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那些日渐模糊的悲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2:35:20
那些日渐模糊的悲哀
安顿 发表于:2008年6月20日 1时33分33秒来源:阅读(11658)评论(28) 举报本文链接:http://user.qzone.qq.com/622007270/blog/1213896813
那些日渐模糊的悲哀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婚姻里面进进出出,看起来,好像很平常,重新建立家庭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是,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最明白,每一次婚姻之后留在心里的那些东西究竟是什么。这个世界上陌生的人和事很多,但并不是都需要亲自尝试的。有些代价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才能看清楚到底有多大。
采访时间:2004年3月31日——4月10日
采访方式:电子邮件
梨花海棠,女,51岁,北京人。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某医院担任妇产科医生,现在某私立诊所担任妇产科主任医师及女性保健咨询专家。
夜间上网检视邮箱,在一百多封邮件中,有个标题突兀地撞进我眼睛里——《梨花海棠》。
删除了一大批垃圾邮件之后,我静静地看着这几个字,有一种怪异的感觉。我记起就在今天出版的《北京科技报》上,我写电影的那个专栏,刚好介绍的是电影《洛丽塔》,也叫《一树梨花压海棠》,我用的标题是《梨花和海棠那个小妖精》。想起来写这部电影的介绍,源于刚刚结束的、在湖南的采访,一个伤感而压抑的、带着不伦之恋味道的故事。我甚至觉得冥冥之中有某种神奇的东西在操纵着周围的一切,才不过两个星期,已经是第几次和这样几个字遭遇?
我犹豫了好一会儿,让自己平静下来,才打开邮件。我以为是在湖南采访的时候遇到的两个提及这部电影的女人中的某一个,但是,不是她们。
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我和这个邮件的主人——梨花海棠——保持着通信联系。
2004年3月31日来自梨花海棠:
安顿:
你好!
给你写信,很冒昧。我是在今天的《北京科技报》上看到你写的文章之后决定找你的。有一些一直放在心里的事情,很想说出来。我不太熟悉网络,只是勉强会使用。今天下午,我下班等公交车的时候,偶然买了这份报纸,发现了你。很抱歉,在此之前,我没有看过你写的书。我的女儿是你的读者,你的书,她买过几本,放在家里,我以为那些书都是年轻的女孩子们喜欢看的,我已经老了,跟爱情里面的恩恩怨怨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也就没看。
和你比起来,我大概是太老了。我51岁,做了一辈子妇产科医生,原来是在一家很大的医院,后来到一家私立诊所工作。你可能听说过这个名字,……。这是个很贵族化的诊所,来咨询和治疗的都是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女子。不知道你对妇产科医生这个职业了解多少。我觉得这是个很特别的职业,和任何一个科别都是不同的,我们接触的是人间和爱情、婚姻、男女有着最直接关系的东西。所以也可以说,妇产科医生常常是看尽人间万象的人。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女儿、丈夫,都非常好。我的丈夫是一名高级翻译,他是学德语的。我的女儿去年大学毕业,国庆节之后到美国留学去了。女儿和我一样,也是医学院毕业的。
我是不是太罗嗦了?写了这么多还没告诉你,究竟为什么要给你写这封信。
其实,我自己写着也有些不明白了。很多事情都在我眼前,也都装在心里,好像忽然之间说不清楚了。
我的个人经历不复杂,自我感觉这大半生过去了,也没有什么特别遗憾的事情,唯一能称得上不顺利的就是在我32岁那一年,离婚了。当时我的女儿才只有5岁。离婚两年以后,我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他比我大两岁。
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我和我丈夫是经过别人介绍认识的。当时,介绍人告诉我,他因为专心工作和照顾长年生病的母亲,耽误了终身大事。我有顾虑。我认为我们之间是有差距的,我离婚了,带着一个需要抚养和教育的孩子,工作很辛苦,常常上夜班,而他从来没有过婚史,他会不会嫌弃我,不能容忍和我的女儿一起生活?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的。介绍人一再劝说之下,我还是和他见面了。我们彼此的第一印象都非常好。我想我们女人,不管有过什么样的经历,这些经历给我们留下了多少不好解决的问题,有一点是不能打折扣的,就是对人必须要诚恳。我很诚实地把我的个人情况告诉他,请他好好考虑,特别是要想清楚,能不能面对我有一个刚刚上小学的女儿。
客观地说,我丈夫最终促成了我们的婚姻。我在第一次见面之后就不主动联系他了,虽然也觉得他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但是,毕竟人是非常现实的动物,保护自己的生活,把生活建设得更舒适是人类共同的本能。以他的状况,应该有条件找到比我更合适的人,至少,没有类似孩子这种历史遗留问题。
我丈夫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也很温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了近20年,他从来没有发过脾气。他很珍惜我们的家庭,对我的女儿就像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非常疼爱。我们结婚之前,我曾经问过他是不是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他说如果我愿意,他当然会非常愿意,但是,如果我不想再生孩子,他不反对,他会和我一起好好把女儿培养成人。我丈夫是在一点一滴中慢慢感动我,让我渐渐爱上他的。他是一个心胸博大、有责任心并且懂得尊重女性的人,我认为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吧。也正是因为他有这些优点,才决定了我们的婚姻非常幸福,我们的一切都和谐一致。
