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4央行表态首提价格性工具 加息可能性大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6 21:17:04

央行表态首提价格性工具 加息可能性大增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网综合报道 2010-11-25 08:08:31
  [编者按]在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24日再度表态“加强流动性管理,调控信贷投放,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但与既往政策声明不同的是,央行这次提到“采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性工具”。这是央行今年首次在政策声明中提到价格性工具(即利率),且此次并没有“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这样的用语。分析师认为,近期的政策目标可能更多转向“稳定价格总水平”,故而加息的可能性显著提高。

  页面导读

  央行告诫银行:控制好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本页)

  银监会即将抽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明年新增贷款目标或降万亿

  权威人士预计明年新增信贷约6.5万亿元

  央行:各银行须控制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节奏

  部分银行贷款利率上浮超30%

  央行首提价格性工具 利率或上调

  瑞银:预计中国未来12个月将再加息100个基点

  央行当面放话 面临四大考验

    年内再加息几成定局

机构观点

  中金:预计11月CPI升至4.8% 将加息两次

  华泰证券:持续收紧流动性,加息警报并未解除

  莫尼塔:加息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数量调控仍将继续

  国泰君安:对冲热钱控制信贷,加息升值仍将持续

  东莞证券:准备金上调节奏加快,加息预期进一步强化

 

  央行告诫银行:控制好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

  胡晓炼称,当前加强流动性管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的主要表现,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证券网记者 苗燕

  央行再度发出收缩流动性信号。

  23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上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好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使信贷投放总量符合宏观调控要求。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央行希望将今年全年的新增信贷控制在7.5万亿以内。

  胡晓炼强调,年初确定的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是符合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的,有利于宏观调控要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

  她坦言,近几个月货币信贷出现反弹,信贷需求旺盛,信贷扩张势头较强,实现全年货币信贷预期目标面临挑战。今年9、10月份,新增信贷分别达到5955亿元和5877亿元,速度偏快。前10个月的新增贷款总额达到6.88万亿元,较全年7.5万亿元的目标仅余6200亿元。而据了解,本月前3周,部分银行的新增信贷仍然较快。

  此外,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状况加剧。胡晓炼表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增强的情况下,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在加大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面对上述两个难题,央行11月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差别调整个别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平抑银行的信贷投放速度,同时收缩流动性。

  “当前,加强流动性管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的主要表现。”胡晓炼说,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采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性工具以及宏观审慎管理的方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银监会即将抽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中国证券网记者 袁静

  消息人士透露,近日,银监会召集相关部门人士开会,布置即将展开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抽查工作。

  按照此前的计划,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在三季度末之前,对平台贷款必须做到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年底之前,必须完成对坏账的核销,做到账销、案存、权在,继续关注时效,在有效期内保全和回收。

  今年以来,银监会一直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保持了较高的警惕,多次就平台贷款的风险警示商业银行。

  近期,银监会还对平台贷款的监管办法提出了三项要求:

  一是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实施动态台账管理。要求在前期清查规范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台账,明确名单、贷款金额和还款来源。在平台企业净现金流的核算方面,对于土地收入返还,只有平台企业确实拥有土地所有权证的土地所产生的土地收入返还才能计入净现金流收入;对于股权收益,只有平台企业名下股权所产生的投资收益才能够计入净现金流收入。按照现金流覆盖比例将贷款划分为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和无覆盖等四类风险定性,实施定期动态管理。银监会还将建立相应的平台贷款统计监测制度。

  二是商业银行需按现金流覆盖原则开展分类处置工作。依据平台公司自身经营性现金流覆盖情况,平台贷款可通过整改为公司类贷款、保全分离为公司类贷款、清理回收、仍按平台贷款处理等四种方式进行分类处置。

  有关负责人要求,不论平台贷款形态或分类发生何种变化,原有借款主体和担保主体的责任没有变,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一风吹”。

  三是切实加强平台贷款押品、项目现金流和还贷条件以及资产分类、拨备计提的管理。对各类平台贷款要定期开展押品价值评估,及时补充抵(质)押物,防范减值风险。要持续、动态测算贷款项目现金流状况,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并规定平台贷款到期后不应展期或随意重组,要按照项目现金流、押品价值、还款能力和意愿等因素,对各类形态的平台贷款实行严格分类,并做好拨备计提。其中,平台贷款的拨备覆盖率及贷款拨备率,不得低于一般贷款拨备水平。

  明年新增贷款目标或降万亿

  央行要求控制年末贷款冲动

  正值银行制定全年信贷计划之际,有关“明年新增信贷缩水”的预期却已开始形成。

  业内普遍预计,明年贷款增速将回归常态的13%~15%,按此计算,2011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在6万亿~7万亿元之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或为16%。加之近日央行今年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信合作为监管方严查严控,均预示着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收紧。

