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果禪師語錄(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17:34:56
第三十四退心陡起者。用工之人。林下已住多年。參禪已非一日。見人初住者。工夫深而見地切。自思我年比他高。我禪比他深。他既大悟。我還大迷。他任首領。我猶清眾。誠愧之大愧也。加之見放逸者心煩。見溜單者意動。種種逼迫。於行全非。事事關懷。於身何靜。不若找一小廟。住一茅蓬。其身自寂。其意自閑。既生退念。即取衣單。不走山門。而竄狗洞。一見寺執。滿口支吾。即云告假尋醫。或曰因公出外。如斯慘狀。實可傷悲。真有志於道者。禪參既久。身又純熟。於規矩。不留心而自會。於心法。不再舉而自參。大好一個老參。甘作他方學者。務宜猛省。莫負先心。到家之路不多。受屈之時將了。一日(力@口)(力在口內)地一聲。看你退於何處。何處也是你的面目。不亦快乎。

第三十五受人勸服者。首自釋迦世尊初成佛道。觀眾生機。無一得度。佛云。我之大法。實非此輩堪能受化。不動寂處。擬入涅槃。釋梵諸天流涕勸請。三而再四。請轉法輪。苦請殷勤。方為住世。受勸之道。佛祖有之。而今叢林。有頭首清眾。行單各執者。或因事煩。或因身病。或因內外不睦。或因上下礙難。擬欲置身閑寮安住。如斯習慣。今古有之。要知為首領之人。苦其身。高其志。為當來範。作學者箴。既苦勸留。當從其允。念業林於將替。覩大法於式微。能不痛心乎。清眾行單者。禪堂為修慧之窟。外寮為培福之場。謹守清規。嚴持戒行。不違教誨。不犯稼苗。縱有他緣。不如禪室。任是好事。不若道場。務宜信勸。莫執自愚。能轉身心。終成大器。何樂而不為也。
第三十六妄心暫歇者。類如世人日夜用心。忙家忙事。向不言其心。何能知其歇。學道之人。日被妄遷。起而復止。不如止處。止而復起。不知起處。未能關心及此。要知妄本無因。隨波逐流。風平浪靜。海晏河清。能回頭覺。內動外搖。知而復失。見而或移。能色能空。或隱或顯。渺無實據。約而為妄。既能知妄。定識其真。初約眾 心為妄。一心即眞。欲建一心。必先除妄。除妄之法。貴在參禪。日用有禪。自能歇妄。古云。狂心一歇。歇即菩提。從上古人。在菩提提字下。呵曰死漢。至此一心也不可得。既是菩提。何云死漢。試問汝等。喜菩提乎。喜死漢乎。要歇妄心。(扛-工+旦)起菩提去。欲再前行。還我死漢來。如是見處。作何了解。且曰。汝能捧個妄心與我看看。再向汝道。莫謂覓心了不可得麼。我與你歇心竟。
第三十七身外暫忘者。身外暫忘。實與道反。身內盡忘。亦與道乖。中尚難明。何云內外。達道之人。先去其身。內外中三。安將寄乎。雖然。初用心人。俗之園林田地。名利財富。能不掛心。毫無念動。亦不易得。勝如今之道人。三年而後。近俗一親。或藉詞上(土+文)。或借事回里。偶一見面。即悲喜交集。真光頭俗人也。用工得力時。穿衣吃飯。屙屎放尿。身外之事。毫不憶及。正忘身外也。至於人問大殿之佛幾尊。不能答。又問齋堂之到幾次。不能辯。山門之向未分。架房之屋誰住。直在工夫。概未留意。此忘身外之心。正與道近。再忘身外之物。方與世違。逐漸歸來。切宜猛進。忘心忽破。身世儼然。何關其外耶。

