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扬州八怪”(三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8:49:12

话说“扬州八怪”(文史小品)

陈 社《 人民日报 》( 2010年11月27日   08 版)

  说到“扬州八怪”的“怪”,说法较多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他们的书画艺术。明代以来,中国画坛上仿古、拟古的风气堪盛,且一度被视为“正统”而处于统治地位。“扬州八怪”不以为然,他们主张师法自然,人各有体,宣称要创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不愿拘泥于前人,而是着意创新。譬如郑板桥,他的画讲究意境、注重笔墨,多为借画抒情之作。他画得最多的竹,并非眼中之竹,而是胸中之竹,突出了“清癯雅脱”的格调,从而示崭新于一时,故有“郑竹”之说。他的书法以隶楷相掺、杂以行草,且以画法入字,“作字如写兰”,别具一格,被人称为“乱石铺街”的“板桥体”。又如金农的漆书、罗聘的鬼画等,皆非常人所习见。由于他们违背了当时泥古不化的所谓“正统”,故被视为“怪”;二是他们的为人处世。“怪”名最著的也是郑板桥,世人对其多有评说:“性旷达,不拘小节,疏宕洒脱、天性独厚”、“日放言高谈、臧否人物,无所忌讳,坐是得狂名”。今人较为熟知的一例是其“明码标价”,将润格公示于众:“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至于“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郑氏名言更是被广泛引用,四处风行。板桥作画常用一方印章:“七品官耳”,并非炫耀,而是恃才傲物的自嘲。他原有很大的抱负,认为凭自己的学识才能,本可像李春芳、吴甡等同乡前辈那样做大官的。却县令一做10年,最后“一官归去来”、“二十年前旧板桥”,依旧卖画为生,因而牢骚多多。如此种种,都与封建士大夫的隐忍之道相去甚远,也就必“怪”无疑了。正如其本人所言:“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尽笑板桥怪。”

  其实,如果我们全面一点地来看“扬州八怪”,他们的“怪”又在情理之中。先谈他们的书画。郑板桥“四十年来画竹枝”,并没有破坏书画艺术的基本法度,而是在其基础上创新发展。他对徐渭、朱耷、石涛等人多有继承,自称“青藤门下牛马走”。即便如此,仍是“撇一半,学一半,未尝全学”。汪士慎、高翔、李鱓等取法于石涛甚多,同样没有照抄照搬,也是“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他们的“怪”,只是未陈陈相因,一味仿古而已。再说他们的为人。“扬州八怪”多数生活坎坷、仕途不顺,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不免常有愤激之气,这就与一般的官僚和文人形成了反差。然而,纵观他们的日常言行,并没有超出当时礼教的范围,不像魏晋文人装痴作怪、哭笑无常的放纵。还以郑板桥为例,终其一生,他都处于封建思想的绳墨之内。他公正处直,忠厚待人,愤世嫉俗,忧民疾苦,要求子弟做个好人,也按好人的要求律己。是一个坦坦荡荡、品德高尚的文人和清官,并无多少可诟病的怪异之处。其诗文、题跋、家书等诸多作品皆可佐证。他的“怪”,只是不善“含蓄”,不屑于官场上的那一套,或者说不入俗流罢了。

  郑板桥何以能够成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在“八怪”中,论年龄,他不是最大;论资历,他不是最老;论成名,他不是最早;论艺术,他也不是处处高人一筹。有人说,由于他最“怪”,所以最出名。这有一定道理,却非主要原因。我以为,郑板桥最大的过人之处,是其思想道德、学识素养、艺术才华的卓越,是其为人为文为艺的综合品质,他是“扬州八怪”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文人画最优秀的继承创新者。尽管他曾说过,自己的画不如李鱓字不一定胜于黄慎,诗也未必超过高翔、汪士慎。是否自谦姑且不论,“三绝诗书画”集于一身,而且融合得如此完美,即便他极为推崇的李鱓、金农等人也是有所不及的。

  “扬州八怪”的功绩还在于对后世的影响。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近、现代书画巨匠都吸取了“八怪”之长,而终成一家。再看当代,“八怪”的传人就更多了。当然,能够达到郑板桥、吴昌硕等人思想、艺术高度的诗书画大家尚未出现。这也属可遇而不可求吧?对“扬州八怪”素有研究的学者江树峰先生诗云:“扬州八怪有遗珠,诗书画章融一炉,善学前人题绝唱,任情挥洒出新图。”当是一种期冀了。

 

香杨谷

刘 芳《 人民日报 》( 2010年11月27日   08 版)

  这是一条迷人的山谷。

  路边的蒿草几乎比人还高,满山遍野的香杨树、白桦林、落叶松和枫树,争奇斗艳,各显风采。长长的山谷,像是大自然铺就的一面大舞台,正在进行着演出,彰显着各自独特的美。香杨是属于茅荆坝森林公园的黑熊谷景区,刚刚开放,鲜有人迹,是个难得的原生态,离承德最近的大氧吧。凡来这里的人,一看到满谷的香杨树,便把这条长约30华里的沟壑称为香溪谷了。