  央行的最新表态也印证着业内预期。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日前召开的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上表示,下阶段,要“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水平回归”,“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明年贷款增速将低于今年

  在10月份CPI同比增长率攀升到4.4%后,市场对通胀率进一步上升的担心加剧,并产生政府将不得不收紧宏观和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的预期。其中,市场最关注新增信贷额度是否会大幅下降,并从市场上抽走流动性。

  事实上,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后,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各国普遍采取了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瑞银在最新报告中指出,目前是时候使货币政策恢复常态了。货币流动速度不会长期停留在目前的低水平上,尤其是在目前通胀预期升高的背景下,央行应当降低货币总量的增速目标。

  因此,瑞银预计,政府将调低2011年银行信贷增长目标:新增贷款为6.5万亿~7万亿元,而非之前预期的7万亿~7.5万亿元。

  农行战略管理部最新一份宏观经济周评认为,明年贷款增速将低于今年。2009年人民币贷款增速高达32%,今年前9个月增速为18.5%,均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预计明年贷款增速将回归常态的13%~15%区间,意味着明年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为6万亿~7 万亿之间。

  去年年底至今年9月,银监会连续出手,规范银行借信托渠道将表内资产腾挪表外。

  “信托公司放贷已受到限制,理论上,如果银行要将约1万亿~2万亿规模的信托贷款余额纳入表内,还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贷增速。”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称。

  银行年末出现贷款冲动

  但上市银行在今明两年将陆续完成本轮再融资工作,资本充足后的国内银行业恐怕仍难解开“规模情结”。而这种信贷投放冲动在今年临近年关之时,便已充分表现。

  年底历来是信贷投放的淡季,但因为担忧明年信贷规模将收紧,银行方面纷纷提前释放信贷额度并放款给客户。

  10月份人民币新增信贷规模已超预期,达到5877亿元,同比多增3347亿元,M2同比增长19.3%,超过全年17%的增长目标。财新网的报道称,11月前三周过后,全年新增信贷已超7.5万亿元的目标。

  银行11月前两周信贷投放在10月份基础上持续“高温”,被认为是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之一。

  胡晓炼指出,近几个月货币信贷出现反弹,信贷需求旺盛,信贷扩张势头较强。“实现全年货币信贷预期目标面临挑战。”

  胡晓炼强调,各金融机构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好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使信贷投放总量符合宏观调控要求。(第一财经日报)

  权威人士预计明年新增信贷约6.5万亿元

  明年新增信贷规模备受市场关注。权威人士表示,有关方面对合理规模存在分歧。预计2011年新增信贷规模6.5万亿元左右,货币供应量M2全年增速控制在15%左右。可通过股市融资、公司债、企业债等手段弥补间接融资规模的不足。

  是否大幅收紧存分歧

  权威人士透露,有关方面及商业银行正将明年信贷规模计划上报。从目前情况看,五大国有银行基本上维持今年的新增贷款规模,部分股份制银行的计划规模略有放大。“商业银行明年计划信贷规模甚至会突破7.5万亿元,但监管机构会打一定折扣。”

  有关方面对于明年新增信贷规模的幅度存在较大分歧。其中有观点认为,为控制较为严峻的通胀形势,明年必须大幅收紧信贷闸门,新增信贷要控制在5-6万亿元。分析人士表示,根据历史经验,在经济平稳上行周期,如果新增贷款5万亿元左右,通胀目标能控制在4%以内。否则,过多的新增贷款将进一步推高通胀预期。

  另一方观点认为,考虑到连续两年信贷高增长的惯性因素,5万亿元左右新增信贷规模可能不够,明年新增贷款规模要保持在7-7.5万亿元左右,以保证存量项目得以续建和完成。由于项目贷款存续期较长,贷款数额庞大,需要银行资金持续介入。否则将造成大量半拉子工程,银行贷款质量也会出现下滑。

  权威人士透露,目前央行在摸底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从现在情况看,明年信贷需求仍较旺盛,这决定了新增贷款规模不可能出现较大下滑。综合各方需求和各种因素来看,最终信贷规模可能落在6-7万亿元区间,约6.5万亿元左右。

  权威人士透露,如果明年新增贷款规模适当收缩,在目前银行融资渠道占比较大的情况下,企业资金来源受到限制,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渠道为企业资金进行融通。比如,适当扩大企业债、公司债发行,增加企业股票市场融资规模,甚至地方债发行扩容等,这需要发改委、证监会、财政部等部门协力配合。

