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澄迈:永庆寺里话古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23:19:35

走澄迈之一:永庆寺里话古今(作者刚峰)

  题记:2月22日,有幸在南海网的组织下,带上相机,与诸位网友一起到澄迈逛了一圈。两天时间,抵白莲、达美亭、过里万、宿金江;横穿福山,最后返回老城对话。虽走马观花,但匆忙之余走村窜巷,第一次如此贴近农村,耳闻目睹了澄江两岸、迈山脚下澄迈平民百姓现实生活及历史人文与风光美景,感慨颇多,收获也不少。现将这些观感,通过文字与图片形式,分集呈现给诸位网友观评,权当是茶饭之余的谈笑佐料吧!
  为此,在下特别在此申明:一,在下只是一普通网民不是新闻记者,更不是政协委员,所有文图及观点当然就不是新闻报道与提案。
  诸位网友,若能对你口味,欢迎跟贴拜捧场;若讨你烦,敬请拍砖指教……
    当然,借此机会,感谢澄迈的网友们全程陪同并联欢;同时,也谢谢澄迈政府接待单位及工作人员的辛苦劳动……

  
刚峰走澄迈之一:永庆寺里话古今

  各位网友:此次澄迈之行,虽然是最后一天到达老城,然而,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座辉煌的庙宇会在琼州海峡南岸盈滨半岛开发区耸立而起。而且,老天垂怜,昨天中年,太阳竟然是如此炫耀,让我们相机里的图片光影美的不胜唏嚅!
  想必永庆寺图片之美,各位在哲断、天健、馨萍、小老猪等众位摄影大师的贴中已有了记忆。在下的图片,虽然没有前面所叙大师们水平,但也是目前在下在摄影圈混了一年左右最好的光影。呵呵,当然在下不在此贩卖图片,不再自我陶醉。在下,在此想向各位叙述的是,这个永庆寺的一些历史轶事轶闻。
  因为,这些历史轶事曾经见证过海南的历史。
  打开历史这扇沉重的大门,也许各位不仅会对澄迈丰腴的历史人文资源有了兴趣,而且,说不定,遇上个大老板读了在下的文章,有了投资欲望,说不定,这些轶事轶闻成了澄迈新的经济亮点,岂不快哉!
  杂话不说了,还是回到永庆寺,来话话澄迈的古今吧……

  百度资料搜索到:澄迈永庆寺始建于宋代。
  想必永庆寺的一些能搜索到的基本资料,已发贴的几位网友均已刊发出来了,在下就不赘叙。
  然而,永庆寺到底建立于何年何月?又是何人所建因何事所建?为何要建立在澄迈老城?在下这几天也费尽心思搜索资料。因在下水平有限,仅将搜集到的一些资料改写如下,以飨各位网友。

  一,永庆寺的祖庙在大陆,是佛教禅宗的圣地,禅宗却与海南有机缘……

  查到中国最早的永庆寺,位于张家港市凤凰山,始建于东吴赤乌年间,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圣地。
  禅宗,它是中国佛教最主要的一个宗派。当然佛教还有密宗。
  禅宗是根据初祖达摩大师依《楞伽经》与六祖惠能大师依《金刚经》而创立的宗派。即心即佛,这就是佛教禅宗的学说,简称为禅学。
  为何说禅宗与海南有机缘呐?请看以下资料:

  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0年),达摩大师秉承了般若多罗的遗训,乘一只做生意的商船,从印度航海东来。第一站先到中国南海。当时南海的刺史肖昂,马上就写了一道表上报梁武帝。梁武帝得知印度来了一个有道德的高僧达摩大师,心里非常敬仰。于是派人到南海来专程迎接到金陵(南京)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梁武帝是非常信仰佛法,而且大弘法化,发菩提心,兴隆三宝,造庙度僧,布施结缘。每隔五里地方,就造一座寺,每隔十里地方,就造一所庵,度很多善男信女去出家做和尚、当尼姑。所以南朝以后佛庙在中国大地如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  
  所以,在中国大陆许多地方都建有永庆寺。凤凰山的永庆寺属南朝时的佛教胜地,并统辖着沿江数十个寺庙,在佛门的地位较高。
  史书上所说的南海,是否就是历史上曾称海南为南海的地方?在下没有准确的史证,也没有时间来考证,只能说,禅宗与海南有些机缘。
  第二个机缘,便是禅宗的第六祖,惠能大师(公元638——713年),他是广东新会人。在此之前,禅宗基本上是以北方为主,少林寺是禅宗的发源地。
  惠能,俗姓卢,是广东新洲人,父名行瑫。母亲姓李,是唐朝贞观十三年二月初八日子时诞生,他降生的时刻,有一道亮光腾空而起,同时更有奇异香气,遍满房室。
  禅宗六祖作为南派始祖,是否在海南也建立过永庆寺?在下目前还不知。只是因为明朝的琼州史志上有一句:永庆寺建立于宋朝。
  至于是宋朝何时建立,何人建立,都没有记载了,也许成为永久的一段迷案了……