  我寻觅着,遐想着,想找出香杨谷的独特。拐进沟口,幽幽地,一股香味从山谷里飘了出来,浓郁扑鼻。当我得知这就是茅荆坝的香杨树所发出的一种特有的香气时,几乎被惊呆了。

  闻着清香,忽听耳边淙淙,像有水声,拨开树枝仔细观望,见一串串水珠从树根下冒了出来,蜿蜒起伏,一会亮晶晶地出现在地面,一会又隐藏在草丛深处。我小心翼翼地来到树下,猛喝了几口水,又凉又甜又香,沁入肺腑。这水真香,像勾兑了香水一样。我随意采下一片树叶,一嗅更是香气无比,此时我仿佛觉得,这里的水,早已被香杨树染成香水溪了。

  这时,场长老赵见我沉浸回味,“噗哧”一声笑了。他在茅荆坝林场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特殊的感情。他说,香杨树在北方只有雾灵山还有两棵,没想到它在茅荆坝却找到了新家,肆意地繁育生长,不但成林成片,还茂盛了满沟遍谷,连溪水都有了香味。这种树体形很美,高大而挺拔,并且不生花絮,是集美化、绿化、香化和净化于一身的树中珍品。它的叶、芽、枝含有大量的香精,散发着香味,尤其是雨季,气孔张开,香味更浓。这种树耐严寒和干旱,即使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冻层里也能成话。由于木质好,总有香味,是制造各种家具的好木材。它同西北生长的胡杨树同属一个树种,由于我对胡杨林的敬佩,便对这里满山遍野的香杨树产生更深的喜爱和赞美。

  茅荆坝从1950年建场,从未有过任何破坏,完全是天然林,所以香杨树越长越多,越长越快。走到谷口,“黑熊谷”几个斗大的红字映入眼帘,山门处用石块垒起的两棵比翼齐飞的杨树更引人注目。左边那棵叶子有些细小,在秋风中哗啦哗啦地摇摆着,像摇动着满树的金币;右边的那棵,巴掌大的叶片,仍是绿油油地,像打着绿伞。老赵说那绿叶葳蕤的是香杨,而另一棵则是山杨。我摘下一片绿叶一闻,果然香气很浓,再看树根,刚好长在一起,两棵树粗细大小一致,旁边又有一棵小杨树,显然是它们的子女。人们说这叫双杨树,孪生树,我却不假思考地说,就叫“夫妻树”吧,那棵小树就是它们的孩子。这样的奇观也许在别处也能看到,因为中国的杨树种类太多,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或许一棵山杨趁人不在意的时候,跑来与香杨约会,使其同根共长并生下了儿女。

 

礼赞人类的家园(品书札记)

——读《邵华泽海外风光摄影集》

于 宁《 人民日报 》( 2010年11月27日   08 版)

  2009年3月26日,刚刚举办了第五届“华赛”回到北京,参赛图片中那些反映战争与灾难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这时,当我打开即将出版的《邵华泽海外风光摄影集》(此书已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书稿时,眼前不由得一亮,这里展现的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组图景:从下龙湾的山道棋布,到阿尔卑斯山的绿草如茵,从好望角的波光闪烁,到安第斯山的苍烟落照……短短十几分钟,五大洲的名山大川、四大洋的浪涛风云尽收眼底,沉重的心绪为之一扫。一幅幅山水画般的图景,绝不是乌托邦的虚幻世界,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真实家园,值得万分珍惜!

  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它鬼斧神工,创造了多少令人赞叹的美景、奇观,或陡峭高峻,或一望无际,或奔腾不息,或声震环宇……而人类也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对大自然的恩赐给予回馈,古人修筑的长城、金字塔、太阳神庙,近代人建造的埃菲尔铁塔、伦敦塔桥、尼德兰拦海大坝,现代人建设的悉尼歌剧院、吉隆坡双子塔、北京鸟巢等等,都是举世闻名的杰作。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地球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收入这本画册的130多幅图片,采自五大洲45个国家,是华泽同志自1991年至2006年,也就是在他58岁至73岁的16年间拍摄的。想想这些图片都是华泽同志在紧张的出访行程中,不辞辛苦、不怕疲劳抢时间拍摄的作品,令人不禁对这位采花酿蜜的古稀长者肃然起敬。

  华泽同志是我尊敬的老领导。早在1990年,他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时就明确提出,报纸要实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就要提高对新闻图片重要作用的认识,提高新闻图片的质量,做到这两个“提高”,“关键”在领导,尤其是总编辑。他在“关键”性的岗位上,不但积极倡导,而且亲力亲为,率先垂范。相对于他担负的重要职务来说,摄影只是他的“副业”。但是从这本《海外风光摄影集》和此前已经出版过的他的《海外儿童摄影集》和《海外妇女摄影集》来看,“副业”绝不逊于主业。作为中国记协名誉主席的华泽同志,他的摄影集已经成为各国新闻界、摄影界朋友欣然收藏的珍贵礼品。

  人生轨迹,大抵画了个与大自然由近而远,再由远而近的曲线:幼时,同大自然非常亲近;长大,进入社会,为个人为家庭为社会而拼搏奋斗,难免同大自然疏远;到老了,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了,才和大自然再次亲近起来。古诗中不乏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诸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等等,或许都是诗人晚年之作吧。然而,能有幸通过诗画表达对大自然情意的毕竟只是少数文人墨客,绝大多数人很难问津。1839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发明的摄影术,使人们获得了向大自然表达欣赏、赞美、热爱之情的捷径。当代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使很多老年朋友拿起相机,走华夏,拍华夏,走天下,拍天下,强身健体,怡情养性,好不惬意!拍出精彩的风光片,非图自娱自乐而已,还要同更多的人分享美景、传递爱心,这也是对大自然母亲的一种回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