  不超过7.5万亿元是大概率事件

  据报道,今年1-11月,新增信贷可能会突破7.5万亿元的目标。多位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明年新增贷款控制在7.5万亿元以下应是大概率事件。

  某银行研究部人士指出,明年新增贷款规模可以用M2的增速来推算。最简单明了的货币供应控制方法应是M2等于GDP增量加CPI控制增量,再放大1—2个百分点。

  “央行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一直按照这个标准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但目前流通中货币存量过多,因而M2增速需要低于上述计算结果。”

  他预计,明年GDP增长目标在9%,全年CPI涨幅均值在4%左右,这样M2增速应在14%到15%左右。

  “如果今年全年M2达到71.5万亿元左右,按照新增贷款和M2的历史关系,调整系数在1.5-1.8之间,那么明年新增贷款规模的中值应在6.5万亿元上下。”

  有专家表示,在平稳放贷的基调下,6.5万亿元新增信贷投放规模,既考虑了今年经济增长所引发的信贷需求,也是在防控风险前提下监管机构可以接受的信贷投放规模。

  分析人士测算,6.5万亿元新增贷款能保证20%左右的月均城镇固定投资实际增长率,固定资产形成大约能拉动4%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在外需改善和消费平稳增长基础上,有利于实现全年9%左右的经济增长率。

  不过银行业人士指出,历年来信贷目标仅是一个指导指标,往往会被突破。虽然监管机构可以通过“窗口指导”对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和节奏进行提示,但信贷投放自主权仍在银行,商业银行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微观主体对资金需求自主决定放款规模。(中国证券报)

  央行:各银行须控制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节奏

  胡晓炼:加强流动性管理 调控信贷投放 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

  为贯彻落实近期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经济工作的要求, 2010年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胡晓炼副行长在京组织召开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的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议研究分析了近期金融运行情况和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部分银行介绍了今年以来信贷运行情况,交流了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合理把握信贷投放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工作。

  胡晓炼表示,当前国民经济正朝着平稳健康的方向发展,金融运行比较平稳。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综合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利率等工具加强金融调控,引导货币信贷稳步向常态回归,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初步显现,货币信贷增速回落,结构进一步优化。

  胡晓炼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环境还十分复杂,经济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应予重视的问题。一是流动性管理面临挑战。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状况加剧,我国经济增长较快,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都恢复增长,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增强的情况下,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在加大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二是实现全年货币信贷预期目标面临挑战。近几个月货币信贷出现反弹,信贷需求旺盛,信贷扩张势头较强。三是通胀压力上升。在目前国内经济趋稳回升、内外部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资金寻求保值增值的冲动以及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性产品价格趋升等结构性因素在多方面助推通胀预期。四是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任务仍然较重。贷款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增大。房地产调控、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落实过程中可能对金融系统带来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胡晓炼强调,下阶段,要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水平回归,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流动性管理力度。当前加强流动性管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的主要表现。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采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性工具以及宏观审慎管理的方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二是要按照宏观调控要求合理投放贷款。总体看,年初确定的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是符合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的,有利于宏观调控要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各金融机构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好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使信贷投放总量符合宏观调控要求。

  三是要着力改善和优化信贷结构。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的引导功能,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各金融机构要继续按照“有扶有控”的要求,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贯彻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风险监测和管理。

  四是要加快研究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这既涉及到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也涉及对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部门或者领域的调控。反思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措施,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保持金融体系稳定,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化解经济和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积累。

  五是要注重加强政策沟通和解释工作,统一认识,加强对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力度。人民银行分支行要继续提升金融服务意识,做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社会各界之间的政策传达与信息交流工作。(央行网站)

  部分银行贷款利率上浮超30%

  稀缺的东西都贵,资金也不例外。记者日前从部分地区的商业银行了解到,由于年底银行对于信贷额度控制较为严格,近期客户必须支付比平时更高的成本才能获得贷款,部分地区的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超过了30%。

  目前我国存贷款利率还处于半管制状态,中国人民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但是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其中,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在0.9%至1.7%之间,即贷款利率允许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最高上浮幅度为70%,下浮幅度为10%。银行一般会根据贷款申请人的资产和风险情况,对不同的贷款产品予以一定程度的上浮或优惠。

  尽管贷款利率可以最高上浮70%,但由于整体货币环境一直较为宽松,贷款利率上浮的幅度通常较小。据央行此前公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的数据,今年9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执行下浮10%的贷款占比为25.54%,执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为30.19%,利率上浮超过20%的贷款占比仅有3.97%。

