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风月--中医临床急诊急救规范化操作(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10:55:31
第二节急症论治
中医急诊的临床首先在于确立治则,方能及时、准确、有效地予以急救。治则即治
疗原则,《素问·汤液醪醴论》所云:“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即是针
对急症发生的病机而确定的指导性原则。也就是急症的论治要点。
一、辨析病机,急救为先
治则的确立必须建立在急症的病情、病性、病位和病势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急诊医
生在临诊时务必详询病史,探穷病源,明辨病机,找出症结,方能产生极有针对性的治
则。
标本病机在急症时首当其冲,“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此为急诊临床的重要原
则。就缓急而言,可分为两个方面,即病之缓急和治之缓急。
从病的缓急论:一般来说,本急于标,这是从疾病所发生的角度看,若不从本治,则
仍会产生“标”证;但在急诊临床来看,往往标急于本,盖邪为标,正为本,祛病常急于治
本,故当急则治其标。
治的缓急又可分为三:从治法来看,治暴病当急而不能缓,否则,病邪深入以至气血
逆乱而成危候,而急以祛邪则不至于伤正,病人易于恢复。从治疗的部位看,治上清上,
多用缓药;治下攻下,多用急药。从治疗的时机来看,病机是否成熟,亦决定治法的缓
急。
从总体而论,无非病之表里、证之先后、势之缓急三大方面。
表里缓急:一般宜先表而后里,但如里急者,则又该急救其里。
病证先后缓急:一般宜急治新病,缓治旧病。
病势缓急:无论外感内伤,均须根据何者急重而定治标治本。但临证之际贵在灵
活,绝对不可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绝对化、公式化。急的时候何尝不能治本,如亡阳
虚脱,急以回阳救逆,就是治本。此治本之缓即是救标之急。
由于急症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预后差,所以要特别强调急救其标,如高热甚则
抽搐者,急于退热镇惊;神昏者急予开窍醒神;急性血证又当先予止血宁血。急救为先
常常可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二、随证辨治,综合处理
急症的发展演变和传变规律,在各个阶段,病家不一,病机不同,病位各异,都需随
证辨治,采用差异治则,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
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
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浴之摩之,薄之却之,开而发之,适事
为故。”
急症并非孤立的证候或症状,而是病因、病位、病机、病性、正邪消长、阴阳变化的具
体表现。因此,急症临床要及时而准确地分析和解决危急因素,无论扶正或祛邪之法,
无论口服或外用之剂,不分针灸、推拿、刺络之术,针对急症之急,综合处理。从历代成
功的经验,以及近年来发展趋势来分析,内科急症的治疗,已逐步由原来单一的口服汤
药为主,发展为多剂型、多途径的给药方式,并应用多种急救手段及现代科学仪器的综
合疗法。这种综合救治有以下优点:能及时合理地进行急救治疗,尤其对垂危病人更为
重要;能较快地将急症治疗中的标本缓急统一起来,有效地提高救治效果;能较全面地
反映出辨证论治的原则和在急症治疗上的深化和发展,必将把中医急救治疗引入一个
新的阶段。
三、抓住其变,防治其复
中医治病十分强调“治未病”,在临床急救方面尤为突出“已病防变”的治疗思想。
因此,急救时,不但要治其已病之脏腑,更要顾护未受病之脏腑,保全性命为主,即“务在
先安其未受邪之地”,防止病邪进一步损伤脏真之气,旨在固其本元之气。若五脏元气
未伤,“气长则顺”。否则,气变则逆。故当及时地阻断病邪内侵之路,防止病进伤正。
元气一伤,正不胜邪,逆陷入里,救治即难,为恶为险。由此可见,临床急救的选方举措,
一要顾护正气,护津保气,二要注重未病脏腑的调养。绝不可一昧地蛮攻乱补,以方套
病,而忽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故《脉药联珠·序》中说:“疗人于无药之外,察人
于未病之先!”
温热病逆传变症,多由卫分直入营血,逆传心包。临床上除有躁扰不宁、神昏谵语、
斑疹吐衄等心营证候外,还须警惕体温骤升或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促迫、面
唇发绀、脉微欲绝、血压骤然下降等厥脱表现,这些多属热病逆变危候的先兆。若先兆