写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我以前的婚姻了。简单地说,我的前夫和我是大学同学,他学的口腔科。在我女儿3岁那年,他得到了一个机会,到美国学习。此后,他决定不回国了。长期的两地分居,造成了我们最终分手。我不愿意离开北京,女儿还很小,国外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两个人白手起家也并不像想象得那么容易。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决定离婚。我留下了女儿,因为考虑到一个单身男人带着一个幼小的女孩子会有很多不方便。我的前夫非常理解我的感受,他坚持说服我,但因为我比较坚决,所以,他还是放弃了。他给女儿留下了一些钱,后来,他的经济状况非常好了,也经常会给女儿一些资助。我女儿这次到美国读研究生,也是去找她的亲生父亲。我和我前夫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联系,不涉及我们两个人,只是因为这个孩子。当然,这些事情我从来没有对现在的丈夫提起过。包括我前夫这些年偶尔回国探亲,我们的女儿也曾经去见过他,我都没有说。并不是想欺骗他,或者有所保留,而是我不希望因此带来任何误解,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些,相信你也可以理解。离婚的人,都是有过一些不能与别人分享和分担的历史的人,我认为,这部分经历只与过去的两个人有关,和后来的人是不发生联系的,只要能妥善处理,就不必事事汇报。而且,我认为我的丈夫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单纯的人,在我之前,他没有过婚姻经历,这种复杂的感觉,告诉他,即使不会带来误解和麻烦,也会增加他的烦恼。在我们结婚之后,一直到现在,我都维持着这个原则。
我和我的前夫之间没有过激烈的矛盾,我们的离婚是生活环境的改变和追求的不同决定的,并不是我们两个人在感情上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因此,我和前夫在离婚之后的这些年里,每次见面都非常客气,也都很遗憾两个人不能生活在一起。而且,我知道他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他也从来没有对现在的妻子过多地提起我们之间因为女儿产生的这些联系。
但是,不能不承认,我的前夫还是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写到这里,我想,这就是今天看到你写的文章之后感慨万千并且给你写这封信的原因了。
在我前夫回国和我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我们一起吃了最后的晚餐。他很认真地托付我。他说他知道我们都会重新建立家庭的,他希望我能遇到一个珍惜我、可以共度一生的人。他特别强调了一点,就是一定要保护我们的孩子。在国外和国内的一些地方,都曾经出现过继父虐待或者侵犯继女的事情,在这一点上,他希望我一定要谨慎,因为孩子太弱小了,特别是女孩子,禁不起这样的伤害。我对他保证,我以后可能会找到一个男人一起生活,但是,这些都是以女儿的幸福为前提的,如果对方不能接纳和爱护我们的孩子,我是不会轻易地再次走进婚姻的。我记得,我的前夫听完我的话之后,很郑重地说:“谢谢你!”
我一直很相信我现在的丈夫。我非常相信他的人品,他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有悖人伦的事情的。我知道他绝对不会的。
可是,尽管是这样相信的,但我还是被我前夫的话控制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回想起来,我总是有一种负疚,对我现在的丈夫。我觉得其实我所做的一切,都证明了我并没有像我所说出来的那样信任他。当然,也许,他自己并没有强烈地感觉到这些。
我写得很长,也很乱,不知道你会不会看着感觉很乱。我的思路也开始乱起来了。简单地说,从女儿7岁我们结婚,到去年女儿23岁出国,十几年当中,我们一家三口一起生活,孩子也把我的丈夫叫做“爸爸”,但是,我从来没有让他们有过单独相处的机会,十几年当中,从来没有一次。女儿离开我们了,家里只剩下我们老两口。有时候,我的丈夫常常提起孩子,有时候,孩子给家里打电话,我看着他们父女两人热烈地聊天儿,忽然之间会有一种悲伤的感觉涌上心头。女儿出国,让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一块沉重的石头终于落地了,另一方面,也让歉疚占据了我的内心。我觉得其实我伤害了我的丈夫,在女儿的问题上,我从来没有完全把他当成一家人。
我说不清楚了。你能理解我吗?也许,这是女人——特别是做了一个小女孩子的再婚母亲的女人——都能够理解的。
我还会给你写信的。等我能写得再清楚一点的时候。
另外,我想告诉你,我很喜欢《洛丽塔》这部电影。你介绍的两个版本我都看过。
晚安!
梨花海棠
2004年4月2日来自安顿:
梨花海棠:
你好!谢谢你的来信,也谢谢你信任我,愿意告诉我你的心事。
我想我是可以理解你的心情的。《洛丽塔》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但是,看的时候,常常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不舒服,却欲罢不能。那应该算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故事,所有的起承转合以及所有的细节,都仿佛能牵动人性深处最隐蔽也可能最丑陋的东西,偏偏在这些丑陋的表面,还有很美丽的点缀。我说不太清楚,到底是什么在吸引我一次次看下来,每一次都感慨。
我认为我知道你在说什么,虽然,你很含蓄。人的一辈子太长,可能遇见的变故也太多,有些东西是必须从根本上杜绝的,不可以尝试,更不可以带着侥幸的心态去冒险。这样想,是不是很悲观?我很坚定地认为,由于悲观而产生的本能的防范,有时候反而会让一个人很安全,特别是女人。当一切来自外界的保护都不能看得见、摸得着、可依靠的时候,自我保护,就显得非常必要,而且比什么都更加可靠。你是这个意思吗?
如果我是你,我不会去猜想,现在的丈夫是不是感觉到了这种防范的存在。我宁愿相信他除了幸福之外什么也没有感觉到,并且,我会一生不对他做出任何解说,这样就已经很好了。人会因为善良而自责,但是,如果眼睁睁看着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发生,那时候,代替自责的是什么呢?
