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报应到来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1:59:09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飞速,物质文明极其发达,给大家带来了非常多的方便,然而一只脚是不好走路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二者,缺一不可。看看我们的周围,很多穿着斯文大方的绅士淑女,他们的行为却如同动物,古人言‘衣冠禽兽’者正指这类人……道德的沦丧,人心的堕落,令诸位有良知的人扼腕!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千古名言,老少男女都耳熟能详。这句话诠释的就是‘因果报应’之事,大家都很熟悉‘因果报应’这个词,但是很多人却都不能真的相信它,原因就是不能确定它到底有没有。那么,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呢?因果,是宇宙的总规律,一切事物都不出因果之外,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任何时候都在体现着因果规律的所在,只是我们忽视了它。比如‘冷了,烤火,暖了,’冷是因、去烤火是果,烤火为因、暖了为果;‘饿了,吃饭,饱了,’饿是因、去吃饭是果,吃是因、饱是果(很饱的情况是不会去吃饭的,极其特殊的情况那也是因为有另外的起因)……很多很多,因果规律无时无刻不贯穿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但是因为它太平凡,所以我们忽视了它。
有人说:“你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的人是发善心得善报了,但是也有很多大贪大恶之人,为什么他还是富贵荣华、逍遥自在,没受恶报呢?而有的人心很好很善良,但是却遭人轻视、甚至温饱都有困难?更甚者‘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你所谓的‘因果报应’这时候体现在哪里呢?难道因果这个宇宙的总规律,也嫌贫爱富不成?”某位将军曾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我们普通人,因为对真理不甚明白,世间的很多现象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而对这个问题会有怀疑。
先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因缘果报:
因指主要的原因,缘指次要的助缘,即外在的条件、因素;因是引生结果的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的间接原因。譬如米麦之种是因,农夫之力和雨露之润等,是缘。当年米麦成熟时,对于做种的米麦而言,则是果;对于农夫之耕耘而言,则为报。
由于过去的业因而造成现在的结果,叫做“果”,又因为这果是过去的业因所召感的酬报,所以又叫做“报”,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果报的意义。有施必报,有感必应,故现在之所得,无论祸福,皆称报应。世间的一切事物,皆由因与缘的和合而生而有。说白一些,因就是种子,缘就是外在的条件、因素,果就是结果。什么样的种子,在其他外在的因素的帮助下,必然会得到一定的结果。这就是因果报应。当然这样的世间因果规律,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对于‘善恶有报’这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因果规律,不少人就不容易接受了。我们所做的一切善恶乃至非善非恶的行为,都称为‘业’,业是造作的意思,也是行为的意思。造作一个因,就要引生一个结果,所以‘果报’又称‘业果、业报,’这个果报,不是一定要马上就出现的,比如吃饭,肚子能马上就饱,这个报应是很明显很快;但是我们总不能说吃上几大碗饭,然后就长成个大胖子……结果是有快有慢,有近有远的。我们都知道水稻种下去几个月就能收成,而荔枝则不行,我亲自问过一个荔农,他说要四、五年才能收成。同时下种,不同的因,收成结果的时间是不一定一样的;善恶报应也是如此,报应也许是当下,也许是明天、明年,也许是下辈子,甚至无量劫以后……但是只要你种下这个因,结果是一定要受的,佛经说:“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很多人,不知道宇宙人生的规律,抱着侥幸的心理,以为没有报应之事,行那损人利己之事(其实损人而不利己),实在是无智之极,佛说为‘可怜愍者’正是此等。
