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苦尽甘来夕阳红第三章贫困走山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9:06:59
第三章贫困走关东
第一节绝处逢生
从来到人间哭出第一声起,妈妈由于操劳过度身体虚弱,分娩时间过长失血过多处在半昏迷状态。人们都在为抢救妈妈忙的脚不沾地,忘记了还有一个刚来到人间的小生命。被人们遗忘的我仿佛理解大人的心情,知道自己是这个世界上讨厌又多余的人。很懂事的不哭不叫一动不动,只听到呼答呼答微弱的喘气声。一直到中午妈妈的神志清醒了,忙了一个上午的奶奶、丁大舅奶、伯母陆陆续续的走了。屋里只有两个哥哥是妈妈的帮手。没事在堂屋地上跑过来跳过去。就在这个时候不只是睡醒了还是饿了,我这个还没出生就饱经磨难,出生后没人理睬的小生命,挺停身子伸了一个懒腰才张开干瘪的小嘴,放开沙哑的喉咙哭出了来到人间的第二声。过了一会又紧一声慢一声的哭个不停。哭得妈妈无可奈何的翻过身来。抬起头向这个半死不活的小生命看了一眼,用手摸了摸皱皱巴巴的颚头,长叹了一声:“在这个世道你来的真不是时候”。哭声牵动着强烈的母爱。妈妈知道是饿的。叫大哥去叫来大伯母。大伯母是过来的人,闻讯就急忙赶过来给孩子喂奶。还别说,这第一顿午餐吃的还真香甜。没管三七二十一咕咚咕咚的吃个够。吃饱了又呼答呼答的睡着了。妈妈由于身体虚弱,整个在一个月子奶水都不足只能吃个半饱。人的一生有两个最快的发育期,即出生百日期和青春期。过了满月虽然发育有一点不良,但总算像个孩子样了。浑身的皱褶不见了,皮肤有点白暂细嫩的感觉。两只豆角眼睛随着头不停的转动。长着一个和身体不对称的大脑袋。最突出的特点是前额窄、両额凹、勺子大。不知是吃不饱还是其他原因,不睡大觉,一会就醒。天生的就是好哭。一哭就是没完没了。哭得大人十分心烦,都认为这孩子是一个短命鬼,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多暂死多暂算,早死早心净。一天,有一个算命的先生,天黑了路过这里。爸爸是个心软好客的人,就留他住下了。吃完饭为了报答知遇之恩,分别给每人算了一卦。说爸爸:“犯走马星有财难聚,独立门户,六亲无靠。少年得志,中年劳苦奔波,远走他乡。晚年荣光。”妈妈:“多愁多病,命运寒蹇。晚年多子多福。”妈妈一看我瘦小枯干奄奄一息的样子就问先生:“你算算我们这个孩子能不能好养活?”先生掐指一算说:“这孩子七月初一生人,命运坎坷,癸未年,己未月。辛卯天干,辛卯时出生。生辰八字又是纯阴缺少阳刚之气。命运坎坷事事不顺,要自力更生另立门户。命犯七刹主七死三灾,一生多灾多难。紧行三步交好运,后退半步有灾星。犯三层阳印命硬尅头妻主婚姻多变。上无三兄下无四弟。不过这孩子福大命大造化大,占両层天乙贵人,遇事逢凶化吉有贵人相助。少运不济,中晚年兴旺发达,家丁兴旺,你们夫妻虽然多子多福,但是只有他能养老送终。”就是先生的这几句话,又给了我一线生机,让我能够继续生存下来。从此,父母也改变了以前的心中余悸,感觉到投奔爹娘一回也不容易。虽然对我没有刮目相看和特殊待遇,但总算在这个贫困的家庭里,有了生的权力了。先生走了以后妈妈的奶水不足,妈妈想了很多办法,熬稀粥、搅山药糊、用嘴嚼着喂等尽量让孩子吃饱。
一晃收割罂粟花的秋天来到了。由于今年遭了特大雹灾,只收了几斗荞麦。粮价猛涨爸爸和妈妈都一筹不展。大自然也会捉弄人。杜家地以南就没受到自然灾害,丁家铺正是雹灾的中心。生活就是这样越穷越添人口、越困难越招天灾,越是口渴渴越吃盐。怎么办呢?求生是人的本能。爸爸和妈妈都会割大烟的手艺。两个人反复考虑为了这个家,只有分头出去找点活干才是唯一的出路。
日伪时期对鸦片也很限制。稽查的很严格。常种鸦片的烟户也不敢在大面上种植。一般都种在小山拗里或大山里,人烟稀少最偏僻的地方。妈妈怀里抱着我不能出去干活。带着大哥去杜家地住到八外公家。每天让大哥看着孩子,自己走出几十里地去剋烟嘎巴。顺便拣一些干菜、山野菜等晒干备起来留作冬天充饥。
只有爸爸自己到外乡去找活干。爸爸一个人边走边打听找活干。转过喇嘛庙的山粱来到一个叫沟脑的地方。远远望去山弯处有一个草窝棚。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未加思考一直奔草窝棚走去。到跟前一看是一伙收大烟的。一个掌柜的三个工匠。掌柜地一问知道爸爸也是找活干的就被留下来。爸爸也很高兴心想:“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天助我也”爸爸天生思维灵敏,心灵手巧干啥像啥。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一亮绝活就受到了掌柜地的称赞。收大烟不像收其他庄家一次收完。每一个烟桃一次只能割一刀,一个烟桃要割十几刀。割完一刀烟桃还继续长。前几个人已经干了五六天了,爸爸去后又干了五六天才基本结速。掌柜的一算计,剩下的活再有一个人找找零就行了。家住在近处的三个人被解雇拿了工钱回家了。爸爸是外地来的就被掌柜地留下来。
就剩两个人干一天活感到很疲劳,吃完晚饭也就睡觉了。睡到半夜掌柜地突然呕吐、腹泻不止。肚子疼的十分厉害。开始呕吐出来的是一些食物,后来腹中的食物吐没了吐出来的都是黄水。每次泻出来的也只是一点点黄水。吐、泻的频率一会比一会勤。肚子拧肠破肚的疼痛不止。好汉架不住三次稀,一会的功夫就把人折登的小脸焦黄,呼吸短促,嘴唇发紫,眼窝塌陷。奄奄一息有出气没回气。爸爸是个十分乖巧的人。从小就好耍小聪明,眼睛里有活看到啥就会啥。别人说的话,干得活只要让他看到、听到他就能记住、并且就能模仿着做上来,并且活比别人做的更好、话说得比别人更好听。掌柜的这个病1935年首先发现于黑龙江省克山县,故名克山病。在黑龙江、吉林、内蒙、河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荒僻地区广泛流行。农民及其家属患病率高,南方地区亚急型6~8月发病率高。黑龙江省各重病区地理条件的共同特征是:气候,湿润多雨;地形,多低山丘陵;土壤,富含腐殖质,偏酸性;均为农耕区。中国的重病区多位于海拔200—2000米之间,大体上沿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六盘山到云贵高原的山地分布。此外,朝鲜、日本亦曾有报导。在东北也是一个死亡率很高的常见病。在没有文化的偏远的山区,人们不知道克山病这个名字时,就把这个病叫攻心番,也叫寒火扭至快当病。遇到明白的人用土办法收拾收拾就好。否则病来的急死亡律极高。丁大舅奶就是个半仙,治过很多得这个病的人。治这种病刚开始症状轻时,只要用面碱或蜡烛吸到肛门里,过一会就会好。严重的就要用针或刀,挑开肛门上面的紫泡。医学上针灸科称肛门为莲花穴,通阳明经胃肠。治呕吐、腹泻有乱刺莲花穴一说。旧社会人们文化落后,缺医少药又不懂医学,对这种病只能用土办法治疗。爸爸虽然只和掌柜的相处了五六天的时间,对其人印象还不错是个够交的朋友。朋友有难不能袖手旁观。于是急中生智,没有针就用一把水果刀,用豆油灯火消一下毒,扒开肛门一看有三四个紫疙瘩。都用刀尖划开。这种手术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划破见血就回头,再熬点小米粥喝下去,用不上半日也就好了。
