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在灯下拿起一本书,会是什么书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28 10:56:04

  清晨三四点,隐约听见楼下有玻璃轻轻碰触的清脆声音———送牛奶的工人已经开始忙碌了。

  大多数人此时尚在酣眠中;也有不少人刚刚关上灯,暂别书本或网络中的“虚世界”,结束他们的一天。而牛奶工一天的“实生活”已经开始。

  有一部日本电影叫《牛奶女工》,讲述了一个普通的送奶工的故事。她每天清晨送牛奶,白天在超市当收银员,晚上则卧床读书。她的客厅,三面墙都是满满的书。电影镜头在那些书脊上缓缓移动,时而停留,如带着爱意的眼光或一只温柔的手。可惜我不懂日文,只看到有影评提及她读的书中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电影另有一个雅致的名字《何时是读书天》,足以吸引一切爱书的人。

  一个牛奶工适合的读物是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显然不是通常的选择,小资们热衷的时尚类杂志或书籍也离他们的生活太远。被称为“中国人心灵读本”的《读者》或“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故事刊物”《故事会》,或许会使他们暂时忘却疲惫与匮乏?正因为此,“心灵鸡汤”式读物才会大行其道。

  可能这只是我的偏见。普通读者中自有许多真正的爱书人。与那些专业人士不同,他们的读书全凭性情与兴趣。书城中那些或坐或立数小时,甚或废寝忘食,只恨书城营业时间太短的读者,某种意义上说,方为真正的读书人———不为稻粱,不为炫耀,只为读而读,全与功利无涉。

  法国畅销小说《刺猬的优雅》中,就有这样的一位读书人。她人到中年,容貌丑陋,脾气暴躁,以看门谋生。看门人的职业、那间小小的门房、暴躁的脾气、适合一个门房的平庸生活,其实只是她的伪装,是保护“脆弱”和“优雅”的刺。以电视肥皂剧作为背景音,她阅读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那间充满着庸常生活气息的外室,隐藏着一个藏书丰富的内室,那才是她真正的家,是孤独的她真正的藏身之所。

  有意思的是,《何时是读书天》与《刺猬的优雅》中都暗含了一条爱情主线。人们对爱情的兴趣终究高于书籍,但对书籍的爱又何尝不是一种忠贞的爱情呢?许多激情转瞬即逝,而对书籍的爱,却可以持续一生。

  电影和小说毕竟离“实生活”甚远。我曾多次遇见一位年轻人,从穿着判断,可能是个装修工人。他每次以同一姿势出现:左手推自行车,右手将书高举至眼前,目不斜视,旁若无人。我很为他的安全担忧,也好奇是什么书让他如此着迷。有一次机缘凑巧,我看清了他的脸———那爱书成瘾者常有的黑眼圈,那在“虚世界”中流连的迷离目光;随即我看清了书的封面:“鬼吹灯”三个字赫然在目。在书城中,吸引读者最多的,也正是这类玄幻恐怖小说。

  有一次在晨光熹微中出门,终于见到了那一向只闻其声的送奶工———与《何时是读书天》中一样,也是一位容貌普通的瘦弱女子。我还是忍不住好奇:她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如果夜晚在灯下拿起一本书,会是什么书呢?(周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