其实并不仅仅是佛教说有因果,儒家的《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道家的《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古人云:“为善必昌,若为善不昌,其祖上必有余殃,殃尽乃昌; 为恶必殃,若为恶不殃,其祖上必有余昌,昌尽乃殃。”(当然此说未必全对,因为此昌与殃不应该是上代带给下代的,而是各人自己过去的果报未完,同在一家只是物以类聚而已,也有父富子贫或父贫子富者,则是各人业报不可替代之明证)。所以,那些为恶为贪的‘逍遥自在’的人,他们并不是没有恶报,只是过去的福还没有用完,等福气享尽之后,必然苦不堪言;而那些为善之人,虽然现在福还未显,将来的福乐是必定的。比如二个人:甲去年很努力地耕作,所以今年有富余;而乙去年未耕作,今年艰苦。而有富余的甲今年不作了,只要他的富余还在,他就可以享受,而到来年,则必如乙般艰苦。乙今年是很努力地耕作了,但是他还是很艰苦,因为去年他没有富余,但是到秋收之后,则不再受艰苦之事。……世间的现象也是如此,有的人贪、恶而过去有福没用完,所以还可以逍遥一段时间;有的人贪、恶而没有余福,则直接倒霉受苦报了。有的人行善而过去恶报没受完,则要到晚年或来生才能受乐;有的人行善而往报已尽,很快就得显达……因果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所以不能只局限于现在的一生来看,如果能从三世的角度来看,并没有什么不能明白的地方。
明朝万历年间,扬州有一家大南货店,店主人在临死的时候,吩咐儿子说:‘我平生起家,全靠这个秤,这个秤中藏有水银;秤出的时候,就将秤往下压;秤入的时候,则将秤尾上抬;这样的入重出轻,就是我致富的原因啊!’他的儿子为人忠厚,听了之后,心中暗暗责怪父亲,但是不敢说出来。父亲死了之后,儿子就把秤烧毁了。
然后他努力行善,救济贫困,以弥补他父亲的罪过。他这样真诚为善,不到三年,家产已经耗费了一大半,而心中不曾后悔,但是没过多久,他的两个孩子先后都死了,他非常伤心,埋怨老天不公。晚上,他梦到一个地方,形状很像宫殿,见到一位官吏,坐在殿上,当面告诉他:“你父亲能致富,是他前世布施结果。财富是命中应有的,而不是靠那水银秤;可是他心术不正,运用这样狡诈的手段,加了一身的罪业,至死不悟,自受苦报,这正是他的痴迷。天帝知他用心贪恶,所以遣下破、耗两星,投生做你的儿子,以败毁你的家业。家败之后,还要加以火烧,而你也会受到你父亲的余殃,非但衣食不足而且短命。你父亲以为有这么多的家产遗留给子孙,一定可以世代享受;可是他哪里知道:儿子不能长寿,孙子是来败家的呢?现在幸亏你存心善良,三年真诚为善,为父亲忏悔罪业,所以天帝特别命令所司收回这两个败家子,不久将另降贤子,以光耀你的后代,并增长你的寿命。你应该继续修善,不要埋怨天道不公平。”他醒之后,恍然大悟,行善更勤,后来果然连生了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各位若家中稍有富贵的,看到这里,当慎思,《因果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一个人是否富裕,不在于他家里有多少钱,而在于他是否觉得缺钱。如果一个人虽然银行里放着很多钱,但是心中却念念贪求不息,总想要获得更多的钱财,那么他就是个穷人;如果一个人虽然钱不多,但是他没有觉得缺钱,那么他就是个富裕的人。其实不论家财是亿万还是一万,都是一日三餐晚上一宿,都是二十四个小时,并没有说那亿万家财者就一日六餐晚睡三宿的。如果真是那样,怕是不久胃就得出问题了,睡三宿的,怕是精神衰弱症吧,哈哈。五欲财色名食睡,钱财多名位高,易招人眼红,生命安全也许都会有危险;色欲多睡眠久饮食不节,易伤身体短寿命,过犹不及都不是好事情。此正现世之报,可见可明。
两个家境都差不多的人:一个性极悭吝贪惜,常损人以利自己,不肯施舍分文赛铁公鸡,爱钱财胜超自己命。那么,周围的人都会看不起他,都远离他,都讨厌他,当面说‘你好’,背后咒他死。另外一个,性善好施,为人大方慈悲,常随分随力救济帮忙他人,知钱财乃身外之物,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周围的人都会赞叹他,尊重恭敬他,欢喜亲近,以为善友……此二人现在世的善恶之报,贫福的差距在哪里,大家都一目了然。其实当我们付出的时候,我们付出的是爱心,而不是那事物的价值几何。一个人能有爱心施舍给别人,那他就是富裕的人,就是心中有爱的人,也就能获得别人的真心回报,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果之理,不是宿命论,宿命论宣扬的是‘一切皆命中注定,不可更改’的说法,因果规律固然有过去之因得现在果之说,但是却不是绝不能改变的,如果全不能改变,那大家就什么都不需要去做了,反正做不做的结果都是一样。比如一个瓜苗,你浇水施肥与否虽然不能让它长成土豆,但是却能因为作与不作而让它旺盛与死亡。人生也是如此,明白因果,则对所遇顺逆之境不至于出现乐疯和懊恼的不良心态;明白规律然后随着规律而行,则不招苦果。愿诸位不论信佛与否,都应当积极面对人生,努力改变自己错误的言行观念,以期早日达到人格与心灵上的升华。
(本站审核时略有改动)
本文来自神州智慧网(http://www.shenzzh.com)
详文参考:http://www.shenzzh.com/a/xiulian/zongjiao/2010/1121/6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