所谓的命运也就是机遇。人的成功与失败就是看你有没有机遇。有了机遇又要看你能不能抓住。如果不是当时在那种条件下,掌柜地也不可能让爸爸给他治病。爸爸要不看到情况危机,也不可能毫不犹豫的给人治病。爸爸就是抓住了这个机遇,把掌柜的病治好了。和掌柜的成了莫逆的好朋友。掌柜的要是不遇上爸爸这个好心人生死就在一念之间。所以,掌柜地十分感激爸爸这个朋友。对爸爸的救命之恩永生难忘。动过手术之后又喝了两碗小米粥,迷迷糊糊睡了一觉病就好了。二人的关系立刻发生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了,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二人越谈越近关系越密切,最后在小窝棚插草为香结为异性弟兄。爸爸现年二十四岁为弟弟,掌柜的长爸爸四岁为哥哥。结为异性弟兄以后,爸爸才知道掌柜的姓窦,叫窦明。一家六口人上有父母,下有一双儿女。是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户。剩下的活不多,二人边干活边唠一个上午就轻松地把活干完了。干完活又把东西收拾好,窦明十分真诚的把爸爸让到家里。家里的人一听到是救命恩人来了,都十分热情,招待的十分周到。又待了両天爸爸坚持要走,掌柜的一看实在留不住了,为答谢爸爸的救命之恩,一下就拿出八両烟膏、五十万东北流通券。爸爸百般推迟,最后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二人洒泪分别,掌柜的一送在送。爸爸回到家里,妈妈和大哥也回来了。妈妈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的劳苦奔波剋了一两多烟嘎吧。爸爸讲了怎样找活、治病、结拜等全过程,全家人听了都很高兴。妈妈看了看我还说了一句:“这个奇遇可能是他带来的福。”买了米面油盐生活用品,又给全家人换了新衣服,年前的生活是不成问题了。
秋天很快就过去了。日本人控制的伪满政府对鸦片限制的也更厉害了。日本人限制、国民党限制、共产党也限制。扎毒、吸毒、贩毒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倒买倒卖鸦片都要到黑市上去交易。特别是被特务、日本人发现就有杀头的危险。家里有货一般都不敢泄漏,一旦泄漏出去就会招来官、匪的洗劫。就有家破人亡的可能。目前家里大约有十多両烟膏。卖又不敢卖,不卖又没钱花,爸爸每天急得一筹莫展。突然一天来了両位亲戚。一个是妈妈的堂叔排行老七白长龙,一个是妈妈姑奶奶的儿子,妈妈称她表叔叫郭信。这两个人以前家庭也都是很富裕的中等人家。自从东北沦陷以后,生活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渐渐衰落到难以自拔的地步。两位老人家对爸爸的遭遇也一清二楚。也有同命相连的感触。妈妈的表叔郭信有一个亲戚叫陈林,在关东的黑龙江拜泉住。前几天带着一个叫庞振庭的朋友,来到了杜家地。提到关东的日子好过。现在闯关东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黑龙江土地肥沃,人少地多旱涝保收。又提到鸦片最值钱,一両鸦片就能买三间房,能买几垧地、几匹马等。两位老人家就是为这事来的。他们准备去东北,如果我家想去可以和他们一起走。多去几户可以结伴互相有个照应。爸爸和妈妈正愁今后的日子难过,愁着手里的鸦片出不了手,人口又多日子过的又累,闹得六亲无靠,手足无情,困难的日子也实在难熬,所以一拍即合,当时表态同意和他们一起去闯关东。妈妈想是亲三分象,是火热其灰。自己的亲叔叔和姑表叔,都是骨肉相连上族谱的至亲总比别人强,三家一共十几口人在一起,互相有个依靠。両人走时爸爸也跟着去了,和两位远客一接头谈的就很融洽。更增加了去东北逃荒的决心。家里也没有什么可变卖的东西,就有三间土房贵贱没人要。十八板的院墙又搬不走。唯一能带走的就是随身穿的衣物,行李和日常应用必须品。唯一并且关系到全家命运的就是十余両鸦片膏。采取什么人措施才能把它带走是急需解决的大问题。经过多次研究反复考虑,为了安全起见爸爸特意去杜家地,买了一条大白帆布口袋。回来后还在口袋上写了“孙记”两个醒目的大字。又买了五十包火柴(那时候叫洋火),把鸦片膏匀成五百小块,每盒火柴里放一小块。剩下的稀释后用棉花沾了,絮到棉衣棉裤里。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杰作感到十分满意。其他两户也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定于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二十(农历冬至月二十六四)启程。
就是这一决定安家落户在黑龙江,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妈妈常常思念久别的亲人,再也没有见到久别的亲人,终于带着这一遗憾离开了人世。
第二节车站被骗
诈骗就是以欺骗的手段骗取别人的钱财。古往今来诈骗行为都是诈骗人以各种形式,不择手段的向被害人花言巧语,招摇撞骗,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行为。
一·它的诈骗特点:
1·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大多数有较长时间的正面接触;
2·犯罪嫌疑人在诈骗过程中往往都会留下书证、物证;
3·诈骗犯罪分子往往使用同样的手段连续作案或流窜作案;
4·犯罪嫌疑人的智能程度较其它刑事犯罪嫌疑人高;
5·诈骗的手段五花八门,使用的花样不断翻新。虽然诈骗犯罪分子的骗术五花八门防不胜防,但只要你不断增强心里防范意识,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相信科学,破除迷信,头脑清醒不贪意外之财,不乱施慈悲之心、同情之心,就是在”精明”的骗子也无法得逞的。
二· 它的常用的行骗方式:
1·利用封建迷信行骗。很多骗子打着去病消灾的旗号骗取钱财;                              2·利用名利和地位行骗。一些骗子堂而皇之的冒充领导人,专家,演员,名人或者他们的亲属、至交好朋友使一些人上当受骗;
3·利用钱物行骗。有些人见钱眼开,很容易在金钱迷雾中晕头转向。骗子利用一些人的贪财心里或空头许诺,或小利勾引,结果是姜太公钓鱼很多人主动上钩;
4·利用女色行骗。一些女骗子常常卖弄风骚,勾引一些花心男性,继而从他们那里骗取大量钱财;
5·利用熟人或者亲友关系进行行骗。有些骗子喜欢和人攀亲友靠近乎,借此来麻辟被害者,使被害者丧失警惕性,达到行骗的目的。
三·主要诈骗形式:
1·捡钱平分诈骗:一般以三个人以上组成诈骗搭档。选择对像以老年为主。先窥探单身去银行存、取大量现金的人。诈骗过程分掉、捡、分、缠、调、溜六步。一旦被识破这伙人就干脆直接翻包检查乘机盗取钱财。
2·以假乱真诈骗:以假乱真骗术的道具多种多样。假古董、假首饰、假字画等很多,谎称家里有难想方设法让被害人上钩。甭管道具千变万化说的天花乱坠,只要不理他就不会上当受骗。
3·神医诈骗:搭档为二女一男三人以上属于团伙犯罪。第一个女骗子捕捉目标与之攀谈打听神医。第二个女骗子出现吹捧神医的医术出神入化,还能为人人消灾。在和被害人攀谈中把信息传递给同伙。第三个男骗子伪装神医的孙子,说他爷爷知道受害人家中有大灾大难。导致被害人上当受骗。它和去病消灾诈骗同出一辙。只要破除迷信相信科学就不会上当受骗。
