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管见:大学教授能否比袁腾飞更能令人满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2:40:57
原题:信言不美
读书管见:大学教授能否比袁腾飞更能令人满意?
师力斌
 
2010年08月17日10: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老子有一句名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思是说,真话往往不漂亮,漂亮的话又常常不靠谱。
信言不美,这是常见的事情,在学术界尤其如此。很多学术成果富有实践价值与指导意义,却困于书斋,不为多数人所知晓。相对于通俗读物而言,学术著作行文高深,曲奥难解。比如著名学者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杰姆逊等的著作,普通百姓恐怕很难问津,国内对它们的翻译与传播,也多只限于研究层面。现在高校博士、硕士论文也是一个例子,引文、注释一大堆,读来令人头疼。
与此相反,一些畅销书却尽占了美言不信的好处。比如《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它常常被网友和读者指出错讹,也很难入得了专家、学者的法眼,然而在发行量上却让很多历史专著无法望其项背。许多正在求学的中学生都成了袁腾飞的粉丝,把他誉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让不少皓首穷经、搞了一辈子专业研究的历史学者们也不得不大跌眼镜。
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人们常常将之归因于文化风尚、读者兴趣,归因于这是一个浮躁时代,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想一想,那些求信求真的文化产品为什么就不能赢取更多的读者呢?学问大多产生于书斋不假,但是为什么就不能普及给更多的民众呢?
信言也可以美起来的,信言与美未必就是天生的冤家。信言之美更多取决于“信言者”走出书斋的努力,以及把“信言”推荐给更多人使之受益的责任感。好酒也怕巷子深,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相反,如果“信言”不美,那么很可能门前冷落鞍马稀,至少在社会影响与实践价值方面会打了折扣。
文化阵地需要占领,文化潮流需要引导,积极健康的文化不作为,消极低俗的东西就会趁机而入。环顾我们生活的周围,吸引眼球的多是香车美女、高档消费、娱乐八卦等等,而对这些文化现象的既信且美、深入理性的分析和讨论却付之阙如。中国的百姓并不缺乏文化鉴赏能力,可惜的是,我们当下缺少美而信的文化产品及其生产机制,来满足百姓的需求。
我们并不是没有好的专家学者,高校院所里有一大堆,也并不是没有生产能力——我们所缺少的,可能是对大众化文艺需求的足够重视和应对。
如果我们指责袁腾飞的历史文章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大学历史教授是否可以写一点更具普及性、让更多读者喜读爱读、又深受裨益的文章来呢?广大的专家学者,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文化工作者,都有责任解决这个问题。鲁迅早就说过,看不懂的未必就是好文章。而通俗易懂的东西未必就没有文化含量,《圣经》是个例证,《共产党宣言》也是一个例证。
 
 
(责任编辑:雷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