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秘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5:55:03

                    椒红丸
明·方贤《奇效良方》正方
做法及功效: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捣为细末,取红,净一斤;生地黄七斤,拣嫩者。 先将生地黄捣,绞取自然汁入铜器中,煎至一升许,住火,候稀稠得所,即和前椒末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用暖酒送下三十丸。治元脏伤惫,目暗耳聋。服百日觉身轻少睡,足有力是药效也,服及三年,心智爽悟,目明倍常,面色红悦,髭发光黑。

诗云:其椒应五行,其仁通六义,欲知先有功,夜间无梦寐,四时去烦劳,五脏调元气,明目腰不痛,身轻心健记,别更有异能,三年精自秘,回老返婴童,康强不思睡,九虫顿消亡,三尸自逃避 ,若能久饵之,神仙应可冀。
[按语]
   《本草纲目》、《普济方》等书均录有此方。《普济方》又称此方出自《奇效良方》。
    蜀椒又名川椒、巴椒、汉椒,李时珍说:“蜀,古国名,又水名,今川西成都、广汉、潼川是矣;巴亦国名,又水名,今重庆、蘷州、顺庆、阆中诸处是矣。川则巴蜀之总称,因岷、沱、黑、白四大水,分东西南北为四川也。”蜀椒、川椒、巴椒、汉椒皆由其产地而得名。蜀椒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目前全国各地均有出产,入药统称为花椒。椒红系蜀椒除去里面的黄壳所余外面红色果皮部分,味辛性温,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温中散寒、杀虫止痛药使用。但《神农本草经》称它“久服头不白,轻身增年。”《名医别录》谓之“久服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明目调关节,耐寒暑。”《食疗本草》亦说:“通神去老,益血,利五脏,灭瘢,生毛发。”李时珍认为蜀椒能“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蚘虫,止泄泻。”说明蜀椒尚有温补脾肾、延年益寿之功。在此方中主要用其温补肾阳之功。生地黄滋肾养肝,添精益血。据日本学者研究报道,地黄具有防止老化和增进神经反射机能的作用。蜀椒与地黄配伍成方,不仅可以滋精养血,而且可以温肾助阳,是阴阳双补之剂。本方药温而不燥,补而不腻,一般人均可服用。但蜀椒有一定毒性,如长期服用,剂量不宜太大。

[附方甲]  仙方椒苓丸

明·邵应节的《邵真人经验方》载有“仙方椒苓丸”,方为“真川椒一斤,炒去汗;白茯苓十两,去皮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并谓之“补益心肾、明目驻颜,顺气祛风,延年。”

[按语]

此方药重在补心肾之阳,所以阴虚或素有热者不宜服用。

[附方乙]  吴真君服椒方

《万氏积善堂秘验滋补诸方》中载有“吴真君服椒方”,方中云:“椒性禀五行,其叶青,其皮赤,其华黄,其膜白,其实黑。暖丹腐,通血脉,助元气,消酒食,辟温毒,祛邪气,安五脏,调三焦,而热不上蒸,芳草之中功皆莫及。每金州椒一斤,拣去浮及合口者并目,银器内炒令透,地上铺纸两重,倾在纸上,用新盆合定,周围以黄土焙,半日许其毒自成汗出,晒干,木臼内轻捣取红皮四、五两,再入铁臼杵为末。以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候干,纱袋盛挂通风处。每日空心酒下十丸至十五丸,半年加至二十丸,一年后加至三十丸。百无所忌。”

[按语]

金州椒即产于金州之花椒。金州,古地名,西魏始置,隋改为西城郡,宋曰金州安康郡,治西城,即今陕西省安康县。本方药功能温肾助阳,适用于肾命火衰、须发早白、阳事痿弱、精力衰减者服用。方中虽云“百无所忌”,但花椒毕竟属于温燥之品,非真正阳衰之人,不宜服用。