4·设局聚赌诈骗:这种诈骗属于团伙互相配合诈骗,其中有魔术技巧,外人是永远赢不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赌博。
5·虚假租赁诈骗:骗子冒充房主将其租期已满的房屋用长期租赁的形式租给别人。甚至把已经卖掉的房屋在专卖跟他人进行诈骗、
6·推销诈骗:以假冒伪劣药品或商品冒充特效药,高档商品故意讨价还价欺骗群众,使被害人上当受骗。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辨别真伪,对陌生人要警惕。切莫贪小便宜避免上当受骗。
各种骗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不断变换手法更新。如手机诈骗、网络诈骗、办事诈骗、招工招聘、寻宝诈骗、假外币诈骗、合同诈骗、出国诈骗、招生报考诈骗、魔术诈骗、防范冒用QQ诈骗不胜枚举。上当受骗的人屡见不鲜。遇到这些诈骗现象要及时报警,谢绝好心人从中调解。
综合以上种种诈骗的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骗子首先要对你了如指掌掌握你,第二对你的心里活动判断的清清楚楚了解你,分寸把握的分毫不差。柳二就是以同学的身份和爸爸套近乎,使爸爸相信只有他才是值得信赖的好人。又抓住爸爸梦想发大财的心里先让爸爸尝到一点甜头,然后把爸爸一步步引向陷阱。就在爸爸输掉一年的房租和地租以后,方寸大乱的关键时刻,又让柳二有机可乘钻了空子,输掉妈妈娘家陪送的房子和水地导致家庭变迁,被迫走上了背井离乡闯关东之路。
一同去闯关东的三家人都是由于家庭的变迁为了摆脱贫困,穷则思变才走到结伴同行的一条路上。三户人家共有十七口人。七外公家孩子最多,老两口四个孩子一共六口人。老大是女孩叫白玉民,二八年出生几家中的孩子最大十六岁。老二男孩叫白玉祥八岁和大哥同龄。老三女孩叫白玉英,三九年生五岁。老四女孩叫白玉华,四三年五月生,长我两个月;外公郭信家人口最多是七口人。外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十八岁尚未出嫁。长子郭振发夫妇。膝下两个女儿。长女叫郭荣四零年生四岁。次女郭兰四三年三月生比我大三个月。外公的次子郭振友三五年生当时九岁。三家的共同点是孩子都很小。都有当年出生哺乳期的幼儿。战乱时期交通很不方便,很难想象一路会有多少阻隔,多少困难。谁也不能预知一路之上,需要多少天才能到达目的地,头一次背井离乡去这么遥远,几千里路程多少天能到还是个未知数。三家都为怀里报着的孩子犯愁。为了这么小的孩子能够安全的到达目的地,三家的妈妈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每个小孩缝一个厚厚的棉布口袋。热了可以当座垫坐,冷了把孩子装到棉布口袋里面,即能遮风又能档寒一举二用。那时人们穿的服装不像现在的服装,讲究服装品牌、讲究新潮样式、讲究美观大方。那时候的服装不管男女、大人、小孩一色都是便服 。上衣不带开气、不另上插袖;裤子不分前后都是大裤裆,没有前开门。每个母亲还特意把棉裤的衡档大一点,都把裤腰多放出几寸以备急用。如果遇到实在特冷的天气,就把孩子装进裤裆里。可以借助妈妈的体温度过难关。可邻天下父母心,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是所有的爱当中最神圣的爱。
在我们三家人做搬迁准备的时刻,在我们要出发的前几天,有一个乞丐总是在大门前绕来绕去,每天都要走两个往返。见到大人就上前乞讨,见到小孩就没话逗话。问长问短十分热情。一天见到大哥还急忙从兜里掏出一块糖。那时的小孩能见到一块糖,比现在见到仙桃鲜果还亲。大哥一见这个要饭的挺好玩,也就没有走和乞丐一起玩起来。边玩边唠些毫无边界的客。无非是你们要搬家吗?走得很远吗?都带什么东西?带好了可千万别丢了等。小孩不撒谎照本实发,知道的就如实回答,不知道的就说我不知道。乞丐还夸奖大哥几句:“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大哥看着这个要饭的还很面熟,于是就问他:“你上我们家来过?”他慌忙回答:“没有,没有。’大哥回去跟妈妈说:“刚才那个要饭的好像上我们家来过”。妈妈当时想了想说:“只有柳二上我们家来过,他是个大坏人,不叫他我们还不能闹到这个地步。要真是他来了,我扒了他的皮,也不解心头之恨”。诅咒几句也就过去了。
当亲友们知道我们闯关东时,众说纷纭也是说啥的都有。大体是东北气候怎么寒冷,每天都漂清雪,气温都在零下四十多度以下。连出门撒尿都要拿小棒,边尿边往下打冰溜,说得人浑身直发抖;说东北有霍乱症死都不知是咋死的。还有气恼伤寒症,贪上就是一家子。人人老了都有气管炎、肺气肿等不治之症。特别提到女人不服水土,十去九亡。说的活灵活现。让人听了也觉得毛骨束然,头皮直发乍。不过也有说好的。什么东北地多人少,全是黑土地,土地肥沃,盛产大豆高梁。种一年地犁仗挂房檐上也能吃三年。人都是故土难离。马上就要离开生我养我的地方,也觉得恋恋不舍。虽然心中多少都有一点余悸,但事以至此,开弓没有回头箭,形势所迫只能前进,再也没有走回头路的余地了。
四三年末抗日战争已经到了关键性胜负的时刻。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举国上下同仇敌忾,人民战争威力无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日本鬼子不甘心失败,象疯狗一样垂死挣扎,战争更残酷、匪患更猖獗、天灾更无情、荷捐杂税更繁重。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人挪活而树挪死,走着吃总比坐着吃强。苦是人吃的,罪是人遭的。人有享不了的福,没有遭不了的罪。没有付出也不可能有回报。优柔寡断必受其乱。任何千难险阻也阻挡不了三户人家闯关东,谋生路的坚定信念。拿定主意以后,一切按定原定计划不变。择日起程。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万事具备以后于十二月二十日(农历冬至月二十四)准时启程。各自雇好了一辆小驴车,凌晨六点挑套启程,从杜家地出发直奔乌旦。那时交通十分不方便。六十多里路整整走了一天。毛驴车只能送到乌旦,从乌旦到赤峰的一百多里路还要顾马车,要走两天才能到达。在乌旦住了一宿第二天,又在乌旦雇了三辆马车去赤峰。在顾马车时还有一个好心人跑前跑后,又帮着找车户;又帮着侃价。就像久别重逢的朋友一样,服务的热情又周到。嘴里还不断的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咱们见面就是有缘。谁还用不着谁呀?”大哥往车上拿口袋,他急忙接过来说:“你拿不动,别把你累坏了,给我帮你拿。往车上拿口袋时还不住乱摸。在他们的热情帮助下,很快就把车顾好了。一百多里路中途又找大车店住了一宿,又走了一天于二十二日傍晚,才到达赤峰火车站。马车刚到了火车站,还没等进站就上来几个不明身份的人,耀武扬威的要收马车的进站费。车夫就是不交,不明身份的人不交就不让卸货。三个车夫和这几个人开始争吵,后来就厮打在一起。爸爸又是个软心肠,好管闲事的人就上前劝架。不明身份的人就非找车夫算帐,说于坐车的人没关系。三家的男人好说歹说把不明身份的人拉到一边,劝说老半天才使这帮人消了气。并说不看你们的面子,绝饶不了这些车虎子。一边说一边悻悻的走了。