二,澄迈永庆寺 苏东坡为海南人留下墨宝结为知已的历史轶闻……

  查到史料,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4年),高僧鉴真和尚最后一次东渡日本,应江苏永庆寺住持常达邀请,行前参礼此寺,再从黄泗浦登船东渡日本。
  鉴真大师是律宗,他是大明寺的人,可却与禅宗的永庆寺有关联。不仅鉴真,历史上许多名人都与永庆寺有关联。
  一般永庆寺周围的风景都很秀美,自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骚人墨客的游玩之地,并留下了诗词数百篇。如江苏的这个永庆寺就有如元代李堪、温革、杨维桢、施耐庵、陈基、张著;明代徐恪、蒋胤、肖奎、徐崇诚、松林道人、缪昌期、贡修令、季是则;清代钱陆灿、钱朝丁、徐肇达、王丁、袁澄、赵在公等数十位著名文人都到过此寺。元末文学家、《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曾隐居于该寺文昌阁内写作,留有洗砚池、磨剑石、衣冠等遗迹。
  自然,海南的这座永庆寺,也曾名人荟萃。
  鉴真大师五次东渡日本不幸被台风打到了崖州,一年后,从澄迈老城渡海北归,后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
  那么,唐时的老城,是否就有了永庆寺呐?
  以鉴真当年与江苏凤凰山永庆寺的关系,如果,澄迈当时有此寺的话,那是一定会留下点什么东东,是否历史久远而记载淹没了,或唐时澄迈真的还没有建立起该寺?
  历史久远了,我们就不追朔了……
  且不管北宋之前,澄迈老城这个曾作为历史上接官的渡口,是否曾建立过寺庙。就从史志上来说,至少,从苏东坡之后,许多名臣贬官就到此一游过。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贬谪海南,渡海来琼,曾夜宿老城驿站的通潮阁,次日游永庆寺,为此处美景所陶醉,欣然作诗云:“幽怀忽破散,咏啸来天风”。元府三年(1100 年)六月,他获赦北归,二十日到达澄迈县治老城时,再游该寺又咏出“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千古佳句,不仅流传至今,而且还有史为凭,更有书法为证。
  这幅字取名为:渡海。是苏轼书于元符三年(1100)。纸本,行书,信札一则,凡12行,封囊一行,计98字。28.6厘米×40.2厘米封囊—行,4.2厘米×28厘米。目前被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各位可参看图片)
  此帖又名《致梦得秘校尺牍》。苏东坡在《峻灵乇庙碑》自序道:“绍圣四年七月,琼州别驾苏轼,以罪谴于儋,至元符三年五月,有诏徙廉州。”于足,东坡辞别与之生活了几年的儋州父老友朋,启程经澄迈,到琼州渡海到儋州,于址行《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诗。此帖署人川十二日,其时正在澄迈,有《澄巡驿迪潮阁二首》等诗。因之,编年应在元符二年。
   帖中“梦得秘校”乃赵梦得。
  这赵梦得何许人也?史志上的资料也不多。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广西有赵梦得,处于海上,东坡谪儋耳时,为致中州家问。坡尝题其澄迈所居二亭曰“清斯”,曰“舞琴”。仍录陶渊明、杜子美诗及旧作数十纸与之。梦得以绫绢求,东坡答云:“币帛不为服章,而以圭曰字,上帝所禁。”东坡又有《致赵梦得一札》:“旧藏龙焙,请来共尝。盖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
  这段文字记载了,赵梦得与苏东坡在永庆寺的故事。
  从史书有限的记载来看,这个赵梦得应该是海南人,且在广西为官,两人结为好友。老赵曾为苏轼奔走中州探望家属,苏轼有好茶则非请赵梦得会饮不可。赵梦得对流落海南几年的东坡关照必多,所以,东坡对之很感激,作书相送,有茶招饮,可谓相知。
  东坡北归离开海南,路过澄迈时,适赵梦得北行未回,很遗憾,便留下此札交付其子,盼望能在渡海以后相见,“不尔,未知后会之期也。”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东坡先生,在离开海南时因没有见到过自己的知友而有些难过。此句,流露出苏大师对这位患难中帮助过自己的友人的思念。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大师苏东坡与我们海南人相交于永庆寺的历史故事。
  这个故事一直在史书上半隐半现,漂忽不定,没有构成海南历史文化开发的锲机。当然,苏大师被贬谪儋州,许多历史遗迹,仿佛成了儋州的专利。东坡书院的确是儋州的专利。但,苏东坡在海南三年,经常巡访琼崖各地,昌化江畔,五公祠内,文昌阁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至少,他从大陆一来一往的登岸地,肯定是澄迈的专利。
  其实,苏东坡在澄迈还是留下过许多历史轶事的。
  如他曾在老城通潮阁所题写的诗,当然,肯定也在老城的小街,一条青石板铺成的直达老城旧码头的古道亦接官路,走过路。有网友曾在车上询问我,苏大师是否在澄迈有红颜知已?在下没有史料当然就回答不了,但以当时,老城作为琼州联接琼州海峡到大陆的的唯一的官方渡口地位来看的,其歌舞升平,繁荣“娼”胜,是可以想象到的。
  此属闲话,就此不表了。

