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赛?中国音乐美学原范畴研究(八)庄子天乐论?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18:48:22
杨赛 中国音乐美学原范畴研究 八 庄子至乐天乐论三
三 非“非乐”
“非乐”是墨子针对儒家的礼乐提出来的一个原范畴 [],与庄子对儒家礼乐的批判有所不同。郭沫若(1892-1978)说:“墨家是主张‘非乐’的,但他并不是认为‘乐(岳)不乐(洛)’,而是认为费财力、物力、人力。老百姓既不能享受,贵族们也不要享受。……道家也是主张非乐的,但他们更进了一步,并不是因为乐不合实利,而是因为乐根本有害。老百姓们不能享受正好,贵族们尤其不应该享受。……这两派的主张,从社会的意义上来说,都可算是对于贵族享受的反对。但从学理上来说,两家都是主张去情欲的,故尔对于情欲的享受也就同样地反对了。所不同的只是墨家主张强力疾作,道家主张恬淡无为,墨家是蒙着头脑苦干,道家是闭着眼睛空想。”[](pp.6-7)(郭沫若 1943)庄子说:“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庄子·胠箧》)[6](p260)庄、墨之间的学术分歧,还可以作更系统的考察。
首先,庄子认为,墨子的非乐、节用违背天下人的志愿,不便于整个社会的治理。
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庄子·天下》)[6](p863)
庄子认为先王的乐与礼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也要顺其自然,墨子非乐、节用等学说似乎有些过分。张岱年先生说:“墨子非命非乐之说亦严重违反了传统的社会心理。‘生不歌、死无服’,‘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庄子·天下篇》)一般人是难以遵行的,这也是墨学中绝的部分原因。” [](p220)(张岱年 1989)庄子他批判墨子“毁古之礼乐”。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之大循。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庄子·天下》)[6](p862)
其次,对于儒、墨之争,庄子的态度是“齐是非”。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庄子·齐物论》)[6](p50)
庄子对于儒、墨的态度是一致的,都持全面批判的立场。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庄子·胠箧》)[6](pp.259-260)
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起。于是乎喜怒相疑,愚知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大德不同,而性命烂漫矣;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于是乎釿锯制焉,绳墨杀焉,椎凿决焉。天下脊脊大乱,罪在撄人心。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噫,甚矣哉!其无愧而不知耻也甚矣!(《庄子·在宥》)[6](pp.273-274)
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非杀人,自为种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庄子·天运》)[6](p383)
此外,庄子还受到墨子的启发,认为礼乐违背了社会自然分工的原则。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吾请释吾之所有而经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也。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官治其职,人处其事,乃无所陵。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不属,妻妾不和,长少无序,庶人之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清白,群下荒怠,功美不有,爵禄不持,大夫之忧也;廷无忠臣,国家昏乱,工技不巧,贡职不美,春秋后伦,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以伤庶物,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礼乐不节,财用穷匮,人伦不饬,百姓淫乱,天子有司之忧也。今子既上无君侯有司之势,而下无大臣职事之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庄子·渔父》)[6](p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