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诗成:法学家英年早逝和他们的长期郁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1 14:17:46

毕诗成:法学家英年早逝和他们的长期郁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08:5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原题《法学家和他们的长期郁闷》

  11月2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主编、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陈桂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终年50岁。这是继54岁的蔡定剑教授之后,又一位中年法学家因为癌症英年早逝,在微博等网络论坛里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叹息与惋惜。有网友感慨:做法学的,难免长期抑郁悲愤,积劳成疾,继之以英年早逝。悲乎!新闻回放:人大法学院教授陈桂明去世 研究民事诉讼法等)

  法学家易郁闷成疾甚至致癌?这种判断显然纯属臆断,没有科学依据。轻易下这样的结论,更多是一种感慨,算不得科学结论。至于这种感慨本身该怎样认识,还是值得琢磨一下的。

  应该看到,随着社会对于法治的重视,法学也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很多法学家成为这个社会的香饽饽:从政、挂职、搞法制讲座、接受媒体采访、各种司法考试辅导班……可谓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但另一方面,很多知名法学家的确有郁闷的一面,因为他们对于法治水平的期待更高,对法治困境认识得更透彻,所以忧虑也就要更多一些。笔者就曾在不同场合分别听到过陈桂明先生对于法院独立性不强、人为因素干预民事诉讼的忧虑;听到过清华大学王保树先生对一些“负一定责任的官员”对于法治态度的漠视表示感慨……

  笔者感觉对法治状况感觉“忧虑”的学者们都有一个相似的来源,那就是权力对于法治的挤压。比如为了政法系统政绩大搞“公审公判”,比如政府悍然给法院发公函指导法院某某案

  子应该怎么判,再比如有的地方官员拿“维稳”这个幌子大搞“稳定压倒法治”的非法截访……这使得如江平先生这样的老法学家也感慨,虽然“总的对中国的法治的前景,还是抱乐观态度的,但是不能够排除在一段时间之内,在一定的政策引导下,法律出现倒退的情况”。

  这些现状确实值得我们反思:光是立法条文数量的大大增加,以及依法治国的口号喊得很响,还不足以构成我们对于法治的信心。面对远远谈不上完美的法律水平,该做何态度?不排除有些法学家欣然接受现状,甚至如鱼得水自得其乐;但也有大批法学家像江平先生说的那样,“对于一些倒退现象指出来并一再地呐喊”,因为“一个搞法律的人如果允许法治倒退是很悲哀的事儿”。这样的选择,或许也就注定了“郁闷”的如影相随。

  回过头来再看“法学家容易郁闷”这个命题,你会觉得它百分之百是个伪命题吗?它就一点意义也没有吗?诚然,蔡定剑、陈桂明两先生的疾患可能各有具体原因,但梳理这个时代的法学家们的郁闷可以发现,根源还是在于权力的泛滥与不受约束,在于各种形态的“权大于法”,而这些,已经不只是“加强法治建设”就能完全解决的,有很多需要继续发展民主政治才能约束。这样再次证明,“民主与法治”是一体双翼,缺了哪个都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