别人家都有大人和大孩子看东西和卸车,只有妈妈没人帮忙。怀里抱着小的,手里领着大的顾前顾不了后。等爸爸劝完架回来一看,车上的东西已经全部卸完。车夫已经走得不知去向。一清点所带物品,别的东西都不少,只有装火柴的口袋没了。问谁都说没看见。这才恍然大悟感觉又是上当受骗了。一回忆最近两天所发生的一件件怪事,从乞丐、到帮忙人、从不明身份的人捣乱,故意和车夫吵架到帮忙拉架、劝架,把一宗宗事件联系起来,爸爸才明白这又是柳二这个大坏蛋,精心设计的圈套。是一个有预谋、有计划的团伙大骗局。
还真让爸爸猜对了,这次被骗又是柳二精心策划的又一个骗局。在爸爸被外祖父告上公堂可把柳二吓坏了。聪明的柳二心里明明白白,如果爸爸官司输了爸爸要坐牢生死难料,房子和地都要物归原主。第一个被揪出来的就是柳二。他的同伙饶不了他,外公饶不了他,日本人更饶不了他。吓得每天东躲西藏不敢露面。躲在阴暗角落大气都不敢出。没想到贤惠的妈妈一句话救了爸爸无罪释放。外祖父把气都撒在妈妈身上,四三年又是日本侵华战争节节失利,侵略者被卷进人民战争的波涛之中难以自拔,广川也就坡下驴不了了之把这宗翁婿纠纷案当堂结了。乐的柳二又是烧香又是许愿。爸爸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下买了五十包火柴和一个大口袋使柳二产生了怀疑。为了弄清真相化妆成乞丐明察暗访。以糖块为诱饵从大哥的口中知道起程日期,才又导演了前面的一场骗局。都说:亡羊补牢不算晚,船到江心补漏迟”。事情已经发生了,要想找到这伙地痞流氓谈何容易。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言。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命不济。打牙往肚子里咽认了吧!急需解决的是眼下该怎么办?发现这个口袋一丢,就好比晴天打了一个霹雳,当时妈妈就晕过去了。这里装着的是全家人的命运,是这次闯关东全部家产的伍分之四,全家人要指着他吃、指着它喝、指着它生存。是全家人的命根子啊!妈妈苏醒过来以后,就像傻人一样欲哭无泪,欲喊无声。别人的东西都没少,郭家都是大人,白家又有两个是大孩子,骗子尽管耍了很多花招也没能得手。唯有妈妈是一人带着三个不懂事的孩子,顾前顾不了后,实在是毫无办法,即照顾人又要照顾好物,是一个平常女人难以做到的。这个打击太大了。别说是一个饱受苦难的女人,就是一个宽宏大量的男人也难以承受这样沉痛的打击。爸爸也没辙了,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蔫了。去吧,家底都被骗走了,没有钱去了怎么活呢?不去不但日子没法过,还要被别人耻笑。真是举步艰难,进退不得。両位外公都苦劝说:“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也得走哇!都别上火,有我们吃的你们就饿不着。”在亲友的劝说和帮助下,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这才又和其他两家一道,又踏上了逃荒的征途。
在闯关东的漫长岁月里,刚刚迈出的第一步,就这样险象环生,困难重重。今后的路怎么走?还要遇到那些艰难险阻,只能靠命运的安排了。
第三节难忘的腊八
四四年抗日战争进入阵地战,由战略防守转入战略进攻阶段。火车是鬼子的主要运输线。经常遭到抗日军民的破坏。运输线一遭到破坏,鬼子就寸步难行。军车、货车停运,客车也就不通了。尽管鬼子全力抢修停三天,停五天是常有的事。铁道游击队就是鬼子最头疼的一支队伍。他们扒铁轨、炸列车,搞军火、卸粮食、截布匹闹得鬼子鸡犬不宁。极大地配合了前线抗日军民打击日寇侵略者。
从赤峰到黑龙江两千多里路,只有坐火车才能到达。在傀儡皇帝溥仪执政的大满洲国,不管国情民情大事小情完全日本人说了算。车站全是日本人和伪军把守。进候车室要例行检查,对单独行动的年轻人还要搜身。发现可疑的人立即逮捕,闹得人心惶惶,胆战心惊。就连买票也要先核实人头,逐个人进行审查。一个人只准买自己和一家人的票,决不准多买票和给别人代票。多买票或代票就说你通共,弄不好还有生命危险。费了很大波折才买好车票。第二天上午才安全通过检票口侥幸上了火车。每节车厢都有日本人押运。有的小孩被凶神恶刹的日本人,吓的哇哇直哭。大人也尽量少说话,免得惹麻烦。每个人都在心中暗暗祷告:“上帝啊!请您可怜可怜我们这些,在苦难中垂死挣扎的难民吧!请您保佑我们一路平安吧!”心中不住默念:“上帝保佑,上帝保佑”。
火车一声长鸣开出了赤峰站急速向前行驶。当行到距离叶百寿车站还有二百米的地方,突然紧急刹车停在站外,有的人被急刹车的惯性颠起一米多高,险些撞到车顶棚上;有的额头磕在桌板上,有的人重叠压在一起。惊恐的喊叫声、疼痛的呻吟声、孩子的哭叫声连成一片。车厢内一片混乱。人们被这突然的急刹车惊出一身冷汗。每个人都处在惊恐之中吓得浑身发抖,心砰砰剧烈跳动,一直跳到嗓子眼,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车还没等停稳就从车门闯进一群恶狼般的鬼子、伪军逐节车厢仔细搜查。手里拿着一个人的照片,一个人一个人的进行比较对照。就连坐席底下、厕所、车厢的连接处都进行了仔细的搜索。大约折登了半个小时,鬼子和伪军才纷纷下了火车。车厢里才回复了平静。原来鬼子在搜捕一名抗联战士。一声汽笛长鸣车又向前开去。
平静后有的人在处理伤口、有的揉背、有的揉腰。各个忍气吞声不敢有半句怨言。那时候的铁路都是单线,经常会车有站就停。就是不发生意外情况车速极慢,何况战乱时期随时都有意外发生,要不是生活实在无法维持,在民不聊生无法生活的情况下,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谁也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背井离乡去生死未卜的地方谋生路。谁都知道在家千事好,出门处处难得道理。
一连几天火车走走停停还算顺利。当列车行驶一个叫沟帮子的车站时,就听到远处有枪炮声和爆炸声。铁路被游击队破坏,列车被迫停了一天一夜,经过紧急抢修总算上帝保佑平安无事。人们不知道又发生了什么事,列车开动了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下来了。火车出了沟帮子车站一路还算顺利开进四平站。四平历史悠久,远在殷、周时代就有先人在这里生存繁衍,距市区50公里的二龙湖畔燕国古城遗址,是汉民族最早开发东北的见证。历史上的夫余、高句丽、契丹、女真(满族)、蒙古、朝鲜族等都在这里生活过。留下了诸如辽代韩州、金代信州、明代叶赫部落等文化古迹。加之钟灵毓秀的山川地貌,更为这块黑土地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是观光旅游之首选。