第三十八覺身輕安者。辦道之人。萬不可以身外之境。稍減為輕。以心內之相。暫隱為安。似覺自身之輕安者。大非也。要緊在疑情真切。否則。或將念佛是誰一句塞於胸次。耿耿於心。心外也是。心內也是。直如念阿彌陀佛似。刻不容間。外不見有境。內不知有相。寬寬大大的一句子。正在這一句上。不緩不急。身平氣和。默默參究。外有色相。即收眼識。外有音聲。即收耳識。視聽不關。聲色自靜。正在參中。外有見聞。識何能收。收識之法者。一直參去。不他顧及。識自收也。果能達到心緣外。不見一物。並非無物。心緣內。不見一念。並非無念。此即中識兼之不緣也。如此再覺。試看輕安。即內外中間之真輕安。又如一身輕安。十方世界悉皆輕安是也。
第三十九住枯靜處者。枯者如樹將死。枝葉枯槁。風不動搖。人不取蔭。嚴如靜處。好靜者所取也。若樹茂盛。枝葉繁榮。風動之聲。人映之色。耳目緲無稍靜。好動者所取也。正如用工之人。道心堅銳。疑情親切。即外不被塵擾。內不被身遷。中不被識縛。內外清幽。安閑獨處。此雖由工夫做到。此處不宜住下。住下者。即疑情被靜境遮覆。工夫休歇。自不覺知。又復耽着靜處之境。深邃空閑。以為自勝。不但不知枯靜處為病。反以為好。實由疑情打失。不隨於動。必住於靜也。有志道人。大生慚愧。一刻無工夫。必痛責自己拳打其身。掌擊其臉。愧曰。古人用工。尚不容剪爪之間。我何人也。大哭流涕。佛前立誓。不悟念佛是誰。任死將念佛是誰帶去。死後也不離參。
第四十妄自穿鑿者。最為禪宗大病。初入禪堂。一見念佛是誰。即云念字是心。佛字是覺。是字是我。誰不問誰。又見照顧話頭者。云照者。照而常寂。顧者顧盼無移。話者言前薦取。頭者頭上安頭。穿鑿之病最深。藥王之藥難治。見到木頭之板曰香板者。諒想是坐香之警策。見到毛竹之板曰竹箆者。諒必是行香之利用。又曰。鐘掛上而直。板掛下而橫。莫是豎窮三際。橫徧十方耶。又班首者。謂是執香板之板首。維那者。定是維護那執之維那。妄自比譬。無謂穿鑿。良深長嘆也。若令他在念佛是誰上切心研究。即時心煩悶。身疲厭。五內不安。不妨能久住禪堂。終有發明大事之一日。要知那時之穿鑿。即差別智之妙用。



第四十一專好詩偈者。自覺禪苦多年。功深自若。忽於古人句下有猛省處。或於本分工夫。亦有尋味處。向有文字者吟詩。無文字者作偈。要知身處清幽。心躭禪寂。情逸境幻。義味淵深。日以(口+永)詩為業。夜以李杜為師。致爾坐香。忽身搖而頭擺。詩可成篇。忽然義塞。使口誦而心追。偈方成韻。不思大好韶光。硬硬甘送。因緣再大。白白遇着。詩僧之鄙名不避。文僧之大業何居。古人在大事了明。己躬辦畢。而後觀機設教。接士大夫者用以文。深學博士者用以詩。因文入道。無非利世之婆心。非泛泛之流。嗜諸文味。而稱了事者也。


第四十二不願深進者。行人決志未堅。縛纏稍重。不得益者不願深進。可然。既得益者。不肯再進。必有二障。宗門二障者何。一身障。身內身外是。二心障。心內心外是。身內障者。六根殘缺。重病入侵。年老力衰。暗常染疾。於飲食。於寒冷。不堪久耐。身外障者。舉止各事。鉅細嫌煩。或因他事耽延。或因宿習牽累。置身於道。礙難深追。心內障者。道念直行。工夫純淨。偶被獨頭煩惱。不時暗擾其心。致有相績心起。覺難歇清。心外障者。工夫得力時。聞其聲而被聲去。見其色而隨色追。現有之深禪。覺使久之微動。動雖能覺。倦擾於心。疲極力沉。工難止念。日復一日。不願深進。果能內外屏除。一切不顧。挺身徑入。直達玄微。要知九仞之高。功虧一簣可乎。

第四十三提起用者。參禪之人。工夫用到心窮力極。境謝身疲。不但工夫難提。至爾妄想難打。與人講話。問答時乖。處眾操持。記前忘後。視之如痴子。問之若呆兒。人謂莫是無心道人乎。知之者。淺淺禪人。深深靜慮。一懈之不問其身。再懈之何關乎道。不知者。不作神會。定說仙人。要知行道之功。恰如行路。若一日勤之。十日懈之。竟無到家之能。終被途中牽住。果能覺得途中非安身之所。歸家非奮勇何期。由是盡力全提。現成公案。震威拶去。懶鬼潛形。猛力深追。窮兒就道。再接再厲。直使地裂天崩。屢舉屢撕。一任身忘心寂。雖然十年冰冷。一朝焰發寒灰。猛提之道。功在久熏。庶免無咎。

