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孟加拉(三) ? 学诚法师的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30:17

走进孟加拉(三)

 

  因为孟加拉曾长期是英国殖民地,因此这里的生活习惯,包括餐饮习惯都比较西化,另外一方面这里的蔬菜也比较少。尽管来到孟加拉还不足一日,就明显感受到这种差异性。在中国,主人宴请客人,一般都是圆桌,大家围成一圈,给人的感觉很温馨圆满。但在孟加拉,在宾馆里,都成了长条形的格局,就像是开什么会议似的。但来到大使馆,就又像回到了祖国。特别是房间里散发出的浓厚的中华文化的幽雅气息,以及那熟悉的餐饮文化风俗。

  张大使:“不知道合不合您的胃口?”

  师父:“中国人吃中国菜比较适应。”

  张大使:“现在长期在外面,长时间吃外国餐,胃口不舒服,当地卫生不太好,也希望我们的代表团能注意保护肠胃。您看我们这个挂毯就是张骞出塞,两千一百前曾经到过大夏国,就是位于今天的阿富汗北部。张骞回来之后就向汉武帝报告,汉武帝问你在大夏国看到什么了?张骞回答说看到了蜀布和邛竹杖,就是四川的布,和群山的拐杖。张骞问大夏国的商人,你们怎么可以搞到蜀布和邛竹杖呢?大夏国的商人说,我们这是通过身毒国买过来的。这个身毒国,就是指当时的印度。这个商人告诉他,身毒国和中国的云南及四川之间有一条商道,是从那个道进来的。后来张骞就建议汉武帝重修这条道,继续通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两国人民的交往是源远流长的。在这里,我们举杯为两国的友好交往,为学诚大和尚这次访问圆满成功,为今后两国友谊不断发展干杯!”

 

招待午宴时师父与张大使等交谈

 

  巴鲁瓦副会长:“当初从亚洲到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交通通道就是丝绸之路,中国著名的高僧法显和尚通过丝绸之路到达西域。”

  张大使:“张骞当年走的也是北方丝绸之路。”

  师父:“伊斯兰教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伊斯兰教随着做生意一路传到中国,基督教天主教是随着洋枪洋炮打到中国,佛教是中国的皇帝请入到中国。”

  张大使:“非常精辟!”

  师父:“但是无论是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犹太教,还是印度教,这几个世界性最主要的宗教他们的发源地都是在亚洲,所以我们亚洲才是世界文化的根源和发源地。那么也是因为近代两三百年来,西方科学的发达,基督教大量地向外传播。但实际上在三百年以前,世界上信仰佛教的人是很多的。所以我觉得一个宗教的传播和发展,跟一个国家的实力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在唐朝盛世的时候,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的的人都来我们长安来留学,来请经过去,包括日本、朝鲜半岛过去都有很多的遣唐使。”

  张大使:“每年这些国家都派很多学生到中国来。”

  巴鲁瓦副会长:“现在中国佛教在国际上影响越来越大了,包括在西方很多国家,中国佛教的法师很多在那边传教。当今中国佛教的影响不仅仅是在亚洲,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了。”

  师父:“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实际上在公元前后,佛教主要在古印度一带。在公元后第一个千年,佛教已经在很多亚洲的国家流行了;到了第二个千年的时候,佛教已经到五大洲了,过去整个西域一带都是佛教的版图。佛教传到中国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印度的高僧大德过来传经说法,另一方面是过去汉朝很多皇帝派很多留学生去学习和交流。”

  巴鲁瓦副会长:“中国过去古代帝王非常重视对外交流,主要的成就就是派出的佛教留学生到其他地方包括印度留学。我非常有幸到中国参加世界佛教论坛,我看到了中国佛教的实力,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在各地都有很多的寺院。”

  师父:“无论是法显的《佛国记》,还是玄奘大师的《大唐西域记》,对研究古印度、西域这一代区域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外交都是不可取代的主要的历史资料。玄奘大师一生走过的路,现在都是可以根据西域记来还原的,同时他精通80多个国家的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和他比。他取回来的经典1335卷,如果一卷以一万字计算的话,他翻译的经文至少是一千万字。他翻译的准确的程度,信雅达的程度,可以直接还原成梵文。所以现在搞翻译的人无法跟玄奘大师比。玄奘大师把印度失传的《大乘起信论》翻译成梵文,这部经典在印度已没有,同时他也把中国的《老子》翻译成梵文,他还翻译外道数论派的经典,如《金七十论》,这是印度外道的经典,也翻译出来,作到传记里。所以他即是传播佛教文化,也传播多元宗教文化。他在印度的无遮大会上,所有的外道跟他辩论,全部都辩论输了。那个时候在印度辩论的时候,谁辩论输了,都要斩首的。玄奘大师说不用砍头,只要跟他出家就可以了,玄奘大师所在的寺那烂陀寺,当时的僧侣有一万多人。”

  巴鲁瓦副会长:“三藏经典,中国这么大部头的经律论,如何发行和流通啊?”