  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扩大源于商业银行对信贷额度的严格控制,而商业银行的积极态度是因为中央银行窗口指导力度加强。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在京组织召开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她在会议上指出,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水平回归。各金融机构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好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使信贷投放总量符合宏观调控要求。

  有消息称,11月份以来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已经超过了6000亿元,而今年前10月的累计信贷投放数量达6.88万亿元,这意味着要想完成全年7.5万亿元的信贷投放额度控制目标,今年剩余的时间商业银行将无信贷额度可用。由于外汇占款增加和商业银行突击放贷动力较强,央行近期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期间还对部分银行执行了惩罚性的差别准备金率。

  按照惯例,各家银行年底都会向央行上报下一年度的信贷规模,央行在银行上报规模基础上制定信贷额度。据多家研究机构预测,明年的新增信贷规模肯定会低于今年的7.5万亿元,预计上限可能是7万亿元。(证券时报)

  央行首提价格性工具 利率或上调

  胡晓炼表示,将加强流动性管理,调控信贷投放,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

  在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24日再度表态,“加强流动性管理,调控信贷投放,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但与既往政策声明不同的是,央行这次提到“采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性工具”。

  一些分析师认为,近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可能更多转向稳定价格。央行最新的表态意味着,在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工具选择方面,动用利率工具的可能性提高。年内,在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后,央行或再度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明年,商业银行将面临更为严格的信贷控制和更为频繁的窗口指导,估计新增贷款目标降至7万亿元,M2增长将被控制在16%以内。

  央行24日晚间公布的新闻稿称,副行长胡晓炼23日组织召开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人行分支行的相关负责人参加。据信,贷款反弹是这次会议的大背景,市场消息称11月新增贷款已近6000亿元,意味着7.5万亿的全年目标压力较大。

  “实现全年货币信贷预期目标面临挑战。近几个月货币信贷出现反弹,信贷需求旺盛,信贷扩张势头较强。”胡晓炼在会上说。另有消息称,在会上,央行要求各商业银行克制年末放款冲动,尽量不要超过全年新增贷款7.5万亿元的目标。

  联想到信贷反弹走势,央行加速收缩流动性的可能性甚高。有分析师认为,信贷工作座谈会形式的窗口指导是对11月信贷反弹的及时反应,央行可能在短期内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进而上调基准利率。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李晶预期,明年中央将继续加强对新增贷款的控制,估计新增贷款目标降至7万亿元,贷款增速将由今年平均约18%降至约14%。她还预计,央行会继续动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收紧流动性。

  就选择何种紧缩工具而言,此前市场认为,顾虑到“保增长”要求,央行可能会更多选择数量型工具,即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不会频繁加息。央行在月初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有“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又要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这样的表述,显示当时的政策选择要兼顾“防通胀”和“保增长”。为了“保增长”目标,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不大。

  而在24日的新闻稿中,央行的表述是“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采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性工具以及宏观审慎管理的方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这是央行今年首次在政策声明中提到价格性工具(即利率),且此次并没有“满足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这样的用语。分析师认为,近期的政策目标可能更多转向“稳定价格总水平”,故而加息的可能性显著提高。

  胡晓炼在23日的会上表示,当前经济金融领域的问题,一是流动性管理面临挑战;二是实现全年货币信贷预期目标面临挑战;三是通胀压力上升;四是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任务仍然较重。“在目前国内经济趋稳回升、内外部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资金寻求保值增值的冲动以及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性产品价格趋升等结构性因素在多方面助推通胀预期。”她说。

  胡晓炼强调,下阶段,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水平回归,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

  就具体工作而言,胡晓炼提到的第一项就是进一步加大流动性管理力度。“当前加强流动性管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的主要表现。”她说。

  央行同时要求,要按照宏观调控要求合理投放贷款。各金融机构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好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使信贷投放总量符合宏观调控要求。( 经济参考报)

  瑞银:预计中国未来12个月将再加息100个基点

  瑞银证券近日发布研报表示,中国通胀攀升与政策紧缩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注意。10月份CPI同比增长率升至4.4%,预计11月还将进一步走高。加息和收紧流动性会有助于管理通胀预期,并防止食品价格通胀蔓延到其他部门。瑞银认为政府将继续沿着这一政策路径走下去,在未来12个月内再加息100个基点,并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瑞银同时表示,随着近期银行贷款增速回升,预计2011年政府将会适度地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预计新增贷款目标将设定在6.5-7万亿元,比今年的7.5万亿有所下降。(证券时报网 )