不久前,看过一个小故事。讲不了太具体。大概是说一个人在塞纳河边画画,一个单身女子过来聊天,两个人交谈非常愉快,但是,画家还是本能地把放在裤子后面口袋里的钱包转移到上衣兜里了。画家说他相信这个姑娘不是贼,这么美丽的女孩子怎么会是一个可恶的贼呢?于是感觉自己有些卑劣。但是,如果女孩子离开的时候,钱包真的没了,那么谁更卑劣?
所以,我想你也许并不一定要这样一直歉疚下去。
安顿
2004年4月8日来自梨花海棠:
安顿:
你好!我应该谢谢你。
我给自己起了“梨花海棠”这个名字,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我想你每天的邮件一定很多,我担心你不能“发现”我。
给你写信的那天晚上,我睡不着。我找出后来年轻导演重新改编拍摄的《洛丽塔》,重新看了一遍。其实,从女人的心态出发,我更喜欢香港翻译的名字《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个名字很暧昧,因为暧昧,好像多了一些深意。我总是觉得人的一辈子当中有很多事情是没办法都说明白的,更多的时候,那是一种感觉,只有当你遇见一个可以了解这种感觉的人,才变得清楚起来。单纯从女人的角度来看,洛丽塔的故事也是美的,凄凉、绝望。可是,如果从我这个做母亲的再婚女人的角度来看,就是残忍的、不道德的。你一定会问我,为什么这样想呢?我想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总是忍不住想象,这就是我的女儿。
从小我就明白一个道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句话说的是为官之道,我认为,也是在讲与人相处的道理。如果怀疑一个人会作出伤害自己的事情,就不要和这个人在一起;如果决定了和人家在一起,就不要心存怀疑。我想,我对我的丈夫也应该这样才对。可是,我半生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一边信任他,一边和他一起生活,一边怀疑他,防范着他。到最后,我也不知道如果我不这样做,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的。我没有机会去改变什么了,因为我已经这样做了。有时候,我对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是我回答不出的。女儿和我,到今天都可以说是命运很好的,这种结果究竟是因为我的防范使得一些事情没有机会发生,还是本来就是我这个人庸人自扰了?十几年过去了,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我觉得,这就是眼下我越来越感觉到悲哀的原因了。我其实并不确切地知道我的丈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结婚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女儿转学。我把孩子转到了我工作的医院附近的一所小学校。每天早晨,孩子跟我一起出发,中午在学校吃饭,放学以后来医院等着我一起回家。我每个月都有几天要上夜班,上夜班的时候,我也是带着孩子的。我让女儿在医生宿舍写作业、睡觉。我知道,每当夜里我要去看病人的时候,都会吵醒女儿,有时候她被惊醒了,很长时间都不能睡着,即使这样,我也还是坚持不让她回家。我丈夫曾经不止一次对我说,他可以照顾孩子,我上夜班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在家也是可以的,孩子也这样说过。但是,只有我自己明白,我在想些什么。所以,我借口不想影响丈夫晚上在家里工作和休息、不想加重他的负担,一口回绝了。我想,如果一个女人存心想做什么,她一定能够为自己找到充分的理由,也一定能有很多方法来解释,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这些年,为了让女儿在我不在家的时候不和他在一起,我想出了各式各样的理由,有些说法,我自己已经想不起来了。我一直这样坚持着,慢慢的,我丈夫已经适应了,再也不提出任何建议了。我曾经想过很多次,是不是我神经过敏?我是不是很卑劣,所以把身边的好人也想象得很卑劣?可是,一想到我前夫给我讲的那些惨痛的例子,我就感到非常恐惧,狠下心来还是这样做了。
我在医院的妇产科工作,除了正常的产妇,也能遇见很多在感情和身体上都受到男人的伤害的女人。我在工作中也悄悄地观察他们,有些女孩子真的是非常无辜的,他们不仅要承担感情上的失落,还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我亲眼见到过那些女人在手术台上痛哭。每当看到这些,我都会忍不住想到我的女儿。无论如何,我要尽最大努力让她躲避这一切。
后来,女儿上大学了。我没有做任何解释,只是告诉她,让她在回家之前先给我打电话,问问我上班的时间,如果我不上夜班,她就可以回家。我想我女儿是永远不会明白,她的妈妈为什么会提出这么古怪的要求的,但是好在我的孩子非常听话,她一直配合我。这种家庭背景的孩子大概都是很早就懂得了一些正常家庭的孩子不会明白的事情的,就像我在她还很小的时候告诉她,不要在爸爸面前提到她的亲生父亲。写到这里,我很难过,我仍然觉得对不起我现在的丈夫,在我们这个后来组合的家庭里,我和女儿是亲人,而他,始终和我们之间是隔着一些什么的。
我女儿出国之前,我们两个人曾经在外面吃过一次饭。她告诉我,她非常感激继父,她是从心里把这个人当成自己的爸爸的,她希望我能好好地和爸爸白头偕老。我想我是一定会这样做的。我也很感谢他,他不仅给了我稳定、幸福的生活,也给了我女儿幸福的少年时代。
但是,就是这些天,我一直在心里暗暗地难过,就是为了我跟你说过的这个原因。我幸福吗?我想,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我的丈夫幸福吗?如果我这样问他,我相信他的回答会和我的一样。也许,你说的是对的,他什么也没感觉到,这样已经是最好了。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也是十几年过去以后的一个非常由衷的想法。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婚姻里面进进出出,看起来,好像很平常,重新建立家庭对很多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但是,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最明白,每一次婚姻之后留在心里的那些东西究竟是什么。这个世界上陌生的人和事很多,但并不是都需要亲自尝试的。有些代价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才能看清楚到底有多大。
祝愿你一切都好!