第四十三提起用者。 參禪之人。工夫用到心窮力極。境謝身疲。不但工夫難提。至爾妄想難打。與人講話。問答時乖。處眾操持。記前忘後。視之如癡子。問之若呆兒。人謂莫是無心道人乎。知之者。淺淺禪人。深深靜慮。一懈之不問其身。再懈之何關乎道。不知者。不作神會。定說仙人。要知行道之功。恰如行路。若一日勤之。十日懈之。竟無到家之能。終被途中牽住。果能覺得途中非安身之所。歸家非奮勇何期。由是盡力全提。現成公案。震威拶去。懶鬼潛形。猛力深追。窮兒就道。再接再厲。直使地裂天崩。屢舉屢撕。一任身忘心寂。雖然十年冰冷。一朝焰發寒灰。猛提之道。功在久熏。庶免無咎。



第四十四功能除妄者。 除妄之功。並非正行。試問。用何工夫。欲除妄想。若以除妄為功。實為大錯。何以故。妄想一事。未了者嫌之。大了者愛之。嫌之者何。不用工時。心覺清閑。念無煩擾。工夫一舉。眾妄奔來。南天臺。北五臺。紛紛而現。東城隍。西土地。擠擠而前。直把念佛是誰這一個生生念頭。打在衣?包裏去。思之恨而帶哭。怒之悔而流涕。徹骨兇癥。非除不可。當前大害。非減不行。嗚呼幸已哉。今日恨他者。特錯也。要知妄想能造生死。了生死也是他。妄想能做眾生。成佛也是他。妄想能下地獄。上天堂也是他。妄想之力勝佛力。妄想之功勝佛功。勸請欲除妄想之禪師。仔細思量看。答曰。此說甚是。工夫如何。急將除妄想之工夫。改參念佛是誰始得。

第四十五功能除睡者。
此除睡之工夫更錯。類如明是白天。黑是暗天。正行路時。日行不足。繼之以夜。醒用不足。繼之以睡。當知念有浮沉。心無醒睡。只顧用工。不問醒睡。如是行路。如是用工。其揆一也。除睡二字。安將寄乎。若云白天行路則喜。黑天行路則憂。擬欲設法除去黑夜而?白天。有是理乎。用工亦然。再則醒睡本乎天然。迷之者體共浮沉。悟之者用同醒睡。體用雙遮。何醒何睡。體用並顯。即浮即沉。莫謂睡覺無工夫。只慮醒來無妄想。又睡覺為夜天。妄想為白天。黑白來去。何礙虛空。醒睡梭巡。何關禪悅。若能會者。睡也無妨。

第四十六落堂自在者。

前既除妄。繼又除昏。工夫落堂。身心自在。不亦快乎。誠大非也。類如挑重擔人。本擬歸家放下。無奈身疲力極。竟爾歇路為家。自稱瀟灑。樂以為常。可是家乎。欲了歸程。何能止此。參禪者亦然。首在塵世中做工夫。次在幻身中做工夫。再在煩惱中做工夫。歷盡苦心。從微至著。如是經過身心世累。得到塵空身寂。心靜意閑。正好放身安住。以為前無路去。後顧無憂故云落堂。身心自在。須知前途路大。大越山河。舊住屋寬。寬超空界。望捨草堂。急登故宅。於是乎撩起便行。不稍回顧。一追到底。後患無虞。

第四十七妄自承當者。

行人工夫。既到身心自在。樂處安身。當無他咎。既而久居異地。當然妄見紛陳。不言盡大地是他隻眼。即云滿虛空不夠一拳。水底之魚。手伸就獲。雲籠之鳥。喚即歸來。佛手與我手同筋。狗臉與我臉同肉。揚眉。大作度人佛事。瞬目。宏宣佛祖真傳。咳嗽者。聲震遐方。聞而悟道。吐痰者。性空他自。見即歸真。一語無非顯性。一默當下傳心。哀哉。粗粗乎謬論。昏昏乎妄陳。何知慚之有。豈知自與乞兒為侶。閑談大寶金銀。霎時饑餓逼來。依舊沿門討飯。雖愚之甚。難自覺知。務宜振作精神。通身不是。稍一未了。不死於常坑。即墮於斷塹。快將本分工夫。著力勉提參去。可保無慮。

