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春天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9:13:17

文化的春天在哪里?

时下,一部网络电影《老男孩》迅速蹿红,打工者翻唱汪峰歌曲《春天里》的手机视频引起竞相传阅,前不久打工文学《国家订单》荣获鲁迅文学奖。三件看似无关的文化热点相继出现,为喧闹却平淡的公共文化空间吹进了一股新风,给人们带来了久违的感动。

  然而,这三部颇有人缘的作品看起来都有些粗糙:《老男孩》40分钟的小制作怎么看都像网络拍客自己鼓捣的实验品;在打工者翻唱《春天里》的手机视频中,背景是矮小拥挤的宿舍一角,两位主唱放下啤酒瓶子赤膊上阵,纯属自娱自乐自拍;打工文学作者王十月虽然踏入文坛已近10年,但其获奖作品《国家订单》的文笔并不专业,平淡无奇,甚至可以说质野无文。

  到底是什么感动了我们?我们究竟为何而热泪盈眶?《国家订单》讲述服装厂小老板和打工者的矛盾,但并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对立,他们面对的困境虽然不同,但内心的挣扎都是相似的;《老男孩》虽然风格夸张、极力搞笑,却藏不住老男孩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的辛酸感慨和试图超越未曾绽放就要枯萎那样平凡生活的挣扎;在《春天里》,主唱们并非演唱,当年一把破木吉他带来的快乐,和如今岁月留给我更深的迷惘相对比,唱的更像是他们自己,忘情投入的神态和质朴粗犷的嗓音每每叩动人心。

  形式粗糙却透着股真诚劲儿,生活即使令人心酸也不放弃希望。三部文艺作品一时风行,构成了观察当下文化现场活生生的片段,它也许有助于认清那些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什么是文化?我们的时代究竟需要怎样的文化?我们如何顺应文化的规律真正促动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什么是文化?提起文化我们往往想起的是经典和文化大师,却极少想起我们自己。然而正如政治和经济一样,文化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文化就是我们脉管中流淌着的血液,那种把经典和文化高高供起来的行为实际上是将文化异己化和非人化,把普通人变成文化的对立面,让人相形见绌、顿生卑微粗鄙之感。《中庸》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上述三部作品的作者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平常人,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凭着真诚和才华依然获得如此众多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共鸣,就是最好的证明。文化不仅是一种“产品”和“商品”,更是人之生而为人应有的表达权,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的基本权益。

  我们的社会需要怎样的文化?以人为本的社会需要以人为本的文化。以人为本的文化首先要尊重人、尊重现实。那些从现实生活里生长出来的文化,鲜活充满生机,它们也许并没有精致的形式,也不需要多大的成本,却为人传唱不息。《诗经》、汉乐府、“古诗十九首”里那些最能感触心灵、让人过目难忘的名篇多数都形式简单,风格朴拙,一唱三叹,余音绕梁。中国最早的诗歌《弹歌》只有简单的8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极尽节制却不失生动,令人回味不已。启功先生说“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人的诗是嚷出来的,宋人的诗是想出来的,明清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长”、“嚷”、“想”、“仿”四字既精要地概括了中国诗歌四个阶段的美学特点,更是态度鲜明地推崇尊重人和现实、自然“生长”出来的文学创作。

  我们需要真诚的文化。真诚的文化就是不扭曲对现实的感受,真诚表达人生体验和生命感悟的文化。李贽说“童心者,真心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刘勰《文心雕龙》更是主张“为情造文”,反对“为文造情”,情动于中而发之于外,形式和内容自然天成,浑然一体,贴近生活,靠近人心。在打工兄弟的《春天里》,我们能听到歌声中涌动的拳拳真情,饱含着太多的沧桑和感慨。他们不说,但歌词透露出来的辛酸和粗犷、略显苍凉的声线,在真挚的“嚷”声中水乳交融。从某种意义上讲,几臻完美。完美不是完整和精致,完美是具有征服人的力量。

从功能上看,我们的文化不仅应有教化的功能,更应该重视文化作为公民基本表达权利的“疏泄”功能。古希腊的哲人即强调文化的“疏泄”功能,比如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人们通过观看悲剧能够疏泄心中郁结的情绪,有净化心灵的作用,这一点也正是亚里士多德更加重视悲剧这一文艺形式的原因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抒写心中的郁结、感悟和思考有利于人的身心和谐,而伟大的艺术也将从中产生,这就是所谓的“不平则鸣”、“穷而后工”。从现代政治的角度,文化表达是公民的基本权益,文化的教化功能应该结合文化的“疏泄”功能,而不是单向度的“灌输”,而在全新的社会语境下,单向度的“灌输”无法起到教化的功能,我们更应该重视人本身具有的自我净化功能。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这句话不能流于形式。我们的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文艺巨匠,更要让广大人民都有文化的渠道和途径表达自己的情绪、梦想和诉求。主流来自草根,草根孕育了主流;每个人都有文化创造的天性,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是要解放这种天性。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当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这种文化权益,支持那些广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草根”和公民文化,让他们有权利“被倾听”,“被关注”,“被欣赏”,从而融会更富生命力的文化生态。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迎来文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