  央行当面放话 面临四大考验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3日在京组织召开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讲话中称将进一步加大流动性管理力度,调控信贷投放,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回归常态。
  胡晓炼强调,"各金融机构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好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使信贷投放总量符合宏观调控要求。"而今年初确定的新增人民币贷款的目标是7.5万亿元。
  但多位分析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全年新增贷款超过7.5万亿已成定局,央行的动作可能会使下月新增贷款数额回落至2000~3000亿元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回收流动性始终是央行的主要目的,如果银行继续冲信贷不予配合,央行极有可能再次动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调控工具。
  央行面临四大考验
  胡晓炼在23日的会议讲话中指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增强的情况下,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在加大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同时,实现全年货币信贷预期目标面临挑战。近几个月货币信贷出现反弹,信贷需求旺盛,信贷扩张势头较强。
  其次,在目前国内经济趋稳回升、内外部流动性充裕的大背景下,资金寻求保值增值的冲动以及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性产品价格趋升等结构性因素在多方面助推通胀预期。
  最后,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任务仍然较重。贷款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增大。房地产调控、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落实过程中可能对金融系统带来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对此,来自普益财富的观点认为,9~10月信贷增长很快,尽管尚不清楚信贷增长是由于刚性需求旺盛还是信贷控制不严所致,但有一种可能是,地方政府要上项目,不得不增加贷款,大量地方融资平台开工项目需要后续资金支持,意味着信贷增长有一定刚性,一下子收紧也很困难。
  下月信贷规模料锐减
  胡晓炼称,总体看,年初确定的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是符合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的,有利于宏观调控要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
  各金融机构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好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使信贷投放总量符合宏观调控要求。
  她还强调,各金融机构要"贯彻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风险监测和管理。"
  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分析师表示,确实收到过央行召集银行开会的消息,但具体内容并不清楚。但他认为央行不可能为了保住7.5万亿的目标而在未来完全停止审批贷款,因为一些政府项目的贷款还是要继续发放的。
  "央行的'打招呼'可能是针对12月,预计12月的新增信贷可能迅速下降到2000~3000亿。超过7.5万亿是可以预料到的,预计今年的新增信贷规模会在7.6万亿~7.8万亿之间。"上述分析师表示。
  国泰君安的月度报告中则称,"预测11、12月的新增信贷维持在5000亿左右规模,全年新增信贷近7.9万亿。"
  继9月之后,10月信贷新增再超预期达5877亿元,如按全年7.5万亿元规模计算,11月、12月总共只剩6100亿元。
  据业内人士消息,四大行11月份前3周的新增信贷略超过2000亿元。如果按照10月份新增信贷四大行占比计算,11月份前3周新增信贷规模已达5355亿元。更有分析人士预计,11月前3周的新增信贷总量已达6000亿元。
  继续运用政策组合拳
  胡晓炼表示,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采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性工具以及宏观审慎管理的方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普益财富认为,尽管预计全年信贷投放总量与节奏属于基本可控范畴(预计小幅超出计划值),但是基于贷款需求的旺盛以及近两年贷款投放量的反弹,预计管理层仍会通过差别准备金或者窗口指导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控制未来两月的贷款增长,防止信贷投放出现强烈反弹势头,更是要防止金融体系流动性的泛滥。
  央行在11月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业内人士认为回收流动性始终是央行的主要目的,如果银行继续冲信贷不予配合,央行极有可能再次动用这一调控工具。
  明年新增信贷或微降
  "央行的主要目的还是抑制冲动,因为明年普遍预期紧缩,对企业来说进入加息周期后贷款成本也会上升,所以可能会有争取提前贷出的举动,而银行在年底冲一冲规模将有利于明年拿到更多的份额。"上述银行业分析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表示,明年贷款增速在15%~16%之间。
  中银国际银行业分析师李姗姗对本报记者表示,"明年的新增信贷会比今年略低,但不会低太多。因为今年的信贷投放总量还是比较大的,明年的方向应该是适度紧缩,回归信贷投放的常态。"
  国泰君安预计2011年的信贷在8万亿以上,或达到8.5万亿左右规模。
  浙商证券分析师黄薇在其报告中指出,对2011年的新增信贷规模不做乐观估计,至少在通胀管理有明显成效前,信贷没有放松的迹象。此外,银信合作被切断后新增表外业务枯竭,原有业务转回还要占用部分额度。(.每.日.经.济.新.闻 .万.敏)

  年内再加息几成定局

  通胀凶猛,针对当前物价形势,昨日国家发改委再发一文,强调依法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这是国家发改委连续四日发布的第五个强调稳定物价的通知。

  要求加强价格监管

  继11月22、23日连续两日发表《我国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一论”文章和《切实把握好价格调控监管的原则要求》的“二论”文章后,国家发改委昨日再次在其网站称,一些游资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一些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