梨花海棠
2004年4月10日来自安顿:
梨花海棠:
你好!
我想你并不是需要我的建议,而是希望把这种内心深处的感觉说出来,说出来,就放下了,对吗?
并不是所有带着小孩子再婚的女人都能有你这样的福气,遇见一个值得你相伴走完后半生并且心存感激的人。现在的你,应该是非常幸福的,并且,你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珍惜这一切。女儿长大了,一切都过去了,留下来的,应该是最好的记忆,而不是对一些已经过去的事情的猜想和追问。如果一直这样想下去,不仅昨天会变得面目模糊,明天也会因此暗淡下来,我觉得那样的一生,才是真的很失败了。
也希望你一切都好。《洛丽塔》的故事就当它仅仅是一个故事吧。不必再看了。
安顿
附录:梨花和海棠那个小妖精
我要到长沙出差,采访一个中年女人,她告诉我,她将给我讲述一个“好像有乱伦的味道的故事”。她的话让我把已经冲到嘴边的问题压抑下去,我想问的是:“他是谁?”我把这个问题改变了一下:“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她说:“15年前,我16岁。”
这种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奔走是疲惫而寂寞的,也是新奇和刺激的。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彼此冲撞、彼此削减,最终达成平衡的时刻是我一个人抱着一个“闻所未闻”的故事在异乡的酒店里夜不成眠。出发之前,我通常会选择几张DVD带在身边,每一个夜晚,有一部电影为伴。这一次,我没有费什么心思,很自然地从架子上抽出1962年斯坦利·库布里克版的《洛丽塔》和1997年阿德里安·莱恩版的《一树梨花压海棠》,两部电影,在不同的时代、由不同的人分别演绎和呈现的同一个故事。
“在早晨,她就是洛,普普通通的洛,穿一只袜子,身高四英尺十英寸。穿上宽松裤时,她是洛拉。在学校里她是多丽。正式签名时她是多洛雷斯。可在我的怀里,她永远是洛丽塔。……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即使不用重新看电影和小说,这些话也会在想到洛丽塔这个名字的时候涌现出来,那种味道,那种暧昧,那种湿嗒嗒的气息,扑面而来。
《洛丽塔》有些晦暗,在库布里克的版本里,黑白电影让这种晦暗成为一个恋上女童的男人天生的气质;在莱恩的版本里,虽然让每个他和他的洛丽塔在一起的时刻都阳光充足,但是,他内心的黯然神伤和对痛苦的无处躲避都在阳光下拖着灰色的影子,那影子不离不弃,就像一个人随时可以看见自己的灵魂。
简单地概括起来,《洛丽塔》是一个男人的自白,他讲述的是他恋上自己的继女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挣扎、对峙和背叛,直至他自身的毁灭。说得复杂一点,就是一个男人和他的有些邪恶的欲念斗争而最终失败的内在原因和漫长过程。
一辆老旧的吉普车慢慢地开着,一张男人的神经质的、哀恸的脸,一支扔在车坐上的手枪,一些血迹。电影从这里开场。
亨博特,法语教师,初恋以恋人死去告终。他缅怀他的小精灵,缅怀的方式是永远在追寻和初恋情人一样的青春少女,即使他自己已经人到中年。假如他没有成为夏洛特的房客,他还会有机会遇见内心里潜藏着妖娆的邪恶之花静静地等待时机绽放的洛丽塔吗?当然不会。但是如果永远没有人搭错车,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生生死死的故事让我们来阅读?夏洛特的女儿,洛丽塔,那个形象,正在发育的14岁的躯体,娇小的双脚,浑然不知世事的无所谓的劲头,完全发乎本性的妖冶和幼稚的挑逗,都吸引着他逐渐靠近。他看着她趴在草地上看书,喷洒的水溅在她的身畔,忽然就会有万般柔情涌上心头。这就是他要找的那个小妖精,这就是他的罪恶的终结者。
他不能自已地爱着这个女孩子,那种爱无声无息而又无处不在地折磨着他,让他欲罢不能。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成为她的亲人,于是,他接受了从心底厌恶的母亲,只为了能顺理成章地亲近女儿。他每天都会悄悄地给夏洛特吃一点安眠药,为了躲避夫妻之间的亲近;他在日记里一次次诅咒这个愚蠢的妇人尽快死去,甚至,他设计各式各样的谋杀。夏洛特发现了他的日记,愤怒地冲出家门,却在家门口被汽车撞死。
一个才组合不久的家庭,终于只剩下恋女的继父和常常忍不住要勾引这个老男人的、春情勃发的女孩。
他们开始在一起了,他们彼此需要,彼此抚慰。在外人面前,他们是父女,只有两个人的时刻,他们是情人也是敌人。亨博特占有着少女的身体,却不能得到洛丽塔的心,这令他疼痛不已。于是,他带着这个一天天变得心思诡秘的女孩子奔走在美国的公路上,他想象着能够不让她接触社会、不让她停在任何一个地方结识朋友或者进入一个圈子,这样,他就永远只是他的——洛丽塔。可惜,孩子还是长大了,她开始厌恶他、捉弄他,她还会跟他做爱,然后,她要钱。她把所有这样得到的钱都悄悄地存起来,处心积虑,策划一次叛逃。她成功了。