  澄迈的通潮阁倒了,至今不曾闻见政府与民间是否有何重建的信息。
  好在永庆寺重建在当年之地。好在,有幸被澄迈所邀请而又来到了,这个正在装修的寺内参访。
  于是,便有了这些话语。
  苏东坡在澄迈所发生的这些故事,不要说海南,就是许多澄迈人也不见得都知道这些淹没在历史硝烟中的真实。而这些真实的故事,也许是澄迈政府及百姓获得投资受益的一个商机。
  你看,与海南隔海相望的惠州,也曾是苏东坡的贬谪地,东坡先生并没有死在惠州,可惠州却建有苏公墓。而且,惠州还把东坡先生的知已朝云的墓修的规规矩矩。
  人家把苏东坡贬谪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做成了海内外旅客非常喜欢品尝,且清秀美味的一道粤莱而获益。难道不值得我们海南学习吗?……

  可惜,东坡先生的《致梦得秘校》秩文,被老蒋带去了台湾。这是东坡在海南留下的最后笔墨,在老城匆匆写就。
  当时东坡遇赦,心情豁然,字也写得好。
  史上有评论:“东坡传世墨迹甚多,而致梦得秘校尺牍似鲜为人知。然此帖的艺术价值却不在其他墨迹之下,堪为东坡的代表作品之一。”“作为一般的书信往来,往往是无意于书的,但越是不经意越能体察人的性情。此札全篇不足百字,洋洋洒洒,信笔而成,却天趣盎然。真像他自己所说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东坡书不落古人窠臼,在此看不到任何魏晋遗韵和唐人正襟危坐,端严方正的学究态,而有的只是一派天真烂漫,无碍无滞的真情流露。
  通篇章法参差不齐,长短各宜,字法大小错落,一任自然,墨色淋漓,厚重丰腴。尤其是字越写到后面越放纵,无间心手,忘怀楷则。笔墨间透出郁郁芊芊之气,超尘拔俗,犹书中之仙也。”
  观图片,各位可以想象东坡在澄迈即兴挥笔间的风骨毕露的仙逸之气。
  各位,可知,早年苏东坡锋芒毕露,得罪过许多人而贬谪二十余年,直到来了海南后,方知人生之真谛,不仅书法,诗词文学作品,也没有年青时的“大江东去”似的“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在海南所作一百余首诗,基本上都是比较平和的生活写实的作品了。而,东坡先生离开海南的这幅贴,全作信笔写来,奇锋锐利,浑然天成。是难得的苏式风格的真宝。
  不知道,海南博物馆的领导们读过拙文是否可以向省府申请一些银子,向台湾赎回此作。
  因为,这是苏大师写给我们海南人的作品。即便是赎不回来,我想也应该有个部门来做点推广应用。如果澄迈旅游局能为点做点什么事的话,也许,这个故事,会让许多来海南的大陆人感兴趣的。
如果澄迈旅游局在老城海边随便哪个地方耸一块有关苏东坡的牌子,也许,可能成为澄迈旅游留念的标志。
  我不知道澄迈新建的永庆寺的老板是否是文人出身?或公司底下是否有个文宣部门来考证永庆寺的历史故事,是否为苏东坡专门在寺庙内建有些雕像?
  如果还没有,那也没有关系,反正现在还没有开张,苏东坡在澄迈的故事,要想澄迈政府在短期内为此做出点什么事的话,有点难度,不如,永庆寺来做,不仅为澄迈的历史文化开发,而且,就生意来说,也许,有了苏东坡的故事及墨宝,香火肯定会增加不少。
  为此,在下把苏东坡的此贴全文附录示下:
  全文为:“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尒。庶几得于海康相遇。不尒。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忽忽留此令子处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  
  