第四十八戒道時非者。用工之人。既能承當自己。又可悟及他人。偶被明眼人一呵之曰乞兒。再呵之曰呆漢。至是緲無所自。進退茫然。擬進者。反退於異地。擬退者。又回於慾鄉。直使進路全無。退可由自。如是舊業大翻。最熟不過嗔愛。淫心稍動。兩臉通紅。憤怒忽萌。徧身成紫。自覺竟從何有。令人駭得他奔。要知久掃心塵。淫灰尚在。時磨意垢。嗔惑猶在。真求道者。方知放大燈光。照滿一屋。回頭視己。然是黑人。方明粗心雖伏。細妄深藏。自此心戒中傷。大生慚愧。從茲專搜幽隱。不讓毫釐。舊道復行。埋頭前往。再思。不翻心業。何得知非。故云。不得漁夫引。怎得見波濤。



第四十九心法俱寂者。用工夫人。前既人法雙行。了無回互。知途擴遠。研審進行。直抵路盡人絕。萬聲俱息。掉頭不見村烟。轉面難知處所。仰望其天。天不在上。俯窺其地。地不在下。視他如月內之光。見己如日中之亮。似光明身。坐光明處。了無所覩。亦無所聞。如此見處。大易惑人。要知塵盡光生。本非奇特。垢淨明顯。更是常情。須知人法全藏。未是真了。何以故。靜念現前。其心自寂。垢塵暫淨。其法自殊。莫因不見其人。妄說人空。不覩其法。便說法忘。心被寂迷。只認其寂。不見其心。其心尚在。法由靜隱。只知其靜。頓忘其法。其法尚存。俱寂之道。終非到家消息。切宜猛省。莫戀須臾。大法全提再進一步。方為正行。否則久之。污垢忽萌。再參何及。


第五十得少為足者。工夫用到塵盡光生。垢去明現之時。掉面涕唾。盡是當人。合掌低頭。無非佛事。雖然。頭頭頂毗盧之地。步步踏化日之天。如斯自願不前。正是得少為足。世尊呵緣覺聲聞曰。上不學佛。下不度生。逍遙界外。自以為居。為何不捨化城。急登寶所。甘作焦芽之輩。徒為果上之人。得少之真。自不知覺。何愚之甚。試思佛呵羅漢得少為足者。羅漢尚有十八變神通。能虛空起。大地沒。水內起。火內沒。頭上出水。腳下出火。共十八通。尚云得其少分。痛呵者。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自受樂。不求上進。厭眾苦。不願度生。故云不足也。我等尚是大業凡夫。禪未參通。道未深進。縱有稍入。自不願修。若承當得少為足者。豈不愧中之愧乎。急將得少之功放下。不足之道再行。前途之大。後自知也。

第五十一生心用者。既入深禪。心法俱靜。了無阻滯。為無所為。欲再用心。恐難進步。不思念佛是誰之法。參禪用工之心。其法也。由諸而一。由一而專。其心也。由亂而定。由定而禪。法與參俱了。心與禪並蠲。欲再起修。正為頭上安頭。用之一字。從何下手乎。正如今人用工。識得目前聞聲者。知得目前見色者。認是本來真人。一舉一止。非念莫動。能語能默。非心不生。決定是心之見既深。非心無他之證不改。任何舉動。皆從口生。若不是心。決無此理。有此惡見。復何用工。悲夫。一副好大人材。甘作孟八郎漢也。切將從前所見一切。急從徹骨徹髓拔出。勦淨滅絕。再如初學用心。死他三十年。再來會我談談佛法。不亦快乎。

第五十二有心用者。由前用心。了無撈摸。後加追審。似難入門。故特立志。重傚初參。從頭再來。願為學子。此時用工。與初參時。倍加難用者。因未參前。身心粗著。只是動境當前。既參之久。心法俱寂。又多一重靜境。故凡用工。留心於動靜。防範於未然。任是上殿過堂。有心追審。穿衣吃飯。用意堅持。走路必緊提撕。說話留心打失。將臥禪床。以工夫為被。次晨早起。以疑情穿衣。用念佛是誰洗臉。將念佛是誰吃茶。處處有心用工。日日無時間歇。他日打破疑團。不但小悟不貪。大悟亦不願住。有心用者。務宜有此心也。

第五十三散心用者。非初參之散亂心用也。行人大須仔細。雖然。初老雖別。散心本同。只在善用不善用之別耳。初參用工。用則有心。散則無心。心既云無。工何云有。是名初用心矣。久參用工。用之不無。散之亦有。散心既有。有心更有。此名久參矣。究實散心。不出二種。一業識純熟心。二工夫純熟心。業識純熟心者。心散於業識。工夫純熟心者。心散於工夫。心散業識。其心難一。心散工夫。其心易收。能將一句念佛是誰一口咬住。一腳踩住。一手抓住。一心記住。萬別千差。同歸於盡。千枝萬葉。一掃全空。貴在深追研審。莫貪得意工夫。一出頭來。有大人在。