  这一题为《依法加大市场价格监管力度——三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的“三论”文章指出,上述不正当现象包括上半年多家绿豆经营企业串通涨价;某些柴油供应商违规突破政府定价;棉花收购商恶意炒作棉价等。

  文章指出,为了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一方面要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文章强调要加大制裁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依法惩处,绝不让违法经营者在经济上得到好处。

  综合措施稳物价

  记者经过对比后发现,国家发改委所发四篇文章侧重点各有不同,分别从行政干预、依法稳定物价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

  在11月23日发布的“二论”文章中,国家发改委重点强调了行政手段的作用。该文罗列了涉及生产、运输、流通等一系列环节的具体措施:加大政府储备粮油投放力度,安排好化肥淡季储备和生产计划,做好煤电油气协调工作;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等;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

  而“二论”只是当天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一系列重磅文章的开始。

  11月23日傍晚时分,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再度刊文,这篇名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部署稳定物价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工作》的文章与“二论”关于价格管控的论调一致,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加大对价格上涨较多商品的价格巡查、检查力度。对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公开曝光的警告声尚未落地,11月23日晚间,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随即曝光一批“柴油价格违法案件”。

  多机构预计年内加息

  面对不断上涨的通胀压力,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黔认为,要稳定物价还是要控制流动性,而中国人民银行日前连续调高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的准备金率就是最明显控制流动性的信号,她预测央行年内将再次加息。

  瑞银中国和法兴银行也持同样的观点。瑞银预计,中国11月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同比升幅将达5%左右,央行年内还将升息一次,而明年将升息两到三次。

  法兴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大久保卓治则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中国在金融危机后强劲的经济增长依赖于两方面的因素:一个是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另一个是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现在中国正在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付出代价。

  他指出,2008年底中国货币供应量急速增长了30%,广义货币供应量远远超过了CPI和GDP的增长量。“为了支持中国经济的增长,这样一个货币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但现在它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了。”

  他对记者表示,近日中国货币当局采取的控制流动性的政策意图非常明显,央行绝对不会容忍过度的通胀。“中国央行现在面临两难境地:一个是通胀继续走高,另外一个是导致经济的滞胀。”大久保卓治预计,2011中国的通胀水平仍会保持目前的水平。

  基于上述对通胀的担忧,大久保卓治预计央行会进一步提高利率,提高的幅度是到今年年底提高25个基点,明年一年提高75个基点。摩根大通的预计是央行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三次加息及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人民网)

  摩根大通李晶:12个月内中国将加息3-4次 人民币应每年升值5%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11月25日在北京表示,中国的通胀在2011年一季度末将达到峰值,她判断中国已经进入加息周期,预计未来12个月内,中国将加息3-4次,贷款利率将达到6.31%。她还建议未来3-5年内中国应该允许人民币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升值,以抑制进口输入型通胀。

  李晶认为引发当前通胀有各种原因。食品价格的上升特别熟蔬菜价格较去年64%的提高,最近大宗商品如石油、铜等价格的上升带动下游价格的提升,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带来的大量热钱。但她表示,此次的通胀与2008年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2008年出现了粮食和猪肉短缺,而2010年各种食品供应都充足,因此,这一次的通胀是属于市场流动性过多、资金过热造成的通胀压力。李晶相信,通过政府采取各种手段之后,这种通胀压力将在2011年初被抑制住,蔬菜价格会稳定下来。

  李晶指出,目前内地加息速度远远低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加息速度,而且中国负利率情况严重,相信未来12个月内中国将加大加息步伐,预计将加息3-4次,贷款利率将达到6.31%,实质负利率也将有望转正。至于存款准备金率方面,由于准备金已达历史新高的18.5%,虽然还有可能调高,但上调空间不大。

  人民币方面,李晶指出,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幅度。数据显示,年初至今,日元升值11.8%,泰铢升值10.9%,澳元升值9%,台币升值4.9%,加元升值4.7%。李晶建议,中国应允许在未来3-5年内人民币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升值,以抑制进口输入型通胀。

  李晶预计2011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为9%,今年为10%。其中在2011年投资占GDP比重将由2010年的5.0%下降到4.8%,而消费占比则由4.6%上升至4.7%。

  李晶相信,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出现拐点,2011年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中金:预计11月CPI升至4.8% 将加息两次

  * 预计11月CPI升至4.8%,明年一季度後回落
  * 明年平均通胀率料在4.3%
  * 未来半年料有两次小幅加息
  * 明年M2增长目标在16%,GDP有望增长9.3%
  * 2011年房地产市场过热可能性低

    中国大型投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最新报告指出,预计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11月可能升至4.8%左右,但明年一季度後料现回落.2011年全年整体通胀形势将相对缓和.