  当然,历史上还是有许多有识之人,对此贴是否苏大师原作而提出了质疑!
  伪作苏书之事,由来已久。宋人就发出过多次苏书真赝相杂的感叹。所以陆游在跋成都中和院苏书刻石时,因该石乃“苏仲虎尚书鉴藏,无一帖可疑”而予以赞赏。且当时伪作苏书者,亦有名氏可考。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高述,丹阳人,潘岐,齐安人,皆有文艺。其风声气格见于笔墨间,时作苏轼笔,或能乱真。”
  在历史上首次揭开高述伪作《渡海帖》之迷的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宋代另一书法大师,苏东坡的密友黄庭坚。
  他写了《跋伪作东坡书简》一文。其文如下:“此帖〈安陆张梦得简〉,似是丹阳高述伪作。盖依傍糟姜山芋帖为之。然语意、笔法皆不升东坡之堂也。高述、潘岐皆能赝作东坡书。余初犹恐〈梦得简〉是真迹,及熟视之,终篇皆假托耳。少年辈不识好恶乃如此。东坡先生晚年书尤豪壮,挟海上风涛之气,尤非他人所到也。”
  黄先生认为书法作品是伪作,却没有驳斥,苏东坡在琼州澄迈返中原时,为好友赵梦得所题书之事由的真伪。历史毕竟是历史,无论收藏在台湾的这幅书法贴是否是真品还赝品,都没有任何事据来否定苏东坡先生在澄迈登船渡海的事实。
  事实就不只是轶事轶闻了,轶事轶闻尚且开发出许多著名的风景区,发生在澄迈老城的苏东坡先生的真实历史事实,却一直在海南被我们所忽视。
  三亚的天涯海角因历史上的许多贬官轶事而著名天下,琼州海峡南岸的澄迈老城,其实却是许多曾贬谪崖州官吏登岛的第一站。
  如我的先祖胡铨、南宋宰相赵鼎、李纲、名臣李光等不仅在澄迈登岸,而且,还在永庆寺到此一游,或多或少留下了点什么东西。
  如果,各位能从我的这篇贴里读出一点什么意思来的话,也许,就不枉费我从澄迈转一圈回来后,苦口婆心在此的用心。
 

