。从能力评核角度看,它宜发展成为下述的评鉴题。(四)伸展在理解篇章表层意义的基础上,找出隐含信息(引申含义,拓展内容)。1.推断句子的深层意义。深层意义也称功能意义、交际义值,是在语境中理解隐含意义。深层意义与表层意义的关系至少有三种情况:相同、相近、相反。凡出现后面两种情况的句子,均可以用来提出这类问题。2.推断篇外信息,想象篇章未阐述而又有理据可推得的内容。如,某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发生的细节、在某种假设情况下事件发展的结果、按前文所述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等。3.推断作者、文内人物某言行隐含的情绪、观点、态度等。4.推出篇章隐含的作者心态、中心、主题、主旨或全文写作意图。本题型要在理解全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意义。 5.推出读了篇章后所得的感悟、懂得的道理。结合个人的经验,阐述自己获得的启发、懂得的道理。这种问题与现实生活、工作中阅读的需要相一致,设计问题时值得考虑。(五)评鉴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评说人物与思想内容,鉴赏语言表达。学生回答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即可。1.评说人物。评说篇内人物、作者本人,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2.评说思想内容:做法、建议、思想、观点等。题式为“你同意……做法/建议、思想/观点吗?为什么?”学生可赞同,也可反对。3.鉴赏语言:鉴赏精妙的字词、精彩的句子。此类题型不能仅限于鉴别表达技法,以免学生在学习中机械操练。4.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格、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第三条和第四条在语境中评述文章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促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表达形式,从阅读中有意识地学习写作方法。(六)创意在理解篇章意思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想法,提出文章的新写法,或运用所读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1.为篇章提出富有新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见解。为了预防学生从原文抄方法或观点来答题,考虑“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时,常用“除了篇章所阐述的外……”“你还有什么更有效的方法……”引出问题。学生的答案要符合语境、社会价值。2.为篇章选用新的题材。3.为篇章提出新的表达技巧"改写文句。 4.灵活运用所读信息解决相关的问题。三、能力元素之间的区别该能力系统中,各种能力元素是相对独立的,但教师在运用时常会出现一些误解,甚至误用。为此,提出以下比较与区别。(一)“复述”与“重整” 从篇章内容层面看,复述只要摘录词句指出直接陈述的事实即可,只对篇章作局部的辨识性理解。重整则需分析、综合,对篇章作局部或整体的理解,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主要表现为概括性理解。另外,重整还要求分析篇章内容关系、表达方法。 (二)“解释”与“伸展”解释是用自己的话语解释词语、表面句意,多为局部理解,主要能力是转译。伸展要求在理解篇章的表层意义后,推得隐含意义,有时是局部的理解但更多的是整体的理解,需要推论、想象、预测等能力,是深层次的理解。(三)“重整”与“伸展”重整以分析、概括为主,是客观性理解。伸展在理解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推论、想象、预测等,是较为主观的深层次理解。(四)“伸展、评鉴”与“创意”“伸展、评鉴”由于需要超离原篇章才能回答问题,因此也可体现“创意”。但是,考虑到伸展、评鉴更强调基于原篇章作答,而且学生所给的答案通常较为相近,因此,不特别对独特性进行评核。而“创意”则更强调与篇章,与其他学生不同的答案,并强调独特性。(五)“评鉴”与“创意”评鉴重在对思想内容、语言表达进行是非、好坏、优劣等的价值判断,并给出理由。创意是在进行比较、推断、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不同于原篇章的独特的观点、想法等。创意往往是在评鉴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六)“复述、解释、重整”与“伸展、评鉴、创意”“复述、解释、重整”与“伸展、评鉴、创意”的区别   复述、解释、重整 伸展、评鉴、创意 与原文 的关系 客观性理解,对原篇章进行分析、概括等,紧扣原篇章,准确理解,还原作者的思想的过程。 主观性理解,通过推论、想象、推测、批判性思维、创意,有依据地引申、拓展篇章内容,以及评鉴篇章内容与表达,提出独到的见解,对篇章进一步加工。基于原篇章又超离原篇意。 作答的 一致性 不同学生的答案基本相同,内容一致。 