第五十四把持用者。前云用工。首由散心。用到一心。忽由一心。易於散亂者。無把持故也。類如養蛇。日以食飼之。夜以床臥之。欲令當陽暫住。在所不能。蛇為動性。非動不可。若欲行而同行。居而同居。坐而同坐。臥而同臥。任置死地。猶恐難能。直須避地捉來。把之得力。持之奇緊。方可勉強住下。一任往返出入。所在不離。此喻把持。與把持用工亦然。要知用心之心。過於蛇毒。能害人下地獄。能害人成佛祖。能令人種凡根。能令人種聖種。能害人了生死。能害人證涅槃。其蛇之害大也。其蛇之毒深也。今已被我一抓到手。誓曰。你生我生。你死我死。不是你毒死我。就是我捏死你。一旦蛇死人亡。識得把持之人。原來是這個。咄。切莫錯認好。
第五十五得力用者。前已堅持密用。二六時中。行居坐臥。無暇間歇。雖知念佛是誰。工用幽深。究不盡知其受用與否。復不知得力與不得力工夫如何。今必切實審討。作一嘗試。如是端身正坐。疑情自起。妄不能近。睡亦遠離。此是工夫得力也。行香時。內心疑情雖不親切。正念還在。疑情念念不斷。得力也。同人講話。先動用工念。後動人事念。得力也。吃飯時。工夫之念在前。掇碗之念在後。得力也。睡覺時。先知有工夫。不知有蓋被。得力也。行一切事。知得工夫之念在前。行事之念在後。雖如此。亦只許一半。若真得力者。動靜閑忙。寤寐語默。概有工夫。與事並行不悖。亦無前後。無空過一時。斯工夫得力之鐵證也。不得力者。先將疑情起得密密切切。忽一聞聲。與人講話。即被音聲與人一同轉去。去後竟不知有多時。回頭自問。工夫綿密。在得力處用。究被那一根遷去。如此一審。方知不得力也。念佛是誰一舉。當下不聞聲。不見色。忽被一熟情之道者見面。只知談家常。未及記工夫。悲夫。用工之人。取得力處為法可也。
第五十六放心用者。工夫雖云得力。未敢放手大行。何以故。類如工夫親切。作事做活。一面留心工夫。一而留心做事。若事做不好者。恐受指責。棒喝一受。恐心不安。故特暫放工夫。片刻做事。候事做畢。再提工夫。豈不兩益。若真想了生死者不然。何以故。為了生死來。非為做事來。生死不了者。皆被生死障。正用工時。再隨生死。了無可期。必先立誓曰。決痛切用心。毫無假借。親親切切。綿綿密密。遇有事時。工夫更加親密。一任事做不好。挨打挨罵可以。放工夫不可以。朝精夕進。久不改行。能將心放到工夫上用。到一切處。在一切處用。有動靜閑忙。在動靜閑忙中用。見色聞聲。在見色聞聲中用。講話吃飯。在講話吃飯中用。是名放心用。

第五十七親切用者。因前用工。把持得力。雖能放心用去。未免觸途成滯。用心之心。隨緣一相。縱不遷去。定遭鼓動。被一相隔。何如靜如是。動如是。色如是。空如是。任事態之大不能隔。人事之熟不能隔。音聲之響不能隔。身心之動不能隔。身之存沒不能隔。身之轉變不能隔。寤寐睡覺不能隔。讚嘆毀謗不能隔。不隔不能隔。正隔不能隔。世界身心。存亡夢寐。能不隔者。曰親。實真辦到者。曰切。親切二字。未了者。故取而法之。既了者。須除而去之。何以故。要知此二字者。世出世人。易為入手工夫。假若深工未辦。淺道時忘。一旦與常情用此親切者。大須留意。


