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高宗成糖玄宗:食糖6500元/吨企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1 08:38:22
食糖价格10天跌千元 糖高宗已成糖玄宗
',1)">
食糖价格十天下跌千余元暴跌释放三大经济信号
2010-11-25 大连日报
进入11月下旬以来,一路飙升的食糖价格迅速掉头向下,从每吨逼近8000元的历史新高,迅速回落到每吨6300元至6500元。在短短十多天时间里每吨下跌了1000多元。这让曾经一度预测糖价将飙升到每吨9000元的部分业内人士高呼“糖高宗”已成真正的“糖玄宗”。
记者深入采访后发现,糖价暴跌释放的三大经济信号,值得深入思考。
——糖价暴跌源于过度炒作。
从长期规律上看,从2006年开始,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作为全国主产区的广西,产糖企业的成本价格应该在每吨3200元左右;即使加上物价上涨因素,产糖企业的成本价格也不会超过每吨3600元。这意味着前期过度炒作,报价一度高达每吨8000元的食糖价格,肯定会面临着严重的“空头压力”。过度炒作之后,必然会带来价格“蹦极”走势。
——糖价暴跌与货币流动性密切相关。
此轮糖价上涨的核心因素,在于对农产品价格强烈的“上涨预期”。今年以来,从“蒜你狠”、“豆你玩”直到“姜你军”、“不蛋定”,农副产品价格普遍经历了一轮快速的飙升势头。但在央行加大货币回笼力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后,这些农副产品的价格就纷纷下跌。这表明,违背经济规律的盲目跟风炒作,肯定会得不偿失。
——糖价暴跌将引导整个产业链做大做强。
中央政府通过稳定物价的16条措施,以及此前通过国储糖抛售、遏制通胀等一系列做法,有可能将包括食糖在内,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价成功调控。调控必然会引导整个食糖价格趋于稳定,并从深层意义上推动整个食糖体系从原来单纯地依靠产销、供需平衡,进一步扩大到依据全球市场进行趋势研判,提升作为全球食糖产销大国在全球食糖购销体系中的“话语权”。(新华社南宁11月24日专电)
食糖价格在6500元/吨企稳
2010年11月26日
新华社11月26日消息,尽管食糖价格在短短10天时间里每吨已经下降了1000余元,但随着整个期货交易和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陆续企稳,食糖价格已经稳定在6500元/吨。食糖业内人士判断:食糖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对于终端消费市场而言,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从11月15日开始,在短短10天时间里,食糖期货和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连续遭受新榨季新糖上市供给增加、流动性收紧、国家调控物价“组合拳”等利空因素的打击,期货、现货价格均迅速出现“跳水”,全国主要产糖区新糖价格10天之内吨价下跌千元左右。
现货市场上,一路飙升的食糖价格急转直下,从每吨逼近8000元的高位迅速回落至吨价6700元左右。数据显示,25日主要产糖区中,广西南宁报价7000/吨-7030元/吨,柳州报价6780元/吨;云南昆明报价6650/吨-6700元/吨。
25日当天,郑州白糖期货高开后,盘中冲高回落,价格定位在6423元/吨,而这一价格也已经较月中的高点回落超过14%。
食糖期货交易员郑大新表示,经过快速狂跌之后,食糖的价位已经进入到相对合理的区间。但糖价持续下跌或者再度狂飙的可能性很小。
多位食糖业内人士表示:春节前后是全国食糖需求旺季,糖价还有可能会出现反弹。
根据各产区汇总的数据,2010/2011榨季全国糖料作物种植面积达2548万亩,比上榨季增加5.63%,预计全国糖产量1198万吨,比上榨季增加125万吨,增幅为11.6%。2010-2011年新榨季食糖消费量预计为1400万吨,比上榨季增加21万吨,增幅为1.52%。因此,新榨季国内糖市仍存在200万吨左右的需求缺口,这将支撑糖价继续维持在高位。
市场经销商分析认为,食糖零售价格不会因为期货市场和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的狂跌引发“传导效应”,导致终端市场价格的下跌,这是因为“传导效应”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实现,而当前食糖价格仍在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