  师父:“在过去,我们编印藏经都是国家行为,皇帝主持的,把经律论汇集成大藏经,也是中国过去佛教徒及皇帝的功劳。如果没把他们汇集在一起,可能都散失掉了。过去的出家人他们很聪明,他们怕社会的动荡、社会的战争,所以过去的高僧大德把经文刻到石板上。他们不仅仅把佛经刻到石板上,而且还把佛像刻到洞窟里面,佛经藏在石窟里面。”

  巴鲁瓦副会长:“2006年我们参加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访问中国时,曾经到南京刻经处去过,看来很多中国古装木板印刷的经典保持的非常好。”

  张大使:“谈到玄奘,我们要阅读他的大唐西域记,玄奘在那烂陀寺的师父戒贤,就是来自于达卡附近的一个王宫成员,出家比较晚。”

  师父:“玄奘大师跟戒贤论师学《瑜伽师地论》,学了5年。”

  张大使:“从大唐西域记来看,玄奘把孟加拉全走了一遍,包括孟加拉佛教比较集中的城市吉大港,据说他还用很浪漫的语言描述吉大港海上的风光。过去我们到这里来的佛教徒,都是饱学之士,他们不仅仅是佛教徒,同时是旅行家、地理学家。法显是公元400年到的古印度,包括现在的孟加拉,当年在孟加拉这个地方还待了两年,曾经在一个寺院里参学过。法显是历史上第一位走过北方丝绸之路,同时走过海上之路的。”

  师父:“当时遇到台风,船飘到印度尼西亚去了。”

  张大使:“法显用了14年,从公元399年开始,从中原出发,走北方丝绸之路、巴基斯坦到印度,后来又到过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然后从海上乘船回到中国山东半岛。他想去西安,但是感觉西安那边不对头,佛教界好像产生了一些冲突,他为了不卷入这些冲突,最后到了南京。他高寿啊!63岁才从中原出发前往印度。所以我们非常佩服先人啊,他们对于信仰的坚定性,这种不怕困难,甚至不怕牺牲到西方求法的精神。他圆寂的时候已经80多岁了,相当了不起!”

  师父:“是,他跟玄奘大师不一样,玄奘大师二十几岁就出来,他六十几岁才出来。一老一小,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信仰的力量,如果没有信仰的力量,很难做得到。”

  张大使:“没有信念,几乎不可能。我在读这些原著也好,在读各种资料也好,最后我的感觉就是:信念支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遇到困难,他可以想:这又何必呢?因为出来之前就抱有这个信念,所以遇到困难,并不会退缩。”

  师父:“当时玄奘大师发誓:‘宁可西行一步死,决不东回半步生!’”

  张大使:“所以今人能够在这里对话,要感谢这些具有坚定意志的这些人!阿底峡到了西藏之后,据说写了两百多本书,当然也可能包括重要的文章和著作,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据一些资料记载,现在还留在西藏。这样的话就等于我们是为了孟加拉保存了一部分文化遗产,本土已经没有了。实际上在后来13世纪,婆罗门教在迫害佛教的时候情况下,他们很多高僧大德觉得佛教可能在印度可能会消失,他们为了保住佛教经典,他们带着这些经典著作就往北边去了,他们一部分放到了尼泊尔,一部分留在了西藏。所以他们好多佛教经典,包括一些当时文学经典,例如它叫,受过佛教影响过的这种诗歌,也都留在这两个地方,所以在本土已经没有了,但是在我们的西藏和尼泊尔这个国家还都能看到。”

  布鲁瓦副会长:“我们一方面非常高兴看到中国日益发展强大,同时中国政府不仅仅是发展了经济,在宗教文化方面也十分重视。数次到中国,我也亲眼目睹了中国不仅仅是佛教,还有其他宗教也有所发展。如果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的话,相信佛教将会在世界上发扬光大。”

  师父:“我们藏文有藏经,像甘珠尔、丹珠尔,蒙文也有藏经。汉文和藏文经典里面是保存最完整的,比印度还完整。现在南传上座部的巴利语藏经,我们中国也有。不过对经典的保存、传承、结集,中国的高僧大德们是功不可没。现在南传佛教这些国家,像泰国、缅甸、斯里兰卡,他们的经典只是南传上座部巴利文的一部分而已。但是中国就不一样了,有各种语言,是集大成,佛教的集大成,所以有句话说,佛教是发源于古印度,但真正发展起来是在中国。现在的印度信奉的主要是印度教,但是在中国大家信奉的主要是佛教,其实中国有好多农村里面的文化不是很高的人,他们总认为说佛教就是中国的。那么不仅中国这么认为,我有一次在韩国参加一个会议,看到韩国的一个报纸里面报道,美国做过民意测验,有26%的美国人认为释迦牟尼佛是中国的民族英雄。”

