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样本:合作社催生现代农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9 04:13:2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发布时间: 2008年10月15日 07:33 作者: 周晓芳
',1)">
纵观近几十年来的历史,历届党的三中全会往往具有较为特殊的意义。本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似乎再次证实了这一判断,全会所审议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必将对农村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产生深远的影响。
追溯至30年前,改革的大幕便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拉开,其标志正是首先从农村掀起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
由于这一制度的实施,农民基本满足了温饱问题,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其松散型小农经济的实质在另一方面对农业的发展同样也产生了制约作用。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这一制度是否需要与时俱进?
在《合作社法》出台一年以来,当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同时,城里人也开始下乡干起了农业。目前,作为粮食生产大省的河南农业合作专业社发展迅速,其松散的农业经济有变为集约经济之势,拧成了农业发展的产业链条。为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专程赶赴河南进行实地采访,一探当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秘密。
“加减法”帮助农民增收节支
记者采访的第一站来到了焦作市博爱县孝敬镇海林葡萄专业合作社。
一下车,“海林葡萄专业合作社”的字样便映入眼帘。在这块大理石上还镌刻着合作社运作的核心机制――“四个统一”,即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生产资料购进和统一包装销售。根据记者的了解,在统一生产资料购进这一环节,包括化肥、农药、农机具、果袋等均由合作社集中购进,并采用分户使用、秋后结算的办法,能为成员节约生产成本20%左右。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海林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海林再度讲起了他那个著名的“加减法”理论。当胡锦涛总书记9月来考察时,马海林在向总书记汇报工作过程中便曾将合作社的经验归纳为一“加”一“减”。“减法”指的是合作社可以统一购建生产资料,这样每亩地可以为农户节约130元;而“加法”指的是在进行统一包装销售,让合作社的葡萄走入大城市,走入大市场,走入大超市,这样可以使合作社成员户每亩增收150元。据马海林介绍,该社的产品已经走向广州、武汉、郑州、洛阳、新乡等地,今年开始进入了家乐福等国际连锁巨头,其中仅向家乐福供货就达3万公斤,每斤比市场价高出3~4毛。
马海林表示,在4年前他刚开始种葡萄时,由于懂行情,能拿到货真价实而且比外面零售价更低的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因此一直帮别人代买这一类生产资料,“量大的时仅仅是买装葡萄的纸袋一次就得要几十万个,花费几万元。”为此,有人出主意成立一个联营的组织,有十几户加入。由于当时《合作社法》还未出台,没法注册合作社,因此按“公司”的名义组建,直到2007年11月才开始注册成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突出合作两个字。”马海林解释道,合作社与公司有很大的不同。公司可以成立股份制,但根本点在于公司财产是集体的,而合作社财产是个人的。
合作社缔结农业产业链
“合作社让农民抱成团,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增加了经济效益。”博爱县一名合作社的管理者向记者介绍道,每年三夏、三秋是农机手跨区“淘金”的好时候。但恶意压价、收款难、机修难等问题令农机手最为头疼。为此,博爱农机部门引导农机户按照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结合起来,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经营的农机户有机地组织起来。以今年三夏为例,博爱县有100余台联合收割机远赴湖北襄樊市、河南省南阳市等地区开展了跨区作业,收割小麦4万亩,实现经济收入120万元。
据博爱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博爱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中起到了巨大的催化作用。孝敬蔬菜合作社、金都白灵菇合作社、柏山冬枣合作社、清化粮食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组织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产品畅销全国大中城市并出口海外。目前博爱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向农业生产的各个角落延伸。当地农村成立合作社的业务范围早已超出了传统的种养业,各种名目繁多的沼气、农机、花木、中草药、粮食加工等新型合作社纷纷涌现出来。“基本形成了有什么产业,就有什么合作社的良好势头。”
据博爱县农业局农经站站长李志勇介绍,目前,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125家,注册资金达9000多万元,吸收社员8354户,每个农户每年可因此增收1500元,全县受益农民超过10万人。光在种植、养殖方面,每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销售的蔬菜有10万吨、水果1.5万吨、畜产品达2万吨。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后,规模经营、资料保障、技术服务、市场对接等一系列问题都得到了圆满解决,农民群众连上了快速增收的强有力链条!”博爱县县委书记马明仁说。
静待政策利好做大合作社
尽管发展迅速,但农村合作社也面临一些难题。曾从事金融工作20余年的马海林认为,目前制约合作社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贷款担保受制约,而这也是由合作社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近日在焦作市农业局与银行组织的一个企业座谈会上,农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工作的难点是在担保方面没有政策能提供依据。由于合作社规模有大有小,而且处于松散型的态势,银行并不能放心放贷。但现实的矛盾恰好是不少合作社需要资金来做大市场,尤其是养猪等行业。
此外,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等也是困扰马海林的现实问题。据当地税务部门负责人介绍,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关软件进行归类,因此合作社还不能开具发票。“就为这个原因今年少卖了一两万斤葡萄。”马海林称。
不过,采访中马海林们及合作社均表示很看好将来。就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时,马海林签下了海林葡萄园马路对面近3000亩土地的合作协议,预计秋后将土地流转。他认为,如果不赶紧,土地流转价格还将上涨。
新闻链接
城里人带头搞起合作社
很多人都以为马海林是农民,其实不然。
马海林不仅是一个城里人,而且从事的是目前很时髦的金融业。马海林在博爱县人民银行工作了20多年,并担任科长职务。由于30多年前他曾在孝敬镇下过乡,对农业较为熟悉,他便借政策开始向农业倾斜之机开始了试探性的“下海”,从孝敬镇红提葡萄基地承包了200亩,签约15年。随着海林葡萄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他的事业进一步扩张。而在胡总书记前往考察之后,海林葡萄园更是声名鹊起,马海林的葡萄事业也走入了高峰期。
作为流转土地做农业的城里人,马海林认为将来城乡的差别将会越来越小。农民在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还可以进城创造第二价值,同样,城里人也可以下乡种植经济作物创造价值。由于预计今后还将有更多的政策利好出台,马海林认为应趁目前的良机抓紧签订流转土地合同,便能占据市场的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