第五十八間斷用者。工夫任是至親且切。有時間斷。自不覺知。何以故。正用心時。知得清淨快樂。或知得空洞消閑。或知疑情得力與不得力。悉名間斷。至疑情正得力時。知得力處是何處。不得力處是何處。亦名間斷。任是即時打失。即時提起。亦名間斷。正在念佛是誰上深追。知追到靜處。追到光明處。或追出佛相寶塔。追出山河大地。老幼男女。自他一切。悉名間斷。此間斷者。與初學工夫迴然不同。初學工夫。提則有參。忘則全忘。不知忘於何處。久參之間斷。有時口中講話。心覺參禪。有時心在參禪。口能講話。或作事身動。工夫尚在。或用工時。身能作事。或工夫與事全忘。亦有工夫與事同做。或將睡着時。工夫親切。不知是夢。至覺方知。或先做他夢。後做工夫。由禪而醒。睡着無工夫無夢想。如白日相同。好自用心可也。
第五十九粗心用者。心有定亂。禪有得失。間斷之常事。此皆粗心使然。粗心者何。如取黃豆。裹成一包。任置何處。內必鬆動。稍一放手。拋撒徧地。若沾水生芽。包能榨破。實因粗心緣境。心境同粗。任收一團。未忘眾識。稍一鬆懈。散身心世。疑情冰消。禪心瓦解也。喻將包豆碾細和水。捏成一團。必自內去其豆。外滅其芽。不復發出原豆也。亦如眾妄紛紜。收歸一念。即在念上。用念佛是誰之力。參之究之。追之研之。灰塵盡去。渣滓不留。參成一團。必自內去其妄。外去其塵。自不發生粗心也。
第六十綿密用者。前間斷之工。歷歷明明。由粗心所構成。既云粗心。更進一步。綿密者。綿之如絲。密之如布。由一絲而成綿。由一線而成布。工夫者。由一法而成片。由一念而成團。又如絲之綿不通風。即出世無漏也。如布之密不漏雨。即世界無漏也。果能參到世出世法與念佛是誰同一法。世出世心與念佛是誰同一心。綿密之道深也。人能做到綿密工夫者。規矩之純。儀形之肅。進止之端。語言之少。舉世人稱上座也。寄語參禪人。莫疑參禪這多難處。頭緒之細。直令首尾共畏者。嗟乎。果能如吐絲之蠶。從一根為始。以成團為終。中無間斷。綿密之功俱在。否則。豈可人而不如物乎。
第六十一不間斷用者。間斷皆是粗心。由綿密而成不間斷。用工之程序也。工夫做到外無塵境可忘。內無身心可守。一味念佛是誰。絕早晚。忘歲月。首由工夫起床。次由工夫睡覺。夢由工夫醒覺。是名不間斷。人做到不間斷的工夫。龍天不見其身。鬼神不覩其相。喊之不聽其聲。視之不見其色。罵聞其音。不知其故。打識其相。不知其疼。嗔厭工夫而逃。愛畏疑情而避。一任空置我前。渾不顧及。佛同我坐。竟爾全忘。任是佛魔齊斬。凡聖雙傾。鐵額銅頭見之腦裂。三眼六臂聽之心灰。不間斷之工夫。使神而妙也。




第六十二細心用者。不問斷之功。首通神妙。次秉全真。雖曰非凡。猶多粗著。細心用者。從前一切用心之法。如大地土。一拋空外。如世界塵。一(笑-夭+帚)掃清。仰之不見虛空。微塵一同掃去。俯之不覩大地。寸土拋向他方。細心之功。有如斯力。慕道者何不一試。每有粗念未歇者。對於此際細心工夫。初學強用留心細﹑有心細﹑遏捺細﹑設法細之用。大相徑庭。初學細者。全粗成之。不細即粗也。此之細者。忘粗忘細。細之再細也。雖然云細。莫名真細。真細即無細也。古人云。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是也。類如將一大地分為四塊。三塊空之。由四而八。七塊空之。由八而十六。十五塊空之。展轉分至一鄰虛塵。其他之塵悉皆空盡。此鄰虛者。即此細心也。細心之細。何可比喻。只許工夫用到此處。方知我言不謬。

第六十三離法用者。前用細心工夫。尚有一鄰虛之塵。此當離之。故名離法用也。此法即念佛是誰之法。何以離之。因心即是法成。法即是心成。首則心法難如。次則心法一如。現在心法不如也。此皆由最初力參念佛是誰。從生而熟。由粗而細。窮其極。研其源。深追至此。一超直往。故里之程。當不在遠。由是用自心之法。不用他法。雖離念佛是誰之心外法。其用皆與念佛是誰同一用法也。如自無錢。借人錢用。自既有錢。當用自錢是也。故離外法。用自心法。並非離法而無法用也。際此乃法忘人未忘。法即禪參。人即心參。不假法參。單用心究。直參不止。不稍暫住。閻羅見者合掌。神鬼看者皈依。千聖途中無阻。萬賢道上有期。忘法之功。驚天駭地。其不羨歟。

