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纪念柏杨先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21:19
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纪念柏杨先生
身前事:学者、斗士、中国人

学者柏杨
柏杨同时兼具杂文家、作家、史学家和翻译家多重身份,一生著述颇丰,计有170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先后面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其最具代表性的三部作品为《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与《柏杨版资治通鉴》。其中,《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而《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
1980年代中期,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甫一面世,即在华人世界引起了风起云涌的争论,至今余焰未熄。柏杨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这本备受争议的书,使柏杨成为世界华人圈最具知名度的作家,也由此被海内外新闻传媒称为是一位最能代表中国人良心、又最有决心追求中国人尊严、也重视人类尊严的人。
《中国人史纲》则是柏杨近十年监狱岁月里“埋头整理中国历史”而成的一部煌煌巨著。全书近八十万字,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时代一直讲到二十世纪初叶满清王朝末期最不堪的那段屈辱岁月。柏杨用心于大关节的处理,重点在国之兴亡,政之隆污,乃至于学术发展之特色等,驱遣文字,举重若轻。《中国人史纲》自出版以来,一直是广大读者了解中国通史的首选书籍。
在柏杨的写作生涯中,最浩大的一项文字工程则是他的《柏杨版资治通鉴》。1983年,柏杨开始着手译写《资治通鉴》,以每月一册的杂志形式分册出版,书名为《柏杨版资治通鉴》。至1993年,才全部完工,总计72册。
斗士柏杨
柏杨一生,针砭时事、借古讽今,做过“政治思想犯”、为人权奔走,有如奋战不懈的斗士。其以“深厚学养、坚韧的道义担当、直言针砭时弊”为三大利器,与各种腐朽思想和行止斗争,被称为“硬骨头的文人”。
1960年代,柏杨因长期批判当局,几乎被判死刑,结果他坐了九年又二十六天的冤狱。
1980年代,柏杨提倡文化反思,特别是对中国人劣根性的检讨,引领一个时期的文化话语。他的反传统理论,包括了最负盛名的“酱缸文化”、“窝里斗文化”等等,这是柏杨奋力投枪之标的。
2007年年底,88岁高龄的柏杨,因为抗议陈水扁的台独行径而绝食,最后不得不被送进医院。
……
柏杨一生以笔为剑,与专制统治、贪官污吏、卑污政治孕育下的陈规恶俗、数千年来被奴化、矮化的丑陋的国民性作着不懈的斗争。他以单薄的身躯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为民主自由,为言论自由争取空间。有人评论说,柏杨对中国人的评论有一股怨毒之气。但是,看完柏杨的书,应该能体会那种老式知识分子对于国家和人民深挚的爱。
中国人柏杨
柏杨一生关注祖国统一,他曾多次推心置腹地告诉女儿,“台湾一定是要回到祖国怀抱的,分别的日子太久已经让华夏儿女尝够了离别的悲痛,浸透了5000年文化的华夏大地要分裂是绝对不行的。”
1984年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讲演,对有人提出台湾独立的说法进行批驳,他说大陆和台湾有着“同一个血统,同一个长相,同一个祖先,同一种文化,同一种文字,同一种语言,只不过住的地域不同而已,怎么会有这种现象”。柏杨以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了海峡两岸应当统一,台湾不能独立的看法。
2007年底,在民进党当局企图分裂祖国之际,柏杨先生以一个中国人的骨气,激愤之下,不惜以绝食抗争,表现出一个华夏子孙,中国儿女的铮铮铁骨。
“我是中国人”,是柏杨发自内心的感叹。他在《中国人史纲》的序言中写道:“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2006年以来,他力排众议,向大陆中国现代文学馆捐献著作491册、相关文献资料1万余件。“神五”发射成功后,他在接受大陆记者采访时,说出了“就像嫁出去的女儿听到娘家的后生考上了状元一样,我为自己的国家自豪!”的话语。
(编写/谷轶波)
身后思:柏杨留下了什么?
柏杨走了,中国人依然丑陋
柏杨先生走了,而中国人依然丑陋。“我之所以敢指出中国人的缺点,正因为我是中国人。长期以来,你们所看到的,多是虚骄的中国人。而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有检讨能力和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代中国人诞生,我们需要各位的帮助”——有必要复习一下柏杨的这段话语,因为自他说完这段话之后的二十多年间,我们在培养检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上,仍然没有显而易见的进步。盲目和从众,死不认错,自我膨胀……这些柏杨尖锐批评过的国民性格缺陷,仍然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找到对应点。
柏杨最大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他二千余万字的文学和史学著作,更体现于在中国人的劣根性逐渐被美饰得近乎虚假的时候,再次揭了全体中国人的疮疤。自他之后,东施效颦者众,一时间批评国人也成了一股文化潮流,但柏杨和那些只会批判不会建设的人是不同的,虽然他也给不出如何让中国人不丑陋的最佳答案,但他的写作是带有尊严的写作,他的笔触蘸有浓烈的情感,这种情感依然是他多年不变的“爱之深,痛之彻”。2003年,《我们要活得有尊严》在内地出版,这本书,被视为《丑陋的中国人》的姐妹篇——有尊严地活着,也算是柏杨给了自己和大家一个共同的答案。今日中国,“尊严”也正成为国家和人民践身厉行的关键词。                   (文/韩浩月)
柏杨走了,但留下了美丽种子
柏杨终其一生以“大陆型知识分子”自命,执着于中华文化的解构和再造。
从冷静批判的《中国人史纲》到激烈指责的《丑陋的中国人》,再到近年出版的沉淀之作《我们要活得有尊严》,这既是柏杨一个人的思想史,也是社会变迁的发展史。经由这一思想历程,我们看到,柏杨渐渐从个人的得失毁誉中走出来,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兴衰荣辱。垂垂老矣的柏杨,即使在抱病在床期间,念念不忘的只有两个字:尊严。我们要做一个有尊严、也尊重别人的尊严的人,有诚信能力、也有包容能力的人。
柏杨曾言,19世纪的中国是“羞辱的痛苦世纪”;20世纪的中国则“充满了惊涛骇浪”,那么21世纪的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将会是怎样呢?按照他的意思,大概是“有尊严的中国”以及“有尊严的中国文化”。或许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告别“丑陋”,赢得尊重以及“美丽”。柏杨应无遗憾,他铮铮铁骨、为中国文化上下求索一生,已经撒播了“美丽”的种子,给中国人留下了“美丽”的剪影。他堪当是最“美丽”的中国人。        (文/张若渔)
柏杨的话——
1、我们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我们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不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当中国强大如汉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时,我们固以当一个王朝人为荣。当中国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时,我们仍以当一个中国人为荣。中国——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惟一的立足点。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国的王朝,所有的国,都是中国的另一种称谓。
2、不妨瞧瞧世界,没有一个强大国家的国民,是不认真的,不敬业的也。只有落后地区,才出现差不多和马马虎虎。等到大多数中国同胞都有认真精神,中国才能迈上现代化富强之境。否则的话,再多的工厂,再多的高楼大厦,都没有用,势将一直停留在粗糙的泥坑里,永远不能进入精密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