  师父:“中国的儒家文化里面讲人人都可以成尧舜,佛教里面讲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大乘佛教的思想是我们中国人最容易接受。那么我们中国过去儒家追求的是一个大同世界,我们佛教讲普度众生,人间的净土,这些思想都是能够吻合的。因为中国的儒家文化,他会非常注重孝道的思想,那么比如说你父母的遗产,儿女就可以继承,同时如果父母欠了钱,当儿子的要去还,是天经地义,父债子还。但是在西方欧美国家就不一样。父亲就是父亲的钱,儿子就是儿子的钱,父亲欠的钱跟儿子没关系,但在中国不行。所以中国整个社会的秩序,儒家的思想就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稳定。这个也就是我们东西方文化的一个差异。西方基督教文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上帝创造的,子女跟父母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孝道的思想认为,我们是父母生的,所以父母的行为是跟我们有联系的。这个就对人类的文化、血缘生命的延续,那么现在的人、过去的人、未来的人,他们息息相关。那么因为从孝道的这个思想,所以就发展出一个家族,一个民族,那么他每个人做事情就要考虑到对自己的家族、对自己的民族、对自己的国家要负责。你看欧美他们基督教文化影响,他们认为说,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独立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现在的人、过去的人、未来的人没有必然的联系是,所以每个人只是考虑到自己的自由。因为这样子的原因,你看欧洲分裂出来的国家越来越多,那么他们把这种思想移植到亚洲来,亚洲很多国家也是在分化。所以我们归根究底,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都注重以人为本的文化,那么基督教是以神为本的文化。我们很多问题都是文化的差异性引起的。”

  张大使:“我们这有多少佛教徒?”

  师父:“我们没有准确的统计,至少是数以亿计的。”

  张大使:“出家人现在有多少?”

  师父:“出家人三十几万。”

  张大使:“我们佛教寺院有多少?”

  师父:“佛教的寺庙大约有三万座左右。”

  张大使:“现在佛教文化处于国内应该说是最好的一个世纪。”

  师父:“是。黄金时期。国家兴,佛教兴。这是一个非常辩证的关系,也就是只有国家兴旺了,社会发展了,它才有这种能力来接受这么高的一种文化。你看我们在唐朝的时候皇宫请佛指舍利出来供奉,那么现在也就是这个时候,90年代,还有最近几年,我们供奉佛指舍利也就是说明现在这个时代是开明盛世。佛指舍利在唐朝的时候30年一供奉。”

  张大使:“佛指舍利几百年没有供奉了?”

  师父:“一千一百多年没有供奉了。”

  张大使:“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开始供奉佛指舍利。”

  师父:“佛教、儒家文化,人人都能成佛,人人都能成尧舜,按照西方的说法是多神教,但我们不一定这么说了。”

  巴鲁瓦副会长:“作为佛教徒,我1992年访华,前后曾去过4次中国。在2004年的时候曾到过无锡,参观无锡很著名的灵山大佛。2006年的时候,与另外8人组成的代表团访华。在2009年参加第二次世界佛教论坛,再次去看灵山大佛,看到寺院有很大的变化,能感受到中国佛教在短期内,有一个快速的发展。那个地方目前已经能够容纳千人参加佛教的法事活动。这真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张琳副秘书长:“那是主会场,加上其他的地方,整体容纳量是一万。平常不影响正常工作的话,可以容纳一千人,那个地方叫梵宫,类似我们这的佛教会议中心。”

  张大使:“大佛前面搞了一个九龙灌浴,随着音乐的起伏,喷泉的涌出,荷花的开放,很让人震撼!看得人非常多。这个对于吸引老百姓重视佛教、向善,是很有吸引力的。那个做得真经典!”

  赵磊副司长:“达卡海拔多少?”

  张大使:“8米。这个国家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一个国家。如果是海平面再增加1米,15%的国土就没了。每年一到雨季,雨落下来之后,就发洪水,很容易把城市倒灌了,2007年飓风的时候,达卡以外的很多城市都被淹了。”

  师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有谈到孟加拉,说多少年之后孟加拉就可能会消失了。”

  赵磊副司长:“我这还是第一次来,比想像的好多了。来之前看了好多网上的介绍,现在看来还是挺好的!尽管车破了点,但都很清洁。”

  张大使:“孟加拉挺好的,就是交通拥堵是个问题。”

  张大使:“我曾经去过这里的一个寺庙。他们的寺庙很简单,不像我们的寺庙一进去以后有几个大殿,非常庄严、肃穆,就是几个小房间一弄,佛像就放在地上。”

  师父:“南传和我们不一样,南传的出家人主要是依托居士。因为是托钵乞食,其他也就没有什么财产了。实际上佛教在印度、在南传国家,他出家人都是很超然的,他们不去理这些东西。佛教到中国了以后,出家人有独立的经济、社会的地位,这一点与南传佛教国家不同。在近代,太虚大师提出人间佛教,佛教开始参与各种社会服务、各种社会的建设,慢慢就走入社会。”

  张大使:“从历史方面讲,孟加拉和中国佛教这方面是有很深的渊源的。孟方对我们看得也很高,每次参加活动,我们使馆去人的话,他们高兴的不得了,同时也看到他们寺庙实在太不像样了。”

  师父:“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他们对我们也是一个期待。”

  张大使:“他们觉得跟中国搞好关系,对佛教是一种保护,对佛教徒是一种保护。”

告别张大使

  大使馆的招待午宴进行了将近一个多小时。期间师父与张大使,及孟加拉佛教复兴会的领袖们,就两国佛教的历史和现状,以及东西方文化的对比等各种话题,进行了非常愉快而友好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