四平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距市区30公里的叶赫满族镇,是清代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慈禧、隆裕两皇后的祖藉地。文有翰林,武有将军。清末著名爱国将领依克唐阿将军、打响中华民族抗战第—枪的马占山将军、著名爱国人士杜重远先生、张学良将军的夫人于凤至女士都出生于这块土地。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国共双方先后调动了大量兵力,在四平展开四次大战役:第一次是四平解放战;第二次是四平保卫战;第三次是四平攻坚战;第四次是四平解放战役。在这几次战役中,双方共投入兵力40万人,累计战斗52天,国民党军队5万多人被歼灭,我军也牺牲了3万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战四平”不仅解放了四平,对全国解放也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四平又被誉为“英雄城”。1948年4月19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决定,将原四平的共荣大街改为英雄大街。之后,在英雄大街中心修建了烈士纪念塔,在大街西南侧修建了四平战役纪念馆,由陈云题字.以告祭在这块土地上杀敌流血的忠魂。“四战四平”名闻中外,被外国记者称为“东方马德里”。 火车出了四平站缓缓开动了,人们才把提到喉咙的心放到肚子里。
当列车行驶到通辽又是一个站外停车。人们不敢大声说话,只是窃窃私语。这次一停就是三天三夜。这可苦了车上的旅客,随身带的东西都用完了,车上的食品又特别昂贵,大人能忍受可小孩不知道父母的心酸,不知道钱来得不容易,饿了就要,不给买就哭,闹得做父母的有苦难言。从日伪军的谈话和表情中,初步了解到原来是东北抗日联军全面出击,不但炸翻了鬼子的军列,鬼子死伤三千多人,还沿途累计破坏了铁路十几公里,炸毁桥梁三座。把路轨扒下运到抗联的秘密地下军工厂。做榴弹炮、手榴弹、炸弹等打击日寇的武器。鬼子损失惨重。连夜抓人抢修,在日伪军的监督下昼夜不停,三天三夜才使铁路畅通。车上的旅客人人提心跳胆,各个胆战心惊,生怕也被抓去当劳工。
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间来到了吉林的最大城市长春。长春市气候宜人,素有“北国春城”的美誉。四季分明。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季气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较寒冷。长春市地处中国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市区海拔在250--350米之间,地势平坦开阔。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在全国干湿气候分区中,地处湿润区向亚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气温自东向西递增,降水自东向西递减。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在长春站尽管停车十四个小时,万幸的是平安无事又向前开去。所乘坐的火车历经十一天的旅行,于四三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晚,终于来到了黑龙江省的省会哈尔滨。
火车一过长春,人们就感觉道有进冰窖的感觉。四肢撅冷、手脚冰凉、后背就像有一个不断吹来冷风的风扇,把人吹得浑身发抖透心凉。两个哥哥都用棉被果住全身和手脚。妈妈一看我冻得小脸发青、嘴唇发紫。无可奈何的解开裤腰带,把我装进裤兜子里。是妈妈用她的体温抵挡了黑龙江的严寒,使我在零下四十多度严寒的恶劣条件下,没有被冻死。是妈妈用肉体温暖了我,使我又有了生存的机会和做人的希望。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市、呼兰县地域平坦、低洼,东部 10县(市)多山及丘陵地。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是哈尔滨市人民赖以生息的母亲河。哈尔滨市矿产资源丰富。哈尔滨市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证实,早在两万两千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大约在距今五千年哈尔滨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距今三千年左右的殷商晚期哈尔滨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是中国金清两代王朝的发源地。十九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从一个古老城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居民以汉族为主,还居住着满、回、蒙古、韩鲜等多个民族。哈尔滨在全国是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市人民迅速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到了哈尔滨又是一个天地。正如毛主席诗词里面写的那样:“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漂。望长城内外,银装素裹,分外妖尧。”。火车一到哈尔滨气温急剧下降。整个大地万物皆白,天灰蒙蒙的下着清雪。自己能看见自己喘的气。只要站在屋外一刻钟,眉毛、胡须、帽子、前胸就会挂满白霜。晚上几个人挤在一起取暖,在哈尔滨度过了一个夜晚。
第二天下午火车到了宋家站(即现在的通北站)。通北即哈尔滨通北安的意思。日本占领东北三省的野心很大。他不想占领全中国。梦想把中国的东三省变成日本的殖民地。提出“小小的哈尔滨大大的北安县”的口号。妄想让中国人屈服。掠夺东北三省的丰富资源。北安就是大满洲国北方平平安安的谐音。宋家站离我们去的目的地,大约还有七十里地。外公郭信的亲戚陈林,代着一辆大铁轱辘马车去接我们。这种车是当时最驾载的运输工具。是根据蒙古的大轱辘车改装制成的。整个车都是以木结构为主。车轱辘外面用铁网包上。轴头用铁箍箍上,车厢直接卡在轴上。车后带一个大油瓶,里面放一个油刷。车走一段路就要在轴和车厢交接处,用刷子抹油。第一可以减少阻力;第二防止磨坏车轴和车厢夹板。用四匹马(一匹马驾辕,三匹马拉长套)可以承载三千斤重载外加草包、料袋。赶车的驶役员(也叫老板子)脚穿牛皮兀拉,头戴貉绒帽子,身穿羊皮大衣,手执长鞭往车耳板上面一坐,长鞭一甩甚是威风。农村有一句顺口溜:“车虎子进店,赛如知县。给买卖不作,给官不干。”接我们的大车已经来过两次了。如果路上不耽搁一帆风顺,最慢有一星期就到了。由于路上总出事故,按原定计划晚了六天才到宋家站。那时候没有通讯设备,只靠书信联络。由于交通不方便,有时候一封家书,要一两个月才能接到。这是第三次来接我们了。到了宋家站,人们放松了心情,感觉到提心跳胆的日子终于熬过来了。一看见来接的马车和人,就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心情十分激动。大家都很高兴。寒暄几句后,又把我们领到和圣聚小饭馆,招待我们吃了晚饭。回到车店天已经黑了。驶役员先给马添上草料,把马喂饱准备明天早行。其他人也都安排好店房休息。十多天艰难风险的旅途折登的人困马乏。大家也都早早的休息了。由于黑龙江地广人稀,日本兵力不足,东北沦陷后,只是拜泉县城有日本人。宪兵队多数是中国人。这些日本人和宪兵,没有情况很少到乡村。整天都守在县城和蹲在炮楼里。偏僻的农村相对说还算安全。十几天的旅途让人面容憔悴,头发蓬乱,脸色焦黄。营养缺乏,睡眠不足。疲劳到极点。这一夜睡的太香了。
