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21:43:55
教学目标:
1、掌握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点。特别是理解现代汉语中虚词和语序在表意上的重要作用,进而懂得通过把握虚词和语序理解语意并能在表达中运用语序和虚词等语法手段来丰富表达。
2、感受汉语的美丽和奇妙,激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现代汉语中虚词和语序在表意上的重要作用,进而懂得通过把握虚词和语序理解语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汉语.可是你对汉语了解多少呢?你想过没有:汉语是一种什么样的语言,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汉语世界,去认识世界上最美丽而奇妙的语言——汉语。
二、相关知识
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叫作现代汉语。广义的现代汉语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即不同地区的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这些语言都是汉语,只是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而狭义的现代汉语则是指“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三、课堂活动
1、活动一:你能听得懂吗?
活动目的:让学生感受汉语的奇妙,并认识现代汉语语音的一个主要特点: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教师读《施氏食狮史》,让学生说说能否听得懂。
shī shì shí shī shǐ
shí shì shī shì shī shì ,shì shī,shì shí shí shī 。shī shì shí shí shì shì shì shī 。shí
shí,shì shí shī shì shì 。shì shí ,shì shī shì shì shì 。shì shì shìshí shī ,shì shǐ shì ,shǐ shì shí shī shì shì 。shì shí shì shí shī shī ,shì shí shì 。shí shì shī ,shì shǐ shì shì shí
shì 。shí shì shì ,shì shǐ shì shí shìshí shī 。shí shí ,shǐ shí shì shí shī, shí shí shí shī
shī 。shì shì shì shì 。
这段话妙在只用了一个发音,却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虽然听不懂,但可以看得懂。请看: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讲解:这段文字是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编的。据说是为了说明汉语不适宜走拼音化道路而编的。这是因为汉语里有很多同音字。就这段文字而言,发音全都一样,唯一有变化的是声调。每个音节都有声调,这正是现代汉语语音上的一个特点。声调在汉语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普通话里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简称“四声”。另外,现代汉语语音还有一个特点是音节构造简单而有规律,并且界限分明。每个音节都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
2、活动二:你会改诗吗?
活动目的:通过改诗这样的语言游戏,让学生认识汉语语法的一个特点:没有形态变化,句法灵活。
请看杜牧诗《清明》。这首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了。曾有好事者对这首诗进行改编,有人把它改成五言绝句,有人把它改成词,有人把它改成一出短剧。你知道怎么改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有人认为这首诗还不够精炼,应该删去一些词句,把它改成了:
清明时节雨,
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
遥指杏花村。
改者认为:既然是“清明时节雨”,自然是“纷纷”然,不说自明;行人不在路上,又在何处?故“路上”亦属多余。“借问”二字去掉,不影响句意;“遥指”者也不必是“牧童”,比如“村姑” 又有何妨?改得有无道理,这里不去谈它;有趣的是诗中每句都去掉了两个字,由七言绝句变成了五言绝句,也很自然。
(2)有人将这首诗变为一首词。请看: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
相同的字,构造出不同的句子,表达出相同的意境。
(3)有人将这首诗加上一些标点符号,改编成了一出短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是原诗的字,但加上了标点符号以后,就变成有时间、地点、环境、人物、动作、对话、语气的戏剧片段了。
讲解:汉语真是奇妙!这种游戏只有汉语可以“玩”,西方语言绝作不出这种游戏的。原因何在?就在于汉语没有形态,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态管着,汉语的词不论在词典中或在句子里,也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上,读法和写法都是一样的。因而句法关系灵活多变,形成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品格。
活动三:这些话有什么不同?
