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之年度特稿入围者:新闻是肉感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14:01:10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11:22
作者:包丽敏 中青报冰点周刊记者
致敬之年度特稿入围者
当一个叫廖固求的女人爬上广州花都区一座高压电塔打算自杀时,我正在北京,而不是在现场。几天后,我从《新京报》的社论里得知了这个停电救人的故事——当天晚上为了救她,半个花都陷入黑暗。
这篇题为《“花都停电救人”让生命更显尊严》的社论里说:“不难想象,对广州这样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而言,大面积停电意味着什么。”这句话出其不意地刺激了我的表达欲,一时间很想用文字来表现这种“意味”。想象一下,现代化大都市像是一台庞大而冰冷的机器,它原本呼呼地高速运转着,但因为一个外地女人,它某种程度上被迫“停顿”下来,为了实现“停顿”,它的各个部位不得不迅速协作调整,甚至仿佛关节处都发出“咔啦啦”的粗糙刺耳的磨合声。这一过程本身,在我看来是惊心动魄的。而它选择“停顿”,则让我看到它内心的温情。
我于是决定去捕捉这种惊心动魄和这种温情。我立刻飞去广州,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找参与救援的当事人,了解和证实事件的经过,而更重要的,我需要细节、细节和细节,故事、故事还是故事,来还原事件的经过。这个救人的故事本身其实并不复杂,也没有悬念和曲折,但是我想让读者感受到这是一场怎样的全城大动员。
事实上,这一事件,读者早已获知,因为当地报纸已有过篇幅还不算简短的报道;读者也已经认知,因为评论很及时地跟上了。而我想做的,是让读者能感知。
最初冲击我头脑的是思想,是有关生命尊严的阐述;打动我、吸引我的,是某种情境(那个“停顿”的情境)和意象(那个“机器”的意象);而现在,我想试着用特稿表现出来。
我们的主编杜涌涛说,冰点钟情于那种“有表情的思想”。那么特稿要表现的,正是这种表情。而要描述这种表情,在新闻的各种体例中,恐怕也没有比特稿更适宜的了。
一位同行曾说,她觉得新闻事件背后的逻辑几乎就是那么几种,深挖下去发现无非是政府失职、制度缺失、法律不完善等等。但在我看来,新闻故事本身却是丰富的,它的悬念,它蕴含的戏剧性,人物的命运和内心世界,都是千差万别的。而特稿需要捕捉这种丰富,然后让人感动,让人生气,让人恐惧,让人痛苦等等。
既然思想是有表情的,现实是戏剧性的,而历史是充满细节的,那么,新闻就可以是肉感的。
这种肉感需要借鉴文学的技巧来表现。《亚洲周刊》总编邱立本说过:“记者不是小说家,但却像小说家一样重视场面的描述、人物性格的刻画、情节的纠葛、高潮迭起。”普利策奖在1979年增设特稿奖,据说评奖条件首要关注的,是“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但特稿又不是文学,它恪守新闻的职业规范,使用新闻的笔调,克制,客观,每个字句都要求有出处有根据。
这篇《万家灯火为谁熄灭》,很惭愧,它很不完善,在表达我想表达的东西时力有不逮,但它是我在特稿写作中的尝试和努力。
不过在广州采写这篇报道时,有人问我:“你是要写一篇通讯吗?”报道登出来后,我收到一条短信:“这篇报告文学写得很好看哦。”还有人把它等同于深度报道。
再次地,我发现自己很难说清:什么是特稿。
致敬之年度特稿入围者:新闻是肉感的 南方周末 - 2009致敬之年度特稿写作:《回家》 南方周末 - 2009致敬之年度特稿写作:《回家》 南方周末 - 2009致敬之年度新闻边界突破:《致山西省代省长王君的一封举报信》 南方周末 - 2009致敬之年度公民报道:《晒晒咱们公务员的福利》 南方周末 -2009致敬之年度文化报道:《李亚鹏 我不是放浪形骸的人》 南方周末 - 致敬之年度经济报道:《太平洋证券上市路径》 2010年度致敬:为了中国教育的不断前行 2010年度致敬:为了中国教育的不断前行 致敬2007南方周末年度盛典 南方都市报2009年度网络致敬 现实主义的歌者,致敬! 南方周末 - 2009致敬之年度调查报道:《瓮安事件调查》系列报道1 2005~2006年度最佳商业模式入围企业 【盘点2008】“压寨夫人杯” 2008山寨版CCAV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之入围名单 | 河蟹娱乐 某国阅兵式上充满肉感的女兵方队 特稿:“微”是一种平等的力量 特稿:“微”是一种平等的力量 特稿:疑点重重的“千年极寒”新闻 《蚁族》:我个人的年度致敬图书-韩浩月的BLOG-搜狐博客 《蚁族》:我个人的年度致敬图书-韩浩月的BLOG-搜狐博客 2010年度致敬:为了中国教育的不断前行,莲花热点,莲花在线 《南方周末》2006年度中国传媒致敬榜 《南方周末》2006年度中国传媒致敬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