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全会的“三变”与“不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52:50

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世界的关注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中圆满落下帷幕。

通观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让我们领略到我们党正确引领中国前进航向的勇气和智慧。

 

不变——发展:坚定不移的前进之路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更多地关心民生、民意、民情,把强调国强转化为追求民富,看作转变发展理念的重要标志。确实,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老百姓的富裕程度,直接检验着国家的进步水平,直接彰显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质量。在十一五取得光辉成绩的重要时刻,中国下一步的路怎么走?这是亿万人民无不关注的重大问题,而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是一个领导者成熟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不利的因素逐步体现,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加突出,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更加加剧。针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地告诉人民:“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段话,有两个重要的理念,一个是再次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始终坚持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进入发展关键环节的重要时刻,再一次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表明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一环紧扣一环,始终把握事关十三亿人民生存和发展大计的重要环节,确保发展的过程始终成为人民满意的民心工程。二是突出强调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必须正确把握好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四个“更加”——这四个“更加”,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确立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必须坚持的民生方向,无论形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发展的目标应当是国强与民富并重,而在现在形势下,逐步走向民富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理念!

 

一变——转变发展方式:新时期发展的主线

 

提到发展,我们以前更多地是谈发展成果,尤其看重发展的量的提高,而很少考虑发展的质的变化。在这次五中全会上,中央明确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全会特别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个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这样的发展理念,让我们在更深层面上深化了对转变发展方式的理解,这是一个跨越危机、引领未来的转变,这是一个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的转变,这是一个协调发展、惠民利民的转变,转变的最终成效是要落到老百姓民生的保障和改善上来,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最根本体现。

这是在中国的发展面临重要机遇和挑战时,中央发出的重要信号:如果我们不能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如果我们的转变不能从根本上让人民群众得实惠,那么,我们改革的路就会更加漫长,人民群众期待“共享”的愿望就会更加漫长!几乎无需思考的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发展过程确实已经到了不转变就难以得民心的重大选择关头,以前在发展中长期形成的只重量不重质,只看成绩不看过程,只重虚荣不重实绩的歧路,是客观存在的,这直接影响着发展的质量和成果。在这样的形势面前,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这是发展的需要,是民生的需要!

 

二变——方向定位:关键时期的新蓝图

 

五中全会明确地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一个“关键时期”,一个“攻坚时期”,这是党的政策出现重大变化面临的新背景。为什么是“关键时期”?为什么是“攻坚时期”?这不能不提到新世纪以来在全球引起震撼的金融危机,不能不提到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政府沉着冷静的应对方式,不能不提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如果我们认真定位我们的发展方向,我们会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发展的任务更重,我们发展的目标更近,我们发展的困难更大,我们发展的路径更新。离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有十年时间。十年,只是一个短暂的考验,面对这样的考验,我们每人都能交上一份答卷,而这样的答卷,历史是否满意,人民是否满意,这是给我们的奋斗打分的关键——这就是我们的路更加“关键”,我们的事业走向“攻坚”的重要基础。

五中全会将我们的前进方向作出如此明确的定位,十分清晰地告诉我们:前进的路将更加艰巨,也更加重要,它需要我们一如既往的努力,需要我们一鼓作气的奋斗!

 

三变——政策“破茧”:从“国富”到“民富”的永恒主题

 

“十二五”,时代发展的关键。

这个“关键”究竟体现在哪里?我想,最为重要的是老百姓对改革开放的参与度和支持度!而要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公认,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否得到真正的保证?人民政府对老百姓的诉求是否能体现公正、公平、公开?我们的发展成果是否体现出让人民群众共享的本质特征?

我们看全会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的阐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这个目标与以往不同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了重要位置!我们可以说这是政策“破茧”,其实,为了人民生活日趋富裕,党和政府每时每刻都在作出巨大的贡献,但由于中国的人口多,区域广,需求大,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付出全身心的力量!在这里,无论是收入的增加情况,还是转变发展方式,还是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无一不体现出人民利益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位置。

我们更为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如何用实际语言表述的。我们十分清晰地看到,中央提出了“两个比重”的发展定位:“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这两大比重,最明显的标志,是居民的生活水平有质的提高,而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应当付出多么艰巨的努力?为了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全会公报明确指出,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把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这也许是全会公报中唯一一个使用比喻方式的地方,其中透露出的为民执政的信息是那么的深厚。

十七届五中全会给我们提供的全新信息,让我们在奋进的道路上增添了无尽的力量,中国的前程无限美好,中国的明确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