失去了洛丽塔的亨博特从此活在地狱里。他知道她是去追寻一个男人,他知道她即使为此吃尽苦头也不会重新爱他——她根本就没有爱过他。
当亨博特再见洛丽塔的时候,她是一个邋遢的、怀着身孕的小妇人,完全没有了当年的影子,但是亨博特还是那样无限怜爱地注视她,一次次追问她愿不愿意跟自己走。成熟而冷漠的女孩子只想要钱,他给了她。也许她是为了感谢,也许她是可怜这个被他骂过无数次“变态”的男人,她告诉他,当年离开他去投奔的那个男人,是一个性无能的剧作家。
亨博特的世界碎了,他给了一个女孩子领教什么是欲望与沉沦的机会,而结果却是这个女孩子彻底失去了一切欲望,只剩下沉沦。
亨博特找到了这个猥琐的男人,这个人打败了他。亨博特让他死在自己的枪口下,然后,像一个失败者一样踉踉跄跄地离开。他始终不曾胜利,因为他最终没有征服洛丽塔。
回到电影的开头,亨博特默默地回想:洛—丽—塔,舌尖向上,分三步,从上颚往下轻轻落在牙齿上。洛。丽。塔。
在长沙,我听到的就是一个类似这样的故事,只是出场的人物略有差别,那个男人,不是继父,而是母亲的情人。洛丽塔最终嫁为人妇,眼前这个女子在结束了15年的不伦之恋之后选择了远走他乡,那个男人,死在她的怀里,她母亲的床上。她发誓从此不嫁。
那天晚上,我让她留在我住的酒店,她说:“真好,一个人的房间,这么舒服,还是头一次。”半夜时分,她来找我,她看见了闪烁的电视屏幕,看见了我正在看的电影。她默默地看了一会儿,轻轻地说:“一树梨花压海棠,洛丽塔。”我看着她,她也看着我,忽然就笑了。她说她不明白,香港人为什么要用这样曲折迂回的名字来定义这个故事,梨花,一个老男人,海棠,这个小妖精。她说她从来没有爱过那个人,也没有恨过他,她只是蔑视他,蔑视人性深处沉默的情欲,一如那个罂粟花一样的女孩子——洛丽塔。
本文节选自安顿作品之《悲欢情缘》,有删节
梨花未必压海棠
发表于:2008年6月27日 0时56分36秒来源:阅读(96065)评论(257) 举报本文链接:http://user.qzone.qq.com/622007270/blog/1214499396
梨花未必压海棠

相关阅读:本文主人公母亲的故事——那些日渐模糊的悲哀
我是一个跟着妈妈再嫁的孩子,我有两个父亲,两个人都疼爱我。
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问我妈妈,在我亲爸爸和继父之间,她更爱哪一个。我愿意相信她都很爱,可是,两种爱一定是不一样的。
采访/安顿
采访时间:2004年7月20日——10月31日
采访方式:电子邮件、电话
小苇,女,25岁,北京人。北京某医学院毕业,现在美国留学。
和小苇初次相识在网络中。她的电子邮件有一个有意思的标题——《悲欢情缘之梨花未必压海棠》。
《悲欢情缘》是我才出版不久的一本新书,“梨花海棠”是其中一个采访对象所用的名字。初看时觉得奇怪。我还记得这个一直和我邮件往来并最终走进我的书中的人,也是因为看了我写《洛丽塔》的影评才找到我的,或许,现在这个人也和这个故事有关?区区一部电影、一篇文章,能给多少人带来多少感慨?想到这些,我自己也不由得有些感慨了。
这是一封令人惊讶之后惊喜的邮件:
安顿:
你好!我是你的读者,我叫小苇。这是我的真名字。我是学医的,现在美国留学。
你一定记得你的书《悲欢情缘》中的一个故事,标题好像是《那些日渐模糊的悲哀》。我从同学带来的这本书中看到这个故事,看完之后马上决定给你写这封信。因为如果我的感觉没有错,这个自称“梨花海棠”的中年女人应该就是我的妈妈。你们是通过电子邮件完成采访的,所以其中的很多细节泄露了她的身份,别人不能看出来,我却一眼就认出来了。
我看完了这个故事,一夜没睡好,独自流泪。我想接受你的采访,把我看到的发生在父母身上的故事告诉你。我想在你以前的采访中一定很少遇到我这样的人吧?因为看见自己父母的故事,忍不住也想参加进来说说自己。
我是一个跟着妈妈再嫁的孩子,我有两个父亲,两个人都疼爱我。我了解我妈妈的感觉,她告诉你的那些感觉,我全部都了解。只不过我从来不说。像我这样的孩子肯定会特别早熟,我们学会了保护自己,也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样的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我知道你给我打电话会很贵,我来想办法吧。我学理科,不太会用文字来表达自己。我希望你能把我的故事发表出来,想一个什么方式让我妈妈看见。这么多年过去了,她其实并不完全知道我在想什么。你就用我这个真实的名字,她也一眼就能看出来。
谢谢你。请告诉我你的电话号码和方便的时间。
小苇
小苇的来信中有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是一个跟着妈妈再嫁的孩子,我有两个父亲,两个人都疼爱我。”我想如果她的继父有一天看到这些,隐隐约约地觉得这个讲故事的孩子正是自己的女儿,那该是多么温暖的一瞬间?
