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指挥朝鲜停战谈判:必做于细掌握主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52:47
2010年11月22日 09:46:49  来源: 学习时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在开城举行。这是中美双方交战9个月后进行战略调整的结果。此后,到1953年7月27日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议,朝鲜战争一直在谈谈打打中进行。“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得到了充分体现。毛泽东在直接领导和指挥抗美援朝的同时,也直接领导和指挥了朝鲜停战谈判。
确定战略策略
毛泽东亲自点将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参谋长解方以及精通外交、擅长谈判的李克农和乔冠华组成谈判代表团。李克农、乔冠华等一行即将离国赴朝鲜时,毛泽东和周恩来曾召集代表团团员开会,提出了谈判的策略:“当美国侵略者伤亡惨重、被迫求和的时候,我们应审时度势,把战争停下来,争取在和平的环境中进行新中国的建设。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谈判时,我们应理直气壮地坚持原则,力争停战条件公平合理,符合国际公法,以利于朝鲜问题的最终和平解决;但从全局出发,在不损害根本原则的前提下,在具体问题上可以做一些妥协或者让步,以避免谈判破裂,推动达成协议,实现停战。应掌握这样的原则:可让的或不能不让的,看准时机让。美国蛮横无理时不能让步,虚张声势时不能让步,不起作用时不能让步,让步必须能扭转局势。”
毛泽东亲自拟定了停战谈判方案:双方同时发布命令,停止军事行动;双方军事力量从“三八线”各自后撤10英里,建立非军事区;双方停止从外部向朝鲜的一切军事调动;停止军事行动后的3个月内分批交换全部战俘;所有外国军队3个月内全部分批撤离朝鲜;南北朝鲜难民应在4个月内返回原来的居住区。
对美国来说,一方面打不赢,一方面不认输。要保住在西方世界的“面子”,就要靠现代化的优势装备,搞政治讹诈,阻碍朝鲜问题的公平合理解决。
毛泽东深知敌人虽然在战争中遇到了严重困难,被迫求和,但决不会改变其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预见到谈判期间,敌人可能会玩弄种种阴谋伎俩,可能乘机对我实施突然袭击,我军唯有经过坚决、激烈的军事政治斗争和持久作战的准备,才能取得胜利。能打方能言和。敌人谈判桌上得不到,战场就要打;战场上得不到,才回到谈判桌上谈。
7月2日,毛泽东要求志愿军“极力提高警惕。我第一线各军,必须准备对付在谈判前及谈判期内敌军可能对我来一次大的攻击,在后方,则举行大规模的空炸,以期迫我订立城下之盟。如遇敌军大举进攻时,志愿军必须大举反攻,将其打败。”7月9日又在电报中指出,“我前方部队,必须鼓励士气,继续英勇作战,千万不可有丝毫的松懈,不要作此次可以和下来的打算,而应作此次和不下来、还须继续打、还须给敌人以大量的消耗和歼灭,然后才能和下来的打算。只有我们作了此种打算,才于争取最后胜利有益处,否则是没有益处的。”
搜索更多朝鲜停战谈判 毛泽东和周恩来 的新闻
离休军人忆难忘一幕:想念罗盛教救过的朝鲜少年
在烈火硝烟中拍照——战地记者追忆朝鲜硝烟
朝鲜战场不为人知一面 性格各异的联合国军战俘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就朝鲜领导人赵明录逝世向朝方致唁电
在朝鲜战场审讯美英战俘(组图)
76岁老人忆朝鲜战场:一只茶缸寄托的战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