三,澄迈永庆寺的钟声……

  江苏凤凰山永庆寺历经千余年来的毁毁修修,到明清时,寺内已发展到十个大殿,即天皇殿,大雄宝殿,东岳殿(地芷王,十殿阎王),祖师殿(道教),文昌阁,关帝殿,土地阁,芷经殿,罗汉堂,观音堂及金仙塔院(内有五座砖砌石塔),不仅成为全国著名的佛教胜地,而且,还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海南澄迈的永庆寺始建于宋代,经后历朝历代不断扩建,也形成一定规模。寺院有佛殿三座、东西厢房十多间和山门等建筑物。殿宇分别摆设如来佛、观世音佛及多尊菩萨,成为琼州的禅林圣地。
  那时,海南的一些善男信女常临此寺祈祷,香火萦绕不断。
  那时,生态还没有破坏,此地,周围林木茂盛,遮天蔽日,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成为古代澄迈县著名八景之一。
  史上记载清代名贤曾沂曾以《永庆丛林》为题赋诗曰:“梵宫森植有丛林,苑翳虬盘院宇深;四际不闻钟鼓响,在中只见是阴阴。”
  这曾沂是何许人也?
  经查,写此诗的这位曾沂不是海南人,原名潘曾沂,也叫遵沂,后改名曾沂,字功甫。因做梦梦到前身为浮渡山僧,所以自号小浮山人。是江苏吴县人,出身于世宦之家。是清朝工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土潘世恩长子。
  这位曾先生是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考中的举人,可参加过五次考进士都不中。道光元年(1821),被授例得内阁中书。五年后,患肺病辞官归里,遂不复出,长斋礼佛,究心佛典,亦以济世利民为务。
  曾先生,辞官为民后,不仅成为了一个佛教传道者,而且还是一位作家诗人。不仅写过出版过许多诗歌作品,还因是医士之家,尝辑《半豫庄便农药方》一书行于世。
  查不到曾沂先生是何时来的澄迈,又因何事为永庆寺写诗。但,曾先生毕竟是一位佛家***,沉呤之余,耽味禅悦,周游全国,来到永庆寺,或当上一二回名誉主持末尚不可能。
  史书上说,曾沂因佐其父经营丰豫义庄,丰年买进粮食,荒年施舍赈济贫苦农民,十余年间,赈济大米四、五万石。又又创放生会。因此,朝廷因其的慈善事业,而以赈灾叙功授得光禄寺卿衔。
我不知道清朝对这个衔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级别。
  总之,曾先生好施乐善,肯定是赞助过不少寺庙不少银两。

  各位,会问为什么在下在此要叙说一下这位曾沂先生,因为,在澄迈的政府网站内,都把曾沂先生定位为明朝的贤臣,而一直在网上挂着,恐怕是久了后,不仅会让曾沂的后人对先祖提寿几百年而不满,且会担搁后人……
  其二呐,是因为曾沂先生在诗中呤道:四际不闻钟鼓响。
  是清朝时,澄迈的永庆寺没有了钟鼓呐?还是他来时钟声没有响起?
  因为,永庆寺闻名天下亦是以其钟声而著称。
  据《河阳永庆寺志》上记载:永庆寺的大钟建于梁大同二年(537年),筑有钟楼一座,钟声能远播十里之外。“引杵宜缓,扬声欲长”,抑扬顿挫,煞是动听。如唐李湛的“钟声清上方”句;明钱朝鼎的“古寺晨钟喜再过”句;清代钱陆灿的“空山宫殿古洪钟”句等等,都是反映永庆寺钟声的诗句。故古时永庆寺的“河阳十景”中,就有“晓寺钟声”景而被歌颂。在张家港市的凤凰镇、港口镇、西张镇、乘航镇一带的居民中古代有每逢岁末元旦时,都进永庆寺守岁听钟声的习俗。
  永庆寺,在全国是一脉相传,钟声也是禅宗的道具之一。
  所以,海南的澄迈的永庆寺应该是建有钟楼的。
  
  我们到达永庆寺时,寺内我没有看到和拍到钟楼。
  新建的澄迈永庆寺新址位于澄迈县老城盈滨半岛永庆文化生态旅游区,沿袭宋代建筑风格,目前修建工程已接近尾声。一行摄友在蓝天白云下,匆忙拍着景,因时间太紧,只得在一边拍摄一边急步寺院内,来感受到寺内的庄严肃穆的气氛。
  大殿和角楼在海南金灿灿的阳光下,显得金光闪闪。飞檐翘角,气势恢弘;雕梁画栋,绚丽夺目。庭院花木还在掩蔽中,梵音禅香还末漂逸。
  也许,再过一段时间,当永庆寺开光之后,香客和游人将慕名而来,钟声鼓音为琼州海峡过往船舶祈求平安。
  期待着“晓寺钟声”成为永庆寺的新景,成为澄迈新八景之一。祈望永庆寺的钟声不仅为澄迈,  为海南,为天下所有平民苍生,祈福!
  这也许是,澄迈政府重建此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名垂青史的最好注释……



         镜头下的多彩澄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