我们就这样交往起来。
采访小苇的过程断断续续。有时候,我们互通邮件,有时候她会给我打电话。她的声音在电话里听起来非常清脆。她说,小时候她曾经是学校合唱队的女声领唱,她的初恋就发生在合唱队。可惜,后来妈妈不允许她继续参加,一段朦胧的感情也就此无疾而终。
我和小苇接触了差不多四个月,每次谈话的时间都不长,而她的故事却很细致、很长。因此为了阅读的方便,只能择其要领了。
我的父母离婚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儿。没人会跟一个孩子认真商量接下来的日子应该怎么过。不过,我看了妈妈写给你的信之后,觉得很欣慰。其实来美国见到我的亲生父亲时,我就感觉到了一些。生活中在离婚的时候闹得不可开交的夫妻实在是太多了,有时候我看电视、看电影,看到这种因为分手反目成仇的人都觉得厌烦。至于吗?就不能节制一点?两个人好的时候怎么都是美好的,后来不好了,不能在一起了,也没什么不正常啊。本来就是这样,有的人能用一辈子坚持干一件事、坚持跟一个人一起生活,有的人就是做不到,你碰见一个有长性的人,是你幸运,碰见一个特别容易见异思迁的人,就认倒霉,然后重新开始不就完了吗?我觉得好多人都不懂得节制其实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教养。相爱可以做到那么美,分手为什么就不可以?
所以,我很庆幸我的父母当初不是这样的。我妈妈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很漂亮的人,现在都50多岁了,气质仍然很好。我印象里的亲爸爸也是挺精神的一个人,20年前也属于帅哥。这样的两个人,我不能想象他们“打”离婚、“闹”离婚。我觉得我父母的分手挺优雅的,两个人都很含蓄、很理智,觉得条件不允许了,就不再纠缠。我亲爸爸也是这样告诉我的。我来美国吃的第一顿饭就是跟他一起。他说,当年他并不想离婚,如果我妈妈愿意跟他一起走,他绝对会把我们母女带出来。可是我妈妈太固执了,就是不愿意离开北京。而且,他说他非常感谢我妈妈,那时候,他确实没有能力顾上我,我妈妈也是因为清楚这个才坚持把我留下。
那天我亲爸爸把我送到住处就走了。我老是忘不了他告诉我的一个小细节。他说我妈妈坚持留下我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她再也不想生孩子了,我是她拒绝以后的丈夫这个要求的最佳理由。他告诉我,我妈妈说了,一辈子跟一个人生一个孩子,已经足够了,第一个是最好的,最好的都得到了,何必要后面的不好的?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问我妈妈,在我亲爸爸和继父之间,她更爱哪一个。我愿意相信她都很爱,可是,两种爱一定是不一样的。
对了,我必须告诉你,我说我亲生父亲,用“我亲爸爸”这个说法,说我继父,用“我爸爸”,我习惯了。你可要记住啊,不然你该听乱了。
离婚这种事情不用跟孩子商量,结婚当然也不用。我已经没有太深的印象了,好像我亲爸爸“失踪”了好几年,也可能没有好几年,我就有了一个新家。我妈妈告诉我收拾东西,我们要搬家了。我就给她打下手。她把衣服叠成一摞,我就帮她捆包袱皮。后来,我们就搬到我爸爸家了,房子比我们原来住的要大,也要舒服得多。我还挺高兴的。我大概是一个没心没肺、随遇而安的人,可能还特别容易被利诱。一开始,我对这个高个子、戴眼镜的男人有戒心,我觉得他对我们母女有企图,我说不上来是什么企图。后来他对我越来越好,我妈妈变得越来越开心,我就适应了。
我爸爸是一个很绅士的男人,也可能跟他的工作有关。我喜欢学文科的男人,如果这种人不是花花公子,不是江湖骗子,那么一定有一种特别温和、沉静的气质。我爸爸就是这种人。我记得我一生中第一次认识咖啡就是在我妈妈嫁给爸爸之后。每天早晨,我都能闻见一种特别的香味。然后我看见爸爸把黑色的咖啡倒进一个特别白、特别精致的小茶杯里面,他慢悠悠地喝。我妈妈这时候总是在逼迫我喝牛奶、收拾书包、穿外套、系鞋带,最后,拉着我的手急匆匆地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大声喊着“跟爸爸再见”……我爸爸的脸从咖啡杯上慢慢抬起来,特别慈爱地跟我说“再见”。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我爸爸发脾气和着急的情景,我们家发脾气的人永远是我妈妈,每次她一着急,我和我爸爸就互相看一眼,说:“你看,她又气急败坏了。”
我这么说,你可能会笑话我,我初恋的那个男孩子,就是会唱歌那个,有点儿像女生,是性格比较柔软的那种男孩子;后来,我上大学喜欢我的老师,他的气质很像我爸爸年轻时候,只是没有我爸爸博学;到了美国,我刚刚有了一个男朋友,是从法国来留学的,也是相同的类型。我觉得这都是受我爸爸的影响,可惜他们谁也比不上我爸爸的当年。我的老师和我现在的男朋友都喜欢喝咖啡,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我爸爸喝咖啡的样子动人。