第二天三点钟驶役员起来喂马。喂饱马才叫大家起来,收拾东西吃饭准备出发。大家吃完早饭,又买了一些馒头预备中途打尖。五点钟挑套人随车动。东北有一句谚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九腊十冻死俩人。”说得是腊月初七八正是三九天,阳历一月份,也是气温最低,最冷的时候。女人和孩子先上车用被包好。带好帽子,系好帽子带。用大毛巾把脸裹上。男人坐在车的前后靠住女人和孩子。大车一出车店就感到西北风吹到脸上,就像刀子刮刀刮的一样。灰色的天空飘着清雪,大铁车的车轱辘压在铺满冰雪的路上,发出了吱吱嘎嘎不协调的音乐声。只一会的功夫人和马全身都挂满了白霜。呼出的气体挂在捷毛和男人的胡须上,变成雪白的清霜,又渐渐变成了小冰珠。妈妈又把我装在裤腰里。又怕冻着,又怕捂着。有时悄悄的把棉被掀开一个小逢,看看有没有意外发生。是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用肉体的温度保护了我,使我又经过严寒和风雪的考验,成为生存的姣姣者。中途在石泉镇稍事休息。人和马都补充了营养,又急忙上车赶路。七十多里地大车足足走了八九个小时,才进入了黑龙江省拜泉县县界。拜泉县隶属于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西,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南接明水,北邻克山、克东,西连依安,东隔通肯河与海伦相望。土壤以黑土为主,黑钙土、草甸土为辅,土壤结构与基础肥力较好。水利资源较丰富, 拜泉县辖7个镇、9个乡:拜泉镇、三道镇、兴农镇、长春镇、龙泉镇、国富镇、富强镇、新生乡、兴国乡、上升乡、兴华乡、大众乡、丰产乡、永勤乡、爱农乡、时中乡。总人口55.3万人。公路干线11条,总长353公里。克拜公路为白色路面,202国道从中部南北过境,交通十分便利。  拜泉,原名“巴拜”,以城西南“巴拜泉子”(俗称大泡子)得名。巴拜泉,又称“八百泉”,蒙古语称“巴拜布拉克”,“巴拜”为“宝贝”、“贵重”之意,“布拉克”意为“泉水”,合称“宝贵的泉水”,故设县时命名“拜泉”。清初,属齐齐哈尔副都统辖地,清代中叶以后属依克明安旗辖地,清朝晚期黑龙江将军始放巴拜荒段,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设巴拜荒务行局。1906年2月1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清廷批准,设置拜泉县,隶属海伦直隶厅管辖。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秋县署迁至三道镇,1908年11月(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迁驻新街基(今县城)。中华民国成立后,1914年6月,拜泉县隶属龙江道管辖。1929年2月,撤销道的建制后,改由省直辖。东北沦陷后,初隶黑龙江省管辖,1934年12月划归龙江省,1939年6月划归新设之北安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隶属黑龙江省管辖,1956年3月划归嫩江专区管辖。1960年5月至1961年10月,嫩江专区一度撤销时,曾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1985年1月,嫩江地区撤销后,划归齐齐哈尔市领导。 县政府驻地拜泉镇。
又行驶了将近三个小时,傍晚才到了勤俭区(现在的国富镇)卫民村于生屯目的地。大车直接赶进了陈林家的大院。这时屋里迎出来一大帮人,很热情的把东西搬下车,把人让到屋里。饱受严寒风雪考验的人,迈着沉重的步伐,拖着僵硬的身躯,一进屋感到特别温暖。
东北的冬天天短又是农闲,一般都是两顿饭。晚饭已做好。桌上有四个小咸菜,一盘土豆丝、一盘冻豆腐,一盘猪肉顿粉条,还有一盆土豆萝卜汤。主食是热气腾腾的黄米粘饭,里面还放了大枣。桌上还有一碗杀猪烤的猪油。是专门为吃粘米饭作调味用的。原来今天是腊月初八,今天的饭就是专门为传统节日,腊八准备的腊八粥。粘黄米饭拌猪油,三菜一汤,吃的十分香甜。吃完饭又看到家家都把灶门爷用火烧了。又是烧香又是上供磕头祷告忙的不可开交。新来的几个孩子感到很新鲜,不断问这问那问个不停。陈老爷子给大家讲起了腊八的来历。
提起腊月初八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玉皇大帝弟兄三人。老大就是法力无边的张天师,在龙虎山天师洞居住。降妖除怪,驱瘟降魔。保佑天下居民百姓安居乐业。老二就是十世修行成为正果的玉皇大帝。驾坐三十三天斗牛宫。麾下有四大天师、太上老君、拖塔天王、太白李金星等文武诸神。主管天上人间吉凶祸福、风雨雷电。上至天上各路神仙,下至幽冥地府五殿阎君。经过十世修行才得此尊位。老三无职无业是个散仙。转世投胎到人间张家,取名张奎。后拜三清教通天教主为师。学会地行术武艺精通。武王伐纣时被申公豹说反,投靠纣王助纣为孽阻挡武王东征。后被原始天尊的十二弟子之一,瞿留孙用指地成钢法把张奎困死,死后魂赴封神台被姜子牙收入封神榜。姜子牙封神时封他为灶王爷。到下方主管民间的吉凶祸福。家家都在厨房门旁供奉。灶王爷牌位正中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还有一副对联和一个横批。上一联是上天言好事,下一联是下界保平安。横批是一家之主。顾名思义他就是黎民百姓一家的主人。不管谁家的子孝孙贤,忠孝节义,还是子孙不孝,虐待老人,不孝公婆等都一一记录下来。每年的腊月初八至二十三,回到天上向玉帝汇报。玉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分别给予奖励或惩罚。所以,家家都要在腊八这一天,烧香上供磕头祷告:“灶王老爷上天,好话多说,歹话少言。”这一天家家都吃黄米粘饭,用冰糖葫芦上供。灶王老爷用了粘米饭和冰糖葫芦的供品以后,就能粘住自己的嘴。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就只能多说好话,少说坏话了。
虽然旅途十分劳苦,但今天吃了香甜可口的辞灶饭,又看见家家都烧香、上供、祷告、辞灶感到及新颖又神奇,都忘记了疲劳,几个孩子听完腊八的神话故事,一个个高兴的直拍巴掌。有说有笑气氛十分活跃。这就是初到关东,第一个最有意义,也是最高兴的一天,给人温馨快乐,是远离家乡得人永远难忘的一天“腊八”!
就是这个“腊八”,开始了新生活迈出了闯关东的第一步。就是这个“腊八”成为扎根东北的新起点。在黑龙江的肥沃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但生活就像爬大山,随时都有风险。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还会遇到那些沟沟坎坎呢?