第六十四無心用者。古人云。有心用到無心處。無心還隔一重關。無心之前。風雲雷雨。盡在空中。無心之後。磚石瓦塊。悉歸大地。此名真無心也。無心者。非無自心。亦非無道心。正是無成佛作祖心。無明心見性心。無世出世間心。無嗔愛取捨心。無世法佛法心。無有為無為心。無二心。無一心。即是無心。正宗下言離心意識參是也。無心之功。在諸佛未成以前。眾生未生以先。所謂無心之道。宏揚於宗室。大闡於禪那。直使木人跳舞。石虎吞羊。泥牛隊裹藏身。鐵蛇洞中奪食。直饒千佛出世。難覩無心道者。萬祖齊聲。同讚有位真人。其不聞乎。莫謂無心云是道。無心還隔一重關。

第六十五真心用者。真心與假心。等同一用。最初用工與最後用工。毫無改易。故初後之法一同。初後之心不異。初後之用亦然。類如有人。路行萬里。初步行路。後步到家。終是腳行。了無他法。是故初後云同也。不過根器大者。一跑到家。途無阻滯。前念可說凡夫。後念可說聖人。聖凡之差。只隔一念。何勞遠步。斯上根也。根稍淺者。信力若切。最初抱定一句念佛是誰。至死不放。直到此處最後用心。途中窒礙。渾不顧及。斯中根者。根再小者。最初從念佛是誰上用心。觸途成滯。舉止乖違。變若風雲。改同晴雨。進退展轉。殊糜時日。任是猛力追打。最後梢頭則易。更進一步則難。死守此處者。今古尤多。真疑者。疑為悟因。悟為疑果。小疑因開小悟果。大疑因開大悟果。真疑因開正悟果。不疑因感不悟果。發真疑者。疑時行坐不安。飽而忘饑。醒而忘睡。外如愚魯。內若痴人。一遇時至。驚天動地。與佛祖齊肩。與眾生同等。不亦快乎。
第六十六轉身用者。類如平地。直上高山。正動腳時。泥糊鞋面。糞濺周身。信力足者。橫身不顧。信稍弱者。洗而後行。一路行時。翻坑拔塹。落草求人。荊棘之深。瓦石之厚。擁於當路。動腳難行。饑餓逼人。孤無他侶。遠望高山峻嶺。膽怯腳酸。平走之力無多。登高之心更弱。久而挨到山邊。虎狼擋路。蛇豹驚人。拔一步。上一腳。手不能鬆。腳更挖緊。有在半途中歇者。有竟直奔向上者。一遇頑石。緲無窄路。手一鬆。身一滾。直下平垣。嗚呼痛哉。依舊葫蘆。大苦白吃。思之能不痛也。任是再踏覆轍。也大難矣。果能一勇上山。直到峯頂。四方仰望。緲無去程。此名百尺竿頭坐的人。雖然得入未為真。自思久住難能。藏身無地。更進一步。直下承當。此名百尺竿頭重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又如胎懷滿足。時至臨盆。(力@口)地一聲。桶底脫落。未生以前鼻孔。與既生以後面目。相隔不遠。於是乎轉身已。大須留意。此際未轉身前即是凡夫。大轉身後即是聖人。直繞凡聖不居。原是自已。咄。當頭還欠三十棒。