跟着母亲再嫁的孩子在好多人眼里看起来是“小可怜儿”,可我觉得我不是。我觉得我很幸运,一方面是我有一个聪明的妈妈,她有眼光,能找到一个爱护我们俩的男人;另一方面就是我有一个善良、厚道的爸爸,他有宽阔的心胸能装得下我和我妈妈,特别是我这个“外人”。
听人讲述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感情,已经不知道是第多少次了,但是,听一个小女孩儿描述自己曾经怎么倾慕继父,还是第一次。小苇讲了继父的很多好,比如他的博学多才,温存优雅,比如他怎样把妻子和前夫的女儿视同己出……很多的细节。小苇并不隐瞒她自己的感情。她说:“我也曾经幻想过,如果我不是我妈妈的女儿,而是和她一样的一个女人,我们一定会成为情敌的。如果我爸爸不是我爸爸,我想我肯定会像爱上男朋友那样爱上他。”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特别的感情,小苇才会在看到她母亲的故事之后感慨万千。
真的,我看完我妈妈写给你的信,特别伤心。好多好多过去的生活一下子都想起来了。我理解我妈妈,可是,我也有点儿怪她。她那种心态,其实对我爸爸是不公平的。难道她看不见我爸爸对我们俩有多好吗?她怎么能去怀疑一个像我爸爸的人品那么好的人呢?看了你那本书里的我妈妈之后,我觉得妈妈其实多少有点儿不健康的,也不知道离婚之后的人是不是都多多少少有些跟别人不一样。
在我们一起生活的这些年里,我感觉我妈妈从来都是一个在小事上特别容易妥协的人,刚好我爸爸也是这种人,所以他们俩基本上没有什么矛盾。但是,只有在对待我的问题上,妈妈特别固执。
我从来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脖子上挂着钥匙、放学就回家。我放学之后的第一站是妈妈他们医院。妈妈把我领到值班医生的休息室,让我做功课,她接着上班,等她下班了,我们一起回家。如果赶上妈妈上夜班,我就留下来,在医院洗澡,吃医院食堂的饭,睡医生休息室。第二天早晨起来去上学。
说实话我不愿意这样。我喜欢回家。回家我有书看,我爸爸的藏书很丰富。回家可以看电视,还可以吃家里的饭。我爸爸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工作,他每天都能给我们做一个好喝的汤。一开始,我是小孩子,没有能力反对妈妈的这种做法。等我上了中学,慢慢地就开始“造反”了。
我私下里跟我爸爸商量,问他我能不能在下课之后自己回来。他说应该可以,他觉得我不会把自己走丢了。而且,这样妈妈也不用在工作的时候还要分出精力来照顾我。
吃晚饭的时候我试着提出这个建议,妈妈连头都没有抬起来就断然拒绝。我爸爸在一边说他觉得孩子大了,到了该培养一些独立性的时候了。妈妈忽然就不高兴了。妈妈说:“你知道什么?你天天都不出家门,你就看见的书本上的那些故事。现实社会多可怕,你知道吗?我在妇产科天天看见的就是那些女孩子,她们有多可怜,你怎么会知道?小苇要是个男孩子,我早就不这么操心了,女孩子要是有什么闪失,你知道意味着什么?”我爸爸就像一个无知的孩子一样被妈妈这么批判了一场。我们都不说话了。但是,他可能也不忍心让我感觉到我们的斗争失败了,所以,在妈妈去厨房洗碗的时候,他哄我,说再坚持一段时间吧,妈妈也不是没道理。
这样一下子就过了很长时间。我都上高中了,妈妈还是一如既往地这么要求我。我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因为妈妈严格要求我,我不能有自己的时间。我的生活变得非常枯燥。早晨去上学,在学校一天,下了课就是去妈妈的医院做功课,每天回到家里都是晚上,还是做功课。每个月,因为妈妈要上夜班,我那些天都不能回家。妈妈有一个手提包,她上夜班的时候,用这个包给我带衣服、书和零食。我讨厌这个包。看见妈妈把这个包拎出来,我就觉得没意思。为什么我们总是像两个要出差的人一样?难道我自己的家我没有权力回去吗?
我终于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抗。
有一天下了课,我直接回家了。那天也是妈妈上夜班。我说谎了。爸爸问我怎么没去找妈妈,我说我不舒服,想回来。爸爸问我,妈妈知道吗?我说我告诉她了。
那天我很开心。爸爸买了鱼,一边给我做鱼一边讲他正在翻译的一本书里的故事。我觉得这才是正常的生活。
我们吃饭的时候,妈妈忽然急火火地打来电话,说“小苇丢了”。爸爸哈哈大笑,说“没丢”,孩子不舒服,正吃饭呢。没过多一会儿,妈妈回来了。她肯定是特别着急,大衣里面还穿着白大褂。她一进门就特别不高兴地问我:“你怎么不舒服?为什么不告诉我?”我知道我的计划败露了,我说我“肚子疼”。妈妈冲进屋子拿出我的大衣说:“不舒服就要去医院,吃饱了跟我走,我带你看病去!”