第四节饥寒交迫
俗话说:“爹有娘有也不如怀揣自有。求老张求老李,也不如动手求自己。”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一觉醒来,严冬腊月的旭日冉冉升起,发出暗黄色的光辉。不懂事的孩子还沉浸在欢乐之中。可是他们那里知道大人的心思。爸爸、妈妈彻夜未眠。吃完早饭。开始安排三家人的住处。
东北的特点是:地多、人少、房子也少住房不足。当地没有原始森林和大山木材很缺。盖房的木料要去百里开外的大东山去拉。拉一趟木材五个马的大车要往返七八天才能回来。去时马要挂铁掌,回来还要钏钉。山高坡陡还容易跑坡打压子,造成人畜伤亡十分危险。人们都有心宽不怕房屋窄,得过且过的想法。一般都是三间房中间开门住四家,五间房中间开门住八家。凡是住里屋地都是手把锅锅台就在头上。抱柴禾担水都要走别人的堂屋地。一色都是南北炕。有的人家公公和儿媳妇住一铺炕,中间用木板或用一个大幔帐隔开。有的是哥俩结婚住一铺炕。因为东北气候寒冷,这样住虽然生活不方便,但可以解决越冬取暖的大问题。
这个屯子叫于生屯。是根据开荒占草掌柜的的名字起的。到现任掌柜的已是第四代掌柜地名字叫于宏川。四十多岁为人厚道、勤劳朴素。一顶毡帽戴几年,经常穿一件大棉袍,每天早起晚睡,有时就睡在伙房里。两只手往卷着的被褥底下一插,一夜也就过去了。年底老伴和儿媳妇给拆洗被褥,被两只手插过的地方,时间长了出两个大窟窿。有一个不务正业的儿子叫于子祥,吃喝嫖赌抽大烟啥坏事都干。家有土地百垧,四合大院套。长工七八个。
本屯还有两个中等户。一家就是我们投奔的陈林家。另一家姓庞,就是和陈林一同去老家的庞振庭。两家都是几十垧地,忙时顾短工,农闲有一个両个无家可归、无依无靠的长工。
郭信外公和陈林是至亲,是亲三分相。把自己的住房倒出一间,被安排到正房的西里屋。这一间屋是南北炕,一个手把锅台。七口人住両铺炕即宽裕又方便。
七外公一家安排到伙房。陈家是一个中等农户。家有车、有三十多垧地。农闲靠自己,农忙要顾很多短工。顾的工匠要吃要住,特意盖了一个东厢房。有锅有炕。农忙顾大师傅做饭,短工都在伙房吃住。农闲伙房就摆放农具装粮食。看在亲友的面子上,也只好把伙房腾出一间,用土坯坚壁出一间屋,搭上锅灶虽然不如住房暖和,就当前情况也算可以了。满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七外公一家六口人,睡在一铺炕上,虽然挤一点,也可以度过眼前的难关了。
现在就剩我们一家了。十冬腊月滴水成冰,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解决一家人的吃住问题,这难度太大了。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就把我们安排到碾坊。以前科学落后,碾米、磨面都要用石碾石磨。一盘碾子换人、换马昼夜不停,只能碾一石二斗糜谷。一盘磨昼夜不停只能磨八斗小麦。农忙一过就要安排两个人昼夜不停的磨米磨面,要准备出一年的口粮。三间西厢房就是专门磨米磨面用的碾坊。住房、伙房、碾坊的修建质量标准都不一样。住房的墙用拉哈辫子。把谷草沾上泥浆拧成泥草辫,一层一层的往上垒,中间填土夯实,里外抹上泥,即坚固又保暖。伙房是用土坯砌的墙。底下用卧坯打一尺六宽的墙底,一米多高后就用单坯跑到顶。里外抹上泥,省工省力不如拉哈辫子墙保温。碾磨房就更简易了。在立柱上钉上横木干,把谷草沾泥浆拧成的拉哈辫子,挂在横杆上。里外抹上泥就是墙。碾坊磨房根本也用不着保温。只是一个冷房。靠一头也搭一铺火炕,也有烟囱但烧火时候少,不烧火的时候多。只是用来专门为两个磨米,磨面的人换班休息用的。一个原来素不相识的人,今天能够鼎立相助,满张罗给安排房子,也就算做到仁至义尽了。
最幸运的就是郭信外公一家。锅、碗、瓢、盆应有尽有,各项事情都安排的周周到到。暖屋热炕把东西搬过去就住下了。
七外公一家也搬到伙房去住。伙房有门窗、有锅灶。买点碗筷、粮米、油盐等生活日用品,吃住问题基本解决。
命运可真会捉弄人。人都说没妈的孩子比黄连苦,可我们的苦难生活比黄连还要苦上三分。一到东厢房的碾坊一看,可就傻了眼了。远看象座房子,进屋一看这那是住房?就是一个八下通风,四面透亮的冷棚子。墙上的裂缝一指多宽,大山墙上面的泥片都脱落了,大窟窿小窟窿一个埃一个。满地是飘进屋里的白雪。墙上挂满了灰尘,本来西厢房就背阴,是磨米磨面专用的冷房子,不用做防寒准备。更不需要充足的阳光。所以,东墙上只有两扇不大的窗户。正中间一扇大木板门。进屋靠南墙是一盘大石磨,中间是一盘碾子。北头的一间是个单间,有墙有门框但没门。靠北头西墙有一铺火炕,有灶坑没有锅台。灶坑一点火因年久失修,炕洞子堵塞直劲冒烟。屋里和屋外没有区别。当前急需解决的就是吃饭、防寒取暖两大难题。也是非常棘手的特大难题!买东西跟前没有,平时用些针线,小日用品常有挑担叫卖的货郎,走村串户送货到门。其他物品必须到宋家站或拜泉县城去买。距离这两个地方都有六七十里地远。去一趟十分困难。要想当天回来就要起大早去,贪大黑回来。要想吃饭就要有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等急需用品。这些用品又不是一个人肩扛、手提能拿回来的。没办法只好去和新朋友商量解决。新朋友也很义气,给出了一台大车和一个赶车的人,去拜泉买东西。大车起大早走一到后半夜才回来,总算把能做饭的东西买回来了。
东西虽然买回来了还是做不了饭,不但没有锅台,而且久不动烟火的土炕堵得一点不进烟火。屋里滴水成冰不能做饭。炕不能烧火人也不能睡觉。房子的御寒问题没解决,屋里屋外温度一样,如果不经过维修实在是难以居住。这种条件别说是几个月的婴儿,两个不懂事的孩子,就是大人也是难以承受的。这背井离乡的日子,这饥寒交迫的岁月,对当时只有二十四岁的年轻爸爸,二十五岁的年轻妈妈,是个多么严重的考验啊!大的又冷又饿,小的没奶吃饿的哇哇直哭。妈妈以泪洗面,爸爸一筹莫展。多亏同来的两家,崭时去两家吃饭,晚上分别挤到两家对付一宿。在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爸爸求亲靠友帮忙,烧水和泥重新搭上锅台、让火炕的烟道畅通、堵墙上和大山上的大小窟窿。虽然泥抹到墙上立刻就冻了,但也能不透风挡住风寒。没有门就用谷草打一个草帘挂上遮风挡寒。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那坏修那。经过四天的紧张劳动,总算锅能做饭,炕能睡人,一进屋感到有一点热呼的感觉,将就着能住人有个住处了。在亲戚朋友的鼎立帮助下,因陋就简总算有个新家了。
有了吃和住的地方了,还要解决烧柴的大问题。头几天上陈家的场院去背着烧 屋里还没处放,背一背烧一背,一天一利索。一天两天行,总不能老依靠别人,还要自力更生去解决。新来几家的男人都出动,到山上去收拾烧柴。好在满山都是蒿草和玉米秸秆。三家的大人天天在一尺多厚的大雪里,往外割烧柴。够一大背就用绳子捆好扛回来。别人家去的人多,每天割的烧柴都烧不了,去了一天用的还能有点剩余。可我们家只爸爸一人,每天割的烧柴不够烧。白天还好过,特别是晚上屋里滴水成冰。人冻得实在受不了,就得起来笼火取暖。没办法八岁的大哥也跟着去割柴。六岁的二哥哄者一个五个月的孩子,妈妈也抽空去帮爸爸往回扛。在全家人的努力下总算解决了烧柴问题。眼前的困难解决了,东北漫长的寒冬可怎么熬啊?
更让人难受的是睡不好觉。碾子和磨每天换人,换牛马昼夜不停。磨一袋麦子要几个小时,很慢很费工。磨眼要插上几根筹棍,控制麦子进入磨膛的多少。麦子磨下来收到箩里,放到箩逛上面来回拉动把面筛出来才是面粉。面箩上面的还要再上磨去磨。这样一遍又一遍的去磨,要磨十几遍才算完成。碾米也是一样,碾子的立棍上面挂一个大漏斗,漏斗的下面有一个插板,用来控制谷子流下的快慢。碾下来收到风扇车上面大风车的漏斗里。然后摇动风扇把米糠吹出去。再上碾子去碾第二遍、第三遍。农闲要把农忙时用的米面都要准备好。碾子、磨昼夜不停。白天还好说。一到夜晚吆喝牲畜声、碾米磨面声、面箩箩面声、风车风扇声交杂在一起,闹得人心烦意乱,睡卧不安。但又说不出口。谁让咱们是寄人篱下呢?