[附方丙]  三倍丸

宋·王怀隐等人编写的《太平圣惠方》载有“三倍丸”,方为“川椒取红一斤,牛膝三斤去苗,生地黄三十斤净洗捣绞取汁。右件药,捣罗为末,用生地黄汁拌之令湿,晒干即更拌,以地黄汁尽为度,晒干捣罗为末,和于木杵臼,捣千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下四十丸。忌生葱、萝卜、大蒜等。补益明目,壮气延年,令人好颜色,变须发令黑,其功不可尽述。”

[按语]

此方较“椒红丸”不仅多一味牛膝而且生地黄用量也大得多,所以本方药重在滋肾强精,适宜中老年人肾精亏虚、须发早白、耳聋目暗、腰膝痠痛者服用。


 

                  琼玉膏

1926年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正方

做法及功效:生地四斤捣绞取汁,白茯苓十二两,白蜜二斤炼去滓,人参六两。先以生地黄汁同蜜熬沸,用绢滤过,将人参、茯苓研为细末,入煎汁和匀入瓷瓶,用绵纸十数层加箬叶封瓶口,入砂锅内,以长流水没瓶颈,桑紫火煮三昼夜,取出换纸扎口,以蜡封固,悬井中,一日取起,再入旧汤内,煮一日夜,以出火气,如夏热天置阴凉处,或藏水中,或埋地中。勿犯铁器。每服一二匙,温酒调服,如不饮酒,热汤亦可,一日二三次。忌食葱蒜莱菔醋酸等物。填精,补髓,调真,养性,补百损,除百病,治虚劳、干咳,久服返老还童,万神俱足,五脏充溢,发白还黑,齿落更生,行如奔马。

[按语]

     谢观称本方为朱丹溪方。《本草纲目》、《名医验方类编》、《东医宝鉴》、《医学入门》、《寿世保元》、《卫生方》等不少古医籍中均有收录。各书中所记载的制做方法基本相同,但有些药物剂量和功能主治有所不同。《本草纲目》称其“常服开心益智,发白返黑,齿落更生,辟谷延年,治痈疽劳瘵,咳嗽唾血等病。”并云“乃铁甕城申先生方也。”

    关于本方的药物组成,《中国医学大辞典》所附的杂论中说:“方中以生地黄为君,壮水以息火;用人参为臣,补气以益肺;茯苓淡渗健脾,以培万物之本;白蜜为百花之精,润脾肺而缓燥火。四者皆温良和厚之品,日进数服,可免饥渴。一料分五剂,可救瘫痪五人,一料分十剂,可求劳瘵十人,珍赛琼瑶,故以为名。”据现代医学研究,方中地黄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地黄能够延长家蚕的寿命;日本学者还报告说地黄可防止老化,增进神经反射机能。人参不仅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的功能有促进和增强作用,而且具有“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并有降血糖、抗肿瘤、抗溃疡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同时还可使细胞的传代次数增加,这些均说明它确有延缓衰老的功能。茯苓不仅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而且有强壮神经、降血糖、抗溃疡、利尿等功能,它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力;鉴于免疫功能低下是衰老的重要原因,所以说它也有延年益寿作用。白蜜除含有大量的糖分外,尚含有多种维生素、氮化合物和多种酶,以及镁、钙、钾、钠、硫、磷、铁、锰、铜、镍等,具有很高的滋补营养价值。故《神农本草经》称它“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

    本方的药物虽然不多,但都有很好的滋补强壮和延年益寿功能。复方的研究结果也证明,琼玉膏对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这可能仅是其抗衰防老部分机理所在,还应当对其进行更深的研究。

    琼玉膏是著名的延寿药物,其功能重在益气养阴,具有滋肾、益脾、养心、润肺等功能,适宜中老年人气阴两虚者服用;因本方重在滋阴,所以阳虚者应当忌用。

    琼玉膏,明朝时曾进献给当时的皇帝服用。明朝太医院在此方基础上更加天门冬、麦门冬、枸杞子末各一斤,名之为“益寿永真膏”。《张氏医通》所载琼玉膏为鲜地黄二斤八两,人参、白茯苓(均另为末)各十两,沉香、琥珀(均另研)各五钱。先以地黄熬膏,点纸上不渗,入人参、茯苓末,并入糖晶一斤四两,搅匀溶化,离火,再入琥珀、沉香和匀,瓷罐收藏。清晨每服数匙,午前温酒或沸汤和服。治虚劳干咳,喉中血腥,肠中隐痛。此方较一般方多沉香、琥珀二味。