我特别生气,一边喊“我不去”、“我再也不跟你上夜班了”,一边跑回自己的房间。我听见爸爸和妈妈有些争吵了。爸爸说,其实孩子老是这么跟着大人上夜班也不是个办法,弄的这个孩子好像居无定所似的。妈妈说她根本就不是那个意思,还不是为了不让这个孩子干扰他工作?“你是需要安静的工作环境的人,孩子在家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吃东西,也影响你不是吗?再说,这个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居然说谎,我不教育成吗?”妈妈说来说去就是必须带我走。后面他们还说了什么,我听不清楚了。反正过了一会儿,爸爸来敲我的门,说要跟我谈谈。爸爸进来,妈妈站在客厅里。爸爸说:“小苇,你要理解妈妈,她是为了你才这么辛苦的。爸爸比较笨,不会照顾你,你跟着妈妈,妈妈也能随时照顾你,能放心。”
那天还是妈妈胜利了,我老大不情愿地跟着她去上夜班。
你觉得我爸爸是傻瓜吗?如果你要是这么觉得,那你就是傻瓜。我相信我爸爸什么都明白,只是因为他爱我妈妈,他对人宽容,所以才假装糊涂的。
这次之后,妈妈跟我谈过一次话。我不能说我完全理解她的意思,但是,那以后,我不再反抗她的管束了。那天是周末,妈妈下夜班。她带着我去商场买东西,然后领着我到了商场的快餐厅。我从来没见过妈妈那么严肃地跟我说话。她说:“小苇,你知道妈妈曾经离婚,你有爸爸,现在在美国,对吧?”我说我当然知道了。她说:“妈妈曾经答应你爸爸,一定要好好照顾你,不让你受到一点儿伤害。等有一天你长大了,也许要到美国读书,到时候妈妈要把一个好孩子交到你爸爸手里,你明白吗?”我说谁要伤害我?而且,谁说一定要去美国?那是妈妈离婚之后第一次认真地跟我谈起亲爸爸。我说我对这个人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他也没照顾过我,我现在有爸爸,这个爸爸比他好。妈妈说:“我们不讨论谁更好,我只是告诉你,这个再好,是继父,那个再不好,是生父。每个人的生父只有一个,不管他是什么人。”妈妈对我的态度非常恼火,我能感觉到,也就不顶嘴了。那天妈妈说的一句话,我想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她说:“孩子你太小了,也太单纯。这个世界有多么险恶,你可能无法想象。妈妈也不希望你看到这些丑陋的东西。妈妈唯一的要求就是你好好地听话,记住妈妈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保护你不受伤害。即使你不明白、不理解,也不要反对。等你长大了,就会理解的。”那天我妈妈哭了。
我不知道妈妈的这些话是不是最终造成了我的妥协,也造成了我心里和爸爸之间的那种微妙的隔阂。我再也没有反对过妈妈。好像我和妈妈之间有一个秘密一样,我保守着这个秘密,绝对不让它泄露,哪怕是对我那么喜欢和崇拜的爸爸。
我上大学之后,妈妈不在家的日子我不回家。这也是妈妈要求的。我从没有问过为什么,但是我觉得悲哀。因为我终于理解她了。
小苇在医学院读书,那期间她结识了第一个正式的男朋友,一名年轻的助教。他们有过大约不到半年的亲密交往,之后伴随着这个人的出国留学,这段感情结束了。
小苇说,她至今觉得这个人对她的生活做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帮助她理解了她妈妈和继父之间那种微妙的隔膜。
我感谢这个老师,一辈子都会感谢他的。我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讲过我的家庭,他是一个例外。当我把我从小跟着妈妈上夜班这些经历都说给他听之后,他叹气了。他说:“小苇,你妈妈是病态的啊!你爸爸真可怜!”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他就给了我一本翻译的外国小说,就是妈妈给你写信的时候说到的那个电影的原著,《洛丽塔》。他说:“你看了,就会明白了。我不明白是什么人提醒了你妈妈,让他这么辛苦地看着你,看了这么多年。”
我看了,然后我哭了。我没跟任何人说过我的心情,但是我觉得我这个老师说的是对的,我妈妈真悲哀,我爸爸真可怜,而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明白的无辜的傻孩子。
如果让我来评判我妈妈和爸爸之间的感情,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了。我觉得我爸爸是个特别难得的好男人,我相信他什么都了解,但是,他并没有因此对我不好,因此责备我妈妈。妈妈固执了这么多年,他忍耐了这么多年。如果没有宽容的胸怀,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
我现在的男朋友,我也给他讲了这个故事。我拿着你的书,一点一点给他翻译,之后我告诉他这个女人的女儿就是我。他鼓励我找到你,告诉你我的感受。他说:“你一定要说出来。最好也能让你爸爸看到,让你的两个爸爸都看到。”我男朋友说他很佩服我爸爸。他说:“爱是什么?你知道吗?爱是宽容和怜悯,还有沉默。”
在我妈妈的信里,我看到她的抱歉了,看见这个,我觉得她终于能全心全意地爱我爸爸了。
……
两个星期之前,我把《那些日渐模糊的悲哀》这篇文章发表在这个版面上,之后我告诉小苇,两个星期之后的今天,将是她的故事。我问她还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她的父母说。她说:“我希望我爸爸能看到我说的一切,也能接受我的道歉,我是为了妈妈给他道歉。妈妈的命运不是她自己造成的。很多女人的命运都不是她们自己造成的。我妈妈的幸运是她遇到了一个好人。”
特别说明:
6月7日,一位署名黑鱼的网友在我的论坛发帖,讲述她眼下的情感困惑。其中数次提到这篇文章。她目前的忧虑和梨花海棠有很多相近之处。贴上这篇文章,希望看过黑鱼的帖子和梨花海棠母女的故事之后,网友们的观感能给她带来一些新的启示,也希望她能从中汲取收获新感情、重新寻找幸福生活的力量。但愿如此!
黑鱼的帖子:是否该抓住这段缘?, 因为女儿,害怕再婚
谢谢支持旦旦的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