爸爸每天上山割烧柴,还要和碾坊的人协商碾米。有了烧的还要预备吃的。崭时先买了四斗谷子,四斗玉米和二斗小麦。就是有钱多买也没处放。爸爸还学着别人,用谷草串了两个谷草囤子放到屋地下,用来装小米、玉米馇子。一次一个马崽子进屋把草囤扯坏了,把米撒了一地,把妈妈气得大哭了一场。为了减轻爸爸的负担,妈妈则把推碾子、拉磨的活全包下了。这样爸爸就可以安心割柴禾,尽量多攒一些,以备风雪天用。新朋友陈林也帮了大忙。给我们安排了三个白天,尽量把我们要磨的粮食都磨出来。嘱咐碾坊的人帮助套牲畜和卸牲畜,帮助打碾底,放漏斗插板,教妈妈使用风扇车子等妈妈不会干得活。在老家的风俗是推碾子,拉磨,簸簸箕都是女人的活。有驴用驴,没驴的人家就人拉碾子,人推磨。妈妈对磨米、磨面并不陌生。只是对牛、马的习性不懂见了有点眼晕。所以,才需要别人帮忙换牲口,卸牲口。碾了四斗谷子,磨了四斗玉米的玉米馇子,还磨了玉米面子。因为新来乍到,缺咸菜少酱,没有菜熬,别人给点土豆白菜只能放在被子里,放外面一夜就冻得象冻梨。熬菜又舍不得多放油,清水煮菜放点盐就算美味佳肴了。
平时很少熬菜,只是锅上面贴玉米面饼子,饼子熟了在用下面的水,撒上玉米面搅成糊涂当菜。没有菜刀穷则思变,就找一块白铁片,钉到木把上当刀用。铜薄响,铁薄快。只要在缸沿或磨石上蹭几下就飞快。切出的菜又细又好。妈妈是一位性格刚强,有个性的女人。认可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拖累别人。每天早早起来做饭,担水,抽空还要帮爸爸去割烧柴,从早到晚忙个不停。赤峰冬天最低气温只有十几度,和东北的温差有二十多度。特别是寒冬的夜晚难熬。每天人都会被冻醒几次。冻醒爸爸就要起来在地上笼火取暖。每天夜里要被磨米碾面吵醒几回,又要被冻醒几回,人穷志短,别说吃好的,就连睡觉都难以入睡。这饥饿和寒冷的苦日子可怎么熬啊!爸爸每天连衣服都不能脱,白天要上山割烧柴,晚上又要起来笼火取暖,实在让人难以忍受。由于睡眠不足,活计又累,生活压力又打,没几天就熬的小脸焦黄。手脚也冻伤了,整天疲惫不堪的样子。
妈妈看到爸爸和两个哥哥的手脚都冻伤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买好鞋没有钱,就是有钱也要去城镇,近处根本就没有。妈妈心灵手也巧。急中生智就用玉米叶做鞋。把玉米叶用水浸湿铺开用线绷住,用鞋样剪下来,再把干玉米叶撕成条,折成双层一个压一个的往上挂面。上面还可以扎成各种花样图案。做好再用猪狗皮包上底,穿上非常暖和。即省钱又防冻一举両得。穿上这种特制的玉米叶大棉鞋,爸爸干活方便多了。两个哥哥也活蹦乱跳的跑出去玩了。很多生活困难家庭的妈妈,也都模仿着给孩子做玉米叶鞋。都称赞妈妈是一个合格的贤妻良母。
由于天气寒冷,住的又是没有保温措施的冷房,生活水平底,营养缺乏,妈妈又是一个要强的人,没过一个月妈妈就得了抽麻筋的地方病,(医学也叫鸡爪风)这种病是从寒和冷上得的。一犯病五个手指往一起聚拢,用手掰都掰不开。牙齿打颤,嘴唇发紫,说话不清。偏僻的农村缺医少药。到有医有药的地方去看病,还没钱看不起。正在一筹莫展的关键时刻,天无绝人之路,人不该死总有救。本屯有个邹兽医给出了一个偏方。用七个胡椒(医学叫古月)放到红皮鸡蛋里封上口,用火烧熟,大一点火连蛋皮一块服用。一天两次连服七天。别说偏方还真能治大病,过了七天还真好了。但是,留下了病根。以后每年冬天都犯。一直到解放以后的五五年,大夫给用了一种叫麻古勒的西药,才彻底得到治愈。
一晃年关就要到了。随身带来的钱一路的消费,来到拜泉以后买东西、收拾屋子找人帮忙又花费了一些。在加上买粮食也就没了。能够出钱的也就靠唯一的二两大烟膏了。大烟膏来时沾在棉花里,要想把它回原成烟膏,要把沾烟膏的棉花放到水里煮,把烟膏溶解到水里。再用火熬把水分烤净。恢复到原来烟膏的样子才能出手。对毒品不论在哪个社会都是严禁的。即或你有货也不敢公开拿出来卖。有很多吸毒成癖者,就像小猫寻找小鱼一样软磨硬靠,闻着腥味硬往上叮。如大地主于宏川的儿子于子祥、外号叫许大光棍的地痞、东屯的孙大瞎猫等千方百计来买,硬拿东西换。爸爸、妈妈一口咬定没有。如果有早拿出来卖了,何必穷的这个样子。他们一看我们贫穷的样子再也不来了。如果你稍微往外一露那可就坏了。你有一块他说你有十块。你有一两他准得说你有一斤。软硬兼施,明买暗要。不唠正客,混搅胡闹乱线没头。后来经人暗中帮忙,介绍一个开烟馆的女老板,外号人称于八寡妇的女人。这个人私官农商都吃的开。外号人称女大爷。把仅有的二两烟膏才卖出去。去了人情和回扣卖了东北流通券五百万元。折合现在人民币五百元。其实不像传说的那样,一两大烟能买三间房子,五十垧地。十里地没准信,就是值钱也卖不上价钱。一些成癖的烟鬼,耍花招,使诡计,专讲巧取豪夺不给钱。惹翻这些人就给你上报。就会闹得人才两空。弄不好还要坐牢。宁可少卖一点钱,平安就是福。手里有了这几个钱,是一家五口人的全部积蓄。简单的置办点年货,还要答谢一下人情。紧打细算反正年节好过,谁也不会被年节隔住。
越是快到年关天气越是寒冷。过了二十三碾磨都住了。屋子越冷寒气越多。四面墙壁上面挂满了厚厚的白霜。一笼火墙上就往下淌水,淌到地上就冻成冰。人就像住在冰窖里一样。东北有个规矩:“救命的饺子,要命的糖葫芦。”就是一到腊八要帐的紧着逼债。一到二十三小年至正月初五(破五)就不准再逼债。总盼着早点打春过了年就好了。命运就是会捉弄人,偏偏今年又是正月十二打春,过年打春为晚春。农家谚语:“打春打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天的冷天气。春脖子长,回春晚农历三月末才能开犁种地。真是越渴越吃盐。寒冬腊月盼春天,夜半三更盼亮天。
时间啊!请您可怜可怜我们,加快一点您的步伐,让春天早一天来到吧!上帝啊!请你发发慈悲,让这饥寒交迫的岁月快点结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