出现,应当机立断,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突变。
内伤急症的逆变,多见于久病之后,在脏腑气血失调的基础上,加上诱因,引起了病
候的急剧演变与加重,导致脏腑的气血功能严重受损和亏耗,最终出现多种多样的危急
证候。虽然这些内伤急症的病因不同,症候不同,在病情发展到危急重笃阶段,常都导
致气机逆乱。临床上气机逆乱的先兆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清窍闭塞、神失所用的先兆———神志朦胧;阳气暴涨,肝风内动之先兆———躁动抽
搐;痰浊内聚,肺气上逆之先兆———喘逆气上;肾气亏损,水邪泛滥之先兆———全身肿
满;胃气衰败,受纳无权之先兆———呕恶厌食;阳气衰微,四肢厥逆之先兆———脉微肢
冷;血不循经,内溢外浮之先兆———出血紫癜;气化失司,水道不利之先兆———尿少尿
闭。掌握以上急症逆症的传变先兆,对判定预后及防止疾病的恶化是非常重要的。
四、审因立法,重视反治
细察病因病机而立法治疗,即所谓的对因治疗,也是急症抢救成败的的根本。如以
外感高热证为例,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具有:以高热为主证;反映卫气营血各个阶段;热甚
必伤津耗液;邪毒内侵与正气受损则出现病势的逆传;病邪的属性,在发病之初常决定
病证的性质。从而可以认为,温热病的不同证候,都是邪毒与正气相搏的不同结果。其
中邪毒致热,则是卫气营血各个阶段的主要共同病机;邪毒内陷,耗伤营阴,则是其病势
转危转急的病理基础。因此,解毒清热的治则,对温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的高热,都是
不可缺少的治则。至于在卫气营血各阶段出现的或虚或实、偏阴偏阳的证候,则可根据
不同脉证,选用解毒祛邪为主,或扶正祛邪为主的具体内外治法。再如内伤杂病急症,
其临床特点主要是:内伤急症一般可概为以腑腑气血阴阳失调所呈现的虚证和实证两
大类型;内伤急症的寒热,都源于虚,故其寒热为标,正虚为本;内伤急症的传变,不同于
由温病急症的传变规律;审内伤急症的轻重,主要是察其气机是否逆乱等。所以内伤急
症多系由虚而实,实多起于瘀滞,瘀滞加重则转为急症。因此在虚的基础上衍生的瘀
滞,是内伤急症的主要病理基础。按此分立法,选择治则。
急症治疗还应重视反治法。反治即采用从表面看是顺从疾病所表现的现象来治疗
的方法。如真热假寒证,从表现看是一派寒象,其实质是内热极盛,治疗时从其假寒,反
其真热,实质上也是针对疾病本质的一种治疗原则。急症常用反治法有下列几种:
(!)寒因寒用:即外有寒象而用寒药。如热厥证的热深厥深。其四肢厥冷仅是假
象,内热才是本质。治疗时应抛弃其假寒,内热一除,假寒证象便可消失。此外也有用
凉药治疗真寒假热证,即在大量温热药中,加一味与病性相同的寒凉药,以治其假热证
象,亦称为寒因素用。
(")热因热用:即外有热象而用热药。如真寒假热证,其面红发热仅是假象,里寒才
是本质。治疗时温其里寒,则假热自退。此外,也有用热药治疗真热假寒证,即在大量
寒凉药中加一味与病性相同的温热药,以治其假寒证象,亦称热因热用。
(#)通因通用:腹泻常法应当止泻,如果腹泻是由于肠中积滞、传导失常所致,则不
能单纯强调止泻,应当消除致病之因,以泻下导滞之品去除积滞,使肠道传导复常,则腹
泻自止。又如失血证常法应当止血,如果出血是由于瘀血引起,则宜兼用活血祛瘀之
品,祛除瘀血,使病因消除,出血症状自然消失,这称为通因通用。
($)塞因塞用:腹胀常法应用消胀,如果腹胀是由于脾胃虚弱所致,则不能用消积导
滞,行气宽胀等法治疗,而必须用补脾健胃的方法,使脾胃运化恢复正常,腹胀自消。又
如便秘当用泻下,这是常法,但若此大便秘结是因为气虚以致肠道传导无力引起,则宜
用补中益气之品,使肠道传导有力,则大便自通,这称为塞因塞用。
急救之法也就是应急措施,这是变急为缓,扭重为轻,转危为安,提高救治成功率的
关键。其论治要点概括起来就是:审因立法,急救为先,抓主防变,综合处理。0人  | 分享到:        阅读(0)|评论(0)|引用(0)|举报 24节气养生用药歌(转载) 中医教你正确使用“急救三宝”

历史上的今天

  • 大家进来弹钢琴啦!~2009-04-28 21:37:28
  • 关于河图生成数的计算方法及针刺补泻如何运用生成数的探讨2007-04-28 16:04:06
  • 什么是九六数?2007-04-28 15:55:21
  • 灸法在治疗风寒湿痹症中的临床应用续(原创)2007-04-28 15:43:05
  • 灸法在治疗风寒湿痹症中的临床应用(原创)2007-04-28 15:35:28

相关文章

最近读者

登录后,您可以在此留下足迹。

评论

点击登录|昵称:   取消 换一张  上一页 1 ... -1 -1 -1 -1 -1 -1 -1 ...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