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震救灾中的“四种精神”“两个形象”震动西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3:37:32
美国《侨报》6月2日发表时事评论文章指出,此次抗震救灾中,西方人对中国感受最深的是「四种精神」,印象变化最大的是「两个形象」。而这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传统和中国人半个多世纪革命传统的积累,是30年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三个文明(精神、政治、社会)建设的成果。笔者建议,中国应借大地震激发的中华民族正气,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前。全文摘录如下:
海内外华人抗震救灾的种种表现,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印象。他们惊歎的并非中国的「硬件」,而是「软件」方面,即国家和政府的领导和施政能力、解放军战胜灾害的能力、人民精神面貌、社会风气、政权稳固程度等。
据笔者观察,西方人感受最深的是「四种精神」,印象变化最大的是「两个形象」。这「四种精神」和「两个形象」,并非此次地震「突然爆发」的,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传统和中国人半个多世纪革命传统的积累,是30年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三个文明(精神、政治、社会)建设的成果。中西文化本就存差异,很多西方人既不了解中国历史,更不了解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上某些西方媒体的误导,所以心中的中国同真实情况存在很大差距。这次大地震让中国信息大公开,西方民众才认识到今日中国之真面目。
「四种精神」之一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中国历史悠久,民族多难,所以中国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内涵特别丰富。「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我」、「决不做亡国奴」等思想深入人心。美国人同样很爱国,那是建立在*、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信念基础上。美国从来没有受过侵略,却不乏对外扩张的历史,所以他们的爱国主义不含民族悲愤和牺牲壮志,而是特别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
「四种精神」之二是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精神。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我们看到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西生死观也有很大区别,中国的传统观念崇高道德价值高于生命,提倡见义勇为,赞扬舍身取义。西方的革命家们也有类似思想,但未广泛流传。西方的主流思想是「生命高于一切」,「法治重于道德」。在美国,人们相信遇劫不反抗以免危险,而应报警;行人遇难,不要轻易救助,避免招惹麻烦,也应及时报警。所以西方看到中国人在灾难面前如此不怕牺牲,深为惊奇和感动。
「四种精神」之三是坚忍不拔、同舟共济的精神。灾区同胞在大难降临时临危不惧,坚强勇敢,团结友爱,相互救助,优先照顾老幼,把安全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这种传统的仁爱、推己及人思想在大难面前显现光辉。
「四种精神」之四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持」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根基是道德观念,核心是集体主义。而西方世界不赞成集体主义,认为它不符合人性,是「威权国家」才提倡的。
「两个形象」之一是中国领导人和政府的形象。不少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还没有摆脱冷战思维的影响,认为*国家都是专制、独裁,没有民主、自由。大地震中,中国领导人、各级政府和官员的表现打破了这些有色眼镜。媒体日以继夜地将信息迅速送向全世界,空前的透明度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两个形象」之二是指中国军警。以前西方社会认为中国军队装备落后,靠「人海战术」,是一支「可怕的队伍」,这次才看清中国的子弟兵不畏死亡又同灾区民众亲如一家。其实,经过变革,这支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确实应当令人刮目。
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中国革命胜利已经半个多世纪,「文革」大动乱结束也30多年。长期的和平环境对中国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有利于现代化建设。但和平容易滋长安逸、享乐之风。今年以来的雪灾、「*」骚乱、特别是这次特大地震,对中国是连续大考验,涤荡著颓靡、虚浮、低俗之风和其它邪气,激发著中华民族的正气。这些正气异常宝贵,是战胜一切天灾*的精神力量,应分外珍惜和弘扬。
为此,笔者建议,中国当局借大地震激发的中华民族正气,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前。
中评社香港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