第六十七同體大悲者。未悟以前。同是凡夫。既悟以後。知是眾生。恰如世尊覩星悟道。三嘆奇哉曰。大地眾生。各有如來智慧德相。皆由妄想執着。不能證得。即傚我佛度生之先範。己躬事畢。宏法為懷。利生為業。別無他事。尚望菩薩地上。掃盡無明羅漢果中。快侵習氣。諸天王眾捨樂悟道。修羅等類急發善心仰請四聖諸天。八部海眾。我及他人。共同一體。發大悲心。救苦眾生。急不容緩。再乞同學諸佛大悲願海。虛空界盡。眾生界空。我度生心無有窮盡。若一眾生不成佛道者。我此悲願等諸眾生。眾生無邊。我願無邊。任六道而常隨。去四生而同往。眾生在一日。我願在一天。仰請大方碩德。曷興乎來。同架大願船。共遊眾生海。不亦樂乎。
第六十八代眾生苦者。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豈不理當孝養。應當代受。既是父母。何稱眾生。要知眾生二字。佛菩薩稱之當然。我等稱眾生者。似覺不恭。因眾生盡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故也。由此而後。有人打我者。是過去父母打我。有人罵我者。是未來諸佛罵我。我見他擔子挑不動。我急與他挑之。見他車子推不動。我急與他推之。見有人殺豬羊雞犬者。我急勸殺者止之。縱不能止。有錢贖之。無錢勸之。再勸不服。用深敬心。授佛皈依。方便設法。以救度之。其他牲靈。以此類推。見人落水者。急設船筏救之。見人遭難者。急施錢物濟之。見牛馬豬羊者。即悲心授以皈依度之。見蛆蟲細蟻者。急用痛切心代皈依之。見人謗三寶者。即善言安慰之。見人欺僧侶者。即盡力勸解之。再發大願。替地獄人出苦生天。替餓鬼人除饑得飽。替一切人受苦得樂。斯略名代眾生苦也。
第六十九慈心與樂者。先知人類對於樂者。盡一身力不易辦好。皆未達到得樂目的。何以故。要知快樂之本。不出道德兩途。捨此無辦法也。道者離世乖違。德者感人敬信。具道德之人。任其何時。冰心淡世。非樂而何。再則窮以富為樂。苦以財為樂。病以愈為樂。無兒以得子為樂。沉溺以出水為樂。徒刑以出獄為樂。饑渴以飽滿為樂。出家以明道為樂。斯是世間人類中所需。誠不易有之大樂。若得至真常樂者。在一切處一切苦中。令人念一句佛。或持一遍咒。誦一卷經。參一刻禪。拜一拜佛者。立即在無形中鏟去惡根。深栽佛種。無始苦因。從茲絕已。未來無邊樂因。從茲植矣。此是善與人樂也。對於地獄餓鬼兩途。願諸仁者。在未見中想到實有。在未聞中聽得實在。日唯憂念地獄苦。時常記罣餓鬼饑。必設法購以紙箔。辦以水飯。建以佛事。設以薦壇。超而度之。又見水陸空行一切物命。更加痛念。見即與說皈依。令彼脫苦超昇。此亦聊與樂之漸也。
第七十愍念众苦者。菩萨地上有变易之苦。罗汉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诸天有五衰之苦。阿修杂中有嗔斗之苦。满世间人有生老病死苦。地狱有烧煑之苦。饿鬼有咽针之苦。畜生有互吞之苦。九界之苦。大小不同。一念之差。升沉各异。兹指尽人所见所闻者。人道畜生道是也。富有忧贫之苦。穷有忧富之苦。读书有难进之苦。种田有荒歉之苦。商贾有滞货之苦。手艺有空闲之苦。又野兽有擒捉之苦。家畜有汤锅之苦。飞禽有网捕之苦。水族有吞(口+敢)之苦。我念众苦。谁能与其出苦者。伤心痛心。泪何能止。欲令一切出苦者。必先治本。治本之法。劝请诸上善人修出世法。证出世地。转教人与非人。超出世间。斯为最上善法也。治标者。负有度生责任之人。眼见任何之苦。尽命设法救之。耳闻任何之难。捨身代他免之。直劝一切人敬信三宝。皈依之后。出世因种也。见一切牲灵。将三宝之音灌入彼耳。今其闻之。出世因亦渐深植也。斯拔苦之道尽矣。
第七十一学菩萨行者。凡夫地位。向以贪图无厌为快。不以知足为乐。贪图者。损人利已剜他肉补我肉。不顾他穷。只图我富。至于伤他命。养我命。由斯恶因。自他互报。直为推广。一处如此。一国如此。故风行徧地。因果纯熟。凶机一动。大劫何堪。此由多时多世之造就机会也。欲免大劫。先去贪婪。贪婪之动。全在人之心念发起也。拟化灾劫为无劫者。必学我佛在因地中。行菩萨道时。对于人类捨头目﹑脑髓﹑眼鼻舌齿。拯救灾黎佛捨眼睛珠子。徧三千世界之地尚无插针之处。于飞禽类。割肉喂鹰。于走兽类。捨身饲虎。有一世时。愍诸虫类。变一虾蟆。住大海中。直上水滩承暖。忽被众蚁围食。其时有乌鸦。急拖虾蟆下水。竟不肯急下。宁我命死。令他将饱。我若下水。众蚁齐死。直在水族中行菩萨道者。此时乌鸦者阿难是。众蚁者众罗汉是。虾蟆者佛身是。痛愿学佛者。齐出只手。挺身前进。学菩萨行。度诸有情。果能做到二千菩萨度一千众生。何难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