活动目的:通过几个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实例让学生感受汉语的奇妙,并认识虚词和语序对汉语表意的影响。
教师讲故事,让学生辨析句子意思,进而探究在现代汉语中有哪些因素对表意影响很大。
请听下面几个故事:
故事一:近代大草书家于右任是国民党的元老,曾出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可那时的一些“国府大员”,表面上衣冠楚楚,但背后一点斯文都没有,随处小便,搞得堂堂国府大院臭气熏天。于老先生没有办法,只得写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告示,让秘书贴在墙旮旯处。但不一会儿,告示便不翼而飞。原来于老先生的字太漂亮了,而且他老人家从不轻易书字送人,好书法者只得揭此字幅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但字虽好看,内容却目不忍睹。幸亏此人聪明绝顶,他把条幅裁成七块,将字序重新排列,改成了“小处不可随便”,并且请人装裱好,即变成了一条颇为严肃的警世箴言。
分析:“不可随处小便”只是一条告示,而“小处不可随便”则是一条警世箴言。
故事二:从前,有一个店小二很会说话,可就是太势利。一天,一个穷人走进饭店问:“小二,有什么好吃的?”小二瞥了对方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有什么,你吃什么。”接着,又踱进一个阔人,小二忙去招呼,阔人问:“小二,有什么好吃的?”小二躬身笑答:“先生,您吃什么,有什么。包您老满意。”
分析:“有什么吃什么”“吃什么有什么”,待客的态度完全不同。前者爱理不理,态度傲慢;后者热情,态度恭敬。
故事三:清末湘军在攻打太平军之初,连败于湖南岳州、靖港。湘军首领曾国藩痛不欲生,陷入绝望,投入江中,想以死洗辱。被其左右救起后,上书朝廷报告军情时称湘军屡战屡败,请求严议。其左右建议曾国藩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曾接受了这一建议。朝廷看到奏章后,认为曾国藩虽然连遭失败,但仍坚持战斗,其忠心可嘉,不仅没有严议,反而予以重用。曾国藩从中受到鼓舞,精神大振,便重整军务,誓与太平军血战到底。最后,终于攻破天京城池,成了清朝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有功之臣,受到朝廷嘉奖。
分析:“屡战屡败”强调结果,有批评之意;而“屡败屡战”强调过程,有赞扬意志顽强之意。
故事四:云南解放前夕,国民党省主席卢汉准备起义,而军统特务在昆明逮捕了近百名民主人士。卢汉为这些人向蒋介石求情。蒋的回电是“情有可原,罪无可逭”。卢汉等人则命译码员将电文译成“罪无可逭,情有可原”,再交给军统特务小组,从而救下了这近百名民主人士的性命。
分析:“情有可原,罪无可逭”强调“罪无可逭”,表达的是不赦之意;而“罪无可逭,情有可原”强调“情有可原”,表达的是可赦免之意。
故事五:洪承畴为明朝大臣时,深受崇祯皇帝宠幸,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厅堂内挂出这样一副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后来他松山战役败北,于是改投清朝,背弃君恩臣节,还当了清朝的大臣,百姓对他极其愤怒,有人将此对联更改了一下,意义就全变了。他是这样改的: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分析:改后的对联多了两个虚词“矣”和“乎”,“乎”表示疑问语气,表达对洪承畴的质疑。对联的意思变为“君恩深似海,而臣节并没有重如山”。
讲解:从以上语言运用的实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虚词和语序在现代汉语中作用重要。现代汉语没有形态变化,主要是通过虚词和语序来表示句子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的。再举例说明。先说虚词的作用。如:A、他不愿意啊!B、他不愿意吗?C、他不愿意吧?D、他不愿意呢?E、他不愿意呗。F、他不愿意了。用不同的语气词,句子的意思就不一样。再说语序的作用,如:“我经常见到这位清洁工阿姨”,“我阿姨经常见到这位清洁工”,“这位清洁工阿姨经常见到我”,“这位清洁工经常见到我阿姨”,四句话仅仅是变换一下语序,意思完全不一样。
四、课堂小结
现代汉语有哪些特点:
(一)现代汉语语音的特点:
1、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2、音节构造简单而有规律。
(二)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1、双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
2、词的构造形式多种多样。
3、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三)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1、词没有形态变化。
2、虚词重要而丰富。
3、语序的作用重要。
五、课后思考题
1、汉语的语序(包括词序、句序)是一种语法手段,常具有表意功能,变换语序,往往会使语义翻新,请体会下列划线句子的不同意义。
(1)梁启超《饮冰室文集》记有“清科考官评点三劣文,一等的称放狗屁,二等的称狗放屁,三等的称放屁狗.”
(2)陈毅同志曾说:“哪有你们主民几十年,却不许群众民主一分钟的道理?”
(3)抗战时期,有人拟了一副对联讽刺国民党官僚。这副对联是这样的:“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参考答案:
(1)“放狗屁”,毕竟还是人;“狗放屁”已是狗了,不过偶尔放屁罢了;“放屁狗”则是只会放屁的狗了。三劣文是越来越劣了。
(2)将“民主”换成“主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官僚主义的要害。
(3)“吃紧”是说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形势十分严峻;“紧吃”是说国民党官僚政客花天酒地,纸醉金迷,挥霍无度。
2、有人想在祈祷时抽烟,他问牧师:“祈祷的时候可以抽烟吗?” “不可以。”牧师答。 于是这个人换了一种方式(只是变换一下语序)又问:“                                     ” 结果牧师高兴地说:“可以。”这个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你知道他是怎么问的吗?
参考答案:那么抽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
3、汉语的语气词有“嘿、哎、哦、咦、呜、唔、噢、喔、嗯、呀、啊、哟、哈、哼、嗨、吧、咳、嘛、吗、呢”等等,请你仿照例句,用上这些语气词,写一段话。
例:(1)“早上我一睁开眼睛,呀!7点了,快迟到了!手忙脚乱地刷牙、洗脸、穿衣。打开门,咦,外面怎么还是黑乎乎的?再看看挂钟,咳!原来才6点!”
(2)“我是个好学生了吗?我是个好学生了吧?我是个好学生了嘛!”
参考答案:(略)
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北岛的诗歌《回答》中的诗句,揭示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调整该诗句的语序,使之分别符合下列要求(不得增删或改换词语):
(1)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答:
(2)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
答:
参考答案:
(1)“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2)“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