  不过,加息时点可能提前到来,从现在至2011年料加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加息在今年和明年上半年可能性较大.
  报告认为,未来数月中国通胀仍有较大可能处在高位,主要受需求和农产品涨价推动.预计11月CPI将升至4.8%左右,12月由于基数效应或有所回落.但明年一季度会有所反弹,可能至4.5-5.0%,
  不过中金称,本轮物价上升主要是周期性需求拉动的,不应高估长期结构性的因素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短期通胀的影响.考虑近期政策调整,预计本轮通胀明年一季度後会有所回落.
  该投行预计,2011年通胀相对缓和,将呈现前高後低的态势,年底降至4%以下,全年平均通胀率料在4.3%.
  中国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创25个月新高,其中食品涨幅达10.1%.国家发改委周二表示,要增产、保供、稳价,抑制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势头,继续把价格涨幅保持在温和可控区间.
  未来半年有两次小幅加息
  在政策方面,中金预计2011年货币条件比2010年紧,但不会有太大紧缩;并维持明年M2增长目标在16%左右,未来半年有两次小幅加息.
  "我们预期从现在到2011年将可能加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由于通胀压力短期内可能超过预期,我们认为在今年年底之前及明年年初数月加息的可能性已经增加."
  不过中金不认为加息幅度会增加,而是加息时点可能提前.随着CPI通胀明年下半年回落,加息压力即会减轻.
  该投行并称,如果通胀超预期大幅上升,人民币升值将成为比加息更为重要的政策紧缩工具,升值速度可能加快.预计人民币有效汇率未来12个月将上升5%.因人民币升值有助于舒缓大宗商品进口带来的输入性通胀.
  报告亦表示,政策调控的紧缩作用对于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在明年下半年开始逐步体现,明年三、四季度季调後GDP环比可能比一至二季度小幅回落至8.6%和8.4%,尽管下半年环比增速趋缓,但明年全年GDP增长9.3%依然可期.
  房地产市场方面,中金认为,近期密集的房地产管控政策终将奏效,明年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可能性不大.
  但如果房地产价格明年重返上升通道,那麽更多调控政策就可能出台,政府利用收紧货币政策来达到调控目的的压力就会变大,其中包括上调基准利率.(完)

  华泰证券:持续收紧流动性,加息警报并未解除

  我们看到,央行在10月份启动加息以及差别化的上调六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之后,11月份到目前为止已两次全面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累计1个百分点,上调频率之密集也是在历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中并不多见的。在这次上调之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8%的高位,被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型银行将达到18.5%。从调整的目的看,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冲流动性,调控货币信贷的投放仍旧是央行此举的主要意图。同时也表明,在加强流动性管理的工具选择上,数量型工具仍是首选,利率工具的运用仍是慎而为之,但这并不意味着年底之前加息的警报已经解除。
  我们认为,从后续的政策面变化看,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的继续上调仍将是持续的过程,通过对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的累计效应达到对过剩流动性的对冲和回收以及控制货币信贷的过度增长。另一方面,物价涨幅居高难下,年底之前加息的可能性仍旧存在,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并不能构成对加息的替代。
  从物价形势看,11月份以来,价格的过快上涨已引起管理层高度关注,控制物价的过快上涨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11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研究部署了四大政策措施稳定物价。一是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二是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三是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四是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及时采取16项措施,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稳定价格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也相继行动,如国家发改委将派出督察组分赴价格涨幅较大的地区,进行检查督导。由此看出,物价形势目前已经比较严峻,管理层的适时出手对于稳定当前的通胀预期,避免通胀预期的进一步强化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以避免物价水平短时期内进一步加速上行。政策效果以及物价走势需要进一步密切跟踪。从商务部发布的11月份第二周的食用农产品价格以及生产资料价格的环比情况看,食用农产品中除了蔬菜价格环比有所回落,其余类别价格环比继续维持涨势,但总体涨幅比前一周有所缩小。生产资料价格则继续上涨,主要生产资料中,橡胶、化工产品、钢材、有色金属、矿产品、轻工原料、建材、农资、能源价格均有上涨。 另外,虽然货币政策行动上已经开始转向,但在基调上尚未明确,关注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货币政策的定调。同时,在流动性管理的工具上,央行的组合拳中除了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公开市场操作之外会否有工具的创新值得我们留意。

