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6 00:00:13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往而不在枷锁中。曾几何时我还被称为“八九点钟的太阳”,可是还没来得及享受烈日的感觉,却似乎早早品尝着日暮西山的感觉,真不知道是这世界变化快,还是我的心老得快啊。人生之短,与其说是一场戏,不如说是一出悲剧,从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
突然有一天我明白了,原来这世界少了谁都可以。我对人生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迷茫:人所追求的荣誉功绩,对于其自己而言“死去原知万事空”,又有什么意义;至于名垂青史,地球终将毁灭,何来青史,更何况人呢,还期望谁能记住你?----原来人生与人与己都是虚无。
然而就算弄不清活着的意义,终将活下去。一次同学聚会,情绪高昂,喝的大醉,待次日各自散去,昨夜的良辰美景亦已不在,诚然没有不散的宴席,但总不能因为散去而不聚吧。正如吃饭终将排泄而不能觉得吃饭没有了意义。其实钱锺书的一篇杂文论及,吃饭除了解决肚子问题,更主要的是满足嘴巴和面子。在吃饭的过程中,品尝美味,也有精神上的享受,比如同学聚会时,真情流露,留下美好回忆。宴会上的喜气洋洋,二三知己对月小酌亦可互述衷肠。人之生命终将死亡,然而在生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经历幸福,痛苦,磨难,快乐。
后来读到法国文学家加谬的《西西里弗的故事》。西西里弗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因为得罪宙斯而被罚做苦力: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然而到了山顶,巨石又滚到山底,西西里弗便一次次往返。加谬描述了西西里弗在下山时的所想,以反映人对人生的思考:我们在做事之前,总觉得很有意义,然而作过之后,又无奈的发现意义的渺茫。生活中,有多少美好的愿望永远不能实现?或许“做你自己”也是如此,即使达到了也是西西里弗的山顶。我更愿它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希望的召唤,体验人生的真谛。
马克思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作为总体,社会关系区别于其他动物,而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又区分出不同的个体。人都希望生活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希望获得尊重。可以说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改变,改善自己的社会关系。生活的真谛就是“快乐”,让自己快乐了,就是活出了自我。(当然,自认为不平庸,或不愿被认为平庸的人,他的快乐标准要更高更严。)为什么我们愿意吃苦受累?因为我们确信“天道酬勤”,“有付出就有收获”,“苦尽甘来”,所以会以苦为乐,会为了理想牺牲也在所不惜。
“活出自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然而有的人走了极端,独行特立,与社会格格不入,甚至抵触,终究活的困苦,更何谈快乐?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情悲剧正是如此。徐陆二人,情投意合,引为知己,为了爱情与家庭抗争,与社会抗争,与封建旧观念抗争。然而当他们冲出重重阻隔,终于走到一起才发觉,他们的婚姻必须得到社会的承认。----自我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做你自己”就是在自己的社会网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并且适应它,其中有努力,有委屈,有自控。生活的本质就是适应,适者才能生存。人作为总体改造环境以适应人类;人作为个体又在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
其实快乐由心,学会自我调整,不自狂,不灰心,不悲观,不怨天尤人,“我走过,我收获”,足矣!!!