不同读者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在多元阅读背景下只要持之有据的答案都可接受。 理解程度 基础性理解。 深化理解。 答题难度 较易。 较难,但重整问题也有相当大的难度。 评分难 度、信度 评分难度较低,信度高。 评分难度较高,信度低。 对高层级 理解的作用 较小。 较大。 四、在评估领域的使用在评估领域,特别是对能力导向评估,它可作为评估改革,教师把握试题的能力分布、考核重点、分数比例、评卷参考的一个参考依据。1.分析已有试卷。依此分析现有阅读试卷时,理清各题所测的认知层次,从而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对五年试题的分析发现,新加坡小学离校考试复述题占有大多数。后来,新加坡经过国会辩论通过的课程与教学法改革白皮书指出,目前华文理解试题一般测试较低层次的技能,日后则需测试较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如,应用、分析、综合及评论等能力因素。前几年,香港小学阅读的试卷也有同样的情况,伸展、评鉴、创意试题所占的比例较低,但近年已有很大的发展。2.设计新的阅读试卷。设计阅读试卷时,有意识地关注、评核各种层次的能力。特别注意评核某些当今十分强调的高层次能力。它还可帮助教师把握考核各种能力的问题有适当的比例,从而利于测到真正的理解能力。以往,复述题在中小学试卷中占相当高的比例,并非是教师有意为之,而是不知如何命题使然。3.分析学生的能力水平。分析考核不同能力的试题的得分分布,知道学生在阅读不同能力方面的强弱,据此判断学生的阅读水平,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4.改革课程、会考(参考依据之一)。如,该系统在香港、新加坡中文课程标准、会考改革中得以参考,特别是在香港中文阅读等级描述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国家课题“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也会以此系统作为能力结构的基础开发小学阅读评价标准。五、在教学领域的使用为了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提高,教学须作相应的配合。香港一线教师提出,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会因教师所拟的题目所考的能力层次提高而自然提升。因此,作者近来与老师合作,改进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高层次的阅读能力。1.设计高层次的课堂提问。新课程十分强调发展性评估,提问是用得最为广泛的发展性评估方式。课堂观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较弱的环节是利用有效的提问作为发展性评估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大量重述课文内容等做法,无助于学生深入学习。我们正尝试把“六层次阅读系统”引入课堂提问,通过开展“新修订课程中阅读发展性评估:促进能力发展的课堂提问”的研究,提高中文教学"发展性评估的效率。 2.课后练习。语文课本或部分课外读物,篇后多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从能力角度看,我们可参考这一能力系统,分析或设计这些思考题。3.学生学法指导。在香港与新加坡已有一些学校向学生解释该能力系统,引导学生了解阅读能力,进一步理解各种题目回答的方法。如,复述题要抄录事实,重整题要常找关键词并用自己的词语概括,评鉴题要根据篇章语境说明理由,等等。 有的学校要求学生依据能力层次自己出阅读理解问题。据此,可让学生加深理解题目的特点。还有的学校,要求学生把阅读题目与能力层次配对,判定各题要评核的能力,并讨论如何答题。从学法角度来讲,以上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 4.向家长介绍。在香港,有所小学根据家长提问“为什么现在的阅读题目与过去不一样?”特别召开家长会,通过讲解“六层次阅读能力”让家长明白为什么要改,改有什么好处,学生要如何回答高层次的问题等。 该系统中能力元素与全球学生阅读能力研究(PIRLS)、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等国际性的阅读评估是相配合的。2006年度全球阅读评估,香港在PIRLS得第二名,PISA得第三名。研究人员认为,香港阅读成绩进步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在阅读评估中引入了能力分层概念,加入了评价题等。这也是发展“六层次阅读能力”的初衷。通过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国家课题“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小学语文子课题组中的讨论,以及在“第六届两岸四地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的交流,我们初步认为,该系统也可尝试在中国内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