  莫尼塔:加息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数量调控仍将继续

  维持年内加息25个基点、12月份再提准备金率的判断:周末人民银行上调准备金率可能意味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加息的可能性回落,但会后加息的必要性仍然很强,我们维持年内加息25个基点的判断。除此之外,后期数量调控的必要性仍然很高,十二月中旬仍有提准备金率的必要性。
  控物价政策仍在促供给、需关注发改委限价的可能性:国务院的十六条调控物价的政策,措词上与5月份调控物价时的政策表述十分接近,促供给是主要强调的方向之一。从2008年的经验来看,如果有必要,发改委有可能会出台进一步的限价措施。
  海外CPI对国内的传导主要集中在食品端:海外食品价格对与国内的食品通胀有较高的相关性,但主要集中在部分农产品上,海外整体的CPI向内传导的现象并不明显。从后期来看,极限情况下如果大豆价格上涨80%,将对国内CPI带来1.6个百分点的贡献。
  需警惕原油价格回升对国内PPI的影响:相对于CPI而言,海外原材料价格对国内PPI的传导更加显著。当前CRB指数已经创历史新高,但由于美国经济复苏滞后,因此原油价格尚较为稳定。但如果美国经济复苏态势确立,在国内CPI尚未显著回落时再出现原油价格暴涨,将使得国内通胀的压力进一步加剧。

  国泰君安:对冲热钱控制信贷,加息升值仍将持续

  央行11月19日宣布,从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5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且距离上次宣布准备金率上调的时间仅相隔9天。
  我们估计,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冻结的资金量约为3500亿左右。
  准备金率的上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对持续流入的热钱起到蓄水池作用。近期人民币升值步伐继续加快,对应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也仍然较强,因此,预计近期热钱流入也仍在持续。而周小川行长两次关于将热钱放入“池子”的讲话和准备金率的上调均前后相连,再次印证了准备金率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货币当局为不断流入的热钱所筑的蓄水池。
  尽管加强公开市场的回笼力度也是对冲热钱流入引起的基础货币增加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由于目前一二级市场利差和加息预期始终存在,影响了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回笼能力,因此,准备金率已经成为现阶段央行对冲热钱带来的额外流动性的主要手段。
  央行再次上调准备金的原因之二可能预防11月的新增信贷继续超增。鉴于目前信贷需求依然稳定,预计全年信贷可能将超过7.5万亿,因此,央行在11月连续两次上调准备金,一方面表明目前信贷需求情况良好,另一方面也表明管理层对11月和全年的新增信贷继续超预期采取了防范措施。
  央行短期内再次上调准备金的原因之三在于继续控制不断高涨的通胀预期。目前商务部周度物价数据仍在上行,且随着消费者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已经达到了历史高位,通胀预期本身也可能是推动通胀上涨的动力。
  从短期来看,我们认为无论是经济回升、通胀上行以及流动性过剩的格局均将持续,因此,未来加息、升值与准备金率的上调或成常态。
  在加息和准备金率上调等政策将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债券市场仍将面临持续的调整压力,仍需缩短久期,继续谨慎。

  东莞证券:准备金上调节奏加快,加息预期进一步强化

  事件:
  2010年11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点评:
  11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至18%,距上次上调时间间隔只有9天,创准备金制度实施以来,前后两次变动时间的最小间隔,也创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我们认为,此次存款准备金上调是为了减轻加息的压力。美国11月17日的数据显示,10月份美国CPI指数月率为上涨0.2%,而年率也仅上涨1.2%,分别低于月率0.3%和年率1.3%的预期目标,也远远低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值。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在严重制约着失业率。此外,过去12个月,核心消费价格指数仅上涨0.6%,这是该指数自1957年开始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些数据表明,美国经济中高度的产能闲置正继续对物价形成下行压力,并造成通胀可能进一步走低,甚至滑入物价下跌的风险。过低的通胀率使得QE2实施的阻力变小,强化了市场对QE2实施的预期。在此情况下,美元指数今日连续走软,输入性通胀风险骤然增大。理论上讲,此时加息正当此时。但加息的作用较为剧烈,涉及面较为广,不但影响到银行的房贷及吸收存款的能力,也将简介影响到居民的消费能力;且我们发现,历史上二次加息最短的时间间隔为23天,但当时的通胀率为6.5%,远远高于当前的通胀水平。
  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的举措为折中措施,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观察其对通胀抑制效果的同时静静等待11月CPI数据的出台,以便进一步决定加息与否。但从当前通胀形势来看,尽管蔬菜等部分农产品价格有所下降,但是肉禽蛋类的价格却在不断上涨,同时输入性通胀的形势较为严重。因此,我们认为年内至少会再加息一次,具体时间为11月CPI公布的前后。

上一页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页 (共16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