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开启对日新思维 破天荒集体谢日本(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1:30:00
核心提示:中国汶川大地震后,日本给予中国的援助,令知恩图报的中国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随后,一场“感谢日本”的热潮出乎意料地发端于民间。很多民众在感谢之外,似乎恍然发现了“另一个日本”。

 
日本没变,但中国民间对其的看法却有了微妙的改变。
另一个日本
中国汶川大地震后,日本给予中国的援助,令知恩图报的中国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随后,一场“感谢日本”的热潮出乎意料地发端于民间。很多民众在感谢之外,似乎恍然发现了“另一个日本”。
从“反日浪潮”到“感谢日本”,这固然是中日友好重塑和平的大势所趋,但我们一厢情愿解读的或许并不是真实的日本。当中国民间出现对日新思维的时候,我们尤其需要冷静下来,再次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这个邻居,它或许并非之前我们想像的那样“坏”,但也未必如今日我们认为的那样“好”.
中国民间开启对日新思维
对日本援助表示感谢的同时,中国民众并没有忘记历史,反而更强调坚持原则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六年前,一名中国学者因提出“对日新思维”而遭到炮轰。 网民们称他为“汉奸”,甚至将他的文章与汪精卫臭名昭著的《艳电》并列(后者提议蒋介石与日本和谈,并建议日本对重庆施以致命的轰炸),该学者当时不得不背井离乡远遁香港。
六年后,一场8.0级的大地震,让很多中国民众不知不觉间改变了对日本的看法。中日两国“灾难中的携手”,无形中拉近了中国人的情感距离。但十几天后,日本自卫队可能派军机来华的消息,又让很多谨慎的中国人回归到理性:“感谢并不意味着是一家人”。
积极面对现实,同时牢记历史。有别于学者言说的中国民间对日新思维,在2008年正呼之欲出。
破天荒集体感谢日本
5月17日,一幅日本国际救援队队员集体向中国遇难者遗体默哀的照片,占据了中国各大网站的重要位置。令人意外的是,照片后面的评论中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谢谢日本”之声。横亘在中日两国民众数年间的历史和现实纠葛,在那一刻,仿佛已经化于无形。
“谢谢日本!”如果这句话出现在一个月以前,无疑会立刻淹没在中国网民口水的海洋中。但这一次,自从日本救援队5月16日开始在四川展开救援行动起,中国人就再也没有吝惜对日本的谢意。“中国人一向都是投桃报李的,别人对我们好,我们也会对别人好。忠心希望今后能化解仇恨,改善两国关系。”天津的一位网友如是谈及自己感谢日本的原因。另一位则称,“中日两个邻国就像同桌一样,一天到晚打架对谁都不好。现在时代不同了,中日两国能够互利互惠相信大家都愿意看到。”
由于决堤和余震的危险,日本救援队在5月19日被迫结束救援工作。回到成都酒店后,面对掌声和致谢,日本救援队员都脸色铁青。这一场景经媒体报道后,善良的中国民众转而开始安慰起了日本救援队,“请不要自责,你们此行不辱使命”。
中国民间的善意,甚至还包括一些“合理想像”。有媒体将网络传说当作新闻发布,称因没能救出一名幸存者,一日本救援队员精神深受打击,并已决定辞职。尽管此消息并没有得到证实,但却依然令很多中国人“深受感动”。一网友除自己“内心深感不安”外,还挽留该名队员,称“人类不该因此而失去一位敬业的专业搜救人员”。
两次援助的不同待遇
中国人的感谢令日本媒体深感意外。 但渴望来自中国的感谢声,日本人已经等了很久。
2008年是日本结束对华开发援助(ODA)的一年。这场自1979年开始持续30年的贷款项目,曾广泛用于中国的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文化事业的振兴上。但这个项目并未收获中国民间太多的感谢声,在决定结束ODA时,日本媒体和政府官员也反复渲染“中国人不领情”。
主动要求感谢与吝惜感谢,成了中日微妙关系的写照。对于ODA项目,中国网友更多的是质疑和不解。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中国放弃了战争赔款,但日本人欠中国的远远不是ODA所能偿还得了的。而且,日本的贷款不也是为了帮日本企业打开中国市场吗?
从对贷款“不领情”到今天突然众口一词的“谢谢”,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刘军红研究员看来并不奇怪。“中国遭遇危急关头,日本提供专业队伍救援给中国人带来一种期望,于是自然认为日本人没那么坏,这值得肯定。”刘军红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中国老百姓之所以对ODA没有太多的反应,和当时的历史阶段有很大关系,而且很多人至今还误解为ODA就是战争赔款,对其使用在什么地方民众也并不了解。
(本文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