                   斑龙二至百补丸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正方 

做法及功效:鹿角(新取连脑骨者佳,二寸长,长流水洗,米泔浸一宿,刷洗净,晒干)五十两,黄精八两,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热水淘)、金樱子(去毛子)各四两,牛膝(酒洗)、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楮实子(水洗)各二两,龙眼肉一两。 同角和匀,入净坛内,层层放实,用新汲淡水注坛中平肩,以密梭布四层封口,以新砖压之,置大锅中井字架上,以木甑盖好,重汤煮三日夜,不可间断火候,旁用小锅烧滚水,不时添注坛内并锅内,勿使干涸,日足取起,滤去滓,将汁用织绞出,入净锅内,文火熬成膏,约一斤八两,再炼蜜二斤,滴水成珠搀入,和鹿角霜十两,人参五两,绵黄芪(蜜炙)、芡实、白茯苓(去皮),淮山药(炒)、山茱萸肉(盐水洗过)、生地黄(酒洗,饭上蒸过)、知母(盐水炒)各四两,五味子(去梗)一两(夏月加川黄柏四两,炒褐色)。研为细末,用前膏和匀成块,石臼木杵千余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腹时盐汤送下,随用煮熟莲子肉或晒干枣子数枚以压之。

     固本,保元,生精,养血,补虚损,益五脏,除骨蒸,壮元阳,充血脉,强筋骨,美颜色。久服延龄,益寿,聪耳,明目,黑润髭须。

[按语]

   方中鹿角胶、鹿角霜、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同用,并以鹿角胶为主药,故名“玉龙二至百补丸”。

   鹿角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已骨化的老角,鹿角从采集方法分,有砍角与退角二种,其中砍角质佳。花鹿角为梅花鹿的老角,其基底的盘状突起,称为“珍珠盘”;角之表面所具有的疣状突起,叫做“骨钉”。花鹿角入药以质坚、全体有骨钉、光泽者为佳。马鹿角为马鹿的老角,基底部一般有珍珠盘,骨钉多不显著。马鹿角入药以粗壮坚实、无枯朽者为佳。以花鹿角与马鹿角而论,则花鹿角为上品。本方所用系砍鹿角熬制的鹿角胶。方中以鹿角胶、鹿角霜为主药,二者并用,功在滋精益血,温肾助阳。

    方中更用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山茱萸、枸杞子、楮实子、金樱子以加强滋肾强精作用;黄精补中益气,添精生津;五味子敛肺固肾,益智安神;山药补肺益脾,固肾滋精;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菟丝子温肾助阳,益精明目;芡实固肾涩精,补脾上泻;人参、黄芪补中益气;白茯苓健脾利湿,益智安神。

    知母又名蚳母、连母、蝭母、货母、地参、水参、莐藩、苦心、儿草等,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知母入药有毛知母和光知母之分。毛知母为带皮的干燥根茎;光知母又名知母肉,为去皮的干燥根茎,光知母个头肥大者称为肥知母。知母主产于河北、山西等地。其中以河北易县所产品质最佳,称为“西陵知母”。知母的主要成分是皂甙,并含有较丰富的烟酸类物质,每克生药中含200微克。药理实验结果表明,知母可降低血糖,并有较持久的解热作用以及较广泛的抑菌作用。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作清热泻火药使用。但《本草纲目》认为“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肾,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在这里主要取其滋肾泻火功能,以清肺肾二经之虚热。

    本方药是滋精助阳、益气养血的方剂,其功虽能助阳,但重在滋肾强精,同时又兼顾脾、肺、肝诸脏,适宜中老年人精血亏虚者服用;阳虚内寒和痰湿内盛者不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